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通过信息技术创作校园微电影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人们的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相较过去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文化载体、文化表达形式上,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伴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推广,使微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登上了时代的舞台。微电影具备投入资金少、制作周期短、入门门槛低等特点,这也是其受到较大欢迎的重要理由,也是其在高中校园中欣欣向荣的土壤。本文将基于微电影发展现状,重点讨论高中生在校园微电影创作方面,如何突破创作瓶颈,更好呈现微电影艺术,希望可以抛砖引玉,起到一定启发作用。
1微电影概念及特征浅谈
微电影最早可追溯至2007年,当时在法国的影像论坛上,微电影横空出世,使当时的人们耳目一新。通俗意义上,微电影可以看做传统电影的微缩版,其创意、制作,都离不开传统影视剧发展的土壤。作为传统影视剧基础上的新型视频形式,微电影尽管篇幅较短,但却“麻雀虽,五脏俱全”,有不输传统影视剧的故事情节,观赏性价值也不会因为篇幅所限大打折扣。通常情况下,微电影时间会维持在半小时左右,和人们的记忆规律相差不远,会使人对剧情整体,产生较为清晰的认知,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微电影深受人们欢迎,也在情理之中。将视角聚焦于中国,微电影的风靡,和智能终端的发展普及息息相关,正是因为在特征上短小精悍,才能成为网络时代的宠儿。借助人们平常使用的手机,便可以完成微电影的拍摄创作,门槛并不高,作为小型电影足够接地气。而伴随网络的普及,微电影的发展,也逐渐进入了高中校园,在高中生的日常娱乐活动中,占有较大地位。无论是通过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都可下载并观看微电影。而且,微电影不会占用太多时长,也可以大量丰富高中生的碎片化娱乐时间,充分符合当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最后,微电影可以将高中生活作为制作题材,也不需要特别复杂的流程和专业化团队支持,投资也不大,为高中生的创作拍摄,提供了便利的现实条件。在微电影创作流程中,也能够使参与者的合作、沟通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举例来说,微电影涉及演员问题、场地问题,如何在拍摄之前有序清场,在拍摄过程中维持现场秩序,场地在使用之前,需要协调哪些人和事,都需要每个参与者亲力亲为,无形中也可以提高和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对学生身心发展大有裨益。
2校园微电影发展现状
2.1内容层次不高。上文提到,微电影在资金投入上不高,入门门槛较低,因此拍摄者众多,在拍摄作品层次上,难免存在鱼目混珠、参差不齐的现象,翻拍、抄袭的乱象同样层出不穷,产生对观众的误导,甚至是精神的毒害。这样无疑是不利于行业发展的,也会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产生一定阻碍作用。
2.2监管力度低下。微电影作为一种影视剧形式,同样需要受到相关部门出台相应政策,进行严格的监管。但是现实往往是微电影拍摄充斥乱象,相关部门在管理上鞭长莫及。尽管有对应政策进行相应约束,但是仍然达不到应有的力度。网络上的一些视频网站在微电影审查上重视程度不足,甚至忽略,令该问题无法被妥善解决,自然为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2.3推广能力堪忧。由于微电影的拍摄,相较于传统电影,不会有太多资金支持。而宣传之于电影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微电影在拍摄部分的资金匮乏,势必会影响到后续的宣传。在宣传上,可能会舍弃较大的平台,放弃大平台宣发的专业性和流量,选择微博、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在宣发影响力上大打折扣。长此以往,优秀作品因宣传力的缘故被埋没,也会对拍摄创作者的创作热情,造成较大打击,对微电影行业后续发展,也会产生较大损失。
2.4专业技术匮乏。大部分学校未能给予微电影拍摄及宣传足够的支持,投入过少的同时,也间接导致学生无法对微电影建立起正确的认识,百分之百发掘微电影的艺术价值。资金的有限性和艺术思想的无限性,两者之间的矛盾,也会导致很多必备物品,难以达到要求,诸如场地、服装、道具等,皆是如此。在此基础上,制作出的微电影成品,便难以摆脱粗制滥造的标签,专业性有待商榷,也丧失了微电影应有的艺术水准。与此同时,新媒体的选择能力也同样需要适当加强,当前传统媒体的选择,相较于传统媒体的选择仍然更多。
2.5拍摄意识不足。在高中微电影拍摄创作中,很多学生并不具备专业的拍摄意识,往往将拍摄和制作过程想得过于简单,认为其中只有拍摄、剪辑等较为简单的各项环节。但是微电影成品往往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其中不仅包含前期微电影题材的选择,也包含演员的表演、后期恰到好处的剪辑等,以求最大程度提升微电影的艺术性。
3校园微电影教育教学方向
微电影的教学,首先应当让学生充分理解校园微电影,对微电影媒体基本构成进行充分掌握,在拍摄方面,利用智能终端进行拍摄,通过不断实践的方式,提高自身构图水平,色彩运用能力。在应用软件方面,应当不断强化和微电影制作相关的工具软件,在媒体表达艺术性上更具象化。与此同时,应当以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主,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资源,和企业相关开展合作,将完成特定项目,当做教育教学主线,实现制作过程的模拟,真正实现一体化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在教学环节上,以微电影剪辑为例子,首先,教师应当主导课程理论部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互动。教学可从三个方向切入,剪辑评论、仿剪、原创作品剪辑,深入浅出,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真实情况,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剪辑评论应当让学生充分掌握剪辑概念,学习相关技巧,使学生能够通过剪辑的角度,正确评论电影的艺术手法。在微电影仿剪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团队,模拟出成片所需要的工作团队,使每个人都具备参与感,质量较高的成片,可以投递到视频网站,和市场需求充分贴合。最后是原创微电影的剪辑,和仿剪不同的是,原创除了要求剪辑能力,更要求创意水准,应当和自身知识充分结合,形成质量上乘的微电影作品。
4高中生创作校园微电影的建议
4.1重视剧本选择,丰富故事情节。任何微电影脱离了深入人心的剧本,都会成为无本之木,让人感到空洞乏味,剧本是构筑起微电影艺术性的核心,因此,微电影一定要重视优良剧本的选择。鉴于当前时代背景下,网络空间较为自由,很多微电影的拍摄主题并不严肃,难免在幽默和恶搞的边界问题上模糊不清。有鉴于此,在初期进行主题选择与剧本创作时,作者一定要保证观念的正确性,使微电影成为弘扬正能量的渠道。与此同时,艺术毕竟来源于生活,剧本也不能成为空中楼阁,应当最大程度和高中生的学习生活相贴合,在真实故事改变的同时,不能使人物行事失去逻辑,和观众产生距离感。另外,在剧本选择时,也不能忽视场景的选择问题,毕竟高中生普遍面临较大学习压力,无法做到像专职演员一样,频繁出外景,在任何场景下都能游刃有余。这也就要求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应当尽可能保证场景的简单。最后,剧本可以融合各种微电影类型,在台词设计方面,可以偏向简洁,尽量用简短台词,表达深层意思,既达到微电影时长要求,又能照顾高中生的台词功底。基于此,台词同样可以现实化,增加观众认同感。
4.2利用分镜头脚本捕捉细节。微电影拍摄中,时常会用到分镜头,分镜头的使用和描写,同样也可以成为作者文字功底的最好佐证,观众也常会被分镜头的细腻所打动。创作分镜头脚本时,作者应当充分和实际拍摄情况相结合,防止出现在分镜头中的内容,在实际拍摄中实现难度过高。与此同时,分镜头应当使场景尽量细化,对场景的各种布置情况,要做详尽描述,争取呈现拍摄效果的最佳状态,防止为镜头的后补带来穿帮风险。同时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出微电影最美的画面。
4.3重视演员的选择和定位,保障演绎的精彩程度。在选定角色阶段,主创团队要保证角色和剧本的适应性。由于学生缺乏对表演的正确认识,在拍摄初期,会怀有较大好奇心竞演相关角色,但是对拍摄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却预估不足。例如,很多学生会难以适应枯燥的走位、对词,极端情况下,甚至会中途拒拍。基于此,一定要将损失尽量在选择演员阶段,降至最低,拍摄之余还要保证沟通的深入性,防止有罢演情况出现。演员一定要和剧本角色形象尽量贴合,若有条件,应重视演员的本色出演,最大程度提升微电影的艺术效果。
4.4选择合适的拍摄场景,最大化保障电影效果。微电影拍摄应当基于分镜头脚本进行,场景应当尽量离学校更近,如果有需要,可以更方便进行镜头的补拍。为此,学生需要提前学习较为系统的镜头知识,更好利用镜头语言,根据人物内心世界、周边环境等条件,保证镜头的流畅性。拍摄中同样需要重视光线于声音,应以自然光为主,也可视场景需要进行补光。在演员声音方面,既可以提前录制,加深台词情感,也可以利用吊麦录制,使声音奇偶位均衡。
4.5提高后期制作的品质,突出作品完整性。后期制作通常包含声音与色彩两个方面,或者插入背景音乐。后期剪辑同样应以剧本为基础,重视成品的完整性和分镜头的连贯性。色彩方面,应整体把握色调;音乐方面,应重视台词和音乐的搭配,最大程度渲染氛围,同时不能使音乐的音量超出台词。
5结束语
微电影作为一种信息时代的艺术形式,在高中校园内尚有较大发展空间。欲求微电影的精良,应从剧本、拍摄、剪辑等各方面入手,丰富高中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为微电影事业储备人才。
作者:陈晓明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