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安全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安全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安全论文

1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BigData)本身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至今尚未有一个公认的定义。Wiki定义“大数据”是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的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1]。Gartner这样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2]。也有研究者形象化地描述“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不同的定义基本都是根据大数据的特征归纳阐述给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4V定义,认为大数据具有4个特点:规模性(volume)、多样性(variety)、高速性(velocity)和价值性(value)。即数据规模巨大,从TB级跃升到PB级;数据类型多样,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多种数据类型;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及蕴含着极高的价值。

2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将逐渐成为图书馆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决策行为将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作为以数据分析利用和信息服务为己任的图书馆,它的信息安全将面临着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2.1存储安全问题

图书馆关注的数据已不仅限于书目信息、读者信息、电子期刊等业务数据,还延伸到微信、微博、移动网络等读者活动中产生的很难估量的社会化数据。如此庞大的数据集对图书馆的存储、软硬件设施是个考验。如何防止这些数据丢失、损毁、被非法盗取及利用是图书馆安全存储面临的一项挑战。另外,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为了降低成本,通常会将数据存储在云端,云的开放性,海量用户共存性等都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2.2网络安全问题

图书馆是以网络为基础来传递信息和数字资源,为读者提供服务。在网络上,大数据成为更易被攻击的显著目标。图书馆的“大数据”不仅包含了海量数据资源,还包含了读者行为、敏感数据等,这些海量的信息资源将吸引更多的攻击者,也使大数据成为更有吸引力的目标。另外,黑客利用大数据发起的僵尸网络攻击,能够同时控制百万台机器,这是传统单点攻击做不到的。利用大数据,黑客能够发动APT攻击,APT的攻击代码隐藏在大数据中,很难被检测到。

2.3隐私泄露问题

社交网络、微博、移动网络等这些信息服务新形式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读者的个人数据可能被任意搜索、获取,这将极大地威胁隐私安全。一方面,图书馆的海量数据信息资源、读者信息、读者行为、科研信息等数据高度集中,即使不被盗取滥用,也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某些重要数据、敏感数据以及隐私数据的挖掘分析,其使用权没有明确界定,这都将会涉及隐私泄露。

2.4知识产权问题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虽然会把越来越多的数据资源交给“云”提供商代为托管,但是图书馆应完全拥有这些被托管数据资源的知识产权。然而现实中“,云”提供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图书馆的数据资源进行挖掘、发现、分析进而整合成新的数据产品加以利用,本该由图书馆所唯一拥有的数据,一旦被“云”提供商开发成产品,知识产权的界定就成为图书馆要面临的新难题。

3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信息安全应对策略

大数据资源将成为图书馆的核心资产。图书馆在利用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获取大数据蕴藏的高价值,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应重点考虑如何确保数据资源存储安全,如何降低网络安全威胁,如何防止隐私泄露等。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应首先从技术层面保障存储安全,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其次,建立数据监管体系,对读者和图书馆的重要数据、敏感数据、隐私数据进行监管;最后,加强图书馆信息安全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建设。

3.1保障存储安全

图书馆的数据资源在无限增长,规模日益庞大,保障这些数据资源的安全存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硬件设施也是巨大考验。现有的存储系统无法充分有效地存储、管理、分析大数据,限制了数据的增长。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为了降低运维成本,缓解硬件设施压力,应考虑将数据和信息存储在云端,利用云存储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以及分析。云存储,即基于云计算的存储系统,其可扩展性、灵活性、运算高效性能够解决大数据存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但是,云存储具有数据规模海量、管理高度集中、系统规模巨大、平台开放复杂等特点,这些都将对信息安全带来威胁。因此,保障云安全是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信息安全的基础。图书馆作为云存储服务用户,最关心的就是存储在云端的数据是否完整安全,是否有人非法访问,以及当合法访问这些数据时是否能获得有效且正确的数据。因此,应重点研究运用身份认证、加密存储、数据灾备这3种技术手段来保障云安全。

(1)身份认证。

加强图书馆云存储上数据的管理,实行身份认证,确保管理员、读者用户、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等经过认证获得访问权限后,才可管理、分析、访问“云”上的数据资源。云存储具有跨平台、异构、分布式等特点,为了提高管理员、用户的访问效率,应建立有效的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支持各图书馆云存储之间共享认证服务和用户身份信息,减少重复验证带来的运行开销。

(2)加密存储。

对文件和数据进行加密保存,确保图书馆云存储上的数据资源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意外或非意外损毁、丢失、处理及非法利用。加密存储主要包含两部分工作:一是密钥的管理和产生,二是应用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解密读取。云存储系统为每位注册用户生成一个解密密钥,系统将数据加密存储在数据中心,用户读取加密数据后,利用自己的解密密钥恢复数据,得到原始数据。这一过程对存储性能和网络传输效率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快对加密存储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先只对重要数据、敏感数据、个人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存储。

(3)数据灾备。

云计算技术对于数据灾备具有天生的优势。将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结合可实现多点备份、数据自动冗余存储、云节点无单点故障数据级灾备。图书馆可以利用云存储在不同的地方建设两个及以上的图书馆云存储数据中心,构成一个跨地域的统一存储平台,各业务部门和每个用户都可以共享共用这些数据。保证只要有一个数据中心完整,所有数据就不会丢失且能够提供持续服务。

3.2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随着图书馆数据资源总量的增加和新型社交网络下读者原创数据爆炸性增长,网络在线数据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导致黑客的攻击欲望比以往更为强烈,其手段和工具也更为复杂、更加专业。大数据对图书馆网络安全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技术层面来说,图书馆网络安全策略包括漏洞扫描、入侵检测、访问控制和网络安全审计4种技术手段,任何一个单一的防范手段都无法保障图书馆网络的安全性。

(1)漏洞扫描。

漏洞扫描包括检测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各应用服务器OS、应用系统以及工作人员用机的安全补丁、系统漏洞、病毒感染等问题。漏洞扫描系统应及时发现系统漏洞、木马、病毒、蠕虫、后门程序、网络攻击、ARP等,并提供修复、查杀、拦截、防御的有效工具,同时能够对图书馆整个网络系统进行风险评估,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消除系统中的安全隐患。与以往的漏洞扫描不同的是,大数据时代,对于海量数据的扫描,将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因此需要研究解决如何提高网络海量数据检测扫描的精确度和速度。

(2)入侵检测。

随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步伐的加快,图书馆私有云和行业云的建设加快,网络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来自校园网内部和外部的黑客攻击、非法访问等安全问题与日俱增,因此对恶意入侵的检测与防范刻不容缓。大数据对信息安全是把双刃剑,应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技术,通过分析来源信息,能够自动确定网络异常。进一步研究更有效的检测手段,完成APT高端检测,做到多点、长时、多类型的检测。

(3)访问控制。

接入图书馆网络的用户,在使用海量数据资源之前,必须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划分,用户通过认证获得授权之后,才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访问相应的数据资源和应用系统,获取相关的数据分析结果等。采用单点、统一认证方式,并结合PMI权限控制技术,加大认证加密技术研究,有效控制不同用户分不同级别访问管理数据、访问数据、获取数据以及应用大数据分析结果。

(4)网络安全审计。

相比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安全审计没有实时性要求,因此可以对海量的服务器运行日志、数据库操作记录、系统活动等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更加精细和复杂的分析,发现更多的黑客攻击种类,其误报率也将低于传统的入侵检测。

3.3建立数据安全监管机制

大数据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大数据的存储与分析奠定了基础,大数据将成为图书馆的重要资产。但是,海量数据和数据分析结果一旦泄露,相对于以往,对读者个人甚至整个图书馆界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声誉受损,严重的还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大数据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因此,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除了要从技术上实现存储安全、云安全、网络安全等方式来抵御外来的信息安全威胁,更需要加强在数据安全监管、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数据隐私保护、敏感数据审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从管理上防止图书馆核心数据、隐私数据和敏感数据的泄露。力图建立贯穿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监管机制。在技术层面,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据监管工作,如利用现有隐私处理、数据预处理等技术保障数据在使用和传输中能够拒绝服务攻击、数据传输机密性及DNS安全等。在管理层面,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各业务部门内部管理,明确重要数据库的范围,创新有效科学的数据监管手段与方法,制定终端设备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安全使用规程,制定并完善重要数据、敏感数据、隐私数据的安全操作和管理制度,规范大数据的使用方法和流程。

3.4加强图书馆信息安全制度建设

依据信息安全管理国际标准ISO27000,明确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实际安全需求和安全目标,量化各类数据资源的安全指标,建立全方位、立体、深度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以信息安全防御体系为基础,建立信息安全责任人负责制的组织机构;制定日常安全运维制度,包括存储、业务系统以及各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监控制度、数据监管制度、移动终端检测制度、网络安全制度等;制定应急响应制度,包括数据灾备制度、数据恢复制度、故障系统恢复制度等。对于存储在云端的数据,建立数据共享制度和机密保护制度。根据保密级别、共享级别、开放级别等明确访问权限等级划分,制定数据的访问、检索、下载、分析等方面的规定;建立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机制,控制非法授权访问数据;制定数据云存储的安全规定,加密关键数据;制定数据所有权条款,防止“云”提供商第三方泄密。建立相应的法律政策保护数据利用时涉及的知识产权,保障数据资源的合理合法使用,维护图书馆利益,保护知识产权。

4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给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带来深刻的变革,同时也给图书馆的信息安全带来全新的挑战,只有实现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建立数据监管机制、加强信息安全制度建设3个要素的结合,建立全方位的、深度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将信息安全防范贯穿整个大数据图书馆的构建、运维、利用环节中,才能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可靠、可信的信息服务,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读者真正享受大数据蕴含的高价值。

作者:鲍劼 李苏丰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