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设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体育课程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体育课程设计

高职体育课程设计分析

摘要:高职体育是学生接受在校体育教育搭乘的“末班车”,学生在高职阶段对于体育的态度、情感、行为等会关系到他们的终身体育习惯和职业能力水平。各高职学校应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体育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设计,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访谈高职学校一线教师,针对高职体育教学的课程设计现状,简要提出有关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路,希望能对高职体育课程优化和设计提出建设性建议,为学校体育教师教学有所启迪。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优化与设计

近些年来,国家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一大批中专、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学校,学校转型过程中课程也需要重新建设。对于体育课程而言,从最初沿用中专体育模式,到照搬普通高校体育模式,再到后来结合高职学校特色尝试改革,一直在不断调整完善。《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的下发,为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通过高职体育教学,利用体育教育的特殊育人功能,不仅使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体育素养,而且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职业岗位适应能力,服务学生的终身健康[1]。所以,我们在高职体育课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高职体育的特点,在普通体育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大程度的满足高职学生的职业需求。

1.高职体育课程设计的现状

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没有达到应有的育人效果。如没有根据职业教育特点设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缺少职业元素;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的组合不够完善;体育课时量不足,运动项目无法面面俱到,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体育存在抵触情绪,课外活动参与度不高;有些项目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个别同学加倍努力也很难拿到理想分数。

2.高职体育课程优化设计方案

针对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现状,探索符合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新型体育育人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等。

阅读全文

高专实用性体育课程设计与实施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秉持与时俱进原则,思考教育创新落实新方略,为课堂教育注入革新生机,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育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本文通过对高专实用性体育课程与实施进行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高专体育教育良性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高专;实用性体育课程;设计;实施

高专肩负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教育重任,充分发挥每个学科教育价值,提升高专教育综合水平,使高专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影响,高专对体育教学实用性并不重视,使体育教师也无法意识到教育创新重要性,降低体育教学综合水平,影响人才培育质量。基于此,为了使我国高专体育教学更具价值,研究实用性体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1分析高专实用性体育课程内涵

伴随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加之党在“十八大”上,提出“立德树人”教育指导方针,引导教育界规范落实《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应秉持“全民终身体育运动”战略要求,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提升学生体育实践意识,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对专业服务的体育教育创新目的,提升高专体育课程实用性,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相呼应,使高专教育综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此,高专体育应针对不同专业教育任务,以学生终身能力为基础,使学生在有效掌握体育教育内容基础上,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养、身体素养、职业素养目的。例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体育教师应适当增加体育技巧难度训练,挑战学生心理承受极限,使其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得以提升,而针对林业专业学生,因其要面对较多体力实践性工作内容,体育教师应适当加强学生有氧耐力训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2研究高专实用性体育课程设计方略

(1)坚持实用性设计方针。高专体育教育应服务专业教育目标,使学生可以更好适应未来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身体素养与机体健康水平,使专业技能可以得到更好发挥,在有效落实体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职业素养等品格的目的,使高专体育教育实用性得以有效提升。(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以往高专体育教育过程中,因教师以自我为课堂中心,注重教育内容落实效率,对学生体育学习需求并不重视,加之高专院校以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为基础,对体育专业教育并不重视,制约高专体育教育创新积极性,削减体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实用性,使教育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高专体育应迎合新课改教育指引方针,加之《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既定要求,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主体,思考教育设计与实施实用性,使之同专业教育目标相契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目的,确保体育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提升终身健康运动意识,做好专业教育服务效用。(3)坚持高专实用性体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创新理念。受传统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影响,高专体育教师不重视教学模式创新,主要采用满堂灌、机械式、填鸭式等滞后教育手段,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体育知识状态,无法与教师形成高效交互,教师对学生学习需求无法有效把控,降低体育教育有效性,影响教学综合质量。基于此,体育教师应秉持“能力为核心、练习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育为主导”的教育创新设计实施理念,期许通过教学模式优质创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掌握体育运动方法,提高体育实践兴趣,养成终身运动习惯,在锻造学生良好体魄的同时,使学生心理承受力、自主学习能力、耐力等综合素养得以提升,达到提高高专体育教育实用性目的[1]。通过对高专体育教学实用性内涵进行研究,教师应明确体育教育创新设计与实施实践方向,加之教育设计方略指引,结合专业教育需求,思考高专体育教育实施方法,确保高专体育教育与学生专业成长需求相呼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高专体育教学更具价值。

阅读全文

中学体育课程设计个性化学习探究

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庠序”出现于夏朝,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发展成为今日的学校。学校教育的目的也由培养巩固奴隶社会统治阶级的地位演化为普及教育、提升国民素质。教育的普及使得学校和教师的数量激增,同时也使得课堂容量大大增加,一位教师往往要面对四五十个学生授课,师资不足的地区更加严重。新中国成立后,这种大班教学使得基础教育的快速普及成为现实,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个体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充分地发掘每一个个体的潜在能力,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方法,使其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本文所提到的个性并非指现代社会中所流行的“有个性”。“有个性”是指不趋众,要特别,而我们所讲的个性是个体在世界观、价值观、能力、性格、行为模式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强调的是类别而非特别,具体到每一个学科其侧重点又应有所不同。体育(PhysicalEducation),可直译为身体的教育,它是以终身体育为最终指向,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通过身体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一门课程。通过体育课的个性化教学,我们期望学生应该成为能够根据个人身心发育特点达到相应运动层次的人,能够根据个人性格特点体验到运动带来乐趣的人,能够根据个人感悟对体育项目有不同认知的人以及能够根据个人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形成不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因此,体育学科的个性化教学应综合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运动意识、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的发展趋势来进行课程设计。我校为公立完全中学,初高中体育课程分别按照教委规定和学校特点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初中课程包括国家必修(过程性考试项目)和校本选修两个部分,其中校本选修根据师资情况开设了短式网球、形体、毽球、羽毛球、健美操、街舞、空竹、武术等多个项目。每学期除完成国家必修的四个内容外,教师会另外开设1~2门特色项目供学生学习,学生也可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和社团课中进行各类特色项目的学习。高中课程采用走班制模块教学,根据大纲设置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每学期分为两个学段,学生可根据自身规划合理安排时间完成必修课与选修课程,其中必修包括田径、体操,选修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网球、软垒、橄榄球、健美操。其中篮球、排球、足球、网球还分为初级班和高级班,篮球分男篮和女篮,不同性别、层次、爱好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去选择相应的模块课程进行选修。课程整体架构的个性化首先满足了学生选择趋向的多样化,课程内部的个性化又进一步满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求的多样化。我校体育课的教学设计从以下三个角度体现了教学的个性化。

一、角色定位体现个性化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为社会适应,我们期望通过体育课上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形成团队配合、勇于拼搏、不畏困难、敢于担当等意志品质,并使其能够延伸至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形成学生能够带得走的能力。所有运动项目最终高水平运动成绩的获得都需要在团队合作中完成。团体项目在比赛中有队员不同位置的分工和配合,单人项目有专业教练员团队、科研团队、后勤团队为其提供全方位保障。每一个角色都有相应的职责、技能和特点。如果学生学习的仅仅是技术动作,体育课终身体育的目标必定难以实现。但如果与此同时也习得角色背后附加能力的话,学生所获得的运动体验将升华为另一个层次。我校高中女篮模块课程(由崔可心和童伟两位老师牵头进行课程设计)充分利用了角色定位的教学组织方式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需求。自愿选择进入篮球模块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成6~7人的小组,同组成员需在第一次课上完成三项任务:第一,研读《篮球运动季学习手册》,其中包涵本课程的所学内容、学习目标、具体要求以及评价和考核方法等;第二,研读手册中关于“个人角色职责和评价等级标准”的相关内容,根据个人的特点、能力、喜好商讨确定每个人的具体角色(包括技术教练员、体能教练员、后勤人员、裁判员、场上不同位置队员等);第三,建立微信群,熟悉其使用方法。随后便是学生课下讨论练习方案、课上分角色合作训练,教师课下微信指导方案设计和答疑解惑、课上巡回指导技术。每节课根据各个角色的职责,由小组成员和教师共同完成“角色职责履行记录表”,对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追踪评价。学生通过“角色定位”的学习过程,既提高了技术,又产生了为集体贡献的意愿,增强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效率。基础班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段的学习可以熟练掌握基本的投篮、传球、运球和突破技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战术配合。提高班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一场完整篮球教学比赛的组织和进行,并定期外出与兄弟学校进行友谊赛。通过高中篮球模块“角色定位”的个性化教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近两年我校篮球联赛从组织到宣传,再到裁判等一系列工作均由学生团队负责完成,且运动水平也逐年提高。

二、层级性体现个性化

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训练因素,学生在运动能力和理解力方面呈现出非常大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则对于学生能力的发掘会有极大的益处。故自2013年起,由我校李海庆、樊庆老师牵头的短式网球特色课程正式出现在我校的初中课堂中。课程面向零基础的学生开设基础网球班,通过快易网球十步教学法让学生在体验网球运动趣味性的过程中以最快的速度学习网球基本技术,快速学会打网球;部分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和经过一段时间基础班学习后达到相应能力的学生可进入提高班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多样化的动感网球和网球比赛课程使学生的网球技术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其中拔尖的学生又可以进入学校网球队进行专业的网球训练。教学难度层层递进,运动水平层层递进,学生的能力培养亦层层递进。学习的层级性还体现在每一节课中,根据学生的能力设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每一名同学都要“跳一跳,才能够到”;同样的练习内容,安排学生使用不同的网球和场地,因球速和球场大小的不同使得练习难度出现层级性,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每一种练习内容均附有相应的微课堂视频内容,学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性的观看。通过这种层级性的个性化网球教学,我校的网球普及度逐年提升,并训练出一批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多次在市级甚至国家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功能性体现个性化

初三体育中考对于任何一所学校而言都是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同于其他年级体育课,初三的重心落在备战中考上,而学生因其运动能力不同,考试目标会有所不同,学习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传统的的大班教学使得部分学生课上练习发现的问题不能立即得到解答,按照集体进度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不能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进一步提升,等等。信息科技手段的充分利用可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于是由本文作者负责的为初三毕业生量身定制的微信公众平台应运而生。目前,一线城市中学生智能手机的持有率几乎可以达到100%,微信的使用率也可达到80%以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信息比起目前使用的其他校内通信平台要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关注。我校初三微信公众平台的基本功能包括体育中考项目介绍、技术要领、练习方法和成绩标准四个方面。除此之外,平台会定期将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展示,并用投票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练习方式、追踪练习强度等。学生和家长还可以通过平台的回复功能随时向教师咨询,教师会根据学生情况给出运动处方。微信公众平台多样化的功能既可以使学生获得需要的个性化指导,又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阅读全文

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定位与选择

摘要:体育教学中,教师重在身体力行,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学生在课程活动方面作出选择。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是教师等教学参与者在对课程目标和内容方面进行通盘的考量,为学生组织健康的体育活动和建立对体育价值取向总体的看法和认识,进一步影响其对于体育课程的参与态度和体育课总体价值理论的认识倾向。本文将从高校体育课程教改得到的成果入手,分析当前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定位与选择。以期培养出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身心优秀的毕业生。

关键词: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定位与选择

课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核心教学媒介。课程设计是指课纲所指定的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学生学习掌握的理论进化为能够进行课程实践活动能力的媒介,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要义。课程设计水平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就是指学生转化理论为实践的难易程度,这也是对教学成果的重要保障。

1高校体育教改取得的现有成果与存在问题

1.1取得的成果

从心理教育的角度,高校体育教改确立了健康第一的工作思路[1]。在过去,培养身体素质被教师下意识的认定是绕着操场进行1000m跑,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逐渐确定了以人为本,灵活弹性的工作模式。现在的体育课程,在冬天空气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能够弹性灵活地放在体育馆内进行教学,这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从生理教育的角度上,健全了体育教学模式,完善了体育选课制度。为了使高校学生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体育课程也被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体育必修课为中长跑和游泳,选修课被分为篮球、散打等兴趣课程。

1.2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个性化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由于需求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体系也要做到因地制宜,采用具有个性化的发展思想,构建出具有全面性、实用性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个性化;课程体系构建

1前言

在我国人才培养模式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背景下,高职体育教育体制也应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恰当调整,并从教学模式、内容等方面大变革来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而为了全面适应个性化体育教育需求,在构建新课程体系过程中,教师应对课程相关内容、体育课程结构做出进一步优化。同时,还应结合教育模式、文化差异对体育课程做出适当改革,不断增强体育课程独特的个性。

2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现状

首先,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计都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提出的各种需求,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起步相对较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改革进程。其次,在内容上,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都是片面的,缺乏正确认识,经常认为教育改革就是要开设更多的项目,为学生传授更多的技巧,事实上,这种改革只会使得学生疲于应付各项检测,而难以实现提升身体素质的目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学习、参加体育课程活动的积极性,难以实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的。再者,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为考虑到学生的个体运动需求,只是一味的照搬传统教育方式、手段,过于注重自身的主导地位,经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向学生机械的灌输相关体育知识、技能,这不仅严重制约着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信心的提升,也无法实现预期学习、锻炼目标。

3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的个性化

阅读全文

体育课程资源管理发展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组织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把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作为系统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涵和结构,了解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规律,以期对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有所裨益。   1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是指由谁来承担体育课程开发的责任和义务。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当然,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全是由体育教师承担的,同时要有参与教育政策制定、体育课程设计、体育课程评价活动的体育工作者和关心体育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来完成。国家和政府、社会、学校、学科专家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国家和政府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起导向作用,社会也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学校是体育课程资源最直接的开发者,是开发的主体,学科专家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专业主体。   学校是课程活动最重要的场所,是课程资源转化为课程要素和条件的枢纽。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是学校层面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学校的管理者需要对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提出全面的规划,并会付诸具体的实施,如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获取,对学校人、财、物、时间的调配等。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这是因为:第一,体育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经验,这是体育课程活动的重要素材,其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第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需要体育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体育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为体育教学服务。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拓宽体育教师的视野,为体育教学准备更丰富的内容,帮助教师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促进师生、同事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交流。   学生是体育课程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学生的思想、情感、经验、知识、身体状况、体能情况等都是体育课程活动中的最基本的资源;学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者,他们创造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是体育教师研究的资源对象。因此,学生也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2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环节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的过程概括起来包括五个环节,即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目标的确定、对体育课程资源的普查和分析、进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利用效果的评价。   2.1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目标的确定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是指开发者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因,这决定着开发者将开发哪些体育课程资源,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如:是想通过开发条件性资源,改善体育课程的教学条件,还是想通过开发体育课程中的素材性资源,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等。不同的开发目的将会产生不同的开发方式,导致不同的开发结果。开发目的是开发者教育价值取向的直接反映,诸如对不同教育价值的取舍、对学生发展的认识、对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等。   2.2体育课程资源的普查和分析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普查和分析就是对现有各种体育课程资源的质量、数量和存在形式等进行普查,分析其特点,筛选出有开发价值并可以开发的资源,这些就是最原始的有待开发的体育课程资源。原始的体育课程资源有一部分可以直接被体育课程所利用,不必进行加工,而绝大多数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情况,做不同程度的加工。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要,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进行体育课程设计的依据,是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无法进行再加工。而对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资源则十分丰富,有健身的素材、竞技运动的素材,还有新兴体育运动、户外体育运动、野外生存等都可以作为体育课程内容的资源,但都必须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处理,才能使这种体育课程资源的效益充分地发挥出来。   2.3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体育课程资源的建设就是对第二阶段筛选出来的原始的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如体育课程资源可以通过改造、整合、创生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将各种繁杂的原始的体育课程资源成为更加贴近我们需要的、真正的体育课程资源。   2.4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   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是体育课程开发的关键,它关系到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活动能否有效地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服务,能否有效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服务等。体育课程资源利用的领域包括体育课程的设计、体育课程的实施、体育课程的评价、体育课程的管理,体育课程资源利用的效率和体育课程资源利用者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5体育课程资源利用效果的评价   体育课程资源利用效果的评价就是对体育课程资源利用后产生效果的评价。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体育课程服务的。通过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否能有效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成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效果的重要标准。

阅读全文

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随着各科课程改革不断进行,教育理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体育教学以注重培养学生们终身运动的意识,不断提升体育的内容与乐趣。如何运用创新教育理念发展体育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真正将体育课程的作用发挥到实处,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教育;体育教学;职业学院

1创新教育理念分析

创新教育的理念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以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要点,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地位。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新观,培养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我国在制定最新的教育创新理念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不断将新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学校和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同时也同步到每一堂的课程设计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创新教学理念的侧重点,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就是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适应性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身心需求和认知标准,引导广大学生不断进行自发探索与学习。结合我国目前课程改革的现状以及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适应时展不断加强教学的设计环节,增强教学的乐趣和功能,开拓学生探知欲望,培养创新的能力。目前广大教师在教学方法探索方面正在找寻一些积极有效的方法,通过教学课堂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增强体育教学乐趣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好习惯,最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我国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中,着重强调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然而很多学校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部分学校以提升自己的升学率为重要标准,文化课程占用体育课程的时间,使体育课程在一些学校中无法有力开展,在一些毕业班级的课程当中甚至完全取消了体育课程,这种现象时有发生。除了学校,在很多地区家长和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安排偏少的情况也都习以为常,有些家长甚至持鼓励态度。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将孩子送入学校以便考取一所名牌大学是在校学习的主要目的,但是对于体育课程就没有认识到位,在家长的主观上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漏洞,家长没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能够给孩子们带来的各方面益处,没有意识到健康的身体是人生的基础,体育锻炼不仅能够促进同学们身体的发育还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的发展,既培养了同学们活跃的思维,又能够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另外,目前的体育教学方式也存在许多要创新的地方,在教师进行教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般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少将课程方法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结合,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直到高中他们所接触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基本相同,使同学们对体育课程的热爱程度在不断降低。这就要我们对体育课程要进行有效的创新课程设计,使体育课程不断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3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阅读全文

小学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

摘要:校本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诉求与关键领域。平凉路第三小学以问题的解决为导向,通过体育与健身课程方案的整体性设计和课程实施、评价的趣味性变革,实现校本课程的优化实施,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小学体育

校本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诉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领域。我校基于“聚焦问题、行动变革、辐射经验”总体思路,以体育与健身室内课程研究为起点,围绕课程要素完善课程结构内容,逐步构建促进学生生动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形成依托校本课程建设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行动变革经验。

一、现实困境引发体育课程变革的初步行动

上海的天气,雨水较多,传统的以室外活动为主要特征的体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为了减少天气因素对体育课程的制约,我们开始思考室内体育课程系统的安排与实施。学校体育教研组开发学校雨天活动课程方案。教研组群策群力对课程内容作了重新的组合,并且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首先,变换内容,变室外慢跑为室内热身操,变室外身体素质练习为室内体能小竞赛。多样的运动方法,让学生更愿意运动。其次,变换形式,将室外活动搬到室内与走廊,将室内桌椅变换摆放形式,成为小型体能运动场。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运动。再次,变换设计,将体育多媒体资源引入室内课。设计基于AR技术的室内活动资源,让学生更快乐地运动。通过开发、搜集课程资源,学校形成室内体育课程群四项模块内容:室内传统游戏课程——玩转三十六计、基于AR技术的韵律操课程、适应时令的健身项目课程、主题式体育与健身知识课程。同时围绕不同项目主题,设计课内外相结合的各种长任务与短任务,完善室内课程内容,形成动静结合的室内健身课程群。

二、体育课程体系全景设计的再行动

重新组织后的课程内容有效克服了天气因素对课程实施的影响,但是从体育课程体系建立和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整体提升看,需要将点状的体育课程进一步整合设计,形成符合现代课程理论的全景课程体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