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深度学习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信息时代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视觉及教学要求,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深度学习是其必然的方向及趋势。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对之进行有效的过渡及引导,促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基于深度学习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分析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深度学习;小学
深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为教学改革,调整具体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其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很多是停留于表面的形式教学,无法完全发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循序渐进地从浅层次教学过渡到深度学习,以有效地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一、深度学习概述
深度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建立在对学科核心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元认知与经验重构新旧知识的关联,对新知识具有批判性思维,要灵活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用有效的合作与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深度学习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更好地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及目标,以大数据的方式构建出了多层次的教学结构。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度学习提出的教学方式,主张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更有效率。
二、深度学习的教学要求
(一)贴近生活
虽然信息技术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普及应用,但是很多小学生仅仅对游戏等娱乐方面有所认识及使用,对一些学习软件及基础知识并不能有效地应用。因此,教师需要把学习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更加灵活地进行学习,把信息技术的用处发挥到最大。
(二)掌握操作
在信息技术技能掌握方面,教师需要以基础知识为前提,让学生熟悉计算机操作,如Windows窗口操作、文件操作、画图、多媒体视频播放等,在学生熟练掌握初步技能的基础之上,再深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在网络的大千世界中遨游。通过互联网的引入,让学生在信息时代下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传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更多的学习知识和技能,并以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及方式与家长、同学、教师等进行信息的共享及交换。
(三)道德素养
信息技术是一种智能化的操作,在网络世界中涵盖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而小学生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所以对于事物的判断还不够全面。近年来,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新闻时有发生,给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敲响了警钟。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正确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1]。
三、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深度学习的原因
一是缺乏参与意识。根据当前的教学方式,多数教师都是按照教材来设计教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比较单一固定,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很容易养成思维惰性,导致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生搬硬套,难以真正参与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及沟通合作等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二是创造力不强。由于学生习惯了教师的一言堂方式,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仅限于课堂的学习内容,导致学生的创造力不足。加上学生接触的知识基本停留于课本,这就局限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基于此原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创造性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迁移应用。
四、深度学习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应用
深度学习强调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知识的掌握及实际应用,要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及迁移,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深度学习为基础,能进一步打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因此,学科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向,让信息技术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结合“三学”驱动教学,迁移深度学习
“三学”驱动教学是围绕先学、问学、拓学三大方面进行教学,进一步带领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及拓展,从而实现深度学习[2]。先学是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具体包括课前和课中自学、学习评估。问学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核心目标,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及内化。拓学是指在掌握学科核心知识的前提下,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或迁移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先学教学设计:先学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起点。教师可以采取微课等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以问题、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提前学习,提出疑惑,扩大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知背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更准确地评估课堂教学的起点,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及铺垫。问学教学设计:问学是以学生先学提出的问题为主的教学形式,可以聚焦一堂课的核心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组成的问题链,或是教师总结提炼课堂中具备一定深度的问题,并以探究、协作、分享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最终实现深度学习的迁移。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式导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学教学设计:拓学是在学生对当课学科核心知识理解后,实现知识延伸拓展与迁移应用,增加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拓展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契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例如,可以运用“每课一省”的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以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结合拓展活动,以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反馈性评价,引导学生评估自身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二)利用项目式教学,催发深度学习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主要通过示范讲解,关注到了软件和应用的根本,让学生加深了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但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项目式教学是以项目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项目的线索认真分析,不断进行思考及探究,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主动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例如,在教授Scratch软件编程时,要让学生掌握Scratch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会自主编程和初步创作,从而获得深度学习体验。Scratch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软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一定的要求。在项目式教学时,教师可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半成品脚本,给学生一个基础支架,为合作教学提供创作支点,同时可设置项目奖励,对深度学习起到激励的作用。又如教师可以“圣诞老人送礼物”为脚本,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设计。设计项目的规则:第一,按下鼠标左键,圣诞老人就会丢下礼物;第二,如果丢下的礼物能够丢中烟囱,那么就可以加1分;第三,得分超过指定分就可以过关;第四,在实现前三点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角色、变量和关卡设置等方法实现创意设计,增加作品的难度和趣味性。利用项目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学习,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参与度,完成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深度体验。
(三)构建知识联构树,促进深度学习
知识联构树是以树形结构为基础,以具体的信息技术知识点进行分类联构、归纳[3],是具有层次的知识结构图,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体现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及从属关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梳理信息技术的知识点,以学生元认知为出发点,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构建知识联构树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点进行一次重整、联结及梳理的过程,经过认真分析及综合各个知识点,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结构的深化,也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新尝试。例如,在学习“管理文件”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文件夹下创建多个子文件夹,对每个子文件夹进行重命名,在文件夹里存放多个文件,对文件进行复制、剪切、删除等操作。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文件管理为主干,以知识联构树的形式进行延伸和补充,以旧知识牵引出新知识,以此丰富知识联构树,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系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知及举一反三。当然,知识联构树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进度逐步丰富知识联构树,也可以课后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联构树的构建,以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本节课新知和相关联的旧知的复习与回顾,有利于推进小学信息技术的深度学习。以逻辑关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让学生尽快掌握学科知识,对深度学习有着促进的作用。知识联构树更是为课后复习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和思路,保证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梳理总结,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深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经过长期的努力坚持,一步一脚印地拓展深化。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开展深度学习是必然的过程及教学需求,也利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和提升。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深度学习的重要性,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深度学习的教学路径,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全面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慧.开展深度学习,发展信息技术核心素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8(5):8.
[2]孙筱坤,杨小琴.“三学”联动:一种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J].江苏教育研究(B版),2018(11):25.
[3]周华杰.在信息化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31.
作者:易姗娜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