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体育课程理念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多元化发展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体育课程理念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所必备的因素,进而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体育教师教学努力地发展所必需的几个阶段。为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能力;多元化;
一、我国体育课程理念历史演变
随着我国建国以来的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小学体育大纲的改革,出现了体育课程理念的不断更新,运动技术理念、快乐体育理念、体质本位理念、自然体育思想理念、成功体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和健康观理念等教学理念随之产生,所有各种理念是相互渗透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一)“运动技术观”体育课程理念
建国初期,国务院通过《关于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20 世纪 50年代初至70代末,学校体育课程的价值观受前苏联体育理论的影响,体育教育大纲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为目标,教学内容以基本体操、游戏和田径为主,在教学实践中多从教育学和生物学角度考虑学校体育的实际和价值,运动技术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素质教育”体育课程理念
中学体育新课改对策
本文作者:张海鹏 单位:略阳县第一中学
自2004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实施以来,许多地区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到,本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度、广度、难度和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有效地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已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关心的实际问题。
1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认识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来看,体育课程已不再拘泥于单纯的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它是由体育学科课程教学活动和非学科课程教学活动以及健康教育活动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实行课内外教学一体化,体育与健康教育综合行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2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的认识
新的课程标准确提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从这四项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时期课程改革理念和传统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2.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体育教育论文
1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分析
(1)课程目标体系操作性不强。课程目标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内容不具体、评价的可操作性不强;体育课教学质量缺乏国家标准、地方要求,质量总体不高。(2)对课程标准存在认识误区。如体育课为了突出“健康第一”,一些技能性要求较高和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没有运动价值和技术含量的内容,并被视为“快乐教学”。为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放松了对学生学习和锻炼的要求,为了强调娱乐性、突出“合作意识”,田径、体操等锻炼价值较大的项目也被大量压缩,造成学生体质连年下降。(3)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仍旧不足。虽然有些省市中考增加了体育项目,但分数所占比例很小,且目前为止体育仍不是高考科目。在考试升学指挥棒的影响下,学校体育工作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师缺编严重,工作量较大,教师少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造成教学观念落后,影响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2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影响
从2003年开始至今,新课标实施已超过十年的时间,这期间的学生已经进入高校进行学习,对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
2.1技能课时减少
为了适应中小学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一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也进行了改革。减少技能课的学时,尤其是减少了田径、篮球、体操等基础性、应用性很强的技能课的学时。田径、体操、三大球等项目,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增强学生体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这些项目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其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据调查,河北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体操项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普修学时为432学时,而现在最少的仅有72学时。缺少了教学时数和教学过程的保证,教师的教授只能停留在项目的简要介绍和练习,学生的学习也仅限于一般技术的初步掌握,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熟练掌握便无从谈起。
2.2运动技能掌握欠佳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摘要: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运动技能的学习,学习性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因素。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理念上进行课程形式的改革,注重学生积极性的培养,让高校体育成为吸引大学生兴趣的健身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个体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1影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1)教学观念落后: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影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是高校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落后,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不能把握高校公共体育的精髓。高校教师也不能准确的掌握高校体育改革的精髓,在思想观念上不能实现传统思想观念的突破,尤其是在教学计划和教学组织中还是走以前的老路。(2)课程设置的定位太过于形式化: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太过于形式化,教学目标缺乏层次性,在教学的知识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上的可测性以及可操作性不够强,教学双方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这些跟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上有很大的问题,高校体育课程单一,定位不够清晰,大纲的灵活性不够,在课程的设置上与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有很大的脱节。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计划不够灵活,没有处理好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教学课程设置上严重脱节,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还是简单的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基础之上,体育课程的选择与学生的兴趣呈现明显的脱节倾向,没有处理好高校体育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之间的统一。部分高校教材内容实用性与针对性不够强,高校地域特点不够明显,而且在教材中得不到体现。(3)教学评价方法陈旧: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评价方法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过于强调对学生的客观性评价,而且评价的内容比较单一。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缺乏积极性,不能够体现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民主化,这些非技能性的评价标准,使得高校评价体系不够客观,太过于侧重终结性评价,缺乏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方法的落后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的意识上比较薄弱,体育教师对于教育本身没有明确的激励机制,在高校体育课程上主观上追求学历,出现了过于注重文凭的思想误区。
2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1)改革公共体育课程的评价方式: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方式大部分采取的是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师以定量评价的方式我诶住,太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在课堂上也是把学生的运动技能放在首位,这样的课程体制对学生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评价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双管齐下,既要注重学生的成绩,也要注重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通过课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2)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高校是我国科技教育力量比较先进的单位,在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之下,高校拥有更好的教育教学力量、先进的体育设施和教育理念,因此,应该有更加先进和更加多样的教学内容,但是从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来看,因为受到教学师资水平的影响,受到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并不能设置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上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因此,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3)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分班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但是体育课程的学习基本上以学生个体的身体素质为基础,笼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班计划教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刚入门的同学进行技术培训,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加强技能学习,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去,反复的低层次教学只会降低学生的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可以合理安排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技能。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终身思想观念的形成,把学生的健身意识做为体育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应该贯穿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全过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指的是体育课的学习,应该将运动训练加入到课程改革当中去,形成多层次的课程结构模式,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应该考虑到学科和学生以及社会的需要。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应该适应我国多民族的需要,根据高校地域的特点,保留较大的灵活性,吸纳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我国不同高校的地域特点,开拓新的思路与方法,保留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基本特点的前提喜爱,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内心真实的需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体现高校公共体育改革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形成以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重视发展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3结语
生本理念体育教学思考
摘要:相比较其他学科的教学而言,体育可以说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锻炼出一个健康的身体素质,为学生的学业发展搭桥铺路。为了全面地提高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发展,现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将生本理念深入到课堂当中,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原则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锻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
关键词:生本理念;体育教学
生本理念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助性地指导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出发,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积极有效地推进体育教学进度,全方面地优化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们打造一个健康的体魄,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积极地发展。
一、深入贯彻生本理念,科学合理地设计体育教学内容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收获快乐,还能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从而达到身心共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地安排教学内容,进而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内容的定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为学生的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是为了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能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合理科学地增加运动教学,从学生基本身体素质出发,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最大程度地得到体育锻炼。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教学设计上更具有针对性,让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例如,现在学生大多都很喜欢篮球,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制定篮球的训练。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还能让学生学习到体育课堂知识,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能更开心快乐,放松课堂上的心理压力[1]。
(二)根据学生的情况变化,在教学中突出人性化、科学化强制性的教学非常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建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适当地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进而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现在经济条件都比较好,学生们的身体发育也比较快,教师一定要合理地调整教学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女生生理期期间,学生的心理情绪会有很大程度上的变化。这时,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女生的生理发育问题,如不宜进行剧烈运动,观察学生情绪变化等。在课堂上,教师要时时注意学生们的情绪变化及其他突发状况的发生,并根据这些情况的发生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学内容设计的人性化、科学化,让学生在体育课程锻炼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2]。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一、巧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积极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尤其是发挥自主研发的课程资源的优势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合理进行体育自制教具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热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短跑训练”的教学时,教师和学生课前一起制作了“短跑训练协调性与频率练习梯”(如右图所示)。该教具取材容易,制作也比较容易,将透明塑料带按50厘米剪成10段,然后用5米的尼龙带以40厘米的间隔连接。其可以广泛推广使用,主要用于提高短跑训练的协调性与步频。使用方法是练习者从一端开始,单脚或双脚也可单双脚交替跳入梯子的方格中。在业余训练中经常地运用此教具进行步频和协调性的练习,开发出了队员的自身潜力,提高了运动成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游戏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训练效率
通过设置游戏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体育训练效果。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根据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游戏环节。尤其是户外运动项目,更应该为学生搭建游戏平台,在游戏中训练学生的体育活动技能,增加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使学生从中感知体育运动的价值,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体育训练效果。比如,在进行“双人跳短绳”的教学时,在基础知识学完之后,我设计了游戏环节,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进行双人跳短绳比赛。合作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再进行双人跳短绳训练,课堂氛围活跃,同学之间配合默契,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种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作用,提高体育教学的直观效果,实现高效教学
多媒体以其直观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体育教学也一样,很多知识点需要多媒体的辅助作用。通过视频展示和图片说明,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对体育过程性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实效性。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更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小学生喜欢直观的教学素材,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应科学选择多媒体手段,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实现高效教学。比如,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立定跳远的动作讲解视频。每个步骤都是通过图片定格、文字提示、语言讲解来完成的,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立定跳远的几个环节。即:(1)预摆:两脚左右自然开立,两脚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两臂向前后方向摆动,前摆时两腿要伸直,后摆时要屈膝下蹲以降低重心,且身子要保持向前倾斜的姿势,手臂尽量往后甩,以保证身子的平衡;(2)起跳腾空:两脚迅速往后蹬地,手臂快速往前上方摆动,同时让身子充分展开;(3)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尽量往前伸,两臂快速往后摆,再屈膝落地。学生看完视频,通过对视频、图片、文字的感知,深刻理解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要领。在实践训练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了一整套的立定跳远动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高效教学。
四、结语
小学体育拓展课程开发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背景下,小学体育拓展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基础,以训练和发展学生的特长为目的,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研习,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和突破的课程。本文从小学体育拓展课程研究的背景、课程的界定、开发的目标与原则、开发的策略以及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小学体育拓展课程的开发研究作了阐释与说明,为基础教育学校在拓展课程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拓展课程;开发研究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拓展课程研究的背景
在这个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核心素养的核心。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单一的教学内容、陈旧保守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很难照顾到所有学校的特点,难以推动各地区、各学校的体育课程建设,不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实际。随着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体现了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和学校由于没有吃透新课程改革的管理精神,也出现了不符合学生身心特征、不适应时展需求、不符合课程实施标准要求等诸多问题。由此可见,建立科学的课程建设机制,充分发挥地方课程和校本拓展课程的教育作用,对于推进国家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体育拓展课程的界定
在核心素养理念背景下,小学体育拓展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基础,以学校的体育教师为主体,以训练和发展学生的特长为目的,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体育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体育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研习而开发的课程。具体来讲是学校根据国家课程的计划和要求,对国家的体育课程进行校本化创新,把当地具有特色的项目与国家和地方的体育课程相对应,从而使体育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体育拓展课程开发的目标
小学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
摘要:校本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诉求与关键领域。平凉路第三小学以问题的解决为导向,通过体育与健身课程方案的整体性设计和课程实施、评价的趣味性变革,实现校本课程的优化实施,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小学体育
校本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诉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领域。我校基于“聚焦问题、行动变革、辐射经验”总体思路,以体育与健身室内课程研究为起点,围绕课程要素完善课程结构内容,逐步构建促进学生生动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形成依托校本课程建设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行动变革经验。
一、现实困境引发体育课程变革的初步行动
上海的天气,雨水较多,传统的以室外活动为主要特征的体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为了减少天气因素对体育课程的制约,我们开始思考室内体育课程系统的安排与实施。学校体育教研组开发学校雨天活动课程方案。教研组群策群力对课程内容作了重新的组合,并且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首先,变换内容,变室外慢跑为室内热身操,变室外身体素质练习为室内体能小竞赛。多样的运动方法,让学生更愿意运动。其次,变换形式,将室外活动搬到室内与走廊,将室内桌椅变换摆放形式,成为小型体能运动场。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运动。再次,变换设计,将体育多媒体资源引入室内课。设计基于AR技术的室内活动资源,让学生更快乐地运动。通过开发、搜集课程资源,学校形成室内体育课程群四项模块内容:室内传统游戏课程——玩转三十六计、基于AR技术的韵律操课程、适应时令的健身项目课程、主题式体育与健身知识课程。同时围绕不同项目主题,设计课内外相结合的各种长任务与短任务,完善室内课程内容,形成动静结合的室内健身课程群。
二、体育课程体系全景设计的再行动
重新组织后的课程内容有效克服了天气因素对课程实施的影响,但是从体育课程体系建立和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整体提升看,需要将点状的体育课程进一步整合设计,形成符合现代课程理论的全景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