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本文对五年制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并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从企业概况、参与办学、资源投入、参与教学、助推企业发展、服务地方、保障体系和问题及展望等方面进行介绍,提出了一系列五年制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专业人才培养

1企业概况

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职业教育领域根植于产业,发挥既有的产业背景优势针对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的特点,融合了新形态教育形式“互联网+”理念,在聚焦学生个体技能提升的同时,关注院校专业内涵能力建设,为院校提供系统化的专业共建解决方案。方案“以实训设备为基础、以离线编程为手段、以课程体系为核心、以教学就业为导向、以师资培训为保障”,校企协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环境建设、师资培养、授权合作院校ABB认证培训考试基地、实习实训及就业,通过共建方案的落地实施,切实解决职业院校在实训设备、课程体系、校本教材、教学就业、师资培养、教学资源、学习平台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1]。该公司是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企合作伙伴之一;校企双方共同倡导“专业与产业”相结合、“课堂与工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不断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共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公司在努力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影响力。

2参与办学

2.1建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情况。为适应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提升职业院校服务国家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应用普及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支持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联合于2016—2019年期间,与职业院校合作,实施“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成功申报“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项目,探索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合作。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赠送价值约300万元人民币的实训设备、教学资源、软件平台以及师资培训服务。其中包括工业机器人实训室设备、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仿真教学软件和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云平台“学徒宝”一套,包括网络授权版用户80个。

2.2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情况。借助该校成为国家级“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安排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对系部专业教师开展技术讲座与技能培训。通过与企业员工的沟通与交流,使老师们及时了解到行业、企业的最新动态,产业调整、技术发展等前沿信息,拓宽了专业视野和实践经验;针对本专业设备更新速度快、技术提升变化广的特点,公司始终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近期教育部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现就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该校积极参与本次“1+X”证书试点工作,已有4名教师考核通过,获得考评员资格。

2.3设立学生实习岗位情况。通过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的平台,极大地提升该校工业机器人办学水平、提高工业机器人高技能应用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该项目,本专业学生将优先到华航唯实、ABB、新时达等工业机器人企业巨头及所覆盖的全国20000家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和就业。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该校签订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是该校机电工程系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工学结合以及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基地。公司每年约接收2~3名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在公司开展顶岗实习与就业;学生进入企业后由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和面试,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以及在校表现等,进入相应部门顶岗实习;企业按照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安排指导师傅进行专业指导,并择优录取学生就业。

2.4设立教师实践岗位情况。目前,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院校都是近两年新增加的,专业教师缺乏实战经验,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建立了本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的常态化管理和企业实践的基本制度。企业层面严格按照生产流程和教学要求,为专业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并提供专业技能实践的必备条件,以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3]。教师利用寒暑假进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学习工业机器人方面的最新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从而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借助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的平台,该校两名优秀教师参加本项目两个阶段为期四周的基础操作、工业集成、软件应用及教学方法免费培训。经培训考试合格者可取得工业机器人校企合作ABB讲师资格认证证书、新时达讲师资格认证证书、华航唯实/装备委员会培训证书。

3资源投入

为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该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工作。如投入物质资源,挂牌成立“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引入企业文化,按7S管理要求进行培养中心的布置与装饰,形成企业氛围;投入人力资源,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中心的各类设备安装、调试以及培训指导,提供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根据企业和技能大赛的要求,指导学生提高技术水平;投入技术资源,组建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华航唯实提供三套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核心课程及资源,并与该校共同开发包括实训教材、PPT、视频、微课、三维虚拟仿真动画等教学资源,并依托“学徒宝”在线教育云平台为合作院校提供持续的技术服务。

4参与教学

企业主动参与该校五年制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改革,以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为主线,对接行业职业标准,根据院校切实教学需求和教学方法,参与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和专业课程设置。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资源,并与学校合作共同开发相应的课程教学资源,并在企业的“学徒宝”平台上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支持。在教师上课过程中,教学资源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教师的工作压力和专业限制,无法开发更多的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平台资源进行在线上课,弥补了教师在上课资源匮乏,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和思考教书育人的本质问题。

5助推企业发展

5.1提升引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培养的技术人才还未毕业,在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情况下,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适应企业、行业、社会需要的人才,确保引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命脉。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缩短了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同时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熟知企业文化,懂得生产技术,具有良好的文化、思想素养,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该校通过全国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培养了一批优秀选手,两位优秀毕业生提前被该企业录用,为企业“量体裁衣”式地培养后备劳动者。

5.2提高在职员工队伍的素质。企业和学校进行合作培训员工,从而建立现在职工的培训制度,让企业成为学习型和创新型企业。培训中内容涉及到员工人文素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提升、技术改造理论和机器人商品营销策略等,培训对象针对一线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等不同对象。

5.3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增加企业效益。校企合作期间,教师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技术理论和心得全部贡献给企业,在企业生产的CH-DS-01设备改造中提供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等信息,为企业解决有用的方案,使企业在竞争中有持续的动力。

6服务地方

常州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偏多,由于企业用人的紧张,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进行产业转型产品升级,保持竞争力而不被市场所淘汰。企业急需能操控工业机器人、智能设备的专业技能人员。校企合作符合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该校在合作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赢”。在合作过程中采取建立实习基地、改革现有“4.5+0.5”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实现先进技术的探索和更新等多样形式,促进我校及企业加速发展[4]。

7保障体系

学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文件精神,加强和规范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确保顶岗实习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总结多年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本着对用人单位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宗旨,分别制定了《毕业实习管理办法》《学生企业实践有关规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工作规程》及《工学结合毕业设计管理办法》等制度。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积极促进校企合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实施细则下,严格制定校企合作产学研开发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校企合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的建设。

8问题及展望

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培养人才规格与企业需求匹配与否,是学校和企业互动的共同诉求,企业的参与有利于校企共同打造“用的好,留得住,有潜力”的人才。在校企合作层面,需要政、行、企、校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共同配合;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双方合作的完整体系;企业技术更新的步伐领先于学校,学校应借助企业的优势,不断提升专业建设的内涵,加快双师型素质的培养;不断创新合作机制,研究建立在双方共同利益体上的合作模式,从而促进双方长远合作,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雷红华.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2):37-40.

[2]朱立达.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技术与教育,2019,33(1):50-56.

[3]张军,张志明,李映萱,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9(30):104-105.

[4]王涛.探析高职教育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必要性与课程建设[J].南方农机,2019,50(11):157.

作者:高学群 单位: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