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根据实训教学的特点,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从网络实训课程的开设、网络实训的过程、网络综合实训等多方面对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综合实训;网络技术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目前的高等生基本(入门)职业能力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从分散的知识、单项的技能掌握到各科知识和各项技能的综合应用。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校内的综合实训和企业的顶岗实习两个环节,从综合实训开始到顶岗实习结束,既是一个积累的量变过程,也是一个从“学”到“用”的质变过程。然而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对实习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学生基本职业能力能否顺利形成,关键就在于实习前校内的综合实训课程的质量。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对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综合实训进行探索。
1以就业为导向、企业需求为导向设计实训
从近几年的毕业生去向和各地人才招聘信息的调查可以看出,现在很多中小企业都建立了局域网,并接入Internet,建立了本企业的网站,大部分企业需要的是既能组建管理局域网,又能制作和维护网站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人才。根据市场的需求,可以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整合,分成“网络组建与管理”和“网站开发与维护”两个基本模块。
2科学和合理地管理实训课程
2.1采用“项目/任务训练”模式
为保证综合实训的有效性,必须要求学生能够接受全过程的操作训练,通过完成一项完整的生产项目/任务,可以让学生体验生产各个环节的主要技能的要求,了解生产或服务的程序,体会生产或服务中环节的连接重点和各个工作岗位的重要性。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综合实训中可以以“建设某商务网站”和“组建某网络”为实际任务,并设定网络、网站的具体需求,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训方案的设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方案设计要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要预见到应该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工作要以完成项目要求为最终目的,按照自己事先的设计独立完成,在进行操作的同时应完成相关文档的书写。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考察生产实地、设计方案及调试设备等,仅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检查、解决他们的一些疑难点。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系统、完整、具体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2.2通过必要的组织形式完成工作
课程综合实训采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企业常见的劳动组织形式,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
目前,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领域主要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共同完成网站项目或网络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在实训成绩评定的过程中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学生的成绩由个人和整个团队两个方面的表现决定。
2.3课程综合实训应集中、连续地进行
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实现是一个综合了各个技术环节的连续过程,其中会出现很多需要反复调试和处理的突发问题,因此综合实训的课程安排应该是连续的,甚至是没有课时概念的。整个过程应该有总体的时间要求,但是学生的具体工作时间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项目小组的项目经理灵活安排。
2.4课程综合实训的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导向、检验诊断、反馈调节等多重作用。综合实训的考核评价应采取与以往不同考核评价方法,采用多方位的考察综合实训的结果,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在评价内容上采取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内容相关联的考评体系,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项目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和指导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实训的综合得分由实训设计、实训过程、实训成果、实训报告、回答问题等几个部分的得分组成,学生的成绩由个人和项目小组两个方面的表现决定。指导教师记载每一个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成果验收得分、批阅实训报告得分;在项目设计、实施和验收过程中,由项目小组选出一名学生,进行汇报答辩,指导教师也可从项目小组中随机挑选学生回答问题,其成绩作为本组每一个学生的成绩。
3课程综合实训的功能
3.1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中,都会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的环节,以此使学生实现所学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职业技能的全面掌握。然而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毕业设计都安排在学生的实习期间由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随着目前就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在实习期间工作压力较大,缺乏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和必要条件,而找不到实习单位的学生更无法静下心来完成毕业设计,加上高职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从而造成目前的毕业设计对很多学生形同虚设,抄袭成风,不能实现整合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目标。
课程综合实训则通过岗位轮换、任务/项目的工作整体流程,将学生按课程顺序和教学环节进度分散掌握的能力贯串起来,让学生在到企业实习之前就能对工作环境有全面的了解。课程综合实训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学校独立完成,有较完善的实验条件和严格的考核标准,学生会更加重视,也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环节,从而实现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职业技能的全面掌握。
3.2促进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一般是针对岗位群所设立,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所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在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就应学会处理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初步方法,掌握基本职业能力。而以往的课程教学安排,比较强调课程中知识点和单项技能的掌握,忽视了这些知识、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应用问题,难以达到上述要求。综合实训则针对这一问题,重点解决知识、技能在哪些工作环节、哪些工作岗位、哪些工作情景的应用及如何应用的问题。
3.3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综合实训的灵魂在于按照就业岗位要求,采用综合知识技能的思路与方式训练学生,其实现的效果需要前期相关课程教学的积淀。因此,课程综合实训的开展,必然会引发对前期课程教学改革的“倒逼”态势,将推进课程整合的深入开展,所有课程必须围绕课程综合实训这个中心展开。课程综合实训所形成的新的教学理念、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必将为其他课程和教学环节做出示范,带动整个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
4总结
计算机网络发展很快,要做好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教师必须紧贴网络实际情况,从真实的网络应用入手讲解网络的组建、应用、管理和维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高职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并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要增加学生的就业率,归根到底是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而由于目前企业的选择余地较大,企业并不愿意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实习机会,学生的实习和就业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因此学生要实现所学知识的整合,形成基本职业能力,关键就在于实习前校内的综合实训课程的质量。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已经设置“商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综合实训”这一课程,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综合实训课程体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楼桦.高职高专院校网络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06(11):135.
[2]赵栋鑫.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64.
[3]陈惠.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中的目标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7):107-108.
第二篇: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本文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深入探讨了网络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实训教学的过程管理与实训成绩考核与评定等方面。
关键词:高职教育;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的地位尤为突出,那么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在教学组成单元中所占的比重就更大。笔者通过对实践教学的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显示,成效显著的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专业技能,让学生未出校门就能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使得学生在毕业时能够较快地适应岗位工作,并付诸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中。这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极大地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赢利。
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开展需要实训设备、实训室等硬件设施支撑。为此,我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学院信息工程系牵头,与国内著名的联想三门峡创新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创建了三门峡创新网络实训室,在硬件设施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要使实践教学达到预期的成效,硬件设施投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师资队伍、实践教学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组织、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以及实训成绩考核与平定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组织部分。
一、以就业为导向、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安排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也要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不是为了应付做实训而做实训,而是为了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技术能力,为自己将来毕业时拥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而做实训。我校网络技术专业在专业设置就阐明了始终坚持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并汲取了其它院系安排网络技术实践教学的经验,精心设计相关实训项目,保障专业培养的每项能力均有对应的1-2个实训项目,具体将,主要开设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一)网络基础类实践教学环节。这类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网络组建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相关实践教学项目熟悉网络工程的方案设计方法和实施流程,并能够构建小型家庭办公网络。这方面的主要实训环节有:制作双绞线(直通线和交叉线)、ADSL拨号上网实践、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操作、基于宽带路由器开展的多台PC共享上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项目训练、使用交换机划分VLAN、交换机的级联和链路聚合配置操作等。通过这些实训环节,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网络综合布线及构建小型家庭办公网络等基础性的网络技能。
(二)网络管理类实践教学环节。这类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管理网络的能力。这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交换机的端口镜像、绑定端口和MAC地址、使用抓包工具软件分析网络数据、配置VPN(虚拟专用网)、分配IP地址、网络带宽的监控维护、基于802.1x的AAA服务配置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网络认证、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故障及性能管理、计费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三)网络安全类实践教学环节。这类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网络安全监控方面掌握防范网络入侵与网络攻击的基本技能,能够应付一般的网络入侵和攻击,并掌握网络安全设备配置的基本方法。
(四)网络综合类实践教学环节。这类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络综合应用能力,满足大中型企业网络工作的需求。
二、科学合理地管理实训过程
由于网络实训基地相对一般教室而言学习氛围比较轻松,学生表现尤为活跃,如果对实训过程不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那么实训课可能会变成自由活动课、教学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服从实训指导教师的统一安排、实训课时间内不得做与实训无关的事情;教师应随时随机抽查各实训小组的进展情况、掌握程度等。通过对学生实训过程的有效督导,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实训存在的问题,以便帮助学生改进。
三、重视对学生实践教学结果的考评
对实训教学结果进行考评是整个实践教学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更是检验实践教学目标完成度和完成成效的重要衡量手段。对网络实训结果的考评形式主要是对学生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的考核。对学生所做的单项实训进行考核,主要是以实训的完成情况与出现问题是否正确解决来进行评判,这部分的考核占整体考评的一小部分。占较大比重的是进行综合实训的考核,通过综合实训的进展情况来考察实训效果,除了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进行基本配置之外,还应该在实训环境中设置一定干扰性问题。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有的需要投入经费,有的需要增加课时,有的还需要技术进步才能解决。
参考文献:
[1]王东海,余秋明.基于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福建电脑,2006.
[2]秦杰,柴争义,程立.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探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第三篇: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
摘要:本文从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关职业对人才能力需求出发,通过岗位能力分析,构建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能力构成模型。并从课程设置着手,按需求选择教学内容,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校企合作
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网络技术应用不断深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外包业在迅速兴起,未来5年,我国对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等新型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达到100万人,培养和培训服务外包人才120万人,供需缺口十分巨大。目前,我国网络人才缺口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需要配备大量的网络应用、网络管理人才,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第二,企业网络工程的建设、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安全维护等方面都增加了对网络方面的相关人才的需求;第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升级趋势明显,信息技术外包(ITO)人才缺口巨大;第四,现有的媒体网站、商业网站以及我国1000万家中小企业,它们要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脚步,急需系统掌握网络技能的专业人才。
1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培养定位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由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构成,专业能力是培养重心。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产学研结合,适应行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在掌握网络系统管理与应用开发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上,具有从事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集成、网络设备配置、网络管理和安全维护的基本能力,以及基于Web的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初步能力,能快速跟踪计算机新技术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岗位能力构成分析
2.1职业面向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网络集成与工程监理、Web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的高级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国有企业、私有企业、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的网络中心、部门机房或设备科做网络管理员,从事网络布线、设备安装、调试、配置与维护工作;从事网络运行维护与安全管理工作;从事网页设计与开发及小型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等工作。毕业生也可在商业网络公司、计算机公司从事网络建设与网络设备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在专业的Internet服务公司从事网站规划、设计、素材采集加工、网页制作、网站运行维护等工作。
2.2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包括基本素质(非专业能力)与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各子项均有其能力构成与知识支撑,构成模型如图1所示。
除了图1列出的具体岗位技术能力,基本素质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品德: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行为能力;(2)学习能力:包括科学思维方式、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语言与文字表达、创造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3)合作能力:包括团队精神、协作意识、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4)心理承受能力:包括承受挫折、适应新环境、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能力;(5)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安排工作计划、组织与协调、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3课程设置与专业能力培养
3.1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设置要与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相适应
从职业岗位能力构成图可以看出,职业岗位能力是由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构成,其中专业能力是以“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通用技能、计算机网络专项技能和专业技术综合应用技能”为基础,以“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及其维护”为核心的能力,包括网络组建能力,网站建设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在这种能力构成基础上,开发构建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三大类:基础理论和基本素质课程,通用能力课程,核心能力课程。
(1)基础理论和基本素质课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素质课程主要有:“两课”,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外语、市场营销等课程,以及职业素质课程、国际思维和企业文化训练课程。其目的是培养非专业能力。
(2)通用能力课程。通用能力课程开设,(下转第77页)(上接第75页)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主要课程有:C/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专业英语、计算机网络原理、微机软硬件配置与维修、数据库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等课程。
(3)核心能力课程。核心能力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专项技能和专业技术综合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组网能力需要开设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集成与设备管理,网络技术实训等课程,使学生具有硬件及网络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站建设能力需要开设网页制作技术,Web技术,AJAX,网络数据库开发,动态网站建设与开发等课程。培养学生网络管理能力,需要开设Internet技术,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Linux系统及网络管理、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路由交换机配置与管理、网络测试与故障诊断、网络入侵的检测与防范等课程。在核心能力课程教学完成的基础上,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调研、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能力与企业所需能力的差距。
3.2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
学生专业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要求学生素质全面,掌握的技术技能必须适应岗位的要求。从专业技能构成来说,专业能力培养可以分散到各课程技术能力培养上来,通过技术能力积累逐渐形成专业能力。因而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在课程体系中的诸课程之间,教学内容各有侧重,互相关联又不重复。主要包括网络技术基础,桌面操作系统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管理(Linux操作系统管理),网络集成与设备管理,综合布线技术,WEB数据库应用与开发,Internet安全访问技术等内容。
3.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实训环节可以促使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特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1)切实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熟练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重要保证。主要措施有:聘请企业网络专家为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进行咨询指导;在企业建立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场所与技术支持;与企业开展培训及技术项目合作,建立面向未来的“双赢”合作机制。
(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实训基地,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专业技能提供了良好平台。它将会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打下基础,同时还将形成基于实战的专业课程教学案例,最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增强素质的前提下,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成为一个优秀的高技能网络人才。
(3)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训和实习等实践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推行“课堂教学-项目实训-岗位实习”交替并举的特色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与动手操作有机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仲英.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6.
[2]鲁伦文,李平等.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J].职业时空,2007.12.
[3]王巧巧,所辉.浅谈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2008.24.10.
第四篇: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新思路
摘要: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个方面,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研究;探索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教育、网络通讯、电子商务、多媒体等让人们的生活、工作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时,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尤其需要一大批既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本技术,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也成为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笔者试图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阐述专业建设的新思路。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学校注重强化师资队伍能力建设,以“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为重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聘请行业专家,下企业锻炼”的交流发展模式,以此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如此,从制度和政策上促使教师重视课题研究、重视钻研学术,将教师是否参与科研、参与教材编写、是否等列入对教师的常规考核管理。具体措施有:①以学校建设规划为指导,每位教师制定个人五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②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让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权威教育机构培训、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市各职能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③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对青年教师开展传帮带,将“青蓝工程”成为一项常规工作;④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真正体现出职业教育师资的特色;⑤鼓励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以赛带练”,激发教师潜能;⑥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硕士学位进修,提高专任教师的学历水平。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师生实战能力
(1)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的实验实训基地,如华为网络实验室、神州数码实验室、服务器实验室、综合布线训练室等,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实践环境,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训练的需要。
(2)丰富的校外实训资源
我校与校外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具有稳定的能满足学生顶岗实训和企业项目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如学生在此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如学生在俱进网络有限公司工作时,技术水平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广受客户好评;在与中视典有限公司合作时,公司主动让我校学生承担部分图形图像的建模工作。
(3)工作室实训建设
工作室的建设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亮点。工作室采用真实工作环境、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设置学习情境系统化及完整的工作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可拓展。我校已成立虚拟现实工作室,为
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工作平台。
三、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1)注重市场调研,建立合理课程体系。
在广泛的市场调研、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我校制定了全新的符合省课改精神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调查和专业分析,参考咨询委员意见,对所有专业课程制订了课程标准;并且,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实行了“双标准”体系,即“理论教学标准”和“实践教学标准”。
(2)改革教学方法,强化专业职业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教学模式上坚持推行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大力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多媒体演示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增强,实现了学生就业时与企业的无缝链接。
(3)实施因材施教,打造高技术能手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兴趣班和各项省市级技能大赛等活动,每学期均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兴趣班,在学期末,由每个兴趣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汇报。所开设的兴趣小组有网站设计、程序设计、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制作、网络应用等。
四、推进校企全面合作,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在校企合作上,除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外,我校还和企业探讨了多项合作意向,始终不忘记与市场的实际接轨。本专业每年会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同时邀请企业相关的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水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有:(1)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资金及就业岗位;(2)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3)学校自办企业项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师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开发研制网络平台“江南生活百事通”,并利用Internet平台为学校其他专业的师生提供旅游、商贸、烹饪、房产等服务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资源。
几年来,我校经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和探索,专业的建设日趋成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将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使其更加切实有效,从而培养出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够适应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信息管理职业岗位要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济惠.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1):56-58.
第五篇: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设计了“迭代增量”的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的难度阶梯将人才培养过程细分为“专业新人”“准职业人”“职业人”3个阶段。每个阶段呈螺旋递进的趋势。该课程体系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和“网站建设”3条主线为方向,由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学期综合训练项目、岗位方向训练项目、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4个环节组成,共同构成由点及面、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工厂;迭代增量;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专业建设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对京、津、冀地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IT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表明,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人才需求定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综合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一定的项目工作经验,能够胜任网络工程实施、网络维护管理、网站设计开发等岗位的工作。基于此,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设计了“迭代增量”课程体系,创建了“项目工厂”实境,构建并实施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1设计“迭代增量”的课程体系
面向“网络工程实施”“网络维护管理”“网站设计开发”3大职业核心岗位,吸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按照IT人才成长规律,引入“职业成熟度”理念,按照职业岗位的难度阶梯将人才培养过程细分为“专业新人”(初入职场),“准职业人”(当好助理),“职业人”(独立工作)3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都安排与职业能力相适应的课程和实训,并按照“计划学习考核提高”的4步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每一个阶段的结束恰好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3个阶段培养过程是逐一迭代的;从课程难度、实训项目复杂度、学生职业能力方面衡量,每个阶段呈螺旋递进的趋势,从而构建了“迭代增量”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对企业岗位的调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抓住“做项目”这个IT职业标志性工作,深入校企合作,选取企业真实工作项目作为载体,按照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组织教学内容,建立“迭代增量”课程体系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该体系围绕“网络工程实施”“网络维护管理”“网站建设开发”3个岗位方向,引入企业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构建由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学期综合训练项目、岗位方向训练项目、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4个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从模仿到应用”的递进式训练,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高学生岗位动手能力。其中,单项技能训练项目是学生在课程中完成的教学项目;学期综合训练项目是在综合实训中完成的难度递进的仿真项目;岗位方向训练项目是上岗前的演练项目(工学结合项目);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是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在“学项目,做项目”,全方位锻炼学生“做项目”的能力。
该体系中从每一阶段看,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都是完整的,都有现实的职业岗位相对应,而通过不同阶段的递进,学生能逐步胜任更高层级的职业岗位,将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从掌握课程转移到对综合岗位能力的培养。这种实践教学体系设计遵循IT行业的职业成长规律;易于安排顶岗实训和职业体验;易于控制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竞争能力,从“制度”上保证了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创建“校企合作项目工厂”实境,搭建实践教学支撑体系
“项目工厂”实境实现了“产学一体,实境再现,能力递进”的基本人才培养模式,力图从能力与素质两方面把学校变成“以项目训练促使学生职业化的工厂”,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强调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强调工业化、实用化的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项目工厂”实境主要包括以生产性实训环境为标志的专业实训室和校企合作项目工厂2个方面。
3.1创建“AB双网切换运行”的实训环境,支撑生产性实训
为了创建生产性实训环境,网络技术专业利用校园网络创建“AB双网切换运行”的真实环境(如图3所示)。将校园网分为实际运行网络和学生实训网络,学生在实训中以校园网为样本,在实训网络中搭建校园网的各种业务与服务,当实训结束时双网切换运行,用网络运行的实际效果检验学生实训的水平,这种实训与真实工作十分接近,一方面利用项目化的实训过程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并网时网络可能瘫痪”的压力促使学生在实训中按照行业和实际工作标准“精心设计,小心施工,认真检测”,从而培养学生的质量标准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
3.2利用引企入校机制,建立校企合作项目工厂
网络技术专业引进了多家“驻校企业”,建立校内项目工厂,为学生提供网络管理、网站建设与管理等实训岗位。在项目工厂中,企业工程师指导学生按照企业的规范和流程完成企业的真实项目。这种实训方式延伸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将校园变成全时段全方位育人的“工厂”。从效果上看,学生在这些驻校企业中既锻炼了专业能力,也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全面提升,实现了学生、企业、学校共赢的目标。
4结束语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类型来说,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更加重要。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必须与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引入企业的工作规范;必须加大实训项目的开发,确保实训项目与职业能力相衔接,同时也要保证实训设备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刘昭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
[2]鲁志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
[3]徐济惠.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8,9
[4]刘文芝,刘昭斌.基于3DCC的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究[J].计算机教育,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