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概论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统计学概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统计学概论

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

摘要:通过对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信息类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教育基本情况进行调研,总结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并对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医学信息类专业;高等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对加强健康医疗(卫生)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使得卫生信息化人才能力培养得以强化。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信息类专业作为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及时调整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缩小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本文通过调查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信息类专业教学情况,总结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并对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发展提出建议。

1研究对象

在宏观了解全国高校医学信息类专业设置情况的基础下,根据专业开设时间,从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域选取9所高等医学院校,分别是中国医科大学、新乡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以这些医学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分析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

2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

我国医学信息类专业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目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向下涵盖专科教育,向上发展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教育体系[1]。

阅读全文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衔接探索

为了顺应基础教育的改革潮流,科学系统地协调好基础数学教育与高等数学教育的关系,在概论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

首先要构建在高中数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概率论与数量统计课程体系,实现大学数学教育与高中数学教育的"无缝对接"。如有可能的话,重新编写创新教材,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扫清学生的学习障碍。

目前高中新课程要求学生必修的概率与统计内容有:"了解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通过具体例子,了解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了解古典概型和古典概率的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初步认识几何概型;理解随机抽样,学会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的方法;学会做频率分布表及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学会从样本数据中求出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等;学会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学会通过具体实例中的两个关联变量的数据做出散点图,从而直观认识变量间的关系;了解最小二乘法思想,学会根据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可以看到,这些内容覆盖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许多方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即使是已经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难度与深度方面与大学的要求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高中多从简单的实际案例中引入概念,只进行描述性的解释,侧重于粗略的了解,没有严格的定义,没有严密的逻辑推导,没有严谨的演绎体系,通过直观性教学,主要意图是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直观感觉,让学生体会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对于这些与大学重复的知识点教师要进行整合,既不能简单重复,也不能因为高中学过而直接跳过。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的重点与高中区别对待,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原有的朴素的直觉基础上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可结合高中新课程的案例,加强理论性教学和规范化教学,正确处理好直观与严谨的关系。

另一方面新课标降低了对部分文科学生的学习要求,部分内容如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等不学不考。由于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如果出现知识点的薄弱环节甚至是"真空地带",势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对于必须要掌握又缺失的知识点教师要在开课伊始给学生补充完整。考虑到部分学生已经学过,教师以选修、讲座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授课,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弥补教学时数的不足。

2、教学方法的衔接

阅读全文

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文章以我国2014到2018年间发表的有关大数据研究的相关论文为数据样本,进行关键词统计与计量分析,挖掘大数据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在此基础上研究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课程改革。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管理类专业应该适时进行教学课程改革,开展大数据概论,信息计量,数据挖掘,大数据与信息安全等课程。该研究对国内信息管理类课程改革以及信息管理类专业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借鉴参考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由巨型数据集组成,这些数据集的大小常超出常用软件在可接受时间下的收集管理和处理能力[1]。作为信息基础的“数据”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数据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注入新的推动力,教育进入智慧教育阶段。所谓智慧教育,就是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尊重每位学习者个性化与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创建智能化的教育环境,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与智慧发展的一种教育形态[3]。数据科学时代,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类专业承担着数据挖掘人才培养的重任[4]。在现如今信息数据数量如此庞大的情况下,本文从大数据背景入手分析,在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这一问题上提出相对应的举措,以适应大数据的研究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大数据研究现状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于CNKI,检索时间为2018年12月31日,选取了从2014年到2018年间,有关大数据研究方面的55000多篇文章的数据信息,对检索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清洗与补全,删除重复的文献、综述、会议纪要等,最终得到52000多条数据信息,又由最终的统计数据得出表1,表1为这5年间,CNKI中大数据研究的关键词排名情况,由此表格分析大数据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此表格采用关键词词频降序排序方法,一共统计了排在前15名的大数据研究的关键词,在此表格中能直观地看到2014年到2018年这5年间关键词的排名变化情况。表格自左向右,分别为2014年到2018年所出现的关键词及其出现次数。在这5年间,大数据这一关键词一直处于排名第1位的状态,分别是2014年出现2203次,2015年出现3932次,2016年出现5803次,2017年出现6798次,2018年出现7875次,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年份的增长,大数据这一关键词被提及的频次也随之增加,一方面是人们对大数据的关注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于大数据也越来越重视。在2014年—2017年间,大数据时代作为排名第2的关键词持续了4年,但是自2018年起,大数据思维这一关键词被提及的次数明显增多,排名上升为第二位,这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目前全球已经处于大数据时代之中,如今更重要的是补充形成完整的大数据体系。从表格中还可以看出,“数据挖掘”“应用”等关键词在表格中排名比较靠前,也就是说人们不仅仅是在理论方面研究大数据,也在努力让大数据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接下来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关键词的出现,则说明大数据已经在经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了。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等关键词则说明大数据已经进入到了教学当中,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发展。经过统计和分析近五年大数据方面的关键词可以发现,大数据研究经历了由抽象到具体,由概念与想法的提出到应用于人类工作和生活。经过对统计数据的研究与分析,最终选取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大数据存储”“信息安全”这四个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类专业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关键热词绘制图1,图1为关键热词的趋势图,图中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为词频,图中最上方节点为菱形的折线是“数据挖掘”这一关键词的走势线,下方交错的三条线分别是:节点为正方形的“数据分析”关键词的走势线,节点为×形的“信息安全”关键词走势线,节点为三角形的“大数据存储”关键词的走势线,此图可以作为信息管理类专业改革所需开设课程的趋势研究图。由表1的数据和图1的趋势共同来看,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即与社会接轨、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理论功底扎实且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迫在眉睫。本文将在此背景下重点讨论信息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方向,为我国信息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就教学方面来说,大数据概论、信息计量、数据挖掘、大数据与信息安全这几门课程的开设,将对信息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信息管理类专业新增教学课程分析

(一)开设大数据概论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阅读全文

高校物流数据分析能力培养

 

1前言   目前,全国已有三百多所独立学院,据调查,其中将近一半的独立学院开设了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各个学校在培养方案中均明确提出了物流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最为突出的能力包括了物流操作能力和物流规划能力,就业范围包括企业物流、物流企业、物流咨询部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等。而目前,除独立学院外,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各类型高校多数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各类高校培养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别。如中专、大专层次定位于培养物流操作人才,本科层次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硕士、博士定位于培养研究型人才。在本科层次教育中,在各招生地区还分为一本、二本甚至是三本,各批次生源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独立学院在招生过程中一般属于一本或二本,生源具有其独特的特点。笔者认为,在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应有别于其他层次的培养,应既了解物流基础业务操作,同时又能进行实际业务的分析,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在此过程,数据分析能力尤为重要。因此,笔者认为,应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2社会物流岗位对物流数据分析能力的需求情况分析   近年来,各类大中型企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物流相关职位。包括物流总监、物流经理、物流专员,还出现了物流数据分析专员这一专门职位。通过对相关职位招聘要求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上各类职位都对应聘人员的物流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要求。归纳如下:A.信息收集能力B.对数据的敏感性C.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D.熟愁Excel或SPSS等软件的操作E.熟悉SQLSERVER、ACCESS等数据库的基本操作F.根据分析结果撰写分析报告   3国内高校物流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情况分析   3.1国内物流课程的设置缺少物流数据分析模块   在各大院校物流专业培养方案中,鲜有课程专门教授物流数据分析相关内容。与数据分析相关的内容分散于概率与数理统计、统计学、计算机基础、数据挖掘等课程。在概率统计、统计学等课程教授过程中,由于任课教师多数并非物流专业出身,不了解物流业情况,课程中没有安排针对于物流数据分析的教授内容;而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excel软件的教授只停留于简单的文字和数据录入及处理阶段,并未涉及excel软件的高级数据分析功能。因此,学生虽然从多门课程中接触到与数据分析相关的内容,但是却由于教学资源并未进行有效整合,学生未能有效、深入地掌握如何将数据分析的方法应用于物流行业。   3.2国内培养物流数据分析能力的教材奇缺   目前,国内不乏统计学类教材,但是缺少针对性培养物流数据分析能力的教材,市面仅有几本相关教材,分别为《物流统计学》(蔡定萍著)、《物流统计实务》(延静主编)、《物流企业统计》(蔡定萍主编)、《物流统计学》(刘延平、李卫东主编)。但是,这些教材普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未将统计学方法深入应用到物流行业。因此,难免给读者缺乏实践应用性的感觉。这也就造成了物流数据分析课程无合适教材可选的难题。3.3社会培训亦缺少此类模块目前,社会物流培训体系中,不乏各类物流师、采购师的培训认证。但是在这些认证培训体系教材中,也缺乏物流数据分析能力的模块培训。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借鉴社会认证培训获取教学资源,也不太可行。   4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对于物流数据能力需求旺盛,但是学校在物流管理学生培养定位中却未对此项技能造成足够重视。因此,出现了学校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匹配。毕业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岗位中,需要从头学起,占用了很多工作时间。因此,笔者建议,学校应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数据分析能力功底的学生,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5《物流数据分析》课程体系的建设   《物流数据分析》可作为一门大三学生的选修课,学生在掌握概率统计、统计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挖掘物流相关课程后,可继续选修《物流数据分析》,以加强物流数据分析能力。课程内容可设置成如下几大模块:①物流数据分析概论,包括物流数据分析的特点、原则、注意事项。②物流数据分析的统计学基础知识介绍。③数据分析工具的基本介绍及操作(如EXCEL,SPSS,Minitab)。④物流行业数据分析的基本指标,分析维度介绍。⑤数据分析工具的物流实例应用(分设运输、仓储、采购等不同项目模块)。尤其要提出的是,该门课程集合了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教授重点在于学生在在了解物流业务流程的基础之上,具备数据分析的思路,能够主动搜集相关数据,借助于软件工具对不同的数据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分析结果。这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   6结论   随着物流行业在国内的不断发展,物流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基于物流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目前全国已有数百家不同层次院校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实现人才供需数量的平衡,同时也包括供需质量的匹配。在多家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均涉及了有关物流的基础课程和一些强化课程,但是发现,少有学校专门设置与物流数据分析相关的专业课程,国内有关此方面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流毕业生缺乏扎实的物流数据分析能力的困境。不少学生进入企业后,不得花大量的时间根据岗位的要求,重新学习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占用了不少时间。因此,本文认为,基于国内高校教育情况,可进一步考虑培养物流专业本科生物流数据分析能力。   本文提出了建设《物流数据分析》课程的基本思路,当然思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希望,在今后的教授和研究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地完善课程体系,并且将之付诸于实践。

阅读全文

经管类专业实验方案及课程设计探析

摘要: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实验方案及实验课程设计,是普通本科经管类专业向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转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该研究从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实验方案设计的意义、结构、程序的探讨出发,根据系统化的观点和完整的体系要求,选取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会计学6个典型经管类专业进行实证分析,设计实验课程,旨在探索推进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证分析

1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实验方案设计的意义

根据经管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各专业的具体课程设置和实验教学要求,制订经管类课程实验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建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1.1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

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形成的。实验教学有利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实验教学是专业教育和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修养和创新创业精神。同时,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坚固的专业素质基础。[1]

1.2建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阅读全文

工商管理大类学生培育策略

作者:陈莉 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地方工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层面,是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建设需求建立的,一般是指省、市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而投资建设的地方工科院校或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院校。和国家高等学校相比,地方工科院校更侧重于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应当贴近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以培养出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工商管理专业主要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它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科学。该专业知识范围较广,学生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按大类招生和培养是近年来一些高校采取的新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在这种招生方式下,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该大类名称即可。通过该方式录取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用前1年半到2年的时间统一学习基础课,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1工商管理大类招生的必要性

工商管理按大类招生培养,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培养的学生具备“宽、专、交”的能力,即培养具备宽口径、厚基础、对专业学习深入了解的交叉复合型的人才。工商管理大类招生有以下益处:一是对学生有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比较细,大体上分为11个学科,71个专业门类,几百个专业。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考生并不能准确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因此,在具体选择专业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实行大类招生就可以避免这种盲目性,而学生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逐渐了解大学、学科、专业,不断地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全面了解和认识自己,再选择学习和发展方向,这样更符合学生利益。因此,通过延迟专业选择时间,从而能够更加相对准确地预测和了解毕业时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专业的选择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二是有利于扩展学生的就业空间,大类招生的前2年,学生学习共同的专业基础课,后2年学习专业课。这样就为学生建立起了一个学科发展平台,使学生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学生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导致知识面狭窄。

2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当前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体系来看,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反映为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表现为:培养出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知识面相对较窄,缺乏创新精神。

(2)培养的学生“专业不专”。工商管理专业是按照一级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在培养上必然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但这容易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够深入,产生对每个方向的知识都有所了解但又都不精的问题,很容易导致专业学习没有侧重,从而造成“专业不专”的问题,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存在一定影响。

阅读全文

医学教育下的学生创新能力

一、推行教学方法改革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了问题式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案例式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交互式教学(interactiveteachingmethod)、“双语”教学、临床技能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伙伴,自主提出学习问题,安排学习步骤;精选教学内容,大幅度减少必修课学时数;丰富第二课堂,开设校级资源共享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院校在整个教学期间实施科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原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学校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改革专业课教学内容,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必修课程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预防医学(含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医学科研方法概论等,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开设有医学与哲学讲座,选修课程中开设有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自然辩证法概论、循证医学、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创造学等。

三、引导学生参与科研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院校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适当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组织科研小组等,积极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活动。学校注重医学生科学思维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将其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倡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一是将学生科学素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三早教育”计划(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二是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如大学生创新课题、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开放性实验室项目等)进行科学研究。三是建立学生导师制,为学生配备有经验的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鼓励学生撰写论文。

四、丰富实践教学

阅读全文

通识教育选修课《家庭合理用药》教学

[摘要]目的了解《家庭合理用药》课程教学效果。方法介绍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考核方式。选取2019年春季选修《家庭合理用药》课程学生120人为研究对象,从问卷调查和考核结果两方面探讨课程教学效果。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效果得到大部分同学的好评和认可。从考核成绩来看,学生的总体成绩理想,课程平均成绩为(83.26±11.64)分。结论《家庭合理用药》教学效果良好,能够为开设该课程或者进行相关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合理用药;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改革

家庭合理用药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健康[1]。如何合理地使用家庭备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由于用药知识普遍匮乏,自我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安全用药认知度均不高,我国居民的家庭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2]。大学生作为接收新思想、新技术的前沿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其合理用药知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多项调查结果显示,非医药学专业大学生用药知识缺乏,用药依从性差,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之处[3-5]。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由于没有医药学及相关专业,专业教师缺乏,开设合理用药健康教育课程的不多。大学生仅有的少量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多是通过网络获取,所以有必要开设家庭合理用药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家庭用药知识教育,使其获得更全面、更专业的合理用药知识。自2017年春季学期以来,我们面向青岛大学本科学生开设了《家庭合理用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春季《家庭合理用药》课程选修学生120人为研究对象,包括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学生;其中,大学二年级学生61人(49.2%),大学三年级学生59人(50.8%)。

1.2教学目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