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技术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技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中无线通信技术的运用愈发广泛,无线通信技术为城市道路交通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开创了新前景。然而,无线通信技术高度电子化与集成化、技术含量高、难以全面掌握,故笔者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简单介绍几种ITS通信技术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情况,拓展了城市交通渠道,也引导国内无线通信渠道的优化。

【关键词】交通系统;智能化;无线通信;ITS通信产品

智能化技术当代交通框架下的融合,是便捷化交通体系开发的主导方向,它巧妙地将信息技术、数字化传输、电子传感、智能化控制以及计算机程序等内容有机串联起来,以实现在全国范围之内,构建了宏观框架式的交通服务体系。该结构具有信息传输精准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信息传导速率快等优势。智能交通程序(IIS)主要是由信息管理、车内管理、路边管控以及交通安全管控等部分组成,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服务结构,创建交通负荷调节,环境污染处理,以及交通指挥服务,实现人、车、路的密切结合与和谐统一,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无线通信技术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根基,它不仅将移动沟通手段与车辆调度管理承接起来,实现了信号传输的持续性沟通,从而实现道路交通的信息资料掌控与全面协调控制。国内在ITS领域的总体水平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当前其结构框架下的相关元件都采用的进口结构,继而实现了国外引进与国内自主研发的相互结合。

1数字移动通信(GSM)

GSM主要是可移动蜂窝渠道进行信号标准化转变,它可以在车辆与移动基站之内创建信息互动渠道。程序在数据移动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实现车辆管理与信息调度指导部分的相互承接,其中包括音频和数据传输两种形式,根据移动终端与基站间传输信号特征(强度、方向、时间、频率)变化值计算终端位置。GSM所实行的数据服务结构中,该结构运行传导的最高效率可达到9.6kb/s,此种框架结构下的信号传导方式,实现了服务终端之间的渠道衔接。在移动当前智能交通结构之上,除了速率≤200b/s的交通流量传输外,程序体系还可以进行图像、文字等方面的传导。除了GSM部分电路直接连接,它也可以进行组内数据业务的分组连接,我们将数据传输方式称之GPRS业务。此时,该设备的速率传输最高可达到9.6kb/s,且它能够实现移动终端之间、传输渠道之间的相互关联。从信息调度的核心出发,传输信息可以借助组内渠道、广播等脉冲信号的传输渠道进行信号沟通,以适应当前信息传输的需求,实现了信号为信息交通平台服务的实践效果。此外,由于此类信息属于分钟性持续性传输,驾驶员就不存在偶尔受到信号干扰的问题。

2全球定位系统(GPS)

2.1空间部分。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结构分布上,主要是由24颗卫星构成,卫星与地表距离为20200km,24颗卫星均匀地分布在6个轨道之上,按照每一个轨道4颗的标准,倾斜55°进行规则性运行。同时,全球定位系统中也包含了3颗备用卫星,它们负责从宏观层面进行卫星运行情况监控,以适应导航程序系统的监控需要。

2.2地面控制系统。地面控制系统中主要包含了检测、核心控制、地面天线三部分组成。其中核心控制部分位于美国,地面控制站主要用于卫星信号的传递,并对应进行卫星星历、运行距离以及大气反馈数据矫正等部分。

2.3用户设备部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用户备份环节,实质上就是信号接收设备。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捕捉对应卫星测定角度、数据,并跟随记录其运行情况。当设备获取到卫星信号时,程序就可以按照卫星与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对卫星运行轨道的数据进行调解分析。再根据相关数据,接收设备在微程序的控制作用下更精准地进行定位计算,最终得到用户的地理信息资料。

2.4车辆动态监控。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实质上是地理信息技术、用户备份等多重技术的结合体。图1为系统组合结构图。智能交通程序应用期间,执行车辆部分应用全球行为系统进行信号定位,并对传输信息进行加密管理,此时信息将直接在控制模块的指引下,以短信的形式进行传导。此环节中的信息传输包含信息传输中心基站、信号网关、接收终端控制等部分。当接收方收到信息后,接收程序将立即进行信号定位,获取执行车的地理信绿色交通息,并将接收到的系列信息都存储到数据共享平台之中。

3位置服务技术(LBS)

3.1LBS概述。位置服务技术,就是在地理信息位置电子平台定位的基础上,为汽车提供的空间信息指导服务。位置服务技术主要是依靠移动电信基站与终端联合定位的方式,实现信息内容的便捷性服务。这里所说的终端包括手机、笔记本等。最终,位置服务技术将利用地理信息程序进行信息反馈结果的处理,以终端电子结构图的形式,将获取的信息资讯以代码、图片等形态进行展示而辅助位置服务平台完成系列操作的,则是移动通信终端的IPAS/PAS.CDPD等设备。即,地理信息平台属于开放性定位信息服务窗口,它可以与其他兼容性程序完美化承接。

3.2LBS交通工作方式。位置服务技术应用平台,可为智能服务平台管理中心提供详细的信息管理资料,而此环节中的资料信息又分为静态和动态管理两类。前者主要是指城市停车场所、行驶路线等方面,后者主要是指车流变化情况、汽车当前形式状态等方面。但无论是哪一种位置服务传输信息,都将跟随实际应用环境的基本情况,相应进行信息增加、删除,甚至是路段情况的对应更新。此种动态化位置服务技术实际应用方式,大大提高了交通管理服务系统的合理性,便民化服务色彩更加突出。构建城市交通管理体系,是城市交通服务管理中不可缺失的分支。该程序的运用可实现城市计程车管理、公交线路管理、社会公共服务、城市交通指引等方面的有序性融合。同时,城市交通信息结构,也将多重终端沟通渠道衔接在一起,实现手机客户端、蓝牙、笔记本等多个渠道相互承接的灵活式服务。位置服务技术的具体应用期间,也实现了交通服务管理多重调节因素的对应化调控。一方面,用户可以在客户端、无线网页等渠道上进行交通指挥服务。另一方面,位置服务技术也能够从大数据系统中,获取周围交通管理人员的联系信息,在城市区域范围之内产生交通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借助位置服务展示系统,为管理部门提供相关指示。

4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智能交通系统结构之上进行的信息操控与传输形态,实现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应用,其中汽车行驶状态下的实时分析和定位,是通过通信平台实行信息传导,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停车位;或是结合城市交通停车场的数据信息,对汽车停车位置情况进行人为控制;结合城市内停车场的建设与规划情况进行选择与判断。交通出行群体,尤其是针对停车自动化信息管理程序应用群体———汽车驾驶者,对于出行的概念理解上存在着出行前期、中期两个方面的区分。在不同的概念定义前提之下,程序给予分反馈信息也有所不同,如图2所示。GIS开发结构中Mapinfoprofessional和Mapbasic主要用于市区停车管理程序之上,该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城市停车区域的自动化控制。从系统的构成结构而言,可将分为地图子系统、停车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维护、运行调度以及数据实施革新系统。

5结语

无线通信手段在智能交通服务结构中的而运用,实现了无线信号的快速传输和高效率运用,其中IIS技术是其核心。同时,随着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IIS的应用价值也将最大限度体现出来。因此,加强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研究,对推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志扬,郭捷,施鹏飞.智能交通系统中基于GSM网络的移动定位技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6):866-869.

[2]张树京.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3):4-8.

[3]孟伟,李新华,李松和.基于GPS的可视化车辆动态监控系统[J].通信技术,2009(8):216-218.

[4]何永祥,马洮安,应英武.LBS位置服务技术在ITS领域的应用[J].ITS通讯,2003(3).

作者:王成 单位: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设计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