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整合下高中物理教学优化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教育工作是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达成的共识,实践证明,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对于唤醒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程教学资源、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有积极作用。文章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就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策略提出几点建议: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学习资料,辅助学生高效预习;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强化学生听课动机;利用专题视频讲解物理知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借助大数据技术实时全面检测,提升学生参与程度;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后互动,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引言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要立足信息技术建立新型教育模式,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也指出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进行人才培养,逐步实现信息化教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将学科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成为诸多教师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就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背景下教学模式的优化路径展开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状况来看,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的问题较多:
(一)师生的互动局限于课堂。从本质上来说,教学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师生之间的互动受到严重限制,主要取决于课堂上几十分钟的时间。在课堂之外,由于时间、空间阻碍,师生之间基本处于零互动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学生预习、复习无人指导的情况,预习效果不理想,复习状态不佳,很多学生难以做到有效吸收知识,而且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疏远。
(二)课堂教学方式落后。近几年,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加上网络的全面覆盖,多媒体设备已经在课堂上得到广泛运用。但是,真正将这种新兴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的教师并不多,很多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但是仅仅将其作为展示物理知识的工具,其功能类似于黑板。换言之,教师只是将传统黑板上的板书内容移到希沃白板等现代化设备上,其他并未改变,教学工作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改革不够彻底,所以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
(三)教学内容单调。在当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照本宣科,课本上有什么就给学生讲什么,很少进行额外的拓展与补充,这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受限于课本,视野得不到开阔,物理素养难以得到本质的提升。
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
现代化信息技术之所以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与它突出的优势有关,经过多年的应用与实践可知,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有以下优势:
(一)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之一运用到物理课上,能够营造活跃的气氛,让课堂充满生机。众所周知,物理知识抽象难懂,各种符号、概念等十分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学习兴趣不高,而信息技术让枯燥、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以视频、图片等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仅可以降低他们的理解难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1]。
(二)能够极大地丰富物理课程内容。互联网上的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取之不尽,而且这些资源时刻处于更新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为学生查阅学习资料、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供巨大的便利[2]。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互联网资源,以此补充物理教材上的内容,让物理课程内容更加充实。
(三)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人与人之间即使跨越时间、空间障碍仍然可以互动、交流。换言之,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即使在课前、课后阶段,学生仍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同学、老师互动,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上师生互动不够等问题。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优化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学习资料,辅助学生高效预习。高中物理知识抽象、深奥,对很多学生来说有较高的学习难度,若是不提前预习课本,很难在听课的时候及时跟上教师,从而出现了越往后越吃力的情况。为了提升学生听课质量以及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互联网平台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让他们根据这些学习资源自主学习,一方面,促进学生有效预习。另一方面,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在上《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之前,教师先上网寻找初中阶段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以此为依据分析学情,比较高中牛顿第一定律与初中牛顿第一定律的不同。经过比较分析发现高中与初中阶段关于牛顿第一定律有多处不同的地方,首先,定律表述不同,高中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初中有更加丰富的内涵,重点突出第一定律的意义和独立性,强调力是改变状态的原因,侧重质量与惯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其次,过程方法不同,相较于初中阶段的牛顿第一定律知识,高中阶段重在突出理想实验价值所在,注重其层层推理,更多地关注高中生学习能力的养成。了解这些信息之后,教师基于学情设置教学目标:1.体会伽利略理想实验。2.解读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和意义。3.理解惯性概念,认识到惯性大小与质量这一量度有关。4.理解并掌握利与运动关系的建立过程等。接着,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学习任务单并制作视频,然后将文档资源与视频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给学生,要求他们课前认真观看,对照着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去预习,这样可以提升预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确保学生的预习取得理想效果。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学生在即将到来的物理课上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地听课,学习效果得到保障。
(二)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强化学生听课动机。物理知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抽象性,所以高中生对这门学科普遍存在抵触心理,部分学生抱着应付、敷衍的态度去听课,这种态势下,即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投入全部的精力,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打造更好的教学局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换言之,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现内容,让物理课堂因为这些元素的介入而充满生气,从而强化学生听课动机[4]。尤其在新课导入环节,很多学生经过课间数十分钟的活动,状态松弛,注意力不集中,加上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缺乏学习兴趣,很难投入状态。所以,教师可以在一开始就用一些有趣的视频进行引导,抓住学生的眼球,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专心致志地学习着教师所讲的每一个知识[5]。在《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上,教师可以于导入环节给学生播放一个战争片中的战机投弹视频,视频中,一架架飞机从战区上空飞过,不断抛下炸弹,下面炮火连天。这样的视频场景十分震撼,对高中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结合视频内容向学生抛出问题:“假如你开战机,上级命令你往下面某个地区投放炸弹,你是到达这个地区的上空开始投弹,还是在未到达之前就开始投放炸弹,为什么?”在学生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后,教师不予置评,而是继续对学生说道:“要想看你投弹是否正确,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即牛顿第一定律。”由此引入新课主题,唤醒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索欲望。
(三)利用专题视频讲解物理知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在物理课上,难免会出现内容深奥、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尤其是一些物理概念、公式、原理等,仅仅靠课本上的几句话或者教师描述的几句话,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即使记住了知识,由于未透彻理解,在应用的时候往往也困难重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学生听课质量,教师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深奥的或者教学难点等制作成专题视频,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逐一播放出来,帮助学生逐个突破难点,促使他们有效吸收本节课的知识[6]。在《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上,教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另一个是对惯性的理解,而教学难点也有两个,一个是惯性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另一个是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基于这几点提前制作专题视频,如针对教学重点的视频《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用一毛硬币讲透惯性》等,如针对教学难点的视频《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吗?》、《运动与力之间有什么关系?》等。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将这些自己录制或者直接从网上搜集的专题视频有的放矢地插入到课堂上,作为对教学内容的补充。这样既能唤醒学生听课的兴趣,又能避免枯燥的语言描述难以让学生理解的问题,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有效认识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的认识,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7]。
(四)借助大数据技术实时全面检测,提升学生参与程度。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既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还要获得学生的反馈,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展开课堂提问或检测,通过检测结果掌握学生认知情况。然而,在传统的课堂上展开提问,由于时间限制,教师只能找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或者个别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大多数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到课堂上。这样,一方面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不利于教师对信息的全面把握。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公平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搭建一个人人均能参与的互动平台,以此提升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8]。在《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上,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测试题,试题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如:“1.物体惯性大小受到的影响?2.关于惯性大小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加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D.运动时物体惯性大,静止时物体惯性小……”,然后将试题发送到学生的智慧学习端,并设置好练习时间。学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并提交,而大数据技术会针对学生提交的答案自动生成结果,教师通过分析报告直接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薄弱环节,在这个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巩固,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从而提升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
(五)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后互动,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学习兴趣、学习需求等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学习目标是熟练掌握课本上所有的物理知识,但有的学生则希望了解更多的物理知识。为了让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均能得到满足,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后互动。在上完《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后,教师可以将自己从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上挖掘的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视频、文章等发送到微信群中,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学习需求自主观看,以此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复习中遇到的困惑、产生的想法等发送到群内,再组织他们在群内交流、互动,也可以让学生在群内分享自己搜集的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资源,从而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结束语综上所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物理课上的应用能够提升教学趣味性,推动教育高效发展。一方面,物理知识的呈现方式具有多样性。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优势,物理课程内容被极大地拓宽。有效视角下,教师应科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基于这一现代化技术建立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并消化抽象的物理知识,打破他们课前课后孤立学习的局面,从而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将物理教育事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李全芳 单位:武威第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