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粉丝民族主义困境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媒体下粉丝民族主义困境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媒体下粉丝民族主义困境探究

摘要:快速发展的新媒体粉丝民族主义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促进了粉丝民族主义的国际化进程。粉丝民族主义是一种青少年表达自身爱国情怀的亚文化,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青少年的爱国共鸣。但是,粉丝民族主义事件一般是突发性、集体性的,在行动过程中极易陷入游戏化、表演化、情绪化、理想化的深渊。因此,要加强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观教育,提高粉丝民族主义者的公民素养,从而正确发挥粉丝民族主义的爱国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粉丝民族主义;爱国;困境;重建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表达方式与符号传播样式。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民族主义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推进了网络民族主义的发展步伐。随着网络民族主义的深入发展,一种新的民族主义形式即粉丝民族主义应运而生。粉丝民族主义从本质上来说是新时代爱国的一种亚文化表现,体现为粉丝像对待“爱豆”一样来对待自己的国家,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但是,粉丝民族主义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情绪性的,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容易出现政治游戏化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心理,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政治意识和思想观念。因此,正确对待粉丝民族主义,既要肯定粉丝民族主义的爱国行为,又要警惕粉丝民族主义演变成一场一群人狂欢的政治游戏。

一、粉丝民族主义的内涵与特征

粉丝民族主义从本质上上来说是一种青年亚文化,基于互联网与民族主义的融合。在以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的推动下,广大“90后”“00后”自发参与到以“爱国”为口号的群体活动中,把对“爱豆”的情感构建运用到国家上,以此来表达自身的爱国热情,即把国家当作自己最大的“爱豆”来爱护。这种以追星的方式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就是粉丝民族主义最鲜明的表现。此外,粉丝民族主义还有如下特征。一是表达方式的戏谑反讽化。粉丝民族主义的主体是“小粉红”,即网络爱国青年,他们更偏向于用戏谑、反讽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感受。这些粉丝民族主义者利用网络技术制作表情包、图形文字来间接传递观点,而不是直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这种带有明显的反讽、戏谑的表达方式是粉丝民族主义的鲜明特征之一。二是传播平台媒介化。借助新媒体平台,粉丝民族主义者在百度贴吧、微博、“帝吧”上发表爱国言论,甚至自学“翻墙”技术到国外的论坛上表达自身的爱国情怀。新媒体为粉丝民族主义者的行动提供了虚拟空间,使其自发地集结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寻求认同感。三是组织行动的系统化。粉丝的追星行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一整套严密清晰的追星制度。粉丝社群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制定追星章程,开展追星活动。粉丝民族主义就是把追星的方式运用到爱国上,把对偶像的构建运用到国家上。“帝吧出征”就是典型,它有着严密的组织机构对其进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保证爱国行动的顺利实施。

二、新媒体环境下粉丝民族主义的困境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互联网的发展更是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其中,以“90后”“00后”为主的网络民族主义者在对个人构建的过程中把网络技术与民族主义融为一体,催生出了新的网络民族主义,即粉丝民族主义①。以“小粉红”为代表的民族主义者把国家当作自己的偶像一样来爱护,利用网络技术来支撑自己的爱国情,认为自己有责任保护国家,并要在国家遭遇不公时勇敢站出来。但是,这种追星式的爱国表现从深层次来说还太过于肤浅,极易演变成一种自我表演式的政治游戏,违背了粉丝民族主义者的初衷。

(一)游戏化的集体狂欢。粉丝民族主义体现了广大网络爱国青年的爱国热情。虽然这些“小粉红”“饭圈女孩”表示他们只爱国、不谈政治,但是在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等问题上却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热情。他们主要通过社交媒体来表达观点,以戏谑反讽的方式来反驳西方媒体的不实报告。他们借助新媒体技术,制作表情包等新型图文字符来直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这种利用表情包等图文字符来表达爱国情怀的行为极易成为一种游戏化的集体狂欢。这些爱国青年沉溺于制作、转发表情包的快感中,把它当作一种游戏而忽视了其所蕴含的爱国意象。游戏化的集体狂欢是粉丝民族主义者在行动过程中极易出现的现象,这不仅违背了其行动的初衷,也不利于青少年正确爱国观念的树立。

(二)表演化的自我感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自下而上的草根民族主义即粉丝民族主义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粉丝民族主义者利用互联网作为“出征”渠道,活跃在国内外各大网站进行表演式的爱国行为。“参与者以高度的组织性,将在商业迷群文化中习得的各种突出偶像商业价值的策略应用在‘出征’行动中,表现为一种自我声明式的政治‘表演’。”②表演的最大忌讳就是自我感动,没有打动观众,没有引起情感的共鸣,更没有进行共情。粉丝民族主义者在为国家遭受的不公发声时没有考虑到是否与广大人民产生共情,是否会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同情,而是凭借“翻墙”、制作表情包等来进行宣传,很难产生实际的效果。这种表演式的行为造成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只能感动自己而影响不了他人。

(三)情绪化的话语表达。互联网用户的复杂性使其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网上所表达的观点和思想。粉丝民族主义所传达的观念也不能简单理解,而是要看背后所蕴含的思想。例如,最近韩国男子组合防弹少年团的辱华事件在网上引发了争议,并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愤怒,众多粉丝纷纷表示“脱粉”,并发出了国家面前无“爱豆”的声明。但是,部分粉丝却为其争辩,认为他们是西方政治的工具,是被人利用的,强行为其行为洗白。这些粉丝把“爱豆”置于国家大义之前,是粉丝民族主义的扭曲化表现。这背后所体现出的不仅是极端化的粉丝民族主义的情绪化表达,更是韩流文化对青少年思想的腐蚀。(四)理想化的英雄主义粉丝民族主义在群体无意识的推动下极易演变成一场理想化的英雄主义表演。粉丝民族主义者把自己当作拯救国家的英雄,在国家遭受不公平对待或者遭到污蔑时,就会选择“集体出征”的方式来维护国家利益,并以舆论的方式来获得认可。这种明显带有英雄主义的行为,只是某些粉丝民族主义者找寻存在感的方式。他们甚至在“出征”时还出现了种族歧视、文明隔阂的情况,违背了民族平等、文明包容的理念。

三、新媒体环境下粉丝民族主义的重建

“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迅速崛起,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多元、开放的信息集散平台与话语表达渠道,使其能够参与社会事件的讨论并在某一时间节点集体宣泄爱国情绪,舆论爱国成为新型情感寄托方式。”③粉丝民族主义就是新媒体与爱国相结合的集中产物。粉丝民族主义者以爱国情感为纽带,活跃在各大论坛,集中表现自身的爱国情怀。但是这种集体活动在行动过程中极易陷入群体无意识状态,违背了粉丝民族主义者维护国家利益、展现爱国情怀的初衷。因此,既要肯定粉丝民族主义者的爱国情怀,也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加强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粉丝民族主义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会产生很大影响,甚至会影响青少年的国家观念。因此,主流媒体要加强对粉丝民族主义的引导。首先,主流媒体要肯定粉丝民族主义者的爱国情怀,引导他们理性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而不是把它当作一场政治游戏。其次,主流媒体要强化对粉丝民族主义的监管力度,对与主流价值不合的观念要加以引导。最后,主流媒体要强化领导作用,主导而不是一味地迎合粉丝民族主义中的爱国行为,并对粉丝民族主义中的畸形爱国行为及时加以纠正。

(二)加强对粉丝民族主义者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粉丝民族主义者在爱国情感的驱使下,利用新媒体技术活跃于各国的“贴吧”“论坛”,以舆论的方式表达自身的爱国情怀。他们的这种爱国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种群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和情绪性,极易形成畸形的爱国观念。因此,要加强对网络爱国观念的正确引导,使粉丝民族主义者树立正确的爱国观。首先要更新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观念,使粉丝民族主义者清楚地认识到网络爱国并不是舆论爱国,以舆论的方式是达不到爱国目的的。其次要改进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利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进行正确的爱国教育。最后要更新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使粉丝民族主义者明白表达爱国的方式有多种,并不局限于“出征”。

(三)加强对粉丝民族主义者的历史观教育。历史观教育既能使人们正确对待历史事件,又能使其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粉丝民族主义事件一般是突发性的和暂时性的,是粉丝在维护“爱豆”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粉丝为了维护其“爱豆”而丢失了基本的历史素养。例如,在面对韩国男子组合防弹少年团关于抗美援朝的辱华言语时,部分“脑残粉”竟然为其开脱,甚至不惜颠倒是非,既丢失了基本的历史素养,也丧失了根本的爱国素养。他们把“爱豆”无国界的理念颠倒为“爱豆”面前无国家。因此,要加强对粉丝民族主义者的历史观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爱国观念,使其正确看待“爱豆”与国家的关系。

(四)提高粉丝民族主义者的公民素养。粉丝民族主义者素养的高低对其网络爱国言语的正确表达起着关键作用。现代的粉丝民族主义者成长于互联网时代,虽然有着较高的网络媒介素养,但是粉丝民族主义者是集体行动的,在行动过程中极易陷入群体无意识状态,从而出现一些种族歧视、文明歧视的不良言语。因此,要提高粉丝民族主义者的公民素养,使其在开展爱国行为的过程中尊重包容他国文明,避免使用歧视性词语。这样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形象,也有利于加强青少年的文明素养。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粉丝民族主义社群队伍得以扩大,并冲击了主流的爱国行为观念。粉丝民族主义者的爱国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要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正确看待粉丝民族主义中的爱国情怀并加以引导,不仅有利于推动粉丝民族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在热爱祖国、为祖国做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作者:吴春霞 单位: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