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探索

摘要:“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在专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将为学生学好后继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学生将来就业的金钥匙。为打造助力学生成才的“金课”,遵循“两性一度”的标准,在教育观念、课堂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为学生成长增值。

关键词:两性一度;金课;数字电子技术

2018年6月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第一次提出:要对大学生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提升课程高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1]。因此,如何把教育部关于“金课”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是高校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信息社会,电子技术飞速发展,数字电子技术已成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虚拟现实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核心,是社会科技进步的标志。为培养电子信息行业高技术人才,就要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抓起,夯实理论基础,注重其电子设计能力的培养,按照“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金课”建设标准进行重构课程[2],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其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

一、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的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新的教学理念,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21世纪是一个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的时代,教师要摒弃传统依赖教材以输入为主的教学方法,要树立基于“学生发展”的理念。即要从服务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制订培养目标、拟定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提炼课程讲授内容、组织方式及评价指标,构建基于产出导向(Outcomes-basedEduca-tion,缩写为OBE)的教学理念,聚焦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将学到知识转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多种互动方式共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是“金课”建设主阵地、主渠道和主战场。而传统课堂教学中,多为教师单方面灌输理论知识,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虽然训练了学生能力,但却无情的扼杀了学生思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是教师单边教学活动的过程,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彻底解构传统课堂,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实现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实现“教”与“学”的交往、互动,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成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在这样有温度的课堂中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锻炼学生高阶思维能力。811《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团队采用的多种多样授课方式,如课堂上有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翻转课程。课堂授课内容要结合课前MOOC学习存在的问题[3],采用讲与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强调重难点,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系,形成一个系统性知识架构。课堂讨论是在讲课期间穿插进行,随机开展,在讲解与练习时,采用你问他答、你讲我问、你写我评、奇思妙想等方式,活跃学生思维。翻转课堂阶段性开展,针对重点章节内容,设定与实践联系紧密的探究式项目,开展基于项目学习的小组协作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这样的互动课堂开阔了学生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课堂回归,爱上学习,从而打造高效互动的课堂。

三、深耕课程内容,准确提炼课程所承载的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建设是“金课”建设的根,课程内容是课程的魂,所以在“金课”建设中要注重课程内容提炼、融合和创新[4]。对于体现知识和经验的系统性传统教学内容要进行浓缩和充实,将国家和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及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与原有内容进行更新、重组、优化迭代,在确保课程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和专业性的前提下,巧妙地化繁为简、提炼核心素养,并形成“少而精”内容体系。这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精讲留白”,引导学生进行通透式的深度学习,把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科核心素养,“知”内化为“识”,并付诸于“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知而有识,学而善用”的人才。数字电子技术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在教学内容上要解决好基础与前沿、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理论与实践等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博与专、新与旧、深与浅的关系,建立先进科学的教学结构,时时更新的课程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构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混合式教学和EDA教学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各个教学环节各守其位,各司其职,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

四、思政融合,价值引领,立德树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要培养人才,既要育智,更要育人。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融入思政元素,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同频共振,达成“三位一体”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为社会进步及发展,为实现民族强大的梦想而不懈奋斗的远大理想。如在讲解《数字电子技术》作为核心基础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纽带作用时,结合目前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指出数字电子技术已成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虚拟现实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核心,成为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关键技术。而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通讯等高科技领域已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样不仅增强专业学习的优越感和自信心,更能建立“为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五、开展基于MOOC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

基于MOOC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构建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无缝连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打造高效的学习闭环。课前推送MOOC资源,完成知识的预习,课中雨课堂适时插入测试、分组讨论、随机点名提问和随时出现的弹幕,锻炼了学生反应敏捷、快速思考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氛围,构造有温度的课堂;课后借助“雨课堂”采集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给出有针对性“课后小结”,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融合。

六、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加强过程考核

在“金课”建设中,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以“期末+平时”考试的评价体制,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创新评价机制,提升教学效果。基于雨课堂的智慧工具,让过程考核成为可能,在考核体系中课堂表现、随堂练习、课堂参与度、讨论交流等都将纳入考核指标,有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

七、结语

淘汰“水课”,打造新时代本科教育“金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金课”建设要遵循“两性一度”的标准重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设计,要识变、应变、求变,提升本科教育质量,要认识到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长期性,“金课”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者:侯淑萍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