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媒体下气象科普信息传播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传统理念下,气象科普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杂志和书籍等形式传播。随着网络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气象科普信息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势所趋。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传播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向社会公众广泛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和传播气象信息,值得我们每一位气象科普工作者的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探讨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气象科普信息的传播正逐渐从传统方式向新媒体传播方式发展。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传播信息的优势特征分析,结合气象科普新媒体传播现状,就如何进一步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好气象科普信息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比特征
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纸、电视、广播、杂志和书籍等,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短信、微信、微博、移动电视和触摸媒体等。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如下特征:(1)新媒体传播方式实现了双向传播,而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线性和不可选择的。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信息接受方式也从固定到移动。(2)新媒体迎合了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生。(3)新媒体可以随时随地互动性表达,传播速度实时化,不再需要复杂的剪辑和烦琐的后期处理等。(4)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传播行为更为个性化,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者。(5)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化,从单一实现了交融。
二、传统媒体传播气象科普信息的主要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1)目前气象科普信息的传播仍然保留了传统的方式,主要是以线下现场转播方式为主,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通过电视直播,组织气象专家为社会公众开展气象基础知识、气象防灾减灾防御以及气象为农服务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二是编写出版气象科普知识丛书和印制气象科普知识画册等,并向社区、学校等免费发放;三是制作气象知识科普展板,在重大活动中进行展出;设立气象科普宣传长廊,帮助公众了解气象基本常识;四是开展对外开放活动,接待外来参观。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全国宪法日”和“中国航天日”等重大纪念活动期间,对外开放气象科普馆、天气预报业务平台、气象影视平台、气候研究平台、暴雨研究平台等气象科普平台,接待社会公众的参观,并为参观者提供现场专家咨询以及发放气象科普宣传资料;五是走出去开展气象科普宣传。组织科普志愿队伍,走进乡村、社区、军营和学校等场所,开展气象科学知识讲座,现场讲解气象科学知识。(2)传统气象科普信息传播方式虽然形式多样,也取得明显传播效果,但也存在问题:一是传统传播方式属单向传播,均受时间、地点、场所以及参与人员的影响,受众范围有限;二是传统传播延续性不强,均有阶段性,传播活动结束,科普宣传也随之结束,三是传统传播中的受众均为被动接受科普知识,主动学习气象科普知识的主动性不强。
三、新媒体环境下气象科普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气象科普信息在保留传统方式开展传播的同时,也积极利用新媒体传播气象信息,主要形式有:(1)通过网络科普专栏气象科普知识。各省市县气象部门均利用门户网站开设气象科普专栏,结合气候特征或重要天气现象实时科普知识,内容涉及灾害防御、各类气象服务等,力求紧密贴近百姓生活,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2)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及时推送气象科普重大活动方案、活动内容、科普宣传作品及科普动画产品等,让社会公众实时了解气象科普工作进展、特色气象科普活动和科普新产品。(3)开展气象科普网络直播和互动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与社会公众开展网上互动与交流,开展气象科普知识讲座,网上解答公众对气象科学的提问。
四、新媒体环境下气象科普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近年努力探索利用新媒体传播气象科普信息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气象科普信息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但气象科普信息的受众面仍然不广,社会公众对气象的关注度仍然不高,对气象科普知识的自主学习不够,气象科普信息的传播仍然处在“自己搭台自己唱戏”的阶段。主要原因有:(1)从事气象科普传播的人员不足。目前各级气象部门的气象科普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而且人数少之又少,严重缺少专职气象科普工作者,虽然有时会对外招募志愿者参与气象科普活动,但参与者并不多,气象科普传播工作在人员方面得不到充分保障,气象信息的传播受到影响。(2)气象科普队伍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不够。目前从事气象科普的人员总体上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对新知识特别是对新的网络技术的运用掌握不够,对新媒体认识不深,而总是习惯于线下开展科普活动,线下活动一旦结束,气象科普传播也随之停歇。(3)气象科普传播经费不足。近年气象部门虽然逐步重视气象科普工作,但仍然没有充足的专项经费支持,大多是从其他业务经费中支出费,气象科普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五、新媒体环境下气象科普传播的几点思考
(1)要进一步强化气象科普传播的重大意义。气象科学的传播和普及,有利于帮助社会公众提高对气象防灾减灾的认识,是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特别是要认识利用新媒体传播科普信息的意义,首先应该提高决策和管理者的认识,要站在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来重视气象科普的传播,将气象科普列入政府和部门的重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搭建好传播平台,切实提高气象科普传播工作的社会地位。(2)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气象科普机构。目前,气象科普工作存在多头管理,气象部门内部多个职能部门都负责相关科普工作,这对科普工作的协调提高了难度,有时还会出现科普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因此,完善和规范气象科普机构,明确气象科普职责任务和分工,是当前气象部门不能忽视的问题,也是不能回避的急需解决的问题。(3)要打造专业的气象科普传播队伍。网络时代的气象科普传播工作不仅需要气象预报方面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懂得如何利用新媒体来开展科普传播的策划宣传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应该加大对现有气象科普人员在新媒体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运用新媒体开展科普传播的认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引进专业的传媒和传播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从专业的角度改变传统的气象科普信息传播思维,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将气象科普信息向社会公众传播,从而提高公众对气象科普信息的关注度。(4)抓住重大气象事件,利用新媒体实时传播气象科学知识。气象科学知识的传播必须抓住人们关注关心的重大事项来开展,才会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比如,2020年6月28日,湖北省荆门出现了罕见龙卷。气象科普人员就抓住这一重大气象事件,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及时对龙卷形成的原因和龙卷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行了现场直播,多家新闻、网络媒体和网站均进行了同步直播,此次龙卷的科学普及效果十分明显。又例如:2020年初湖北发生肺炎病毒疫情,学生无法上学,针对这一情况,气象科普工作者开通了网上直播和互动,将气象科学知识送到学生的家中,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和肯定。这种结合重大气象事件,利用新媒体多渠道实时气象科学信息,大大提高了气象信息传播的时效,受众面和社会关注度也明显提高。
六、结束语
利用新媒体传播气象信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逐步提高人们对气象科学知识传播意义的认识,逐步提高人们利用新媒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主动性,同时要得到决策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通过完善气象科普机构,建立专业的气象科普队伍,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的优势和特点,结合重大气象事件,不断创新和丰富传播内容和形式,将气象科学知识广泛普及到校园、社区、街道、农村、工厂和军营等社会的角角落落,帮助人们认识气象,关注气象,学习气象,从而自觉利用气象科学知识做好生产生活中的防灾减灾工作。
参考文献:
[1]朱定真,董丽丽.气象服务信息有效传播能力探讨[J].气象科学,2010(04).
[2]郑婷.论科普工作与大众传媒的良性互动作用——以国外先进的科普传播业为例[J].科技风,2008(21).
作者:韩琦 陈石定 单位:武汉中心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干部管理学院湖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