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体验教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小学语文体验教学论文
摘要:体验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投入和亲自感悟,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之一,将学生的内心感受、内心理解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当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体验基础水平是建立在充分阅读之上;学生的体验激活能力是建立在有效创设情境中;学生的体验深入情况是建立在教师的相关补充资料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教学;教法探讨
语文阅读中的体验教学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阅历,结合自己的情感、心理、心智等渗透到对语言文本理解、感悟的方法。阅读体验教学中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体验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平等对话者。基于学生阅读体验中的理解、感悟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在充分让学生阅读中,或有效创设适合的情境,或借助相关教学资料等方法,让学生同教学文本语言产生联系,以促成其阅读体验的生成。文章结合教学实例,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运用体验生成完成课堂教学活动。
一、充分阅读,体验的基础
常言道:“沿坡讨源,披文入情”。学生对文本有效地解读是建立在其充分的阅读之上,充分阅读能有效地掌握作品内涵。学生充分阅读能帮助学生思考文本,理解文本,领悟文本。学生在充分阅读过程中,会有独特的感悟,会有准确的感悟,也会有多元的感悟。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能打折扣,充分的阅读是课堂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之一,也是学生自主感悟体验的保障之一。对于教师而言,课堂上不能凸显其主体性地位,不能过多分析讲解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在充分阅读中去解读文本,只有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生成自己的体验,学生才能有效养成阅读习惯。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主要人物是谁?2.五壮士是怎样完成掩护任务的?3.完成掩护任务后,五壮士是怎样往莲花瓣、棋盘陀方向转移的?4.把敌人引上绝路后,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英勇跳崖的?当学生对照教师提出的思考问题进入阅读,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地激发讨论。为此,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需要将学生自我阅读安排在课上,可以先让学生轻声自由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可以借助相关资料或者字典等工具书去解决;对于课文中那些拗口、不易读的句子需要多读几遍;对于课文重难点教学段落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以充分把握内容的思想感情。在学生阅读段落(文章)后,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思考这一段(文章)主要讲什么?这一段(文章)涉及什么事情?运用什么方法讲述……对于学生的朗读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其学会圈、点、批、划,让其边默读边动手,从而熟悉课文内容。
二、创设情境,体验的激活
阅读体验是以阅读情感为特征的心理活动。从阅读心理学来看,阅读者的情感是最具有情境性的心理活动,阅读者在阅读中进入某种情境或虚拟情境,或多或少能激起某种生活体验。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激发其某种体验。情境创设的途径很多,一般有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时,笔者曾对紧扣“纹丝不动”这四个字提出三个中心问题(在提问题时,还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趴在地上的照片):1.所在的连队为什么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2.是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当时他是怎样想的?3.纹丝不动的结果是什么,与战斗的胜利有什么关系?当学生阅读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问题再看看多媒体投影的图片———趴在地上的照片,为了配合教学情境,教师准备一个不大的体育仰卧起坐的垫子,让学生模仿战士的趴在地上的姿势,体验“纹丝不动”。一般而言,课堂教学中的中心问题教学容量较大,教师有效地根据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启发,再加上教师让学生体验“纹丝不动”的教学活动,旨在更好地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符合教学情境。这种情境体验教学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中,教师根据需要让学生思考中心问题,即经历以下“体验”过程:首先认真阅读与问题有关的课文;其次抓住要点自己尝试组织答案;最后自由发言及对发言进行评价。
体验教学视角下钢琴教学论文
一、体验式教学法
所谓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通过观摩或者直接使教学活动再现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学习、体验、感悟,从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实践经验。音乐艺术隶属于审美艺术的范畴,由于钢琴作品艺术形象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创设贴合钢琴作品意境的情境,让学生产生移情体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创作时候的心态和作品表达的情感,在自己练习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诠释作品。
二、当前钢琴教学情况
1.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当前,大部分钢琴教学内容中都缺少对钢琴音乐史历时时间段的描述,也缺少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钢琴作品的全面介绍,导致学生难以对钢琴音乐历史进行整体把握,对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介绍比较少。同时,也缺少对钢琴艺术史及赏析课程的开发及研究工作,难以提高学生的体验能力。
2.教学方法不合适。
当前,在钢琴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由学生弹奏、老师讲授弹奏方法的教学模式,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对钢琴人才的需要。同时,教师大多强调钢琴传教技巧,缺少对学生心理需求的体验。此外,在教学评价方面也不够柔性灵活,不能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
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
一、在情景模拟中体验
很多地理知识非常抽象,如果光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语言来讲解,很难让学生迅速了解、掌握,更别说进行合理想象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手段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比如,星球商务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教学章节,它涉及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网、自转、公转等知识,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限,不能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关于地球的相关图片,使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图片留下直观的印象;也可以让学生观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清晰地辨别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差异;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地球的相关模型,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知识。
二、在知识竞赛中体验
地理知识综合性强、跨度大,且十分注重运用,如果只是要求学生对其进行简单记忆,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大多数初中生都是争强好胜的,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知识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星球商务版七年下册第八章《不同发展类型的国家》这一教学内容,它涉及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的面积、人口、自然环境等知识,教师可借鉴江苏卫视《一站到底》、中央台《挑战主持人》之类的节目,将竞赛的形式运用到课堂上来。如让学生在课前就预习课本的相关知识点,做好赛前准备,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对抗赛的形式来开展竞赛活动。教师则把一个个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小问题作为竞赛内容。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可以检验自己的预习成果,达到了“在比赛中学习”的目的。
三、在玩游戏中体验
寓教于乐,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取“玩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学习”。比如,星球商务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章节中的“经纬网”知识点,以及星球商务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国土与居民》章节中的“行政区划”知识点,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在教学中重点抓的难点问题,“经纬网”的相关知识抽象,“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枯燥。教学这些难点时,教师可以设计与这些教学知识点相关的游戏来引导学生学习。如在教学“经纬网”这一难点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简单概念和基本原理,接着将学生带到事先画好局部经纬网的场地上,让学生分组开展“地标的寻找之旅”的游戏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教学“行政区划”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中国政区拼图”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拼图竞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具体位置分布的了解。
初中物理教学概念探析(10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前概念分析
前概念对人的影响非常大,指的是人在具体接触一类事物之前先形成的概念.对于初中学生也是一样,在接触物理之前就形成了对物理知识的一些日常的生活经验,这对初中物理知识的负迁移和旧有概念,会形成理解上的局限.日常的物理经验对学生学习物理不但具有积极作用,还具有负面影响.本文就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前概念研究方面入手,希望能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帮助.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前概念简述
前概念通俗的说,就是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先前意识,是人们在没有接受专门的训练之前就形成的意识状态.前概念具体是指,人们在没有对每一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前,就已经形成了先入为主的概念,以自己的前概念对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索.前概念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物理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多,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简单的物理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概念基础,当物理教学中的概念和日常经验一致时,就会带对学生学习物理产生积极的作用,这就是人们通常讲的正迁移;如果前概念和物理教学中的知识出现差异时,就会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产生负面作用,这就是人们通常讲的负迁移.本文中就主要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主,分析前概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希望把学生的前概念转化为专业知识,促进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二、前概念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积极作用
前概念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当人们的前概念和物理教学知识相一致时,就会对物理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物理基础,当物理教学知识和学生了解的日常意识相一致时,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会表现的非常积极,想把自己的意见和知识观点表达出来,觉得物理学习是非常容易的,这样就会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大提高.比如,学生在浴缸中洗澡时会发现,自己在浴缸中浮不起来,但是纸巾在浴缸中就能漂浮在最上面.初中物理教学中,当教师讲到阿基米德发现的浮力问题时,学生会明白,漂浮物的质量和水的体积决定着浮力的大小,当学生了解这些原理后,就知道为什么自己在浴缸中浮不起来了,这时学生就想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讲述出来,然后告诉其他同学,自己已经知道浮不起来的答案了.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学生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有极大的帮助.由此也可知道,兴趣是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正确前概念加以巩固,有利于学生对更深一层物理知识的学习.第二,物理前概念对专业的物理概念有着替代作用.这种物理替代作用是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前概念,向学生讲述专业性的概念知识,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和语言表达方式,对物理概念进行阐述.因此,学生的物理前概念对学习物理知识非常重要.初中学生接触到的初中物理前概念越多,对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定义和概念理解就越容易,替代性就明显.比如,把油和水放在一个杯子里,为什么油在水的上面,即使是先在杯子中加入油?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明白,这是因为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水比油要重,所以,在一个杯子中,不论是先放水,还是先放油,油始终都在水的上面.这样的初中物理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经常会遇到的,所以,这样的前概念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专业知识就具有很明显的替代性.
三、前概念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负面作用
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4篇)
第一篇: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
一、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涵
大学语文审美式的阅读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目标,是教师高度融合教学规律和审美规律,在大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因素,遵循大学生的审美心理发展特点,以情感为中介,引导中学生进行涵咏、体味、联想和想象等,从而使中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和理性的启迪,培养富有个性的审美素质和富有创造性的审美能力。
二、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
(一)审美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个体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中学的语文教育过多地受到考试的约束,往往把有趣的阅读变成无味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完全没有自觉性,更别提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阅读教学模式习惯了教师教什么学生记什么的模式,似乎达到所谓“标准答案”的水平才是好学生,常常打击了学生创新的信心,扼杀了学生创新的萌芽。大学语文审美阅读却是学生———教师———读者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使学生、教师和作者更贴近,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审美阅读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能自己发现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并从不同的层面评价和质疑。审美阅读是一种“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它能够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发展了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最终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审美阅读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高校舞蹈教学解析(6篇)
第一篇: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论文
一、我国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在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里,舞蹈教师并没有深入地了解传统民族文化背景与民间舞蹈的真正内涵,不能形象地将民间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背景知识与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带给学生,进而大大降低了舞蹈教学质量。
(二)舞蹈教学器材不足。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专业乐器的极度缺乏导致在舞蹈教学中,尤其是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不能有效地运用各个民族的专有乐器这样学生不能直观、有效地了解民族文化背景与民间舞蹈的内涵,从而大大降低了舞蹈教学的质量,也降低了学生对节奏与动作之间联系的理解,使其很难掌握各个民族的民族舞蹈、动作、节奏的特点。
二、提高我国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深化民间舞蹈教学的文化内涵。民族的民间舞蹈不仅能够形象地展现出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习惯、民族特色、文化信仰等,还能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与民族精神,使学生能够从民间舞蹈中真正感受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真谛,体验劳动人民的生活和乐趣,掌握更多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因此,在实际舞蹈教学中,应该不断提升舞蹈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而使学生深入了解民族精神。同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文化信仰,进而用优美的姿态来展现出各个民族的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特色。此外,各个普通高校应该重视民间舞蹈教学课程,应该不断地宣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进而深化民间舞蹈教学的文化内涵,为舞蹈专业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训练氛围,进而提高民间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民间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蹈包含着浓浓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风俗,表现了传统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与美好的生活。因此,在实际的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舞蹈教师应该重视民间舞蹈教学的开展,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与地域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学习的机会与平台,营造一个和谐的、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学习氛围,创设出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各个民族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差异,进而认识民间舞蹈的真正含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普通高校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发现民族文化的内涵与意义,进而使学生掌握熟练的民间舞蹈技巧,提高民间舞蹈的赏析能力。
国内初中历史教学措施分析(10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尝试
【内容摘要】
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建构性,让学生在对历史资料泛阅精读中自主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并生成初步的历史观,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初中历史;泛阅精读;互动教学;有效教学
初中历史作为传统文科范畴中的学科,阅读是基本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来提高教学质量,又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路。结合这两种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式可以发现,阅读相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信息的输入过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与视觉输入的知识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侧重于互动的学习方式则同时存在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对于学习个体而言,强调的是信息输入输出过程中的精加工过程。如果在教学中同时将两种方式灵活运用,则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泛阅精读,重在学生的自主构建
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9篇
第一篇
1、功利主义教育的人学反思。教育目标上的功利主义是希望通过教育来实现个体获取功名与利益的要求;教育行为上的功利主义是把学习看成唯一的任务,为了应付考试与升学采取的拔苗助长的方法;教育者以一种功利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我国的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相对短缺,加剧了人们对于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争夺,促使人的个体性与功利主义教育的结合,人的群体意识淡薄化,使人们更少地关注群体的传统、文化道德等方面。2、灌输主义教育的反思,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教育目标上的灌输主义倾向,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统一标准的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采用讲授法,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教育方法上采取了教师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成了客体。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的内容与方法把人的三重属性的自然状态引向自觉状态,使人的三重属性能随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自觉地表现三重属性的平衡。培养人的个体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权利与独立自主性等方面;发展人的群体性,加强传统习俗、道德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使人对于文化、国家和民族有认同感,从而使人们在对于功名、物质和利益的追求过程中,不能损害群体利益;发展人的类特性,人们对于人之为人的价值、意义、尊严和地位等方面的肯定,以及对精神的充足与人生境界提高的肯定。通过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活的意义应该更注重精神上的充足、道德的高尚,而不是过量的追求物质与功利,所以,人的类特性的发展即可以适当地抑制人的个体性与功利主义相结合,也可以适当的抑制人的群体性与功利主义相结合,从而使人的三重属性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我国具有多民族和地域广大的特点,为使多民族的和谐发展,对于人的群体性在我国文化中一直被非常重视,历朝历代的传统教育中对于人的群体性的教育也是做为首要任务。通过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使个体服从于群体,对个体的权益相对考虑较少。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教育目的中对于人的个体性考虑较少,注重于人的群体性。要构建我国目前的教育目的,应该要符合两个标准:一是要反映出当代社会对于人的要求;二是要反映出完整人的形象。我国目前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了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方式,我们当代人应该要保持发扬的。如今我们处于全球化发展的社会,对于国际上一些不良的东西,我们要警惕并抵制,对我们民族千年传承的精华,如诚实守信、忠孝廉节等传统,我们要继承、发扬。加强民族自豪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我们继承优秀民族传统,发扬优秀民族精神;工业化和市场经济需要培养独立自主的人;全球化需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的独立自主的中国人。我国古代的音乐教育历史,大致可以从西周算起,之后历经了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的音乐教育思想大概概括为:“礼”“乐”互补,强调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相互渗透;教育目标上注重陶冶性情、以乐感人,培养高尚德性;教育方法上突出感受与领悟,能在直接的音乐审美感知中心有所动,获得教益。
中国的音乐教育在清末才开始与国际接触,但是经历了外国列强的侵略、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音乐教育逐步与国际接轨。国际上音乐教育目标体系都在遵循着一些规律: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或者说是社会文化现象,音乐教育必然要反映他与社会文化发展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音乐教育是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他服从教育的宗旨,并促进教育宗旨的实现。从人的三重属性应对到中国音乐教育中,个体性应该体现于保留与传承中国音乐的民族传统特点方面;群体性体现于中国音乐融入到世界音乐艺术之林中,让全世界认识与欣赏中国音乐;类特性体现在借鉴国际音乐教育,使我国的音乐教育更全面、协调的发展。
作者:红梅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二篇
一、素质教育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