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学业考试教学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教育部公布了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新标准,“信息技术”是福建省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重要科目之一。本文就信息技术新课标进行解读,阐述学业水平考试重要性,提出了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
1绪论
2020年教育部公布了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和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模块和教学质量要求,对中职业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中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1],围绕中职学校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运用信息技术领域最新成果,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信息意识,掌握在生产、生活信息化的应用能力,为升学和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随着国家中职信息技术课标的出台,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有了极其重大的变化,它不但实现了中职信息技术与高中信息技术的对接,同时也突显了中职信息技术的特点。本次课标修改重点从立德树人和专业发展两个方面提出要求,对于课程育人理念解读得非常清晰。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强调了中职学校实践创新的重要性,新课标以实践为向导,融合了文字编排、图像处理、音频视频数据处理、Python程序设计入门与网络、大数据与云计算、操作系统与人工智能等内容,明确要求对接社会生活实践,对接专业领域,引领基础与专业对接,做好教学工作。面对信息技术中各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问题,课标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各模块要由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教师担任,教师之间应协调统一、共同做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要结合相应模块做好信息技术基础与专业之间的衔接拓展工作。
根据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合格性考试是中职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通过率及优良率是评价教学工作的指标,是评价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业水平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合格性考试)科目之一,应对学业水平考试,最基本的目标是确保学生能全员通过。根据这几年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统计数据发现,学生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不通过,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不重视。(2)信息学科地位低。(3)课时较少。(4)缺乏针对训练。(5)教师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技术”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考试时间60分钟。考生的考试分数将根据原始分数从高到低分为五个等级:A(约10%)、B(约35%)、C(约30%)、D、E(约25%),其中E等级为不合格,比例不超过5%[3]。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使学生认识到学业水平考试关乎学生毕业和升学,对于有升学意愿的学生要鼓励要争取A或B。对于没有升学意愿的学生,考试等级要求到达合格,这样才能顺利毕业。
3认真研读考纲,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中职业学信息技术课程新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服务和教育作用。从计算机思维、数字创新、社会责任等核心素质出发,确定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课程划分为两个模块:基础模块和扩展模块(表1)。基础模块为必修内容,分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等部分[4]。扩展模块可根据专业特点选修相关内容,选修内容与具体专业相结合,服务于专业教学并提高信息能力。包括操作机器人、制作实用图集、体验VR\AR应用等10个内容主题。《信息技术》考纲中对考试内容有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四个层次。结合信息技术考试大纲考试目标和要求可采取如下措施:
3.1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下教学计划实施的分析
根据教育厅的有关规定,通过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是中职学生的毕业依据之一,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信息技术的考试内容包含理论题和上机操作题。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日常教学不同于其他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所以要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确保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
3.2根据课程标准建议学时合理制订授课计划
中职信息技术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课时一般为每周三课时,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通常安排在上学期完成;下学期将安排选修模块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一周三节的课时量要教师授课完成后,还要安排学生在电脑上练习。学生上机练习的时间不够,会导致操作题部分不够熟练,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制订授课计划不仅要考虑学生不同班级学生学习能力,还要合理安排课时。合理安排每学期的课程内容,按计划实施教学进度。
3.3拓展模块的选择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更新速度快,只有基础模块没有拓展模块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中职学生知识多样性的需求。信息技术课程的拓展模块对于就业的学生有助于提升职业素养,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对于升学的学生能够为高校学习奠定基础。中职学校在完成基础模块教学的同时,扩展模块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完成。
4集体备课,合理制定教学策略把握考试最新动向
平时应当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认真研读信息技术考试大纲,研究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方向、考试题型及内容比例(表2)和考试要求的变化,有针对地教学和复习,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的重难点,紧跟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步伐,把握最新动向。
5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下课堂教学的策略
5.1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
根据福建省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考试大纲的要求,提出具体授课计划,组织、提炼考试大纲有关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掌握更多的内容。比如,必修教材第一章有六个任务,将任务4《使用操作系统》和任务5《管理信息资源》进行组合。对教材当中的章节要做到详略得当,以达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5.2对标考纲,加强练习
信息技术考试环境:中文版Windows7或10、WPSOffice2019个人版、Python3.8.6、pycharm⁃community⁃2020.3。应当建立考试题库,包含考试大纲中所有的理论及操作题型。在学业水平考试前进行集中练习、专题练习,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和突破。
5.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班级内学生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要从整体上提高班级学生的应对考试的能力,不仅要根据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
5.4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采取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别。因此要根据期末考试和平时测验成绩的情况,把学生分为几类。不类型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上机练习任务,成绩一般的学生只需完成基本的上机练习任务,确保能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为目标,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安排难度更高的上机练习任务,争取能取得A或B等级。通过分层教学,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学业水平考试找到自我定位,确保都能通过学业水平考试。
5.5根据学习态度的不同,采取分组合作教学
有些学生自身具备的学习能力,但是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导致信息技术的学习成绩不理想。通过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组内互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操作技能比较落后的同学,帮助落后的同学提高,也能帮助成绩优秀的同学巩固所学知识。
6科学指导方法,高效复习
6.1合理安排必要的专项训练
虽然我们的课程每周只有三个课时,但只要我们能合理安排利用它就足够了。首先,老师应该明确考试大纲和标准要求[5]。学业水平考试不仅考查理论知识,如进制转换、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软硬件组成等,还要考查软件上机操作。教师应仔细整理这些知识点,合理展开教学,突出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相关专题的专项练习。这些内容的复习时间最好在考试前一段时间进行。复习开始时间不能离学业水平考试太远,时间距离太远复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6.2指导应对考试方法
学业水平考试中的选择题占了20%分数,学生往往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复习,也是学生失分最严重的地方。教师可以将选择题导入手机APP学习软件,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练习,运用信息化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机操作,这是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上机操作的演示过程中要把操作步骤详细介绍、把有关知识点分析透彻。学生要通过学业水平练习平台反复练习上机操作,把考试大纲的考点全部练习到位,不仅要会还要十分熟练。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要取得A或B等级需要做到:(1)选择题部分要牢记有关知识点。(2)上机操作题部分要反复训练。(3)老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弱点及时查缺补漏,因材施教,重点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整体通过率。信息技术是合格性考试,部分学生甚至教师不够重视。部分学生认为,只要他们能通过学习水平考试就够了,没有必要像等级性科目那样努力。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在中职业学校掌握了信息技术,这对大学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它可以提高的学习竞争力,为将来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信息技术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也是为了把它提升到终身学习的高度。只要我们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多探索,多思考,把握日常教学规律,把握学术水平考试的趋势,做好学术水平信息技术考试的准备,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7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注重信息技术教学,在探讨如何提高学业水平考试通过率基础上,研究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案,使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作者:池毓森 单位:福建经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