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教师借助网络媒体,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其独特优势,但在课堂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该文从信息化资源与历史课程的合理整合、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历史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历史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及运用能力等角度出发,探讨信息化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初中历史课堂;应用策略;有效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便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必须适应当前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利用好信息化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合理高效地引入日常教育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使历史课堂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都得到革新,实现更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1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优势

1.1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信息化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要求学生自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学习素材,实现对所学内容的初步感知。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一味地接受,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重构,也是在既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自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强化,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1]。

1.2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学生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其能够通过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化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参与、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历史课程具有独特的学科特性,学生学习的历史是对过去的回顾,是对不可再现的人和事的再认,要使学生有效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就需要创设一个真实的历史情境。信息化教学契合了历史学科的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预先设计好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充分感受历史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与探究历史知识的欲望,为学生深入学习历史课程奠定基础[2]。

1.3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实现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全域化学习

信息化教学可以将微课、微视频、动画及虚拟仿真技术等各类资源纳入课堂,创设可控性强的教学情景,根据教学与学习的实际需要,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调整播放速度,聚焦重点内容,自由掌控时间和学习进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视频、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容量小、时间短、主题集中的特点,将其灵活运用于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对课堂的拓展,弥补了课堂时间不足的缺陷。同时,信息化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从传统的课堂学习转向了超越空间限制的全程学习,教师通过网络查找、资源下载、信息收集、网络互动等形式,恰当选择信息资源,在拓展课堂信息量的同时,有效拓宽了课堂教学空间,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空间限制,实现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全域化学习[3]。

2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独特优势,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2.1过度依赖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手段

一方面,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运用了信息技术,但主要还是依据自身经验开展教学,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搬到PPT上呈现,或者不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将一些教学材料、视频、网站等生硬地呈现给学生,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不能有效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方便快捷的特点,很多初中历史教师过度依赖信息化教学,一切教学活动都以信息化教学的形式开展,弱化了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过于强调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下主体性的发挥,未能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2.2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较薄弱

部分年轻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较薄弱,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不够深入。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虽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或搜集相关资源辅助教学,但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监控与管理、学习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缺乏认识,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也很浅薄,简单地认为只要将现代信息化媒介、工具或资源运用到课堂中就可以称为信息化教学。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的授课就是运用PPT进行课程内容展示,或者从网上下载资源让学生观看,缺乏多种类型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介入,没有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有机深度融合。虽然当前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已经基本普及,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其功能不熟悉,运用效果较差,只是将其作为课堂演示工具,对其他功能的运用较少,导致无法达到信息化教学应有的效果。

2.3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上应更加关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但在实际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过度重视课程内容呈现,过于讲求历史材料搜集与呈现的丰富、全面、广泛,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探究、合作与互动。这样看似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实则这种变相灌输的教学模式效果并不理想。此外,许多教师缺乏将历史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能力,过度依赖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不分良莠地呈现历史知识,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没有机会进行思维能力训练,课堂教学收效甚微。

3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3.1信息化资源与历史课程的合理整合

信息化资源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是指,将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课程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等有机融为一体,以促进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4]。为有效实现信息化资源与历史课程的有效整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历史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应用、师生间的互动方式都要与历史课程的特征相切合,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历史课程资源与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实现历史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比如,案例教学可以结合史料的呈现扩展课程教学内容;在说课和微格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讲课和说课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教学场景,形成感性认识。

第二,根据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比如通过校园网、历史学习网站或历史学习软件建立网上学习系统,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库,整合更多的课程资源,形成系统的网络课程资源。发挥网络资源交互性、共享性、丰富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历史学习资源,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第三,合理开发和利用历史信息化资源。根据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并将其应用于历史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开发电子资源库汇集大量的历史素材和丰富的教学信息。利用课程资源素材库,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构建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时调用不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历史教学案例、微格教学视频、课堂教学视频等,拓展课程教学内容。

3.2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历史教学的有机融合

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都有其优势,也都存在不足,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索二者的有效融合并付诸实践,对于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将历史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融合。传统的历史教学多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讲授,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良视听效果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历史情境,可以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视觉、听觉方面的优势,科学进行教学设计,形象生动地进行课堂演示,呈现新颖性、趣味性更强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信息化教学情境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兴奋的状态,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第二,运用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具有的开放性、协作性、非线性特征,使其在课堂应用中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平面化、单一性的局限,针对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生动性和综合性特点,将信息化教学应用到实际的历史课堂中,将会产生与传统教学不一样的效果。例如,通过多媒体的演播功能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在具象化的历史展示中帮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建立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探索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加教学容量,突破传统教学资源匮乏与单一的局限[5],有效呈现和负载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较好地实现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第三,为学生学习构建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受单一传播渠道的限制,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收的信息量较小,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往往也不够理想。多媒体技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能够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适时呈现、内容美化等,从而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案,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与自我提高。教师可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如多媒体交互式学习、计算机远程教学等,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与讨论,适时解决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3.3提升历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及运用能力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不够理想的限制,部分历史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存在认识偏差,对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应用训练不够,实践操作能力还比较弱。要提升信息化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必须从根本上提升历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与运用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着手:第一,学校角度。学校要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软硬件配置,为历史教师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提供物质支持。学校要从不同层面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培训主要着力于教师观念的转变与能力的提升,要培养教师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识,鼓励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并要求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力度,有效提升培训质量,开展信息化教学技能比赛,以赛促教,引导教师提高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进而提升教师有效应用信息化教学技能的能力。第二,教育行政部门角度。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力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将信息技术培训与学科特点有机结合,组织开展有特色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其次,结合区域与历史学科教学实际组织校际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开展区域教学研讨会、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比赛、示范课比赛等,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交流,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最后,通过自主构建、整合优化、合理引进等方式有效组织教学资源,积极打造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第三,社会角度。社会上的相关教育资源开发企业或机构应根据历史学科需要,积极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和专业教学软件。学校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和自身实际需要购买相应的资源和教学软件,以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提供资源支撑。教师则要积极利用、拓展、整合这些社会资源,在应用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能力。要在历史课堂中实现优质高效的信息化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多层面、多角度整合教育资源,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能力,形成教育教学合力。

作者:周健 单位:重庆市长寿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