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核心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体育核心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体育核心论文

体育核心期刊刊发疫情论文综述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16种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CSSCI版)检索关于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相关23篇文章(含网络首发)进行研究,通过对论文总数和研究内容、作者特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结果显示:核心期刊疫情发文总体较少且集中;疫情发文以高校单位资深体育科学研究者为主,社会对疫情研究较少;体育产业解析了中国体育产业存在问题并给出了建设思路,但主要集中在体育产业宏观层面;疫情对全球体育和中国体育影响甚大,主要分析奥运会和国际体育变动对中国体育的影响与内外应对策略;学校体育疫情研究以高校为对象,应加大对中小学体育疫情研究;体医融合主要探讨提高人体免疫力进行解析,但缺少体医结合的防护研究;体育事业与赛事从不同角度分析体育培训企业、体育赛事发展困境,就如何对育培训企业转型升级和赛事恢复提出多项对策;体育媒体分析了微信健身推文和网络舆情现状,反映了体育的高关注度。

关键词:体育;核心期刊;肺炎疫情;论文综述

前言

2020年春节假期前夕,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全国各地采取不同程度地进入居家隔离封闭治理状态,截至目前仍然有部分地区有少量疫情和境外输入病例。在疫情背景下我国体育科学研究者在思考学校体育发展、应对体育产业冲击、提高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积极表率和探索。本文梳理了23篇关于疫情有关文章,通过对研究内容、职称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疫情期间体育类核心期刊关注与研究疫情方向及进展,为未来该领域开展的有效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研究文献统计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起止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以“病毒肺炎疫情”为主题,检索出相关我国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疫情科研论文共23篇,均为2020年刊文,对其进行整理归纳与综述。期刊发文篇数如表1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篇、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篇、沈阳体育学院学报3篇、中国体育科技2篇、体育与科学5篇、体育学研究5篇,其余7项核心期刊无疫情发文,其中第一作者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6人(含在读)[1]。

2第一作者职称、单位、基金

阅读全文

核心素养高中体育与健康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育目标发生了一定的转化,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让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从传统的理论知识教育以及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过渡。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也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界提出了多种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对教育培养的核心素养作出了多种解释。

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

一、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

素养是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主要由知识水平以及教育质量所影响。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当中,学到的最基础的素养,主要包括学科的知识掌握水平以及应用技能,同时也包括学生通过学习对学科形成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目前,较多的学者主张的是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自主健身。自主健身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实践能力,主要分成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两大部分。认知能力就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相关理论进行认知的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掌握的健身的动作要领,具备独立健身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符合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的程度。高中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是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教育的主要方向。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措施

(一)运动认知能力的培养

有教育方面的学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建立新的认知的过程,这种观点主张学习的核心就是认知结构的形成。认为知识的学习分成三个过程,分别是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对知识的自主评价。教育学的专家认为,人在学习方面是具有主动性的,已有的经验对于人的学习具有帮助作用,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内在动力,可以使学习者更加轻松地领受新的知识,同时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不断发散思维。还有学者指出,采用旧知识不断发现新的知识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对于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例如,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先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入手,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进而引出教学的内容。这样的课堂导入模式主要有两种优点:一是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接受新的知识,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新知识的学习当中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二是通过旧知识引出新的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衔接和课堂导入自然流畅的过程,如果直接讲解学生完全陌生的知识,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甚至难以接受新的知识。

阅读全文

核心理论下体育经济学论文

1.体育经济学概述

1.1体育经济学认识分析

体育经济是以发展体育事业为根本目的的,体育经济学是围绕体育事业发展的各种现象、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体育市场、体育消费等体育实践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人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等,以及人的思想、习惯对体育市场、体育消费的影响等等;体育资金的有效利用、体育行业的投资与收益等。提高各种投资在体育实践中的收益,使投资的效益最大化。我国的体育经济学研究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以取得了部分成绩。第一,随着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大部分体育经济研究者的付出,我国体育经济研究收获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包括体育经济学相关专著的发表,体育经济学相关学刊的发展等。第二,体育经济学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逐渐的成熟和完善,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第三,高校对于社会经济学人才的培养为社会提供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在不同的岗位上积极的促进了体育业的发展。当前,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社会在发展、体育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在不断的扩展,只有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才能适应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为体育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指导。

1.2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在体育经济学发展前,我国的体育业发展相对滞后,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无足轻重。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身娱乐、体育竞技观赏等的兴趣日益浓厚,形成了迅速膨胀的消费市场,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拓展了第三产业的领域,,使社会产业布局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的第二产业发展,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体育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实现。并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升了全民身心的健康水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体育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2.1体育经济学研究的现状分析

阅读全文

体育学术期刊知网网络首发调查

摘要:为提高体育类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研究了13种体育类学术期刊的网络首发状况。8种期刊的网络首发是整期汇编定稿后的电子版提前上传,5种期刊实现了单篇首发。影响网络首发的因素有期刊办刊自主权部分缺失与自身重视不足、DOI录入格式不适用、录用定稿首发论文质量难保证、编辑部人员配置缺乏以及首发环节繁琐等。提出了完善期刊管理制度、探索新的DOI录入格式、坚持保障首发论文质量的原则、优化首发操作环节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网络首发;体育类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中国知网;期刊出版

为了促进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和规模化转型升级,中国知网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网络首发平台,顺应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这一战略举措被认为是中国学术期刊迈向新时代、展现新思路、谋求新发展、开启新纪元的标志性起点。CAJ-N是英文ChineseAcademicJournal(Net-workEdition)的简称,中文全称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主管单位为教育部,主办单位为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出版单位为中国知网。网络首发(OnlineFirstPublish)是指先将论文网络出版,按出版网址和时间确认论文首发权,之后将论文全部或其根文献在期刊印刷版出版的出版方式[1]。截至2020年11月1日,加入知网网络首发的期刊已经达到1895种[2]。网络首发的相关研究[3-9]阐述了其实践情况、对期刊发展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等,不可否认其在时效性和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帮助编辑部吸引更多优质稿源,最大限度地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对推进我国科研论文的传播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中文体育类学术期刊加入网络首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以加入网络首发的13种中文体育类学术期刊为例,整理这些期刊网络首发的具体情况,研究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对策,以期为提高体育类学术期刊论文的传播效率和学术影响力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完善网络首发的相关内容提供借鉴。

1体育类学术期刊知网网络首发的现状

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首发出版系统[2]公布的网络首发期刊统计得出,目前只有13种体育类期刊加入了网络首发,而这些期刊都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通过网站调查与统计得出这13种体育类期刊的网络首发及相关情况(见表1)。

1.1出版周期。13种体育类期刊中有9种是双月刊,4种为月刊。其中,《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由原来的双月刊改为月刊,《中国体育科技》2019年由原来的双月刊改为月刊。

1.2DOI格式。13种期刊除了《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外都有DOI,多数期刊DOI的后缀都是出版年(4位).出版期(2位).论文目录中的排序(3位);《体育科学》DOI的后缀是把中间的“.”去掉,其他同上;《中国体育科技》DOI的后缀是7位稿件录用编号;《体育学刊》《体育学研究》采用了两种DOI著录格式,整期汇编定稿文章的DOI后缀和多数期刊一样,录用定稿和排版定稿DOI的后缀是出版年月日(8位).序号(3位)。另外,《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和第2期DOI的后缀是出版年(4位).出版期(2位).论文目录中的排序(2位)(DOI不是中国知网申请的页面不显示),从2020年第3期开始DOI的后缀改为8位稿件编号)。

阅读全文

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现状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影响力成为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网络传播影响力反映的是学术期刊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情况,网络学术影响力则是学术期刊在网络传播时,学术期刊载文被下载量和引用频次,其是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指标之一。网络传播影响力常用评价指标有web即年下载率、web总下载量、web上网文献数、web浏览数、web访问量、web影响因子、web扩散系数等量化指标[1],也有通过文献计量法研究期刊官方网站建设水平[2]、网络传播、网络出版[3]、版权贸易[4-5]等来扩大纸版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通过对学术期刊网络传播数据的分析和解读作者及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创新纸本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和编辑工作,建构纸本学术期刊在融媒体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纸本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时代的学术影响力,重塑其竞争力和发展策略。因此,在媒介融合发展背景下,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研究是对以往的文献计量学视角下的学术评价的重要补充。对期刊发文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宏观上,是找准定位,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办刊方向的重要途径;在微观上,可为选题策划、发现高被引论文作者和把握学科研究趋势提供参考。因此,本研究在体育学术期刊网络传播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价现状,为体育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提供理论参考。

1网络传播影响力已成为评价学术期刊的重要指标

在我国现有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衡量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指标在北京大学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和武汉大学版《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评价(RCCSE)》中均有所体现。北京大学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中,web即年下载率、web总下载量是体现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2个指标。中国社会科学院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6]的A刊评价报告中主要从吸引力、管理力与影响力3个一级指标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在综合评价的3个一级指标中,均包含关于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开放获取、下载量、网站建设、线上投稿系统、微信公众号、网络显示度等三级指标可体现学术期刊网络传播情况。武汉大学版的《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评价(RCCSE)》也已将Web即年下载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由此可见,网络传播影响力已成为评价学术期刊的重要指标,见表1。由表1可见,随着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学术期刊出版和传播方式的数字化程度日益加深,媒介融合发展渐成学术期刊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体现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已被部分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先后采用,作为衡量学术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和信息化建设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

2体育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和互联网传播现状

在体育学术期刊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体育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和网络传播的过程中,随着体育学术期刊信息化程度加深,作者的投稿方式、体育学术期刊审稿方式、读者检索和阅读文献的方式在转变,体育学术期刊通过数字化出版和网络传播、自主型网站建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实现了纸本期刊出版与网络传播的融合发展,形成了融媒体网络传播模式。

2.1体育学术期刊自主型网站建设

在自主型网站建设方面,多数的体育学术期刊经历了从创建链接网页到自主型网站建设的发展过程。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为例,2002年该编辑部在中国知网上开设网站,但因是只具有宣传和推介作用的单一功能网页,不具有编辑与作者进行线上互动的功能,因此,《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网页浏览量十分有限,被关注程度不高。同时,由于当时的互联网普及程度不足及部分体育学术期刊沿袭以往的邮箱投稿,许多作者囿于当时的互联网不够便捷及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不高,从而导致中国知网上开设的学术期刊网站多处于闲置状态。部分体育学术期刊鉴于办刊宗旨、期刊发展目标及顺应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为了实现与作者的线上交互,建立了自主型门户网站,并与专业的信息技术企业合作,采用了网络投稿系统。例如《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是较早建立门户网站的体育学术期刊,在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方面具有示范作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等也陆续建立了门户网站,采用了网络投稿系统,搭建了作者线上投稿、体育学术期刊编辑部线上审稿的互动网络平台。网络投稿系统较早显示出来的优势之一便是加快了审稿进度;优势之二是快捷的线上投稿及快速的审稿反馈速度,激发了作者的投稿积极性,进而吸引了更多的自由投稿,从而扩大了稿源;优势之三是网络投稿的无纸化,为体育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阅读全文

体育科研改革发展的误区

 

面对着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中国体育界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科教兴体”这一符合历史潮流和体育实践发展需要的工作方针。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的出台、体育无形资产评估的进一步合理化等无不体现了科学研究工作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极大促进作用。   但是,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的确存在着某些现象,令人深思,令人忧虑。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质量上就一定优于非核心期刊所刊出的论文呢?   现象一:多数科研成果在低水平徘徊   由于受着现实职称评审制度和评审方法的影响,致使体育界的部分科研人员和教师,只重视论文的发表,不注重研究成果的实效性。个别人靠着剪刀和浆糊,东拉西套去拼凑文章。更有甚者对自己发表过的文章稍加“美容”或者大篇幅的抄袭就投到其它刊物之中,以备在职称评定之时去凑数量,蒙混过关。另外,在职称评定过程中,评委有时对作者所属刊物过于注重,却没能认真去研究其论文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事实上,谁又能充分地肯定   现象二:仕而优则学   以常人看来,学术界本应该是一片净土,学者们是值得人尊敬的正人君子。孰不知,近年来学术界也被“污染”了。硕士、博士点的建点、重点学科的评估、成果评奖、课题的获取、导师遴选、职称评定、“千百十工程”重点人员的选拔等尚未开始,背后的非学术活动便悄然而动,有权有势,什么都可以搞掂,导致一些学者往官场挤。个别人为了申报课题及课题评奖找门路、送礼品,这样的课题有多少学术价值。长此以往,学术水平不滑坡才怪!一些在潜心研究的学者的积极性何以存在。   现象三:“传、帮、带”尉然成风   传、帮、带本来是体育科学技术得以不断发展的一种正常的行为和良好的行为规范。然而,这行为一旦被扭曲,就会变成另外一种含义。出现了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父传子、下属带上司的现象。若非亲非故,作品就不会那么容易出手了,若有需要,得出钱去买,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等价交换”。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相互受利。这种现象在某些地方还形成一个隐形市场,和包发表所体现的价格是不同的,且包发表的论文也可根据发表刊物的不同等级去体现不同的法码。   现象四:“八股风”卷土重来   同志曾批评过的“八股风”这种不良的文风,今天又降到了体育科研领域,且洋八股、土八股双管齐下。有作者对于外来的词语、统计数字等在没有理会其精神实质的时候,生拉硬套在文章之中,用来点缀文中的“色彩”。“八股风”再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为了方法而方法,故弄玄虚,研究方法本来是为研究目的服务的,而现今的一些论文作者总喜欢搞点花样,本来常规统计分析可以说明问题,却一定要复杂化,如果数据不理想还可以动一动,更有甚者干脆编数据,直到满意为止,这样出来的结果可靠吗?提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以上所例举的并非体育研究领域的主流,但却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去窥视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问题。社会学也正是把社会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够在促进社会良性运作协调发展过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我们不但善于发现问题,更应善于解决问题,以便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因此,职称评定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必须严把职称评定关。近年来,一些体育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增大了职称评定工作的透明度,如有的单位要求申报者张贴自己的工作业绩和科研成果。但此种方法容易流于形式。若要真正体现职称评定工作真实性、可靠性,还需要评委端正态度,了解实际,有效的行使人民赋予的使命。在方法上可采取让职称申报者,尤其是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或研究人员就评委会所抽取其所撰写的任意一篇论文进行答辩,并把答辩结果记录在案。另外,对代表作的送审过程要严格保密、认真负责。   引进竞争机制,取消职称终身制自从恢复职称评定制度以来,造就了许多专家学者,充分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但现阶段的确存在着职称和业务水平不相称的现象,有些人评(聘)上教授以后,学术水平也就停止不前了。由于各单位的高级职称受着比例的限制,导致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难以走上相应的岗位,挫伤了他们从事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因此,采取有效的评价尺度,打破职称终身制,实行研究生导师和教授遴选制度已势在必行。在学术成果评价上,多注重其理论性与应用性,加大能够在体育时间中发挥作用和理论上有所突破的研究成果的比重。少注重刊物的类别属性。   完善考核制度考核是劣汰的一种手段,也是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在一些体育院校和科研机构,对于业务人员的考核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政治思想表现、教学或科研工作量、科研成果及其它因素。就科研成果一项而言,有些单位在考核过程中,只要求正式发表的论文,却只需年发表一篇就达到满分了,难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建议此项应把承担的课题、所获的专利等因素综合地考虑进去,且分数不要封顶,按高低顺序排列。在分数计算时,根据成果的不同特点,应考虑到第二、第三作者等的作用。现代的科研攻关项目,需要众多学科的参与,不是一两个人或学科所能解决的。   加强舆论监督,使学术腐败无处遁形各体育院、校及科研机构应把学术道德纳人到政治思想建设之中,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逐步完善监督机制,做到奖惩分明,对学术上弄虚作假的现象,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以提高体育科学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p#分页标题#e# 现代社会的发展呼唤着体育,而发展着的体育所存在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去研究。随着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体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必将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阅读全文

体育学术期刊微信传播现状与优化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推出,这是针对团体用户推出的一项微信用户订阅服务。2014年5月百度数据显示,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科学网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80%的科研人员希望通过微信平台关注学术期刊的信息。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使手机阅读成为社会大众常态化的阅读方式,文化传播被推进了微时代。随着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及自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的缺陷和不足就逐渐凸显:按时按期出版,页码固定,纸质刊物的发行范围越来越窄,发行量越来越少,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改变等。而新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开放性、互动性、无地域性的限制,带来的是学术成果的即时推送与传播。因此,学术期刊陆续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助力学术成果的传播。目前,一部分体育学术期刊也适时地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提供开放存取、稿件查询、学术动态信息推送等服务,吸引了体育科研人员的关注并通过追踪相关文献进行深度阅读。本文通过了解体育学术期刊的微信传播现状,发现传播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为优化微信传播提供建议与策略。

1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微信传播现状及问题

1.1微信公众号是主要传播方式

目前,在40余种体育类学术期刊中,共有11种期刊开通了独立的微信公众号,分别为《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中国学校体育》《体育与科学》《成都体育学院学报》《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版)(《JSHS》)《沈阳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教学》,平台类型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两种,且以订阅号为主。另有几种刊物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微信新媒体传播:有的通过刊物所隶属学会或学院的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例如《体育科学》通过“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微信公众号推广,《体育学刊》通过由刊物的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创办的“体育启点”微信公众号推介,该刊自2017年起,开设了“体育学评论”微信公众号;有的通过其他微信公众号推送,如《北京体育大学学报》通过“体育文化”微信公众号传播,《体育成人教育学刊》通过“运动科学论坛”微信公众号推介,《湖北体育科技》通过“跨越论文学识馆”;也有的通过刊物编辑个人微信进行传播,如《军事体育学报》的编辑刘卫忠利用个人的微信,通过发朋友圈这种点对面传播的方式,推介刊物的动态及相关学术信息。以上刊物都在主动顺应微信新媒体的变化趋势,在传播层面尝试并应用新媒体。

1.2微信传播内容与纸质期刊大部分重合

调查发现,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的体育类期刊大都表现出微信传播内容较单一的特点,且与纸质期刊的内容大部分重合;此外,期刊微信公众号大多开设“期刊在线”“稿件管理”“精品推荐”“关于我们”4个菜单,可点击阅读微刊,进入刊物的在线采编系统,或通过跳转的方式,链接期刊网站,实现对稿件的管理,还可获得刊物某一期的重点推荐文章,并实现编作(读)互动。但进一步观察发现,这些菜单下的微信传播内容,主要是刊、库、网内容整合后的“微”化。分析原因,主要因为几乎所有的编辑部都缺少专人维护,仅由编辑在编校工作之余,在微信平台上传整期刊物或单篇文章的电子版。

1.3微信公众号更新不及时,微信交流平台整体互动性较弱

阅读全文

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现状探析

摘要:为了解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过去20年间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1994-2020年间CNKI数据库中所发表的3337篇社会体育指导员科研论文进行分类、归档,总结与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现状类研究较多,理论研究类较少;培养方面研究较多,制度保障方面研究较少;整体性研究较多,单个组织研究较少;单一性研究较多,协同发展研究较少等问题。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1前言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以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实现体育强国,并强调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在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各省市加大了对全民健身的支持力度,中央和地方党政政策频出,不仅为全民健身指明了发展方向,还提供了政策保障。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使命。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1994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CNKI数据库中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论文3337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