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措施解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措施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措施解析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广泛普及带来一定的网络安全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关系到计算机技术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和关注。论文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出发,重点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火墙;虚拟专用网络技术

一、解读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国际上对于信息安全尚无统一的界定,但学术研究领域普遍认为计算机信息安全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抗否认性五个特征。从广义上来说,网络信息涵盖了五个特征的相关技术与理论内容。网络信息安全则是指网络中信息和服务的安全,包括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及数据的安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不仅对人们生活方式和内容产生深远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与立场。在日益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下,各行各业对网络信息安全均给予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出现漏洞,对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均可能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就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战略地位而言,网络信息安全是政治安全的重要基础,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匿名隐蔽等特点极易被利用,影响政治社会稳定。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普遍性问题,病毒、黑客攻击、操作系统漏洞等对于国家、企业、组织、个人都可能造成信息泄露、财产损失等威胁。可以说,计算机网络的优越性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其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但信息安全防护的发展还未能满足应对各种系统漏洞和安全威胁的程度,广泛的应用与实际安全防护技术水平产生一定的矛盾,使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现代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藏风险。

二、透视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威胁因素

(一)漏洞问题。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软件均存在一定的漏洞问题,这种无法避免的漏洞使计算机网络信息面临着安全威胁。且Internet技术的显著特点是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也是计算机网络易受攻击的弱点所在[1]。加之TCP/IP的安全性不高,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面临被攻击、数据截取、数据篡改、拒绝服务等危险。

(二)病毒问题。病毒是专门用来破坏计算机正常工作的一种程序,一般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表现出一定的隐蔽性、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病毒种类也随之急剧增加,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硬盘、软盘、电子邮件、网页链接、软件传播等。轻者可导致计算机速度变慢、显示异常,重者导致信息丢失、数据篡改、硬件损坏、系统瘫痪等。

(三)人为性恶意攻击。人为性恶意攻击是计算机网络信息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具体可分为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主动攻击表现为有选择性的以各种方式破坏信息有效性与完整性,被动攻击表现为在不影响网络运行的情况进行信息窃取和截获,这两种攻击方式均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并导致信息数据的泄露。

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关键技术探寻

(一)保护账号安全。保护账号安全包含对多种计算机网络信息账号类型的管理,如计算机系统账号、网银账号、软件账号、电子邮箱账号等。实施账号安全防护要求用户提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设置复杂化的密码避免密码雷同现象,并对密码进行定期更换。

(二)信息数据加密。在信息数据保存时进行文件加密可防止信息数据被窃取、损坏。在数据流通过程中使用数字签名技术进行加密保护可以大大提升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基于数据签名技术的加密保护包括线路加密和端对端加密两种方式[2]。

(三)网络防火墙。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中的应用可以对不安全文件、数据进行及时过滤,可避免外来网络入侵者在没有应用授权的前提下入侵网络,可禁止用户访问未授权网站、非法网站、不安全网站等,可避免合法用户信息数据被盗,可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网络的及时监控。总之,有效发挥防火墙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保护作用,对于提升网络信息环境安全性大有助益。

(四)应用杀毒软件。杀毒软件的应用是为了配合防火墙进行计算机网络危害信息检测,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已知病毒进行有效查杀并检测一些黑客攻击程序。在使用杀毒软件的过程中要注重及时升级更新,从而更加有效的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四、结语

计算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改变了公众的生活习惯。其影响范围之广、作用程度之深,是以往任何科技发展无法比拟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应更加注重计算机网络信息传播和流通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建立稳定安全的计算机网络运行环境,促进网络信息安全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良杰.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维护措施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7(07).

[2]熊林.计算机安全面临常见问题及防御措施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7).

作者:王东明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