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专业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跳舞专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跳舞专业论文

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考

摘要: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艺术的反映出社会生活,优化艺术思想形式。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需要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结合联系起来,落实音乐教师人才培养的定位,关注实践部分,根据地方对人才的需求,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有效地改革教学模式,加大地方性文化产业服务,彰显体系学科综合,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

关键词: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

古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现有音乐学科综合。高师音乐教育在体系综合方面建设,也需要结合实际,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增强对应的综合性素养和创新能力。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基础厚、专业精、技能强、素质高”的基础上,保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1]。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素养,可以辅导学生实施文艺团体演出和表演。地方性的高师音乐学专业也需要以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发展为基础,保持区域文化建设,落实社会发展服务,促进社会中坚力量的延续。最大限度满足地方性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一)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地方性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模式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地深入,分析社会的需求,优化教学的质量,满足现实的建设需要。也就是说,舞蹈属于音乐专业高师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一个教师需要具备的技能,还需要教师可以能跳舞、能教舞、会创编舞蹈[2]。能歌善舞的音乐教师才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舞蹈教学来说,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教学的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如果单纯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就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也很难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地方性高师学校,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发展自身的特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掌握基本的舞蹈理论,找到合适的训练方式,增强表演的创造能力,向着能唱、能跳、能演、能教的综合性人才发展方向实施建设。

(二)重新确立舞蹈在音乐专业新的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阅读全文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论文

一、我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现状

(一)教学认知理论有待改进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品低下,不能够针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来组织安排教学,有的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研究教学环节设计、课后反思等活动。缺乏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教法的研究和学习,总体来看教学认知理论乏善可陈。

(二)缺乏深造学习机会和科研能力提升

很多教师忙于课程工作量的完成及各类教学、教案的检查,不去对教学进行反思,不去参加深造学习,不去撰写科研论文,更不用说去通过教学科研来提升完善自己。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专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掌握转化知识的能力素质。在以下论述中,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即普通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舞蹈创编研究

摘要:

本课题研究以幼儿舞蹈创编为切入点,结合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现状,探讨有效性、实践性的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体系,旨在为我国幼儿园舞蹈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幼儿舞蹈;学前教育;创编

本文系长沙师范学院院级一般项目《地方本科院校舞蹈创编研究——一幼儿舞蹈为例》,项目编号:XXYB201535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创编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创编教育

阅读全文

高师音专学生职业技能培训途径

 

近年,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基本职业技能薄弱的问题,即不具备全面而扎实的唱、弹、跳、讲、写等教学基本功,从而导致实习质量下滑,对学生专业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鉴于此,高师音乐教育务必走出传统模式的误区,积极探索师范办学特色,在教学中,大力加强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应是当务之急。   1加强学生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   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指的是从事未来基础音乐教育必备的诸项教学实际本领,它主要由五个方面组成,如唱(演唱、即兴视唱、识谱唱歌、弹唱)、奏(视奏、即兴伴奏)、跳(舞蹈表演与编导)、讲(说课、讲课、演讲)、写(歌曲写作与改编、小乐队编配、论文撰写)。可见,对这些职业技能进行有计划有成效地培训,本身就是素质教育和师范性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从高师音乐教育发展趋势看,培养高素质全能型合格师资已成为首要任务和努力的方向,正如《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一文所说“:高师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这就要求他们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全面的音乐知识技能,是能唱、能奏、能跳、能写、能讲的全能型人才。”[1]从这个意义讲,重视并加强学生基本职业技能训练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这对于推动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师担负普及和促进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历史重任。近些年,全国中小学已广泛使用适应素质教育的音乐新教材,从《新课程标准》看,着重突出的是对学生艺术审美、音乐素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开发和培养。然而,从西部地方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效果看则不尽如人意,有些学校甚至只是“装门面”、“走过场”,敷衍了事,其关键原因在于教育观念依旧以及教师的素质和基本职业技能流于一般化,自然难以适应新教材要求和改革的需要。毋庸置疑,严峻的基础音乐教育现状给高师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即培养素质优良、德才兼备,具有全面而扎实的教师基本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合格师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力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教师基本职业技能是现代化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2]显然,加强学生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已时不我待,高师音乐教师势必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师范意识,增强职业使命感。教学中,把基本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从而不断提升学生音乐素质和实践能力。   2探索实施途径努力打造“全能型”合格师资   2.1寓基本职业技能训练于教学中   在教学中贯穿基本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有必要对教材中不切合实际的知识技能部分进行删减、压缩,从而有计划地增补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培养上讲台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的,坚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1]如《乐理与视唱练耳》课,应侧重视唱练耳基本技能的训练(乐理知识渗透其中)。不难看出,新教材具有程度深、容量大、标准高的特点,教学中,有必要酌情删减耗时多、难度大的听觉训练与视唱训练内容,将基础性、系统性较强的有关练习和实用价值高的师范性内容增补于教材中,从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基本的视唱技能、音乐听辨力、感受力和重要的即兴视唱、视谱唱词、自学歌曲等基本职业技能。又如《声乐》、《钢琴》课的主旨是打造学生在“讲台”上的唱、奏本领。尽管新教材融入一些实际的唱、奏内容,但由于提供量少,不具备基本的开发与应用价值,况且,其重心仍然放在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上。鉴于此,务必删除高难度的技术性内容并大幅降低相关训练量,增补可观的中小学教材歌曲和体裁丰富、形式多样的简谱歌曲以及视奏练习曲,进而加大训练强度,启发学生多唱多奏多体验多积累,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教法,培养他们的唱歌、自弹自唱、即兴伴奏与视奏等基本职业技能。综上做法均可作为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师参考。显然“,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特质,只要结合自身实际办学,就会形成相应的特色。为此,应从教师教育的特质出发,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实效。”[3]在教学中,把课程开发、教材建设与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有机地结为一体,既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办学特色,又为学生从事未来音乐教学创造出有利条件。   2.2建立培训机制,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学生进入大四阶段所学课程已寥寥无几,各校往往在第七学期的后半期安排教育实习,而对这一学期的前半期实际形成的教学“真空”并未加以合理而有效的利用。笔者认为,填补这一“真空”的唯一办法是充分调动教学资源,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强化基本职业技能训练。   譬如:建立职业技能培训领导小组,重点围绕唱、奏、跳、讲等四项基本技能,研究制定培训计划、目标要求、实施方案和考评标准,有选择地安排科研能力强、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突出的中老年教师实施教学。具体做法是把大四各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共同接受实用性强的声乐、琴法、舞蹈表演和实习试讲等技能的强化训练。教学使用的教材采用选编(以中小学教材为主)与自编相结合,用以综合开发学生即兴视唱、视奏、即兴伴奏(弹唱)、有表情地唱歌、跳舞以及说课、讲课等诸项教学实践能力,通过考核,合格者准予实习,否则需经补测后确定实习资格,旨在使学生尽快适应实习“大考”和未来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高师的音乐教育肩负着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素质水平的普及与提高的重任,也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就这个意义讲,高师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站在音乐教育制高点的教学工作者,务必增强忧患意识,积极探索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办学模式,无疑地,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显然是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思考

摘要:本论文是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的探索和思考,目的在于明确课程建设目标,提高该专业学生自身的舞蹈表达能力和舞蹈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学龄前儿童舞蹈律动、认知成长等方面的专业教学能力,满足幼教行业人才需求。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建设;思考

1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是针对培养幼儿教师设置的专业,学前教育在儿童成长中占据重要地位,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对的是0~6岁的学龄前儿童。学龄前时期是幼儿性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尝试各种新的改革,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学前教育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学前舞蹈课程属于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随着教育体制发展的新趋势,该课程同样面临着如何改进教学思想体系、课程建设的难题。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沿用舞蹈专业的培养方式,没有明显的专业特点,而学前教育市场需要一专多能并且具有舞蹈艺术特长的人才。针对以上情况的形成原因,笔者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1教学目标不明确,方法单一

教学目标是舞蹈课程的核心问题。目前该专业因目标不明确,在实践教学中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以学习舞蹈为教学目标,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学习。另外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是调动学生内驱力最有效的方式,教学方法可以提升教学目标完成的质量。现实中多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依然是教师一招一式教,学生逐个动作学。舞蹈课程结构上呈现固化状态,学生不知道为何而跳舞,动作僵硬、身心分离、周而复始,缺乏趣味性和艺术审美性。

1.2教学课时不足

阅读全文

舞蹈教学教育叙事应用

【内容提要】

目前,教育叙事研究已进入国内教育界各个领域,但迄今为止,还未引起舞蹈高等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试图从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和教师成长等方面,对教育叙事研究进行论述和探寻,力求为舞蹈高等教育教学及研究做些尝试。

【关键词】

教育叙事;舞蹈高等教育;教学

教育领域引进叙事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后,在全球兴起教育叙事研究的热潮。本世纪初,我国教育学者开始将西方教育叙事理论与本土教育实践结合,教育叙事研究才开始在国内植根发芽,引起学界的关注。所谓教育叙事,就是教师以讲故事(叙事)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故事或让人思考的感人故事,表达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以及对教育教学的真实理解。教育叙事研究是教育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目前比较热门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但是在舞蹈高等教育领域中还少有论述。笔者主持的2011年广州大学教育教学课题“教育叙事在舞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应算是初步的涉入,结题论文《试论教育叙事在舞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首次将教育叙事引入舞蹈教育的范畴。本文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教育叙事在舞蹈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更详细的论述和探讨。

一、利用教育叙事来活跃课堂氛围

目前,我们在舞蹈教学中基本都是采用“口传身授舞蹈教学法”,“口传”就是教师通过口头的叙述来传递教学内容,“身授”就是教师亲身示范舞蹈动作供学生效仿,同时还要手把手纠正学生的动作。高等院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专业技能课和文化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包括舞蹈基本功、民间舞、舞蹈编创、剧目排练等课程,该类课程以“身授”为主,一般安排在舞蹈房进行,授课时间大多数为上午或下午;文化理论课包括大学英语、思想道德、历史政治等公共文化课和舞蹈史、舞蹈理论、舞蹈分析等专业理论课,该类课程以“口传”为主,一般安排在文化课教室进行,授课时间一般为下午或晚上。在专业技能课上,教师一般只是通过“口传”来讲解动作的规范、动作的要求,更多的时间用于“身授”,让学生不断地练习,因为“勤能补拙”、“熟中生巧”,一堂课下来“累倒一大片”。然而,在文化理论课上,教师通过“口传”来传递知识,讲解内容,过多的讲解,使劳累一上午的学生懵懵懂懂、毫无兴趣,一堂课下来“睡倒了一大片”。“累倒一大片、睡倒一大片”是笔者近20年在师范院校、专业院校和综合大学从做学生到做教师的真实体会,尽管略带有些夸张,但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也是艺术院校“重技轻艺”的具体表现。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做些调整或者改变。在专业技能课上,我们都知道高超的舞蹈技能来自无数次的埋头苦练,但是学生的体能和专注力在课堂上是有限的。这时,我们需要调节学生的体能和专注力,课堂叙事(讲故事)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对教学过程做合理的安排,利用课堂叙事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积极放松的状态。课堂教学“故事”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正是因为浸润在课堂教学故事情境之中,学生乐于学习,思维得到发展,思想不断交流,智慧获得增长[1]。在文化理论课上,如果教师只是简单机械、照本宣科地“口传”教材上的教学内容,“睡倒一大片”也就在所难免,大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兴趣不大。她们喜欢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促进学习的“口传”。为此,笔者在做教案(教学设计)时,每节课都会安排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育叙事。例如,在讲述藏族民间舞文化时,问学生为什么藏族民间舞的体态是松胯弓腰曲背。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藏族同胞生活在青藏高原,那里空气稀薄、高原反应呼吸困难所致。笔者告诉她们藏族同胞生活的藏区也有海拔2000多米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那里氧气充足,没有高原反应,但是她们的舞蹈也是这样的体态。另外,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藏族同胞在藏区会有高原反应吗?这时同学们会互相讨论,课堂气氛开始活跃。然后我继续反问,塔吉克族生活在平均海波4000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东部,为什么塔吉克族鹰舞却昂头挺胸呢?没有受高原反应呢?这时同学们对教学内容开始好奇,对话题有了兴趣。接着我开始讲述西藏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社会制度以及风俗习惯,也讲述自己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藏区采风时的一些所见所闻,同学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故事。最后我告诉她们,藏族同胞虔诚的宗教(藏传佛教)信仰意识,旧社会农奴制以及繁重的劳动生活都影响着藏族民间舞蹈体态的形成。学生通过故事获取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师生从中感受到教与学的快乐。

阅读全文

高校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路径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高校舞蹈教学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高校舞蹈教学增添了很多时代色彩,同时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渲染下,高校的舞蹈教学越来越有文化的底蕴,但是在高校舞蹈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落后腐朽的传统文化的区别。众多学者指出了这一区别并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校舞蹈教学融合的路径进行了分析,今天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对两者的融合路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更好地促进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也能更好的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路径

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舞蹈教学中是对舞蹈知识的丰富和发展,这一举措可以使学生更加理解舞蹈知识并加快学生学习的速度。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但是目前许多高校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舞蹈教学的意义,因此我通过查阅资料和阅读文章对高校舞蹈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高校舞蹈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以及高校舞蹈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举措,希望能为各个高校的老师提供借鉴,为高校舞蹈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也为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贡献微薄之力。

一、高校舞蹈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

在每一所高校,舞蹈教学都是一门独立开设的学科,在高校开设舞蹈教学课程最初是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促进国家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的提升,并更好的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高校舞蹈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更能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糟粕的部分剔除,优秀的部分发扬,使人们不至于遗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通过借鉴众多学者关于高校舞蹈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文章,不难看出,很多高校把舞蹈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之后,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例如,孔雀舞象征了美丽、威仪、和平以及吉祥,同学们在跳孔雀舞的时候把中国渴望和平的愿望表达了,把中国人民对美的向往表达了,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每一位优秀的舞蹈学生在翩然起舞时都能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那些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舞蹈大赛的同学,更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世界各个角落,目前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有孔子庙,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标志。因此把高校舞蹈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非凡。

(二)对于高校舞蹈教学来说

阅读全文

普通高等院校学风建设论文

一、以职业生涯为载体,指导学风建设的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作为学风建设的一个载体,承载学风建设的内容,传导学风建设因子。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在自身意愿、性格、能力及价值观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的经济环境、行业环境等外部因素,确定个人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路线,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来完成规划,达到目标。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是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学风建设应分阶段进行,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相呼应。大一大二的时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应该在于认识大学,加强和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充分认识自身的优缺点,较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找到大学生活的目标。而大三大四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在于打好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拓展相应技能,能够学以致用,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不断地对行业的变化和就业的情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帮助同学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重新调整就业目标。“一个人的职业偏好是其先前各种学习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后,学风建设就会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专业能力,形成自身特有的职业偏好,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应逐渐渗透专业教育,使学生在规划的同时也对专业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把专业学习作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点,积极引导学生探索专业技能,改变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形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减低对学习的倦怠感和厌恶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丰富学风建设的内涵

“大学生活动对于夯实大学专业教育基础,促进大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风建设以学生活动为依托,通过大量的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文体活动

大学生很喜欢文体活动,但是文体活动过多的话也会使学生厌倦,因此文体活动一般在低年级的时候举办,高年级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参加与否,对于学生来说文体活动过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文体活动应该结合时代主题,如晚会、唱歌、跳舞、篮球、足球等小活动,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有所发挥,娱乐学生,让他们放松身心。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