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工科”下的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笔者以“电子技术”课程为分析对象,详尽分析了其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积极推动“互联网+”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混合式金课;删繁就简,发挥工程主导,突出专业导向;以赛促教,积极提高学生创造力;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等一系列教改举措。教改结果证明: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课程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时空上的限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过硬、思想素质优良的复合型工程人才,有利于打造“金课”。
关键词:新工科;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0引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时代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飞速席卷社会各行各业。世界上各主要大国为掌握前沿科技,抢占高新市场,相继推出了工业振兴计划。2017年以来,为响应“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1-2]重点建设工程,并制定了一批重大政策措施与指引,以促进工程高等院校创新体制机制,抢抓发展机遇,抓好未来工程技术领域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人才培养计划,以探索建立领跑世界工程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传播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应着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术理论知识、良好的工程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敢于打破固有思维的创新意识的新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同时,高职院校应切实以三全育人[3-4]为教学要求,充分发挥价值引领、思想引领的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以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电子技术”作为理工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电学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大力发展“新工科”背景,探讨如何切实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金课”[5]、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电子类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电子技术”课程特点与现状分析
“电子技术”课程特点。“电子技术”作为理工类学科的核心与基础学科,主要包括了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值电子技术两部分。该课程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等基本学科为理论知识基础,系统地讲述了电子电路技术、非线性系统分析理论与实际应用技能,从而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分析、计算、仿真与设计能力,同时为以后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相关技术工作奠定基础[6-8]。因此,该课程要求学生对于之前所学的基础理论课程有充分了解,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否则很容易造成理论知识上的断层,无法理解新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电子技术”课程现状。一是电子技术涵盖知识繁多,内容复杂,老师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知识要点的教授,容易导致老师全课程讲解知识点,学生全课程被动听讲,缺乏足够的时间消化吸收知识点,师生间无法获得充分的信息交互,学生无法及时向老师反馈困惑点,老师也无法及时给学生答疑解惑。固化的传统课堂教育,单一的教育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思维创造性,导致大部分学生对课堂缺乏积极性,从而学习效率低下。二是原有的课程教育仅停留在专业知识的教导,缺少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未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因此,为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对“电子技术”课程教育进行改革成为必然之举。
2“新工科”背景下“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思路
2.1 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金课”
2020年年初以来,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多种媒介途径的线上教学,很多媒体也积极推出了对应的线上教学平台,以满足学生的线上学习需要。在“互联网+”[9]时代背景下,线上教学快速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成互补,突破教学时空上的限制,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线上教学方式的便利性及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完成课堂复习,师生有针对性教育,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老师也可在网络平台上传有关的课程照片、录像、ppt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课前预习,了解课程基本内容,针对课程内容中的难点或者疑惑点,可通过线上问卷和弹幕等形式及时反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教学平台可进一步设计统计排序功能,直观展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时提出的难点、困惑点及平台提供的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排序情况,及时调整线下课堂的讲授侧重点,对学生普遍理解到位的知识点进行概述性介绍;将课堂主要时间及精力用在学生普遍认为的重难点部分的讲解上,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利用有限的线下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针对每节线下课堂教学内容,老师在平台上传对应的课后强化提高训练,学生利用课后碎片时间学习,夯实基础,加深理解,从而实现对所学内容的充分掌握。
2)线上教学模式可以制定不定时打卡机制,方便快捷地督促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的线下课堂学习主要通过老师耳提面命式的三令五申要求学生按时上下课并认真听讲。该方式不仅容易打断老师的上课进度,耗费老师有限的时间精力,也无法真正督促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效率低、成效差。线上教学平台可通过制定多种形式的不定时打卡机制,检查学生是否进行了线上学习,如平台不定时暂停视频学习内容,需要学生手动点击继续学习;平台不定时需要学生进行人脸识别继续学习;平台不定时根据已播放学习内容弹出相对应的问题窗口,需要学生进行回答。通过线上不定时打卡制度,方便快捷地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防止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缺课、“刷课”等行为,从而督促学生切实完成线上学习。
3)线上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校的教学参与度。传统的课堂模式采取“教师中心”的模式,学生必须被动服从于教师的知识讲授,参与感较低。线上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弹幕、视频、语音等形式与老师互动,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线上教学资料形式丰富,视频、ppt、语音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料可以直观地展现复杂的机理,从感官刺激上吸引学生,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学习中。结合线上网络教学和传统线下课堂教学,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时空上的限制,充分利用师生碎片时间进行课程学习,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不定时打卡机制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知识,打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金课”。
2.2 “删繁就简”教学内容,发挥工程主导,突出专业导向
“电子技术”课程涵盖知识庞杂,覆盖多个专业,且知识点深奥难懂,师生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所有知识点的教学难度颇大,因此造成了老师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全程听”等教学现状,极不利于该课程的教学工作。针对受众学生专业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0-11]对课程知识的要求,结合学生具体专业培养方向,突出专业导向性,有侧重性地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授在专业方向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内容,减轻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压力。淘汰课程中落后、过时的知识内容,与时俱进,结合当代工程技术,打造符合当代电子技术的知识架构体系,深入发掘各学科的工程背景,把“新工科”理念融合到工程课程教学内容中,以实现现代工程教育的主导作用,以培育高素质工程人才为总体目标,重点建设现代工程与技术学科的课程体系。
2.3 “以赛促教”,积极提高学生创造力
课堂学习中,老师所教授的专业知识抽象复杂,学生只能通过有限的案例或者演示掌握专业知识,且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实践中,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现有的大型电子类竞赛由于水平层次高,只能针对少部分专业技术过硬的学生,无法覆盖全部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参与度不高。针对该现象,课程教学中应以专业知识能力高低搭配分组的形式,将全班学生分为各个不同的小组,并制定难度适中的工程实践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创造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以培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不指定竞赛的具体内容和方案,而只是以实现某种功能为目的命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以过程为主要评价指标。在竞赛过程中,师生应保持积极沟通,老师应实时跟踪各组学生的实施进度,并根据各组进度和个人表现进行竞赛打分,并将竞赛分数作为课程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让学生重视课程竞赛,积极参与其中。学生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组内分工合作,在进行充分的资料查询、组内讨论后确定方案设计,充分让组内各学生参与其中,群策群力,积极克服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通过竞赛的方式,老师可及时了解到课程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应调整教学侧重点,以竞赛反哺教学,从而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现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
2.4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在目前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仅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专业素养、道德品格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基于“新工科”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过硬、思想素质优良的双优型技术人才。因此,在平常的课程教学中,应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由于经济飞速发展,从而在社会中衍生了一定的浮躁风气,学生接受海量的信息传导和文化输入,理解本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够深入,且难以沉淀内心,专心钻研工程技术,对待事物往往呈现急功近利、浮夸散漫的风气。除此之外,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日益脆弱,无法经受生活的磨砺和挫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究其根本,还是当代教育对学生心理建设不够重视,无法很好地将思政教育这剂良药注入学生心中。思政教育切忌形式主义浮于表面、停留在口头“鸡汤”层次,应着重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深入挖掘课堂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在知识点的传授过程中穿插思政教育,让学生真实体会到思政的重要性。老师应注重查阅与课程知识相关的思政材料和课外知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无形中向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针对现在的中美经济贸易摩擦,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科技屡次卡脖子行为进行介绍,美国无理禁止向华为出售芯片及相关技术事件,激起学生的拳拳爱国之心及奋发图强之志[12]。
3结语
“电子技术”作为电子类专业的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课程,对于电子类专业学生学习掌握电路分析、仿真、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删繁就简,以专业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以赛促教”提高学生创造力,重视课堂思政教育等手段打造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金课”,培养德智全方位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
作者:胡慧琴 单位: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