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概念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网络信息安全概念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网络信息安全概念探讨

摘要: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革命性变革,微电脑的出现,以及应用理念的革新,互联网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和普及开来,由此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而在迈入信息化社会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信息凭借互联网链接世界,以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潜移默化的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就是在此背景下所凸显的。网络信息安全是在信息安全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变化,又有了新的界定。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信息时代;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安全新界定

一、网络信息安全的传统内涵

(一)什么是信息安全

从广义层面来说,信息安全是指人类空间和资源的安全。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它具有着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的特征。从狭义层面上来说,信息安全是指个人隐私不受外界侵犯和自我利益不受社会活动影响而造成损伤的集合。信息是人们在社会秩序制定过程中收集的参考标准,其效用是消减甚至消除来自未知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信息安全据此而言,即是确保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信息的有效性。

(二)网络信息安全传统内涵

网络信息安全是基于信息安全之后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其安全问题是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信息战这种看不见、非暴力性竞争形态的崛起而日渐突出的。互联网普及之初被称为虚拟社会,我们能清晰地分辨出,虚拟与现实两者之间的界限因其简单的网络结构和功能与现实社会之间很难对接。因此,互联网的安全对现实社会的安全影响极其有限。但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理念的迭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生存、发展活动需求能够通过新型终端设备与软件在网络上得以解决。信息的能量将现实与虚拟融合。特别是人类将大量社会信息植入电脑并将网络作为工作的场所后,在某种程度上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就是现实安全问题。

二、网络信息安全概念新界定

(一)人文理性的界定:人机关系、伪语境、价值观

网络不仅仅是计算机之间简单链接,互联网最大的成功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对人的影响。对我们而言,需要思考的是对用户这一概念的界定,是我们使用还是我们被利用,是深层次的人的价值理性还是工具理性的回答。互联网的互动属性突破了现实生活交往的诸多限制,但同时也扼杀了我们的思考理性。在信息化的社会里面,有些人逐渐迷失了自我,沉迷于虚拟的“人机对话”与人际弱连接,导致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冷漠。人机关系重新构建传统的人际关系,被建构的新的信息交流系统也塑造着信息的语境。在传统的信息社会里面,信息本身即是事物的映射,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再传递,信息须放置于一个契合的语境当中,人们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要参考语境来尽可能避免乃至于消除这种偏差,尽可能全面地还原信息所蕴含的客观存在,发挥信息的指导参考作用。但互联网将信息获取过程中时空与其他诸多限制消弭于无形,使得人们可以接受这些千里之外、毫不相干的外界信息———伪语境信息。这些原本不被视为“信息”的信息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作为商品进行消费流通。我们逐渐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为了不错过自以为有价值的信息,我们无时无刻不关注终端设备上的信息提示,常常会为了QQ、微信信息红点坐立不安,这种信息强迫症所衍生出来的不确定、不安全感背后是我们理性自律的迷失。

(二)时空领域的界定:时间变革的剥夺、虚拟社会空间的新建构

在历史的社会里,我们祖先以自然为时间标准,季节是个宽松的时间概念。但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我们的时间被标准时钟时间所支配,甚至互联网时代精确到了毫秒,资本的流动往往可以在网络时间里面几天甚至几分钟在全球流动,我们身边的事物正在被加速,信息流动的加速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剥夺属于我们的时间。面对互联网海量的信息,我们将为甄别这些免费信息付出昂贵的代价,包括时间。“人类乃是具有躯体的时间”。而有人类需求所产生信息也具有时间属性。信息安全在这个方面来说也是对信息时限进行保鲜。互联网作为信息媒介的新载体,不仅决定了信息流动的形式、内容,而且也决定了信息流动的方式。“高等级信息对于低一等级群体而言是一个秘密,任何低一等级群体想要获得高等级群体的信息都必须付出足够的代价”。流动空间是信息社会的空间支配形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融合,虚拟社群以共享的价值和利益为中心,以其本身的平等、开放、包容连接现实。当现实元素涌入,一些原本现实东西也被带到虚拟空间,我们由旁观者变为互动者,使用者直接也有了阶层分化,控制信息运行的人为了积累权力势必密谋防备,权力精英为了保持他们的凝聚,发展构建区分内外边界信息社区文化,持有这些信息凭证的人才能进入权力中心,不懂技术或者懂技术而被技术蒙蔽的人成为了信息符号持有者的牺牲品,操纵技术的人通过虚拟空间控制信息而成为现实最大的赢家。现代互联网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更应注重深层次一些东西,互联网信息安全不应仅仅注重经济社会层面的影响,需要将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一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东西拿出来,放在互联网安全的框架中去讨论。

参考文献:

[1]沈伟光.2010信息灾害:发展中国家生存发展战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1.

[2][美]曼纽尔•卡斯特夏铸九.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

[3]吴晓恩.逃离电子文化的陷阱———尼尔•波茨曼媒介学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7.

作者:蒋国安 单位:延安大学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