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

0前言

自1945年第一台全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运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很多社会活动都是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的,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影响。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和开源性的特点,因此其在拓宽大众视野,提高大众文化和知识层次的同时也存在着遭到攻击的可能性,这对于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的社会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因此,研究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内容和存在问题,制定出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对策措施,成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和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大议题。

1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1)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

目前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界定学术界仍旧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不过根据2001年第56届联合国大会关于信息安全概念的阐述,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网络信息安全的内容主要包括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可用性和抗否认性五个部分。当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网络信息安全的内容应当包括信息设施安全、数据安全、程序安全和系统安全四个方面。虽然说当前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界定仍旧是众所纷纭,但是分析其代表性观点,我们仍旧可以发现一些共通之处,例如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等。

(2)网络信息安全的特点。

网络信息安全和传统的信息安全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网络信息安全更为脆弱。传统的信息安全只需要保护好相关的数据资料即可,但是全球互联网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的,这也就决定了共享和利用是网络的基本特性之一。这和信息的保密性是存在天然的冲突的,因此网络信息安全的风险性更高,更为脆弱;其次是网络信息安全的突发性更强。计算机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因此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计算机性能的影响的。而计算机病毒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网络信息安全的突发性更强,难以预防;最后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全球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全球一体化的重要保障,但是也导致了网络信息安全具有全球性的特点。以计算机病毒为例,一台计算机在感染病毒之后往往在几秒之内信息就遭到破坏,之后以极快的速度向全球范围内扩散。可以说是网络信息安全脆弱性、突发性和全球性的集中体现。

2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

(1)网络信息安全是政治安全的保证。

因为网络信息具有传播快、范围广、渗透强、易受攻击等特点,因此在实践中很多不法分子往往以网络为平台来传播各种谣言和煽动活动。例如很多恐怖组织袭击的号令就是通过网络途径的,很多邪教组织通过网络来散步各种歪理邪说并施加其政治影响,不仅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甚至有可能对国家政治安全造成损害。因此,做好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是实现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保障。

(2)网络信息安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愈加紧密,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电子商务、虚拟资本运作等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网络信息安全的脆弱性对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例如近年来金融机构在保护消费者资料时面对两大挑战,一个是网络入侵手段越来越高明,消费者资料被盗的程度和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大众对政府监管金融机构网络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金融结构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焦虑心理。而导致这些的根本原因就是网络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使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稳定性受到很大影响。

(3)网络信息安全是文化安全的重要保证。

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国家凝聚力强弱的重要决定因素,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出现了很大的变革,文化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信息的承载量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国外信息传入国内也是十分方便的,因此给予西方发达国家以可乘之机,其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强行推行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对本国固有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如何在开发信息的前提下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目标是文化安全的基本要求。

3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信息安全起步相对较晚,但是随着国家对网络信息安全重视度的不断提高甚至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角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为网络信息安全保驾护航,再加上教育界不断加大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因此当前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对国外的依赖性加高。

由于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起步较晚,再加上发达国家对信息产业的严格控制,因此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为网络信息遭受攻击和破坏埋下隐患。其中从硬件设备来看,当前我国各行业所使用的大型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自主研发仍旧遥遥无期。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专家沈昌祥将此种情况形象的比之为“美元买来的绞索”;而从软件方面来看,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不可或缺的软件,当前我国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基本上都来源于美国,不仅造成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受制于人,也为网络信息受到攻击和破坏埋下了隐患。对此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死2001年《光明日报》报道的英特尔公司在其电脑芯片上设置识别用户身份的序列号事件,这是首次曝光的国外企业窃取国内信息的事件。由此可见对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对国外依赖性过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2)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人是网络的建设者和使用者,窃取网络信息的是人,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也是人,因此作为网络信息的主体,个人的安全意识强弱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高低。当前我国政府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性是毋庸置疑的,当时社会个体却普遍存在着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

(3)反动势力对网络信息的利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已经成为各方势力必争的“第四媒体”,从我国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来看,窃取网络信息,利用网络宣传歪理邪说的事件层出不穷,例如早已取缔的邪教组织“”至今在境外仍旧有网站进行宣传,其它的“藏独”“疆独”等反动组织也在利用网络来宣传极端民族主义,对我国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当前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理念仍旧更多的存在于技术层面上,即只要网络没有受到攻击,就说明网络信息安全没有受到威胁,忽视了网络上不良信息给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4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对策

(1)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是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从国际范围来看,伴随着网络信息安全日新月异的发展,各国无不纷纷制定或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信息安全加以监管,使得法律的监管能够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从而保证国家安全。对此笔者认为在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确保网络信息法律法规的与时俱进性。为保证网络信息安全,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已经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的需要,例如对电子签名、电子知识产权、电子出入境等规定不明确等。因此,借鉴国际信息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与我国的自身特色相结合,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安全管理法律是必要且重要的;其次是增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制定的超前性。网络信息技术至今仍旧处于高速发展期,这一现实决定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欲要满足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超前性。

(2)加强政府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

政府作为信息安全管理的主体,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一方面,政府以其管理者的身份制定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法规制度等,另一方面,政府也主导建立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政策,保证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另外,政府还在组织监管、信息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等方面起着主导性作用。因此,政府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从国家政治的战略高度来分析网络信息安全的未来发展和所面临的挑战,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保证是有着重要积极意义的。

(3)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方式。

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行网络信息的准入许可制度。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多采用的是网络信息准入许可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对于准确把握网络信息的,对网络信息进行掌握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二是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和传统信息传播相比,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实现信息的全球性传播。对此通过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来准确的把握相关网络事件的具体发在进程,防止大规模恶性事件的发生是有利无害的;三是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层次。例如采用信息通信的加密和防窃取技术、计算机系统电磁辐射控制技术、计算机防火墙、系统密钥技术、储存加密技术等来提高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管效果;四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目前,网络安全已成为全球性事业,单靠一国的努力是无法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因此必须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共同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打击。

作者:董栋 王宁 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引用:

[1]叶瑞强.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

[2]李治国.浅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

[3]孔亮.网络信息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2015.

[4]王能辉.我国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信息,2010.

[5]陈东.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C].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2013.

[6]杨宇.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