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析(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掌握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工具和必备技能。但很多学生只是对“计算机”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及操作秩序不感兴趣。如何抓住学生注意力,改变信息技术教学的这种局面呢?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每次上信息课,学生都非常兴奋,总是会提前来到机房,打开电脑,上网玩游戏。他们很珍惜玩游戏的每分每秒,却在教师讲授知识的时候心不在焉,学生们其实是对网络感兴趣,而不是对信息课。键盘、鼠标是学生们上课不离手的东西,由于电脑显示器的遮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直接交流受到阻碍,学生们总是安静不下来,整节课看似活泼,但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多少东西,下节课上课时复习要花去很多时间。
2.原因简析信息课是考查学科,不需要考试,在信息课上不可能像对待主学科那样认真。这是大教育环境造成的,我们暂且搁置不谈。我认为信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有效调动起来。就像看小说,学生也就是看看而已,但是却能迅速记住、记牢其内容,为什么?是因为学生有兴趣,学生想看,自然就能记住。信息技术课程既有需要识记的基础知识,又包含很多的实践操作性知识。在课堂上教授这些内容时,没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让学生觉得学了也没用,从而打不起精神,不愿意学,只盼着老师能让他们上网聊天、玩游戏。
二、几点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的现象,分析之后就要想着如何解决。如何将学生真正地吸引到学习当中,解决课堂出现的这些现象呢?下面仅谈谈我自己的几点想法,和大家探讨。
1.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只有教师真正掌握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否则教师自己都是对内容一知半解,只会把学生给教糊涂。其次,只有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才能针对其内容准备合适的、精致的教学课件,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图片处理》这节课时,如果教师提供的待处理图片是学生自己的照片,就能起到很好的激趣作用,而如果随便找了张照片,让学生去裁剪,就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在课程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在教学中也适用。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个精彩的导入,学生就能迅速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注意力被课堂教学所吸引。课程导入的时间可以长一些,主要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充满兴趣,产生心理期待。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好奇心重,教师多选取优秀的、新鲜的内容呈现,再通过一些比一比的小游戏就会让学生跃跃欲试,那自然就不太容易走神。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设计多个任务教师讲解和演示,学生只能进行识记,理解不深,只有和动手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其意义。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3~5分钟左右,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并努力抓住它,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中不感觉乏味,被合理刺激而始终保持兴奋。将整个教学目标具体细化为各个小任务,对每节课中的小任务设计不同的操作练习,自然地将课堂时间进行有效划分,让学生在一个个小任务中掌握知识点,提高动手能力。当然,任务也不能设置过多,2-4个比较合适,否则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且课堂时间被过多地分割,显得零散,反而不利于教学,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
4.利用“玩”的思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了一定的信息能力之后,就要在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充分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它,想方设法知道其所以然。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我充分利用“趣味性”来指引学生。在word单元实践课中,我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让他们先浏览关于一些人文景观的网站,欣赏美丽动人的风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下载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片,这样可以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然后在复习了word的基础操作之后,不限定内容,不限定对象,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实际的电子小报创作,最后评比出优秀的作品,这样既能在学习过程当中进行美的教育,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互相取长补短,在“玩”中学以致用,有效的学习word文档的操作。
5.贴近学生实际上课最怕学生喊“这有什么好学的?”、“学这个有什么用”。所以我尽量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比如上《音频的获取和处理》这节课时,我一上课就向同学们“倒苦水”:找不到好听的手机铃声。这一下子就让教室炸开了锅,学生都争着告诉我怎么办,当然我没有装作什么都不懂,那样有点假,我说“我也知道从网上下载啊什么的,但是找不到好听的”,然后建议同学们帮我找一个。一听这话孩子们就立马开始动手了,不会的也赶紧跟身边的同学学习,所以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他们就把搜索引擎、上网查找这样的实用知识掌握了。接下来我试着听了一首歌,又告诉同学们我只想要中间部分,这时候就顺利过渡到了“音频的处理”这个知识点,我问他们想不想学,学生们都直点头,可想而知,接下来的授课非常顺利,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很高。
三、结语
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正日益显现,英语口语人机对话考试、学生网上填报志愿等,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找寻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对信息课堂本身感兴趣,培养他们的基本信息素养,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出色地完成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正式进入学习教育的初级阶段,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在整个小学学习阶段所学习的课程中最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深入。本文主要是针对日常的小学教学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创新的分析与研究,以求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并且全面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关键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
创新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促进了民族的发展,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打下了基础。根据现在的社会发展来看,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来讲,它是一门具有很强操作性与实践性的基础学习课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处于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本文将会从多个方面来阐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创新的模式与思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新意识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抽象思维与理解的能力都受到年龄小以及缺乏经验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显得非常的局限与片面,这对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是不利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地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扩展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发散能力,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都开始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通过互联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学习素材,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的,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老师和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趣味功能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勇于表达自己,敢于动手实践,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进行PowerPoint软件的学习时,老师在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大多数学生所制作的幻灯片在大体上都是类似的,并且非常的简单与单一,毫无新意。当老师发现学生有这种问题出现时,就应该在课堂上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利用,把多媒体的优势向学生进行全面的展示,并且把学生自己制作的幻灯片也一起进行展示,针对每个幻灯片的优势进行点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刺激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制作出更完美的PPT。
二、精心制作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实践证明,大多数优秀的老师在进行讲课之前,他们都会对课堂导语进行精心的设计。课堂导语创新性的高低对于学生能否积极地融入课堂以及老师能否流畅地进行授课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讲,计算机课程充满新意,而且课堂内容也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因此对他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所以老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点,并且设计出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程,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文字编辑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内容,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会发现学生对于文字编辑的学习认知仅仅停留在能够打字就可以,对于文字的大小、形状以及段落的简单编辑等都不去学习,因为学生觉得学习文字编辑十分枯燥,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
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时,老师可以把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人们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了,小到网络新闻的观看,大到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了各行各业中,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性来进行,多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PowerPoint学习之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进行幻灯片的制作,并且规定制作的主题,然后进行成果的展示;在进行Word文档的学习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作文的写作;学生在学习了多媒体功能的操作之后,可以独自进行操作来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老师可以不断地把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感知自己所学知识带来的方便,刺激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课堂效率的提高。
四、结束语
小学生在面对新鲜事物的时候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而且他们还具有很强的探索与求知的精神。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各自的特性进行分析,充分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来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主要是以实际教学作为基础,针对创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思路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彭翠芝.《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我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
[2]黄伟.《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0)
[3]单飞.《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04)
[4]张荣.《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特点及应对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7)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摘要】社会的发展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靠创新,而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具有的主要特征,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教育就要为创新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新策略;教学实效
“互联网接入工程”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因此,义务教育阶段要重视信息技术教育,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主动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信息意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查找、采集必要的信息,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进而培养创新精神。
一、质疑,一切创新的源泉
两千多年前,屈原在其著作《天问》中,提出了相当多的问题,对奴隶主阶级关于宇宙、自然和历史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多方面的质疑。这些问题成为后来科学家、哲学家们思考和研究的课题。由此可见,质疑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树立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不怕失败、敢于标新立异、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胆量,解决问题是创新的主题,创新的结果,创新的延续。例如,在智能机器人的一节课堂教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学生都知道使用电动机可以给小车提供前进的动力,在完成了电动机驱动小车的任务后,教师启发学生:“对于一辆小车,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让同学们一起研究?”同学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让小车跑得更快?”“怎样让小车能够走固定的距离?”“如何让小车能够爬上更陡的坡?”其中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不使用电动机,可以让小车前进吗?”这个问题马上激发了学生讨论的热情,他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如:用手推、从高坡上向下冲、用风扇吹、用磁铁推动,用气球放气的方法驱动等,竟然有几十种之多,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老师为之惊叹。没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呢?新课标下的优质课倡导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问号离开课堂。这便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精辟解读。
二、教师要仔细发掘利于创新思维的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课程特点上看,信息技术课程有利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从课本内容上看,无论是基础知识、软件、网络、还是程序设计等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广阔空间。例如在《利用自选图形添加文章插图》这一节的教学中,为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接受水平,没有采用课件演示、反复说教,而是利用学生身边的几本教材实物进行叠放次序的演示,使学生在直观的实物演示中顺利突破教学难点。进而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同要求,设计安排了四个练习来巩固教学难点(相关的素材已经为学生准备好),这四个练习是――动画片《熊出没》中的“熊大”(给出部分,适当模仿),“熊二”(给出部分,适当创作),“光头强”(自由创作,经验创作),“一片森林”(自由创作,勇于创新),同时为学生提供“帮助文件”,帮助学生解决难题,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设计出有个性的作品。
三、教会学生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在于使用技术的多寡,结合了多少其他学科的知识,而在于是否在恰当的学科教学中运用了信息技术来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或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环节中是否使用了内容恰当、难度适宜的其他学科知识,是否使学生意识到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完成某些用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事情,使得既能完成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目标,获得信息技术技能,又能培养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其他学科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在信息技术课“查找和替换”中,教师从引入到练习,把需要解决的语文学习中的问题(错别字、重复累赘词语、关联词语、标点符号、语句续写等)贯穿始终,让学生熟练地使用Word中的查找和替换功能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有关文章检索、修改的问题。这样本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熟练使用Word中的查找和替换功能,而且让学生熟练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意识。信息技术课的教授已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计算机技能,使学生成为一个仅仅会操作计算机的教学过程;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的学习条件,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学习者。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创新教育是践行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策略和有效方法。通过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不仅可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更可贵的是可以关注全体的体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直接推动了小学创新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欢耸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张屹主编.《信息化环境下教育研究案例精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杨伟洲.《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范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第四篇: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
【摘要】本文关于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提出了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实施互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智趣等四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笔者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若询问100名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会有99人说“喜欢!”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把期望变失望,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齐,教师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在教学中,我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给低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字母不认识,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比如教学《电脑的组成》一课时,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叫中央处理器,英文CPU。形象的比喻,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便学会了。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例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五边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同座合作画出“五边形”,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五边形”会画了,其它的三角形、七边形等等同样可以很快画出了,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的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将逐步走向成熟、趋于完善。
四、实施互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智趣
信息技术课堂互动教学策略旨在使教学双方主动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主动激发对方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相互促动、教学相长、和谐发展。在教学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地改造、进化和发展,教师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师生共处于一个和谐、共进的学习共同体之中。
1.师生在情境中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源之一。如果没有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的自主性就难以发挥,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造性行为。如果学生在紧张和不安中接受知识,他们的思维火花就难于迸发出来。因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教学交互氛围的前提。解放长期以来束缚于课堂教学中所谓的“纪律准绳”,优化互动情境,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能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
2.生生在情境中互动,形成交流合作的良好气氛
当今科学的发展日益综合化,集体的创造取代了手工式的个人创造。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提倡的、以多人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即将学生分成小组,大家完成共同的任务,组内成员有明确分工的互动学习。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合作、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增进了友谊。因此,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使学生之间在情境中产生的生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学习气氛。
在每接受一个班的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时候,我都会向班主任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根据能力倾向、智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等不同,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对全班学生进行异质分组,使同一小组的每个成员之间在水平上有一定的差异,从而能在小组互动中获得相互支持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的课堂虽然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堂可以以情动人,但也绝非机器般冰冷生硬。在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努力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氛围,激活思维,发挥潜能,关注过程,关注个性,尊重独特,体验乐趣,交流互动,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萌生智慧的摇篮。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以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实践;情趣
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作为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的标志。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不是仅在中小学增开一门新课程,也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网络及应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中心来开展,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和听、说、读、写、算等一样重要的基础能力。
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下面笔者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1.尝试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最大限度激发学习兴趣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数量不多,课时安排少,间隔周期长;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层次差异明显,这一切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实,在学生的内心是非常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信息技术课新奇、好玩,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那么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把期望变失望,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齐,教师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
1.1尽量化抽象为直观。在教学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时间长了会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恐惧感和陌生感,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化抽象为直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巧妙设置相关问题。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适时利用社会热点。根据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或一些老幼皆知的历史典故,利用计算机来再现这些热点问题或历史典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善于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有许多专业的概念和基本技能是比较生硬和枯燥的,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这些知识又是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这就要求老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一类的课要求老师能做到收放自如方可,否则,很容易造成课堂的混乱,甚至影响以后的课堂教学,当谨慎使用。
2.精讲理论,注重自主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理论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有关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影响等,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探索计算机奠定基础。因此,理论知识讲什么,怎么讲,怎样才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理论知识讲得深入浅出,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2.1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明确教学目标。
2.2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注意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讲解,做到形象具体、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简明扼要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尽量避免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大讲特讲。
3.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以上仅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当然“教学有方、教无定法”,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对象的不断变换,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改革将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来探讨、研究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