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信息技术支架式教学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针对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不同章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了知识点总结支架、解题方法和技巧支架、思维方式支架、课程体系支架。目标是在支架的形成阶段和支架应用落实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大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支架式教学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制与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1]。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2]。同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说明》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素养确立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3]。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线教师必须思考和践行的任务。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做了如下变革。
一、改变教学思想和培养目标
通过浙江省2015年10月到2018年11月共7次信息技术选考的试题和学生失分情况分析,制约学生获得高分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不能自己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2)学习态度被动,依赖教师讲解和作业布置,不能自主学习;(3)解题方法和思路死板,拘泥于已经尝试过的问题,对变式无法应对,缺乏拓展和应变能力。针对以上问题,在实践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思想。该研究指出学生有两个发展层次:一是“真正发展水平”,二为“潜在发展水平”。教师的任务就是设计支架,让学生从第一层次自然过渡到第二层次。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从“双基教学”到“三维教学”,再到“核心素养”,理念不断更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为了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科学家或艺术家,而是通过教育留给他可以终身受用、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与品质,能够终身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强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需求,将教学目标转向“育人为本”,使教学理念走向“树德立人”。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支架式教学策略
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不同学科的学科特点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地应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即使是同一门学科,不同的内容也不适用于同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我按照高中信息技术的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了如下几类支架教学策略。
(一)知识点总结支架
这类支架适用于课程中概念类的知识(如信息及信息的获取等)和应用软件(如Access、Flash、Photoshop等)界面提供的解题信息和执行命令后的效果等。在这类支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不要采用传统整理总结、填鸭式传授知识的方式,而应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在完成作业和测试过程中,学生自己总结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考点。最后,教师组织交流,汇聚集体的智慧形成一份详细、完备的知识点清单,供同学们分享。表1(见附表)列出部分知识点支架教学过程完成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培养。
(二)解题方法和技巧支架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解题方法和技巧不会像传统科目(如数学)积累了几代,相对成熟。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试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教师需要在完成大量试题的试做过程总结出来,然后分享给学生。例如,浙江技术选考试卷信息技术部分的非选择题13题Excel部分的试题,主要考点排序的数据源确定,解决该题总结三个原则:(1)记录完整性;(2)单元格大小(指合并单元格的数目)一致;(3)只能一个选区。15题Flash补间动画确定的方法:(1)选中状态;(2)关键帧内容;(3)帧面板;(4)颜色(绿色(浅)、紫色(深));(5)动画效果(渐变);(6)alpha设置(淡入、淡出)。14、16、17题VB程序填空:(1)语句结构是否完整;(2)缺啥补啥;(3)通过已知变量用实例验证推出表达式;(4)仿写程序中类似语句;(5)函数中至少包含一条给函数名赋值的语句;(6)有函数定义考虑调用等。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也会在领悟教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过程中,感悟到教师是如何归纳总结出来这些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在作业和练习中也会总结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而分享给其他学生,逐步培养了自身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三)思维方式支架
高中信息技术中VB程序设计部分知识浙江选考试卷主要是程序填空题。这类题,不会像数学等有公式作为帮助,你要猜出作者的算法思维,如果没有一些算法思想的积累,真是天马行空,无从下手。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维和我们日常人们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例如,对于计算题1+2+3+4+……+100=(),我们日常的思维是1+100=101,2+99=101……有50个这样的对,101×50=5050。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维是一个一个地加,把一个大问题划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小问题的解题步骤是一样的,用循环语句完成即可。表2(见附表)列出教学过程中形成的部分算法语句模板。每一种算法思想的形成过程,都要经过算法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用到最多的策略是实例验证,解释算法思想的正确性,直观易于理解,然后编写程序、调试运行,最后形成VB算法思想语句模板。这一过程主要进行计算思维的培养。累加很容易过度累乘,字符的顺序连接很容易过渡到字符的逆序连接,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逐步加强。在计算机编程中最可怕的就是死循环,在编写和调试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信息社会责任内容的教育。
(四)课程体系支架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学生实践、练习、复习、考试等环节进行大量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总结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考点又有哪些,解题方法是什么。只有这些内容清晰明了,才能融会贯通。图1(见附图)以Word部分为例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图2(见附图)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部分)。这个过程不能由教师代劳,要让学生自己梳理、展示,可以采用传统的绘画方式,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软件完成。通过上面的两个步骤,完整的课程体系就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使得他们在应对这门课程的任何问题都会游刃有余。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会有很大受益,无论学习什么都会有归纳总结的能力。这适用于本学科,也适用于其他学科,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通过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的变化非常明显。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能直观地体现这一点。图3(见附图)以本校2016级304班选考试卷第13题(总分4分)学生成绩平均分变化情况对比。从培养过程中学生的解题时间、解题思路、方法和解题能力来看。对比情况如表3(见附表)。从学生的审题速度和质量来看,获取信息的能力显著增强,说明信息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丰富了,说明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得到了有效培养;在学习中能够了解到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可为,信息社会责任自然牢记于心。
参考文献:
[1]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13.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
[3]任友群,黄荣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说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
作者:郑影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