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微视频在信息技术教学下运用和开发,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了进一步发挥微视频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微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明确应用目标、规范开发流程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微视频在教学中应用的归类例举,就教学微视频制作过程中的教学目标、表现形式、主题内容、制作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开发的微视频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视频;类型;策略
1引言
在新媒体时代,微视频以其特有的快捷性、娱乐性、聚焦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和追捧,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狭义上的微视频是指,短则数十秒、长则数十分钟且内容广泛、形态多样、涵盖多种视频类型、可通过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1]。科学、合理地将微视频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通过趣味化、形象化地呈现知识,不仅能够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能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及技能的掌握,从而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学习的自主性,提升教学效率。但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误区。例如,认识与应用误区、设计与创作误区等。因此,明晰微视频的本质与特征、明确设计理念及开发策略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微视频在教学中应用的归类例举,就教学微视频制作过程中的教学目标、表现形式、主题内容、制作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简单、高效、实用的的操作方案,使之遵循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满足教学需求。
2应用类型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视频主要有两种类型:情感激发类和知识技能类。情感激发类用于唤起学习者情感上的共鸣,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类用于陈述性知识的讲解或者程序性知识的示范等。
2.1情感激发类
信息技术高中新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引导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真实问题[2]。因此,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科学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此类微视频通过情感化的处理,运用故事性、真实性的动态画面及音乐,刺激学习者的试听感官,诱发其潜在的情感共鸣。学习者将沉浸在教师所营造的氛围中,保持对探究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或者在理性共情中,促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形成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
(1)激发激昂感。激昂情感是指人的情绪处于振奋、积极向上的状态。激昂情感可以加速人的思维活动,加快理解、加深记忆。此类视频可以使学习者的情感处于激昂状态,推动学习者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2019教科版必修2《1.1信息系统的组成》中,在探究高铁票务系统之前,通过“中国速度”微视频,展示我国的高速发展之路,使学习者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为中国力量、中国名片感到骄傲自豪,促使他们立下为未来美好生活而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2)激发悬念感。悬念是指在创作文艺作品时,为了引起读者“紧张又期待”的心情,作者所采取的一种艺术处理手段。此类微视频通过“设悬”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诱发他们探究知识的动机。例如,2019教科版必修《5.2探秘人工智能》的导入部分,通过“AI跨年龄识别人脸,寻找走失15年孩子”的新闻视频,设置悬念:“时隔15年,AI能成功吗”。再通过“释悬”,引起学习者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对“人工智能”学习的兴趣。
(3)激发同情感。同情属于社会化情感,一般是指对弱者的不幸和苦难所产生的理解及关怀等情感。从本质上而言,同情是对他人痛苦的移情作用,将弱者与自身视为一体,使人做出利他行为,是道德建立和社会和谐的前提。因此,取材于各种弱者的微视频极易诱发学习者的同情心,建立仁爱的思想,促使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进而形成道德。例如,2019教科版必修2《5.1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通过“风雨中的外卖小哥”的视频,引导学习者对这个群体产生同情和关注,探讨“差评”的礼仪与伦理问题,进而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4)激发恐惧感。恐惧感是人们面对极端画面和事件时形成的一种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研究表明,当人们产生恐惧感的时候,精神状态会快速亢奋,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加剧,导致无意识浅层分配更多的资源给意识,此时记忆的效果更好。因此,此类微视频通过强烈刺激学习者的感官,引发其恐惧感,从而达到迅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加深记忆的目的。例如,2019教科版必修1《5.1走近数据分析》,通过“交通事故”视频合辑重现过程,把不安全交通行为导致的惨烈画面印刻在学习者的脑海,引起他们对交通安全的高度重视,能自觉改善自己行为,规避安全隐患。进而以“交通安全”为项目主题,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呈现结果并做出决策。
2.2知识技能类
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是关于概念、原理的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关于操作步骤、算法流程和问题解决的程序性知识。此类视频通过形象化的手法呈现知识,使晦涩的概念更浅显易懂、繁琐的操作更直观简便。
(1)讲解陈述性知识。信息技术学科中涵盖了诸多关于信息技术概念、原理、算法语法等陈述性知识。这些知识对学习者而言大都比较枯燥乏味,难以理解。通过微视频形象生动地呈现这类知识,能够吸引注意力、唤起想象、易于理解、加深记忆。例如,2019教科版必修1《3.1数据编码》中关于“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及“声音信号的数字化”等知识点,教师可制作动画,在动画中呈现两种信号形成的动态过程、对比画面,再配上讲解和文字说明,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2)示范程序性知识。信息技术学科中同时包含了许多关于操作技能等程序性知识。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是学习者进行探究实践的基础。例如,使用电子表格来处理分析数据、使用PPT来呈现结果、用思维导图来理清思路以及算法的编程实现等。但由于存在信息技术学科课时少、间隔时间长等现实问题,无法为学习者提供足够时长的训练来熟悉巩固这类知识,学习者的遗忘率较高。通过微视频直观化呈现此类知识,同时把教师的经验等隐性知识融入其中,既能够简化过程、简单易懂,又适合自主学习、练习巩固。例如,2019教科版必修1《1.2数据的计算》中,关于“电子表格”的排序、筛选等操作知识,教师通过录屏软件录制操作过程,同时标注操作流程和重点步骤,并上传到云平台,便于学习者随时学习和反复观看。
3开发策略
信息技术教学微视频的开发主要涉及教学目标、表现形式、主题内容和制作方法等四个关键点。以2019教科版必修1《1.1我们身边的数据》一课为例,进行以下阐述。
3.1教学目标
在制作教学微视频之前,教师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分析课程目标与教材,明确教学所需的每个微视频的教学目标。即通过该微视频,学习者能够获得哪些知识、习得何种技能或者形成什么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德育因素,教师把本课的主题设为“妈妈觉得你冷,靠谱吗?”。在导入和结束环节各需要一个激发情感类的视频,用于引发情感共鸣及升华感情;在任务一与任务二实施环节各需要一个知识技能类视频,用于“数据、信息与知识”概念的讲解和“网络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操作演示,如图1所示。
3.2表现形式
针对各个微视频的教学目标,需要选择适当的形式来表现,主要有电影式、纪录式、讲授式等。(1)电影式。电影式的特点是借助电影的手法及语言来表达信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叙事感和带入感较强,容易吸引眼球及产生共情。或者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情节中包含微视频的所有知识点[3]。可以通过录制视频、制作动画或者影视素材剪辑合成来实现。例如,本课结束环节的微视频,电影式更能达到情感上的反思与升华。内容包含两个主要镜头:第一个镜头是白发苍苍的母亲还在电视机前观看孩子所在城市的天气,牵挂着远方的孩子(突出母亲的白发及天气预报画面)。第二个镜头是在外忙碌学习和工作的孩子身影。再配上画外音:不久的将来你将离开母亲,在外的你是否会时时关注家乡的天气变化?降温了,会不会给母亲打个电话:天冷了,妈妈您要多加件衣服!(2)纪录式。纪录式的主要特征是“写实”,取材于真实世界的人和事,更具有说服力。可以取材现实生活中的记录片段、抓拍镜头或者新闻报道等。例如,导入环节《妈妈老是觉得我冷!》微视频,需要激发每个学生的情感共鸣,可以制作多位学生对这件事情的真实感受的访谈视频合辑,更能契合学生的心路历程,激发他们探究项目的欲望。(3)讲授式。讲授式主要是教师直接讲解某个知识或者演示某种流程,是基于“知识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是课堂实录片段、“PPT+录屏”或者“动画+配音”等类型。教授过程中,教师的语音语调要有所变换和侧重,以便突出重难点。例如,本课中的《数据、信息与知识》、《网络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应用》微视频,教师通过策略性、启发式的讲解及直观的演示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习得。
3.3主题内容
微视频内容的选择应该契合视频的教学目标,兼顾单一性、适用性和趣味性。单一性指的是一条主线、一个知识点。对于激发情感类微视频,情感脉络要清晰,如激昂、同情等,突出主线。知识技能类微视频,应细化教学内容,选题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某项操作技能,短小精悍、一目了然,方便学习者自由选择,高效便捷[4]。适用性指的是内容选择始终以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重心。这些内容一般是指向学习者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亦或传统教学方法难以突破的知识点[5]。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需要着重讲解或者反复操练,且学习者通过纸质教材难以理解的基础知识,如本课中的“数据、信息与知识的概念及关系”等知识点。趣味性是指微视频内容应该对学习者具有吸引力,这是牵引学习者观看学习的动力。因此,除了围绕需求选题之外,教师可以收集网上与主题相关、幽默风趣的素材加以剪辑合成,或者用喜剧化手段处理信息,增强微视频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吸引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探究。如本课导入环节的微视频可以采用幽默的方式来呈现:对话语言风趣、给每个学生配上卡通表情包(无奈、哭笑不得)等。
3.4制作方法
微视频的制作方法一般有三种:设备录制、屏幕录制及剪辑合成。每种制作方法,都各有特点。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低成本,高回报”的原则。
(1)设备录制。设备录制适用于电影式或记录式微视频的制作,推荐“手机+APP”方式。目前有多款手机APP支持微视频的录制及快处理,自带模板与魔法滤镜,几乎没有技术门槛,适合大多数非专业人士使用,简单快捷。制作者只需制定简单的脚本,便可通过视频或照片合成预期的作品,如图2所示。
(2)屏幕录制。屏幕录制用于网络视频素材的获取及讲授类微视频的制作。网络视频素材最大的特点是就地取材、方便快捷,降低了视频艺术化处理的难度及制作成本,但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在素材的查找和收集上,同时应重视素材的知识版权问题。如《少年说第五季》3月30日期里就有关于“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的探讨。可以用做本课的导入与结束题材。可通过手机APP、浏览器录制等方式获取,如图3所示。讲授类微视频推荐电脑屏幕录制的方式,以便教师呈现更多的细节。PPT的制作需要注重画面简洁、突出重点、知识性与形象性并重等细节;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节奏及留有一定的设问和留白,使学习者可以独立思考。还要考虑现场噪音等因素,力求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
(3)剪辑合成。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屏幕录制的视频一般很难一次成品,符合教学需求。需要利用相关的视频处理软件进行剪辑处理及合成。例如,删除多余的片段、重新配音配乐、添加重难点标注等,如图4所示。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微视频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习者情感、营造教学氛围、形成态度价值观,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和熟练、巩固知识技能。因此,教师需要依照课程标准、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并收集合适的教学素材,制作微视频。合理地利用教学微视频辅助教学,将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作者:林建兰 单位: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