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信息技术论文(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其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兴趣之后,其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就会得到提升,其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求知欲也会有显著的增强,最终表现出一种主动获取知识的行为。对于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来说,学生们往往会对其产生兴趣,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内容的不断枯燥,学生自然会丧失原本的学习激情与对课程的兴趣。因此,教师不但需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对于初中生来说,游戏仍然是他们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之一,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课这样一个特殊的平台,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是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果的一项措施。例如在练习使用word打字的课程中,教师可以稍微改变一下教学方式,将word软件替换成一种打字的游戏软件,在游戏软件中,天空中不断下落着汉字,学生为了接住汉字,就必须尽快的输入这些字,这样一来,学生不但不会对枯燥的汉字练习产生反感与厌恶,反而会在游戏中提高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练习打字的目的也很容易的达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参与度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它以课堂的任务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从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取知识。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文化课,与传统文化课相比较而言,它更多的是以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主,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分配课程讲解与学生实践的时间比例,在讲解的部分,应该做到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多练。这样一来,教师需要熟知教材中的内容,并对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力有个全面的了解,根据初中生的喜欢特点,围绕着教学内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任务。随后在课堂中,进行合理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并适时的给予帮助。例如在讲PPT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对图片、声音的插入进行简单的演示讲解,随后提出ppt制作的要求,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当教师看到学生们能够熟练运用图片与声音的插入功能后,就可以继续进行引导。‘同学们,ppt除了能插入图片与声音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例如插入特效等功能’,此时教师可以在ppt上播放动画特效,并让学生自行探索该功能。这样一来,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增加了对各种功能的记忆,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三、改善教学方式
数字故事起源于美国,他是一种新型的讲故事的方法。其制作常常用到ppt、MoveMaker、Flash等软件。由于数字化讲故事就是利用数字媒体,将原本的故事数字化,使其更为生动形象,因此将数字故事应用到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制作数字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也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提升。并且在制作数字故事的过程中,同学需要把原本的故事字数进行简化,同时加上动画和音效,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也都是一个锻炼和提升。由于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都不相同,并且每个同学所擅长的领域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保证每组当中都有在写作,美术、音乐、组织、信息技术等各个环节中擅长的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制作出精美的数字故事。然后教师可以让每一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讲解自己编写的数字故事。当一组同学的数字故事做的非常好时,其他组的同学必然会好奇他们是怎么做的,会向他们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些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注意学生反馈,使改进教学反思
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教,但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通过研究各方面信息,如作业,课堂测验,测试结果等,可以掌握类,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的成功,以便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保证每节课的效率。例如,通常出现问题都是在对学生的工作和对新知识的认知上,由于学生不参与,或者教师自己没有规定,没有找到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师的教学反思,及时的教师反思还可以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偏差事件发生,也使学生提高反射过程中,通过丰富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坚持的积累,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并能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丽婷 单位:漳州立人学校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研究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进行情景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网络技术的先进性、信息的多元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等,这些都可以充分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活跃课堂气氛,有利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创新,注重团队合作的集体精神等。采取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将生动有趣的事物通过情景形象化,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并将其牢记于心,从而达到了启发式的教学模式。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往往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无意识的记忆,并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学习更多与这事物有关的各方面知识。因此,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应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可选取济南冬天的雪景图,同时结合相关配乐让学生朗读,从而将学生带入济南的别样冬天,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将多元化的信息带到课堂上,其能将图片、文字、声音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形成视听教育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贝多芬插图以及交响曲,用心聆听,仔细品尝,慢慢回味,从视听角度上领会音乐的巨大力量,从而受到音乐的作品的熏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逐渐实现了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创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因材施教,实现课堂教学的个性化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是采取灌输性的教学模式,他们并没有依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等实际情况,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就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个性化。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能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例如:教师在上胡适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为了能让学生深入了解本篇课文,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并通过多媒体演示PPT的方式进行自我总结,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各自内容的学习顺序,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个性化。
(二)巧借课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在的学生往往都被看作是读图时代的典型代表,为此,他们获取新知识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他们可从书本上找到相关知识,也可通过实验获得相关结论,还可以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真知。因此,教师选择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对于《雷电颂》这篇文章的教学,教师可以融入自己的思路,结合教学情况,采用信息交流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取郭沫若先生的历史剧《屈原》,用话剧语言讲述正义与黑暗,爱国与卖国等方面的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会自主学习,互相合作,对本篇课文的内容了解的更加透彻,从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并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总结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丰富人们生活、给学校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不能将其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也会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只顾网络课件讲述而忽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况,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动性。
作者:郭海琴 单位:浙江省青田县华侨中学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模式探析
一、充分准备,科学利用合作模式
在课堂上,教师要顺利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充分了解学情的特点,对所教知识内容也要了如指掌。因为,教学内容不能用同一种学习的合作模式,尤其对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班级,更是如此。比如,我曾教过一个班级,学生情况比较杂乱,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都不一样。有些学生拼音打字不会,甚至有些学生开机都不会。如果,我直接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效果肯定不好。因此,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前期工作一定要做充分,科学利用合作模式。比如,课前,教师在教学设计、网络维护、素材提供等方面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事先进行指导,让他们明白如何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分工,合作等问题。下面,我以教学《初识flash》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难点在于正确使用flash软件。如何直接采用让学生看书自学,或者让他们合作学习,效果一定很差。更不会有“作品展示,指导点评”的环节。由于,flash软件的使用还是有一定专业性的。我事先准备了几个有趣的Flash动画,并且制作一个flash软件操作的动画视频。课堂上,通过播放Flash动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让学生在flash软件操作的动画视频的指导下,进行模拟操作。再布置学习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机械使用合作模式,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科学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二、科学分组,合理搭配共同成长
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要遵循“同中有异”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性别比例,知识基础,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科学分组,将“优中差”学生分在一组。绝对不能够让他们自由组合。当我接手一个新班,第一堂课,就是了解学生,会进行一些课堂纪律的要求,进行排位编号。分组一般是一周之后,将四至五名学生为一组,将上机位置安排在一起,这样方便他们走动交流。对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安排在教师附近,便于监管。与此同时,对每一名小组长及组员进行具体要求,比如,组长的责任与义务,组员的管理细则以及考评标准。最重要的一点是课堂行为的培训,并且反复地训练。比如,教师说话的时候,学生不能说话,有事要举手汇报。开机前对电脑进行检查,是否缺少配件,离机时,将电脑关机,桌面保持整洁等等。曾经,我在教《电子邮件》这一课时,因为,小组分配得不科学,导致学习小组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当我布置使用电子邮件发送信息的任务时。有些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很快完成了,但也有一些小组成员不知所措。因此,对学生进行分组,一定要兼顾不同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成功。
三、有效调控,督促小组合作学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是不可缺的,主要表现在课堂的调控方面。那么,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特点以及授课内容设计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方式。其次,对学习任务地详细讲解,以及学生合作过程中的监管。再者,不断地用语言激励学生,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最后,对所学知识点的归纳以及对学生的点评。下面,以教学《网络改变生活》这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明白网络的利与弊,以及学习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在实施环节,我布置了几个任务。(1)如何利用网络对我说一句心理话。(2)如何利用网络查询花木兰的资料。(3)如何利用网络购买名著《红楼梦》。任务布置后,学生开始了讨论,并分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利用电子邮件,qq等聊天工具发信息,通过百度搜索,寻找到花木兰的资料,通过网上购物,找到了卖书的商铺。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致很高,课堂气氛很好。我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眼神,手势对思想游离的学生进行提醒。对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并且,通过学生代表的演示进行知识点总结。最终,学生都掌握了操作方式,明白了网络的快捷性与方便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并及时监管学生,有效督促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四、总结
总之,学习小组合作模式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展开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勤思考,多实践,让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更加地丰富多彩。
作者:王梦莉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探究
一、融洽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的过程中,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教师,能够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师道尊严的观念,放低姿态,走到学生中去,关注学生,和他们平等民主地交往,这样学生才不会恐惧教师,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拓展的时间和空间,在遇到困惑的时候,允许他们进行讨论和争执,鼓励他们在设计时发展自己的个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表现,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对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同时对于学生的过失,教师批评时要委婉,耐心疏导,分清是非,告知利弊,在事情的处理上更要宽容谅解,让学生知情悟理。这样,学生才会信任你、尊重你、接近你,亲其师而信其道。另外,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尽量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课余时间比课堂更为轻松,更利于和学生做交流,教师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们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二、布置任务,合作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完成任务,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掌握一项新的技术。如《信息的获取》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来讲解和引导。首先,外出时我们应该注意天气情况、行程线路、交通工具的选择进行分组获取信息,然后将搜集到的信息数据记录在表格内,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并说明理由。最后,由小组长汇报,全班评价,教师再小结。这样的课堂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也很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气氛很热烈,教师学生都从中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创新思维,合作探究
经过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我充分体会到了微机课的实用性和辅助性。在上信息技术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科学文化知识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且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当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帮助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大胆展开想象、激活语感。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默契更高,教师和学生就能融为一体,这样高效课堂近在眼前。
四、分层教学,注重差异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落实到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因此,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探索,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融会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才能使教学有成效,过去,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没有个性可言。而“实效高效课堂”中,教师是以协助者的角色出现,其任务是: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营造一种学生自己选择的、最能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正视他们的个体差异,分层次备课,分级设置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性地完成适合自己水平的任务,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后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评,让他们认清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分析出经验教训,以便下次高效地完成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欲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优化评价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反馈,不要着急下结论,要认真倾听,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特别是那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辩论。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其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补充。当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可以请其他学生共同分析回答,并展开探究;对学生操作过程及学生作品,教师可以请学生一起进行评价、赏析。例如。教学Flash动画制作“圆环滚动——设置动画效果”一课后,一位学生提出:“圆环从左向右滚动后能否再作圆周运动?”我马上将这一问题作为拓展思考题,让全班学生讨论思考,协作探究,共同评价。经过引导、讨论、尝试、展示,有的学生制作出单摆运动的动画,有的学生制作出铁环滚动一周的画面最后在作品评析中,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六、总结
新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他学会收集、加工、传递、处理信息是我们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要掌握这个技能,我们要重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及其对其他学科产生的作用。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人的教育,更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之下,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当中来,实现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多面性的高效互动性课堂。
作者:李滋绪 单位:甘肃省山丹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