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职辅导员工作模式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网络环境下高职辅导员工作模式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网络环境下高职辅导员工作模式探析

摘要:文章首先说明了网络环境高职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了网络环境下高职辅导员工作模式优化的重点与具体对策,以为今后的辅导员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

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离不开辅导员的引导和教育,辅导员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当前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等在高职院校应用越来越广泛,辅导员引导学生的方式发生改变。如何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行为引导,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需要辅导员进行工作创新,改变工作模式,创新引导策略,给学生提供全面、健康、优质的引导和服务。

1网络环境下高职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辅导员工作制度不健全。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学生受网络思想影响较深,新时期辅导员工作需要与时俱进,采用新的工作方法,但与之配套的网络育人机制并不完善,缺少一定的规章制度和体系性建设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下,辅导员网络育人很难形成强有力的体系化引导。而且,受传统工作模式影响,辅导员在思想意识上很难积极引入网络育人工作模式,无法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作用,在开展网络育人时表现出反感、抓不住中心、懈怠等情绪或行为,使辅导员网络育人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1.2辅导员工作时间和能力不足。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辅导员工作,是传统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与完善,同样需要专业团队进行专业化教育,网络育人也需要具备网络技能应用能力,这两方面来说,辅导员都不是科班出身,能力有限。而且,辅导员面对的是学生,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范围广,事务繁多,很少有时间实施网络育人工作。而体系化网络育人需要较多的时间,两者产生矛盾,辅导员网络育人只能任务式完成,效果一般。

1.3辅导员工作形式和内容单一。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网络育人的工作模式往往被误认为是网络环境下的传统教育,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只是把育人工作搬到网络上进行处理,形成形式主义的网络育人路线。这种网络育人方式不仅缺乏内容创新,其枯燥程度还使学生十分反感,无法达到网络育人新模式的预期效果。因此,网络育人不仅要完善和多元化内容素材,还要变枯燥的教育内容成为有趣的学习素材,充分利用感性教育,让学生体会到温暖,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1.4辅导员工作缺乏交流。网络育人缺乏交流就达不到预期效果,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多方沟通,多方了解,才能有效开展网络育人工作。但受到传统工作模式影响,辅导员之间,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之间,辅导员与学校部门之间,辅导员与学生团体之间,辅导员与学生个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网络育人规划呈现独立性,无法协作实施,不但浪费资源,还增加工作环节,使辅导员工作过程不流畅,衔接不到位,难以达到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

2网络环境下高职辅导员工作模式优化的重点

2.1转变思想,积极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工作模式。网络育人模式下,辅导员应该积极投身到网络生活中去,探索和钻研网络育人的新方法和新路径,从感性教育入手,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网络生活中去,使辅导员工作走进学生的朋友圈、论坛、聊天群,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的网络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困扰,帮助学生走出困惑,使学生对辅导员产生情感认同,使辅导员工作更有保障。参与网络生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将部分事物放到网络平台上处理,既有利于与学生的沟通,又有利于信息收集,为后续调整思政教育策略起到重要作用。二是设置网络沟通平台,辅导员要及时响应和回复学生的动态,与学生形成朋友关系,对网络育人的深化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2.2了解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收集学生的各项信息。辅导员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要有大量的信息数据做基础,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信息数据包括辅导员工作的网络素材、学生网络活动数据、在线反馈数据等等。辅导员要有利用数据分析工具的能力,对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喜好,价值取向以及思想状态等等,做到知己知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习效果。因此,辅导员要做好网络信息收集者的思想准备,积极投身于信息收集工作之中。并在信息收集过程中,能够区分和辨别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尤其是学生的网络活动数据,要重点收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整合素材,针对学生特点整合网络教育素材。网络育人需要辅导员用心去制作教育素材,在制作过程中将经验心得及理论融入到素材中去,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同身受。辅导员工作素材要短小精悍,熏陶性强,感染性强,能够在情感上与学生形成共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辅导员创作工作素材,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不断钻研,不断与其他专业教师沟通,不断地与学生沟通,不断与其他辅导员沟通,搜集资料,加工中融入总结心得,才能创作出短而精的网络教育素材。

2.4正确引领,多元化网络形式助力学生三观的树立。辅导员主要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开展日常工作和思想指导,通过辅导员的指引,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政治上、思想上、情感上、学习上、行为上、就业上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规划,解决学生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运用微博、QQ、微信、学校官网、贴吧、论坛等网络形式的宣传,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正确思想,落实辅导员的思想责任和工作责任,完成辅导员从传统工作模式转化为网络育人的工作模式,做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思想的引领者。

3网络环境下高职辅导员工作模式优化的具体对策

3.1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制度。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即时性的特征,应用网络开展辅导员工作,可使网络育人具有网络信息的特征,满足广大高职学生的需求。辅导员可充分利用网络育人的工作模式,利用自身的理论经验和网络技术能力,与学生团队和教师形成网络教育新力量,为广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教育素材,并构建闭环网络育人体系,形成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信息反馈这样的闭环体系,使网络育人有的放矢,及时解决问题,流程清晰,过程有序。网络育人的闭环体系各有功能和作用。第一,信息收集是指辅导员将网络中的育人素材、学生上网行为和习惯、教师教学素材、学校微信公众号信息、学生微信群,QQ群信息等等,将这些信息收集起来进行汇总与整理,为后续的数据挖掘和价值分析做好准备。第二,信息处理是指辅导员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去除无用信息,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有用信息进行价值挖掘,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上网习惯,价值取向等,使网络育人更加具有目标性。第三,信息是辅导员利用当前多元化的网络平台和APP进行教育素材的宣传,是辅导员工作实现网络化、共享化、开放化、即时化,学生可以利用任何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第四,信息反馈是网络育人效果的体现。辅导员可开放反馈平台,学生可匿名反馈,并把自己的感悟、建议、困扰等一同反馈给辅导员,使辅导员了解网络育人的效果、质量和问题所在。这一过程又可以转化为信息收集环节,使网络育人不断调整优化,逐渐完善。

3.2深化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及能力培养。网络育人模式下,辅导员要积极利用学生爱上网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教育,主动进行在线交流、互动和讨论。辅导员在网络育人过程中,要积极应用人性化手段,通过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掌握学生的心理困惑,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并避免应用说教这种不对等的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反感,达到感性熏陶,人性化引导的目的。同时,不同专业的辅导员,甚至是不同学校的辅导员要加强横向交流,探讨辅导员工作的方法和经验,提升自己网络育人的能力和理论,提升辅导员网络育人的质量和效果。对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而言,虽然具有一定的思政水平和理论基础,但绝大多数辅导员都非思政教育专业出身,网络育人的应用能力也是在不断实践中摸索成长,在面对更新速度过快的网络育人平台和网络技术时,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欠缺,因此面对辅导员开展网络技术培训是必要的。网络技术培训主要以应用为主,将文字、音频、视频制作等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提高辅导员应用网络技术制作思政教育宣传素材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鼓励辅导员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b站、论坛等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和平台,跟紧时代气息,寻找与学生的共同话题,无形中完成教育目标。

3.3运用网络技术创新辅导员工作形式和内容。在网络框架下,高职辅导员要积极思变,与时俱进,研究和探索网络育人新模式,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当下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寻找更易接受的育人方式完成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效果更佳。例如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APP进行教育视频录制,或开通网络直播,抓住高职学生直播粉丝心理,将教育内容精准输入到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工作宣传,开通辅导员微信公众号、辅导员抖音等网络平台模式,丰富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载体。网络育人模式下,高职辅导员教育工作能够从“辅导员+学生”这种单方面模式转化为“辅导员+学生组织+学生”“辅导员+学校部门+学生”“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等教育组合棋式,形成网络教育合力,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效果。以辅导员工作室为纽带和桥梁,作为网络节点,形成网络拓扑图,完成“点对面”“点对点”“点化面”“面化点”等合力育人路径。辅导员工作室传播和收集教育信息,对学生反馈的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整理和分析,挖掘辅导员工作漏洞,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打造点面交融的教育新体系,全面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

作者:陈骁 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