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运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道德意识培养,思政课程受到了与过往不同的重视。文章立足于此,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对当前中小学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结构的价值做出了分析,并围绕教师应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出了目标引领、预习为先、自主探究、创设情境、拓展教学、尊重差异、及时总结等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思政课;信息技术;运用研究

从古至今,德行都是中华民族最为看重的人才品质,越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才,越被社会所欢迎。因此,自新课程改革提出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重新强调了加强中小学思政教学力度的重要意义,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的关键时期,大力向他们传播思政知识,以帮助其建立更健全的人格。但是,在现实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思政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及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这就意味着面对新的时代环境,中小学教师有必要将信息技术工具运用到思政教学活动当中,以更好地突破教学阻碍,助力学生成长。

一、中小学思政教学现存问题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价值

(一)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阻碍。纵观当前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情况,不难发现,最严重的制约思政课程“育人”价值发挥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和学生积极性不足。学生的积极性不足,与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些教师局限在刻板的思维当中,依旧采取传统应试模式下的“灌输知识”手段讲授思政知识。久而久之,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学习与实践兴趣日益下降,不仅无法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就连基本的人才培养需要都得不到满足。这也意味着,立足于信息时代,以新课改为背景,教师必须寻找新的教育方法,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堂的结合由此被提出。

(二)信息技术运用价值。将信息技术运用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工作当中,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活跃课堂氛围、优化学习体验、拓宽学习空间等方面。只要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运用了信息手段,其动态、活泼的优势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发挥出来,课堂氛围也会一改往日的沉闷,变得更加活跃。而对学生而言,这种活跃的氛围能够让他们感到轻松,进而进一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随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加之教师不断借助信息技术拓宽教学空间,学生就会在良好的学习体验影响下更主动地探究更丰富的思政知识。如此循序渐进,良性循环逐渐形成,伴随着学生日益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教师日益完善的引导策略到来的,必然是教学效果的优化[1]。

二、运用信息技术增强中小学思政教学效果的策略建议

(一)目标引领,明确方向。所谓目标,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只要目标是清晰的、科学的,教师就能够在诸多教学手段中选择最适合当前需要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学生也可以在明确成长和学习方向的基础上更积极地学习知识,更主动地提升自我。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将“应试”视为根本目标,教师即便是运用信息技术讲授知识,也只是通过“灌输”手段将信息工具呈现出来的知识直接告诉给学生,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严重制约了思政课程“育人”价值的发挥。因此,想要真正实现运用信息技术增强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用的目标,教师首先应确定好学科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即“将知识讲授到什么程度”“将学生培养到什么程度”。如此,在上述两个目标中寻找平衡点,分别从新课标对学科教学提出的要求和社会对于人才的现实需要出发平衡“学科知识”“信息手段”与“学生未来成长”之间的关系,教师自然能够选择出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课堂教学质量自然可以在“适合的方法”的支持下得到提高。

(二)预习为先,科学准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以上三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这也就意味着,想要增强教学效果、实现“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并获得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从过往只关注课堂教学的刻板思维中走出来,给予三者同样的关注,从“预习”入手,积极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2]。对学生来说,在教师的引导下预习知识,能够提前了解自己即将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发现自身的弱势所在和不理解的问题。这样一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他们就能够围绕“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以基于“学生弱势”重点讲解相关知识,“教”和“学”均是有针对性的,整体效用自然能够实现大幅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搭建一个共享学习平台,在平台向学生提供能够支持他们预习新知的材料并布置预习任务。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向学生发送材料并布置任务的过程也是一个“准备教学”的过程。如此,师生共同预习新的知识,以科学、完善的准备为支撑,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提升是毫无疑问的。

(三)自主探究,独立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中小学教师应从培养均衡发展的人才角度出发,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素养视为己任,以便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为其未来高度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坚实基础。这也就意味着,教师无论在讲授任何一项学科知识时,都有必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但是,如同前文中提及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授思政知识时通常会选择“将知识直接告诉给学生并要求他们记忆”的方法,这种方法严重阻碍了教学效用的提升和学生的个人成长。因此,从运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为他们创造独立探究知识的机会,并适当鼓励他们合作学习。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对于自行探究出来的知识,学生的记忆往往会更加深刻,运用得也会更加灵活,这对增强教学效用大为有利。

(四)创设情境,促进理解。事实上,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所涵盖的大多数知识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这是由思政知识的本质特征决定的。这也意味着,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对应的生活情境呈现出来,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机会,必然能够让他们在产生“情感共鸣”的状态下更好地理解并把握知识,进而迅速将所学内化为自身素养。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这一更愿意在生活中探寻知识,更愿意凭借直观观察和体验理解知识的特殊群体来说,这一“还原真实情景”的情境化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教学效用。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优化教学结构,中小学思政教师可以尝试创设情境[3]。这样对照直观呈现的真实情境思考教材文本呈现的理论内容,在真实的情感冲击中,他们能更好地理解理论并迅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除此之外,情境的动态特征还能一改传统课堂的沉闷氛围,具有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优势,可以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这对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也是大有裨益的。

(五)拓展教学,延伸运用。思想政治课程之所以在近些年来愈发受到国家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是因为一旦学生学好了相关知识,就会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而这种素养是他们在未来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是社会发展和民族壮大的关键。换言之,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素养,进而调整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学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建设奉献一己之力。因此,增强思政课教学效用,中小学教师不仅应将目光集中在理论内容上,还要注意设计贴近生活的拓展教学活动,以便让学生在延伸的学习或实践空间中加强对思政知识背后道德性质的认识,进而使其在认识的逐渐明确中进一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4]。在这一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搜寻并呈现生活中值得探讨的“违背道德与法律”的话题,构建“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就是不错的选择。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素材展开讨论,学生能够在热烈的交流中对“遵纪守法”等内容建立更加正确的认识,教学效用的提升是毫无疑问的。

(六)及时总结,保障效果。总结是教学和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保障学习效果,保障“教”和“学”完整性的重要工具,一个缺少总结的教育活动,势必无法起到最佳教学效用。然而,在当前的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堂上,经常会暴露出师生并不注意知识总结的问题。一些教师会将“学生记住了知识”视为教学的结束,并不关心“学生是否在头脑中构建出了完整的知识框架”。在这一模式下,学生极有可能只记住部分知识,并未完全掌握全部所学内容,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低效的。对此,以增强教学效用为目标,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等信息技术工具用来总结知识的优势利用起来,带领学生系统地总结所学、梳理知识。通过观察学生围绕多媒体呈现的导图框架梳理知识的过程,教师就能够发现他们的不足,进而借助信息工具带领他们重新复习相关内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自然可以在及时总结和带有一定“查漏补缺”色彩的复习中得到提高,其道德素养也自然能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深化,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有理由被称赞为“高效的”。

三、结语

重视中小学思政课程、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优化教学结构以提高教育有效性,不仅仅是为了迎合新课改对于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便为他们未来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小学思政教师应对此形成正确的认识,积极转变过往不重视思政课程地位的观念,主动在组织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工具或手段运用进来,充分发挥其优势活跃教学氛围、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最终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状态支持下,将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邢英.共享信息技术红利促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蝶变[J].数字教育,2018(6):83.

[2]雷玲.浅谈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9(8):65.

[3]张小乐.信息化教学革命背景下中学政治有效教学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7):10.

[4]葛红梅.基于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课生态课堂建设[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3):89.

作者:李永文 单位:甘肃省民勤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