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统计经济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经济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效果
摘要:本文以经济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本科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入选试点班的学生为对象,通过对试点班本科教学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包括对培养方案、实施计划、学生反馈等的问卷调研及文本分析,整理出一些实施效果并进行总结,并以此来进行利弊分析,进而为卓越人才培养中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提出一定建议。
关键词:教学管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效果分析
依托于经济学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和经济学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院从获批实施卓越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以来,通过对试点班本科教学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包括对培养方案、实施计划、学生反馈等的问卷调研及文本分析,整理出一些实施效果并进行总结,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优质教学和实习实训基础。通过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充分探寻传统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教学管理掣肘之处,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经济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现状
(一)经济学试点班情况介绍
1.基本情况。学院于2015年获批经济学卓越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并从2014级经济学专业选拔经济学试点班。课题组对本院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试点阶段有来自学院的18位教师参与,选拔30个学生成立2014级试点班。成立试点班领导小组,由经济学院院长和经济学系主任担任组长和副组长,经济学支部书记或委员担任班主任,整合全院优秀师资,所有基础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均由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执教,以保证教学质量。2.学生选拔政策。招生对象: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大一在读学生。选拔人数:30人。考核方式:分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考核学生经济学基础、经济论文写作等综合能力;面试考核学生在经济学方面的专长、创新思维及培养潜质。根据考生综合测试成绩(=笔试×60%+面试×40%),择优确定录取名单。
(二)经济学试点班教学模式
宏观经济学数学化思考
摘要: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宏观经济学研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宏观经济学是否应该“数学化”一直以来在学界没有一致看法。宏观经济学是关于“人的行为”的学问,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冈此,宏观经济学不应该被完全的数学化,数学只是宏观经济学研究借用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回顾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发展历程,分析经济学者关于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争论,对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探究如何正确看待宏观经济学的数学化,为宏观经济学未来发展提供可选方向。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数学化;均衡分析;动态分析
自19世纪以来,数学的发展为经济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西方经济学家大量地将数学运用到经济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就连过去较少使用数学的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现在也充斥着复杂的数学公式。数学被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迅速得到了大部分经济学家的认可,他们认为数学可以使问题量化,运用清晰的逻辑将复杂的经济问题解释清楚;而随着经济分析被引入越来越深奥的数学,也引起了一些经济学家的质疑,重视数学,忽略事实,轻视了逻辑思维在分析问题中的地位,高度数学化的经济学真的是宏观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吗?这一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的宏观经济研究数学化趋势作出分析与建议。
一、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起因和表现
数学化是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总体上的认知,数学被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虽然有着漫长的历史,但随着时代和发展阶段的不同,数学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地位也大有不同。现在的宏观经济学数学化主要表现在研究过程已经没有使用纯语言的表达和分析,往往都是借助复杂的数学语言和模型进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起因
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通常把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建立的标志,30年代的经济危机又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建立的现实要求,而经济学本身的发展也为宏观经济学发展提供了条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济计量学和数学在微观经济学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数学化,为宏观经济模型建立以及运用宏观经济模型进行经济预测和政策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宏观经济学数学化趋势最根本的起因主要是其研究问题的依据和分析工具。它依托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出发,通过行为人的各种行为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达到某种均衡状态,进而探究均衡状态下的最优化,而数学刚好为其提供了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工具。数学模型又为解释这些经济现象和理论提供了平台,例如供给———需求曲线模型被广泛应用到市场优化配置和政府干预市场的政策制定中。除此之外,边际分析理论、计量理论等数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化是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也是宏观经济理论迅速发展的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