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普通高等院校信息安全概论课程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建设网络和信息安全强国,人才培养是关键。随着课程思政日益深入人心,迫切需要细化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案例,改革教学方法,融入德育内容。本文针对普通高校信息安全概论课程进行建设,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真实案例贯穿思政元素,扭转专业课程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有助于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有机融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信息安全;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2014年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会议上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建设网络和信息安全强国,人才培养是关键[1]。在2001年开始,国内高校已纷纷建立信息安全类专业。2015年教育部决定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2],首批29所高校获得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对于普通高校信息类专业,一般开设1~2门信息安全类课程,课程名为信息安全概论或信息安全导论,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充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课程思政”的概念由此提出: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实效,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现学生全面发展[5]。在近几年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围绕学生毕业能力的培养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需要细化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案例,改革教学方法,融入德育内容,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断探索课程的思想政治思想,进行“课程思政”实践。
二、专业课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普通高校开设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容易产生两张皮,背向而行,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主要原因如下。(一)课程目标不够明确,思想政治目标更难以定位。作为一门信息安全方面入门课程或导论课程,不是培养信息安全方面的全才或战略人才,需考虑学校的客观因素。授课内容涉及计算机、物理、数学、社会、法律、道德等多个学科,技术发展快,知识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必须经过反复学习、不断实践、认真思考和总结才能解决好。思想政治目标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尚在摸索之中,更加难以定位。因此,如何设置精准的思想政治目标进而完善课程目标是首要问题。(二)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相对少,思想政治内容难以展开。理论教学如何从知识体系中抽取核心的理论和技术,同时兼顾技术的发展、更新和其他的非技术问题。作为普通高校的非信息安全类专业,课堂内容上来不及讲,学生领悟不够透彻,不能透过专业知识认识到思想政治元素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三)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实验条件较差,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落地。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少院校没有建立的信息安全实验室,缺乏仿真软件,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动手能力较差。面向实际问题无从下手,进入社会后根本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安全岗位的需求,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改革
(一)紧扣毕业要求,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普通高校信息类专业的毕业要求,重新设定《信息安全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将思政目标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密码学、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及综合应用,了解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最新进展,初步具备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具备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增强对信息系统安全的保障能力。(2)初步具有较强的信息安全系统分析与设计、安全防护、策略制定、操作管理、综合集成开发能力,按照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在考虑社会道德、法律文化及软硬件环境等现实约束条件下,对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在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认其安全性性并提出优化解决方案。(3)熟悉信息安全领域的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追求科学真理、热爱祖国、为网络空间安全努力奋斗的情怀,牢固树立“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能损害国家和合法个人的利益”理念,明确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的界限,理解诚实、公正、诚信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规范,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自觉遵守。(二)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教学方法。(1)梳理教学内容,精细指导学生。课程实行启发式教学,重构教学内容,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若干大块,每块中每章每小节再由理论授课、讨论、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构成。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式:微课、视频教学等,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和重要习题录制短视频,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上传微课视频,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相关知识点。(2)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实验环节。采用案例教学,实现问题导向,更新教学内容。在现实网络中,攻防技术更新迭代快,各种漏洞不断地被发现并修补。因此,授课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以最新的案例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信息安全热点事件,并在课程中及时分享。在实验模拟环境中,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全方位安全威胁,更好地理解网络攻击和防御的内涵,从而提升信息安全的基本素养,学以致用。(3)挖掘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课程思政。专业教师把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融入德育内容,让思想政治思想和专业知识水乳交融,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对信息安全的兴趣和探索创造的热情,把思想政治工作嵌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体系和认知框架中去,发挥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懂法守法,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四、总结
课程思政充分体现了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专业教师的育人责任的有效融合,一改专业教师“只教书不育德”、思想政治教师单兵作战的现象,必将提高全体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经过三年多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改革,教学方法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学生评教分数较之前有所提高。专业教师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信息安全的行业规范、道德责任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信息安全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翁健,魏林锋,张悦.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19(3):44-53.
[2]王娟,王常吉,罗海蛟.MOOC支撑下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建设[J].教育观察,2019(1):74-77.
[3]张焕国,杜瑞颖.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简论[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19(3):4-18.
[4]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5]窦本年,许春根,金晓灿.密码学课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计算机教育,2019(3):1-3.
作者:魏立斐 张蕾 单位:上海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