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智能技术发展为电气自动化领域带来了新机遇,优化了电气工作效率与技术水平。笔者以智能技术概述为切入点,分析了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技术,能够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业效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智能技术神经网络、专家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等方式,提出应用方法及优化措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智能技术;控制应用
社会进步需要科技支撑,智能技术的出现,模仿人类思维,不同于传统科学技术,可实现行为活动智能化。特别是社会对生产效率提出高要求,亟须升级传统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智能技术完成复杂信息的编程控制,不仅可节省物力、人力的投入,减少运营成本,还能提高电气自动化工作效率,保证控制的合理性与精确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1智能技术概述
智能技术是指转化操控信息指令为计算机指令,驱动系统智能功能,使得系统可按照计算机指令完成行为和动作,原理是通过计算机编程,模仿人脑思维活动,让机器也能如同人类一样具备感知和思维能力。相比人工操作,智能技术可替代人工作业,完成较高危险性任务,具有便捷性、适应性、抗干扰性特点[1]。智能技术包括机器视觉、机器学习、机器人语言处理及自动控制,将其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具有以下优点:
1)优化资源配置。为合理配置资源,以往工业生产工作内容繁多、设备流程复杂,需投入诸多物力、人力,任意环节产生问题,均会对下一环节造成影响。因此,可利用智能技术,优化配置生产资源,改善每个环节成本能耗,分析生产环节的缺陷和问题,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
2)提高产品质量。工业传统生产需要人员投入诸多精力和时间,方能完成生产目标,生产产品质量也会受到人员精力、操作、技巧等方面影响,工人如果长期疲劳工作,可能会生产不合格产品,浪费资源,降低生产效率[2]。而采取智能技术,可利用计算机输入程序设定,设备能够按照程序、参数要求操作,保证工序准确,提高产品质量。
3)优化产业效能。经济市场发展下,消费需求升级对于创新性、精细化产品要求更高,传统产业的生产、研发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利用智能技术,突破传统瓶颈,改造传统设计、生产、研发模式,通过系统对消费者需求自动分析,还能监控生产环节,确定潜在问题,调整设备操作,全面监测控制系统,促进产业升级。
2电气自动化中智能技术控制方式
2.1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是国际上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模拟大脑基本特性,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是立足于人脑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的理解上,模拟智能行为及其解耦股的工程系统,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解决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控制问题,结合单元格传输系统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够为电气自动控制提供数据支撑,优化数据分析质量。该控制模式以人脑活动规律、组织结构为背景,却不是人脑真实再现,是某种简化、抽象的模仿,从外界环境获取信息后,互连神经元能够存储,不仅是非线性活动系统,也属于自适应组织系统[3]。模型三要素如下:1)突触或连接,以wij代表神经元之间连接强度;2)输入信号累加器具备生物神经元整合功能;3)激活函数限制神经元输出。根据图1可知,X1、X2、…Xn是输入信号,利用神经元轴突输出。
2.2专家控制系统
传统控制系统中,运行系统排斥人为干预,人机之间交互不足,控制器难以了解被控对象结构变化、环境参数,缺乏应变能力,依赖被控对象数学模型,以精准模型优化控制效果。而专家控制系统,可处理启发式、定性的、不确定知识信息,经过推理和知识,求解需要人类大量专家经验解决难题,模拟专家思维过程,达到系统任务目标[4]。专家系统由知识库、数据库及规则库构成,知识库用于存放专家知识,根据知识库模拟专家思维,是保证控制准确的重要环节,和系统程序相互独立,可通过完善、改变知识库内容,优化系统性能;数据库,存储推理所需原始数据、最终结论和中间过程,是暂时工作存储区,能够对用户提问进行说明;规则库,根据已知信息或问题条件,匹配知识库规则获得结论,得到问题求解,模仿专家解题思维。我国电气控制中,广泛使用专家控制系统,通过一系列程序运算解析被控对象,获得最佳系统控制参数,提高系统管理水平,保证设备稳定、安全运行。
2.3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以模糊语言变量、模糊集论、模糊逻辑推理为主的智能控制模式,模仿人类模糊推理与决策过程,将专家级操作者经验编写为模糊规则,模糊化传感器实时信号,输入模糊后信号后完成推理,将结果输出至执行器上[5]。模糊控制本质属于非线性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种,实现了系统化理论和应用结合,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生产等多方面,包括电气设备模糊控制、汽车驾驶模糊控制、机器人模糊控制等,能够不断自我学习,适应多样化工作环境。因此,智能技术采取模糊控制,可提高电气控制效果,避免外界干扰。
3.1数据采集处理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为达成工作目标,需做好数据信息采集、处理工作,通过多样化方式,确保数据采集信息准确性及处理高效性。以往电气自动化控制,多使用人工处理、采集信息方式,构建数据采集模型或软件,也需要人工收集信息,对于人员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要求较高,任意环节出现人员失误,均可能出现信息不稳定、操作滞后的情况。从本质而言,电气自动化控制实效性较强,对于数据精准、迅速分析是工作开展的基础,能够及时应对控制流程、突发情况,方能实现自动控制目标[6]。所以,应当转变人工操作模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合理利用智能技术,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例如,用电控制人员可结合需求,设置电压门槛,保证电压处于标准范围运行,维护系统安全运行,延长寿命。通过应用计算机算法,取代人工采集,发送指令后计算机能够收集特定信息,使用爬虫技术抓取公开网页或内部数据,自动筛选排除无效数据,深入挖掘有效数据,且通过算法分析数据信息,获得人员所需结果。通过智能技术的帮助,系统可模拟员工收集数据流程,不仅可迅速达成工作目标,还能减小数据误差,实现可视化数据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提高经济效益。
3.2设备故障诊断
传统设备诊断立足于油液气体分离分析变压器情况,诊断模式难以准确、及时地判断发生故障的原因,加上电气设备故障具有非线性、复杂性特点,仅依赖人工检查,不仅需要耗费大量故障排查时间,还可能发生误诊情况,对设备安全使用造成影响,降低设备使用寿命。因此,电气自动化中,故障设备采取智能技术诊断,模拟人脑组织结构优化处理设备各项信息,结合样本信息情况,构建计算机模型,能够结合设备内部构造、运行环境、参数要求等构建故障诊断系统,将其和上位机、被诊断设备相连接,通过系统日常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完成诊断作业,实现设备故障的自动识别与处理,有助于操作者发现故障,向显示屏和软件发送检修提示,人员看到检修提示后,即可开展维护检修工作[7]。同时,智能诊断网络中,处理器可结合不同故障类型,为人员提供解决方案,有助于人员全面提高设备诊断及维修效率,相比传统故障诊断模式,系统诊断更具优势,可辅助人员短时间内识别故障部位、原因等,针对性解决问题,维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3.3电气自动化管理
电气自动化管理中使用智能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气自动设计。传统工作模式下,人员电气设计通常需要大量进行调研考察,人员自身也要具备良好工作能力和丰富经验,只有专业人员能够从事设计工作,降低了设计效率,难以满足丰富多样的电气制造产业需求。而利用智能技术,可提高电气设计水平,实现自动化设计,优化工作效率,还能展现智能化特征。但是由于电气自动化工作烦琐复杂,人员缺少相关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则无法达成工作目标,将投入诸多精力、物力,降低了经济效益,合理利用智能化技术,仅需根据需求设计算法,软件中输入参数,借助智能技术分析数据,可在计算机上模拟设计效果,减少成本投入,还能及时发现设计不足,做好调整工作,达到预期设计目标[8]。二是建立中央智能系统。通常在企业管理中人工参与较高,仍处于初级智能化发展阶段,通过大量应用智能化技术,构建中央智能控制系统,可合理利用系统平台,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生产情况,优化生产环节,将设备效能发挥出来,以免出现设备闲置、维修不及时等情况。同时,智能系统还能收集设备工况,经过计算反馈后,制定符合产品生产要求的方案,实现动态化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
3.4无线通信连接
自动化控制中,通信设计模块是重要部分,可利用智能技术开展无线通信,提高传输信息资源效率,保证控制效果精准,优化操作水平。面对电气设备控制节点较多的情况,为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需要将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相结合,综合考虑实际用户情况,选择最佳处理方式,通过串口初始化,构建串口监视线程,启动、发送串口信息,或采取主线程处理信息,取消串口监视线程,以此完成整体通信进程。实践证明,采取无线通信可增强传输精度和速率,运行系统也更为便捷。
3.5强化操作控制
智能技术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可实现故障录制和控制操作。传统人工操作模式下,参数控制可能出现误差,例如电焊机精度控制,人工操作出现误差后会降低整体电镀产品质量,引进智能技术可利用计算机扫描,记录操作人员步骤,将数据输入电脑内,发送参数值设备,设备自动完成电镀作业,还能根据计算机技术对参数适时调节,以免发生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可利用大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编程,安装机械臂模仿人员作业等,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平,明确自动控制作为庞大、复杂系统,引进智能技术可保证生产安全,优化操作系统。
4智能技术在电子自动化控制的优化策略
4.1注重产品设计
电气自动控制工艺较为复杂,在电磁场以及电路设计中,人员需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知识,方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传统产品生产逐渐被智能技术替代,利用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提高产品设计及生产质量,还能将其用于自动化控制,需结合产品属性及控制系统特点,不断优化智能技术。
4.2提高诊断质量
电气工程中,电动机、发电机、变电器故障较为常见,一旦设备产生故障,会对整体生产流程造成影响,必须加强诊断工作,传统诊断主要是通过分析、采集变压器气体情况,判断是否出现故障,加上故障原因多变复杂,导致诊断故障效率较低。因此,电气自动化可整合应用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提高故障诊断准确性及效率,准确判断故障情况,为故障解决提供支持,减少设备损耗。
4.3扩展应用领域
智能技术优势较多,但也不是十全十美,尽管人们将其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成绩斐然,却也存在局限性,主要是技术未能全面普及,技术应用仍处于摸索初期,加上技术应用取决于计算机和半导体发展情况,部分技术仍未成熟,亟需完善、升级智能技术。因此,应扩展智能技术应用范围,注重完善管理机制,将其用于数据分析、存储等过程,为设备控制积累经验,还可结合PLC技术,提高系统稳定性[9-10]。
4.4培养专业人才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处于实践阶段,对于高端人才需求量较大,但在实践中却存在高端技术人才欠缺问题,尤其是在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智能技术专业人才也随之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应出台相关政策,注重培养更多高端智能化技术人才。可通过社会渠道宣传智能技术优势,企业和科研院校加大智能化技术的投入,政府部门应出台优惠政策,建立高水平智能技术人才队伍,为技术应用奠定基础。
5总结
综上所述,智能化技术具有灵活性强、准确性高等特点,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合理应用智能化技术,不仅能够自动排查故障,还能优化设备运行,使得自动化控制工作获得极大突破和进展。因此,相关人员应当明确智能技术的价值,将其用于数据收集处理、设备故障诊断、电气自动管理等方面,从而为电气领域的发展打开新局面。
作者:王泽旭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