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论文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整合问题

1.未能发挥教师引导职能

教师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引导者,必须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及亲身感受等形式进行教学。但是一些教师由于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常常借助多媒体技术讲授课程内容,导致教师引导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造成严重影响。再者,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多媒体投影中,导致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等活动越来越少,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成效也差强人意。

2.助长了学生们不良学风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能够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也助长了学生不良学风,使学生产生投机取巧、思想懒惰的学习心理。由于很多教师教学课件是从网络上截取的,借用他人观点,而未对语文课程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和研究。教师这种不良行为,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观点,在教师提问时,未经思考就上网查询资料,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天安门广场》这一课时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天安门相关的剪辑影像,并配以描写天安门广场的朗读文字,让学生们能够观看到天安门广场的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感受到天安门广场的庄严。通过以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形象解析,增加教学趣味性

学生刚刚接触和学习汉字是很困难的,同时对字词含义较为模糊。在信息技术辅助下,能够将汉字制作成各种图像,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辨别字词含义。例如,在学习“歪”字时,可展示些不端正或者歪斜的物品图像;学习“看”字时,可展示一个人将手放到眼睛上,并观望远方的图像;学习“休”字时,则展示一个人依靠着大树休息的图像。通过这种演示性教学模式,能够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像将汉字直观的表现出来,使得汉字学习更加的直观和简单,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汉字含义,提高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趣味性。

3.巧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

通过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自主探讨、合作学习的环境,同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在《白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白杨无论是在风沙气候,还是雨雪天气,无论是在干旱环境,还是在洪水侵袭环境下,仍然能够坚挺顽强的生长,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对白杨进行丰富的想象,然后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白杨不畏风沙、不畏雨雪的图像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对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

4.合理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整合契合点,多媒体课件必须将小学语文文学特征充分表现出来,同时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合理性,才能将整合能效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观潮》这一课时的学习中,由于大部分学生从未看过我国钱塘江壮观的大潮景观,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们观看钱塘江地区的大潮景观,以将课文叙述文字转变成为直观的影像,并指导学生在观看影像的同时,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和欣赏,并体会钱塘江壮观的大潮景观,感受优美的文学语言。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不仅有助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深化改革,同时能够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要求教师要全面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确保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陈爱霞 单位:广东省英德市青塘镇益海小学

第二篇

一、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为学生写出好文章提供前提保障

要想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网络检索,在课前为学生查找相关资源,积累素材,通过集体备课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尤其是那些动漫视频素材,更是作文教学课上的首选资料。这样的教学,极大地刺激了学生自主写作的积极性,为学生学好作文奠定了灵感基础。比如,在进行“春景”类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一起搜集了一些有关春景的诗句、国画山水、乡村春景等,还有有关春景的歌曲、散文等。教师在课上利用多媒体进行音画作品展示,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尤其是那些动漫春景视频,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写作主动性,使学生觉得作文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十分活跃的,能够知道写春景时应该从季节、颜色、声音、生机等方面着手去写,从而大大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为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提供保障

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法宝。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就必须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提出新的作文教学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要素,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教学设计,对每一类专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写、思、创新的灵感,通过科学实用的教学模式设计,来让学生体验写作的真情实感,体验写作的乐趣,体验写作过程中的那份成功和喜悦。在优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多样性、丰富性,通过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写作训练,利用QQ群、微信、飞信、博客等交流平台,来提高学生的写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说,这些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提供了手段保障。比如,在进行“人物”类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例举自己身边的人物故事,可以是语言讲述,可以是用家庭DV录制的视频,可以是从网上下载的有关人物的故事视频,还可以是在QQ空间、博客等平台中查阅的微视素材。上课时,教师要优先使用这些典型范例为学生展示,如电视里感动中国人物的“两弹一星”钱学森的故事,汶川大地震中舍身救子的母亲、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母亲形象——“母亲的恩情”、生活中的雷锋故事等。众多人物形象,通过多媒体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了学生面前。这种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抒发情感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写真情、吐实感的能力,确保学生能写出一篇篇高水准的文章来,在写作中能充分体验人物描写的特点和手法。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作文教学的内涵,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标,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学生各项能力中的最高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文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通过丰富作文教学内涵,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新素养,在写作和赏析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教学目标。比如,在进行“说明文”类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出示了“行行色色的植物”一课的教学微课视频,里面例举了很多写说明文的例子。学生通过对视频的理解和感悟,有效丰富了写作内涵。这时教师不用过多强调写作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理解写说明文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案例展示之后,教师借机出示训练题目——家乡巨变。学生在视频的启发下,能很快完成这篇习作任务,教师专门为学生进行了习作成果展示,很多优秀的文章在展示活动中都得到了好评,这些评价很多都是来源于学生的,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水平,综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素养。

四、总结

总之,提高作文教学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要经常更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经常让学生尝到不同口味的“作文课堂”,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去创作、去抒发内心的情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根基。

作者:蔡锦双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杨店子镇沈家营完全小学

第三篇

一、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1.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

如课文内容在涉及到长城、西湖、赵州桥、泰山等我国一些著名名胜古迹时,单凭对课文中数量有限插画的欣赏以及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产生对这些名胜美的感受,这就使学生在思想上难以与文章对这些名胜美不胜收的赞叹产生共鸣,进而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通过课件设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与文章有关的动画、图像、文本等进行展示,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神经得到刺激,吸引其注意力,也能够从历史、地理等角度使学生在赞叹这些名胜美的同时对文章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2.应用信息技术拓宽教学内容

就小学语文教学本身来讲,一篇文章只是语文教学众多例文当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篇而已,其包含的知识点十分有限。而语文教学的意义就在于,要让学生通过对一篇文章的学习掌握到更多的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这单纯的依靠教师通过课下对与文章相关资料的收集以及课上讲解是难以做到的,毕竟无论是课堂教学时间还是教师的精力以及学校的资料都是有限的,且这些资料大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这就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作用,来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现代信息互联网技术能够凭借其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库,为小学语文教学知识的延伸提供数量庞大的、实时的、具有科学意义的知识内容。从而达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使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顺利实现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改革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能够在对其进行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以促进教学的发展。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问题,切勿对信息技术盲目追求和依赖。

1.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作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主要是被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而存在的,意在辅助教师依靠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教学难题和达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事事都依赖于信息技术,要知道信息技术是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主导性作用的。多媒体课件一般都是由教师在授课之前提前制作而成的,其具有一定的固定不变性,难以适应课堂教学的多变性,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其在语文教学中主导性作用的发挥来解决这一矛盾,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并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此,这也就要求教师不能完全通过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展示来替代学生对知识进行交流、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要通过自身对教学进行多样化的设计来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重视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和体验。

2.提高课件制作质量

课件展示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较为常用的一种信息技术,课件制作的质量好坏与否、实用与否都将对语文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在对语文教学课件进行制作时,应在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性质的基础上,选取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以及技术手段。主要是要考虑所选取的信息技术元素对于教学内容来说是否具有必要性,若仅凭播放几首优美的音乐、展示几张精美的图片就能够达到拓宽语文教学内容的目的,相对于制作过程复杂的Flash来说,我们只需要制作一个简单的PPT即可。切勿在课件制作技术上盲目追求,这样不仅使教师有限的精力以及时间被白白浪费,也偏离了无论何种信息技术都是为促进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这一主题。

作者:王靓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石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