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集电子技术、电力技术和控制技术三大技术的新型复合性课程,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混合式教学平台,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新兴交叉学科,主要内容是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新型功率电子器件,使电力电子设备的数量和性能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根据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教学总学时60学时,课堂内容较多,难点也很多,如何在有限学时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让学生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优化创新现有教学模式
1.1优化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通常是先理论后技能实践,课程内容一成不变,这种模式对于快速发展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来讲不太适用。因此,在课程教学上以“强化理论学习,增强训练实践,重视创新能力”为依据,立足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前沿,向学生介绍电力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变得尤为重要[1]。比如说,最新的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包括大功率控制技术、HVDC技术以及大容量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等方面内容。此外,在日常教学中还要通过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总结教学实践成果和教训,完善教学计划和教案的设计,确立一种以创新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电子设计大赛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的训练,反复的强化,以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工程技术能力的目的。
1.2创新教学手段
为克服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在60个教学课时内“老师难教”和“学生难学”两大难题,经过反复论证和探讨,对学院各种资源进行了充分的整合和改进,从2017年开始导入“多媒体、创新实践、网络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Flash动画等工具),建立直观生动的教学场景,充分利用仿真软件的教学优势,比如晶闸管工作原理及整流电路进行动画模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习兴趣,确保实践的及时性。在教研中联合各位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使用过程中不断上传,不断改善资源的有效性,把课程建设重视起来,并且对课程资源与课程体系进行丰富和重构,把多年来搜集的教学材料和众多技术资料融入到网络教学资源库。导入混合教学模式后,相当于扩展了课程,将课程从教室扩展到了网络,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2]。
2创建实践教学模式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也是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这使得实验教学体系成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伴随着不断加大的实验室投入,特别是新型的仿真实验室中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仿真实验箱及高性能计算机辅助装置,全方位提升了电力电子教学的软硬件环境,教学中的实验条件也正在由验证性和演示性为主的方式向设计性和创新性为主的新型实验模式发展[3]。在加强实验条件建设的同时,对实践教学中的各个项目进行了详细分解,对实训步骤和学生的设计报告要求及实践考核量化标准进行了改进,制定了新的实践大纲,并且对课程设计和工程技能训练等方面进行重新制定。与此同时,淄博职业学院积极广泛地组织“电力电子设计”兴趣小组和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对于电力技术课程中出现的常用的电路设计与制作技术,集中安排了这方面的参观及生产实习,利用学院的SMT实训室让学生对电路PCB制作过程进行全程的了解和参与[4]。此外,该院还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度的山东省电子设计竞赛,能达到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效果。
3构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网络教学应运而生。在教学中,在充分利用淄博职业学院自主建设的网络精品课程、慕课及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等平台的基础,引入清华大学的混合教学平台,建立适合本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平台,在辅助教学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向学生提供学习新知识的渠道,让学生能够在网络平台的引导下,最大程度的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的激活创造思维。
4结束语
本文从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实践表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的教学改革措施,将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晶荣,吴伟标.“电力电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61-62.
[2]顾军.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20):244.
[3]黄浩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简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4]盛建.火灾自动报警消防系统[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马飞 单位:淄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