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特殊儿童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特殊儿童教学

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策略

摘要:学前特殊教育是特殊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也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前景有待考量。关于学前特殊教育在融合教育主流背景下将如何发展,文章从融合理念、融合环境、融合师资、资金支持、家园合作等方面,探索在我国政策体制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融合教育;学前教育;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策略

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除此之外,《计划》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1]这一举措既表明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方向与国际特殊教育发展趋势的一致。鉴于此,在我国,学前特殊教育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为推进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进程,2017年5月1日起施行的《残疾人教育条例》第四章学前教育第三十一条就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提高残疾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的目标。其中也确定了以下措施: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应当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招收残疾幼儿;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具备办学条件的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实施学前教育。[2]这一政策的推行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学前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有所提升。然而关于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现状研究很多,但在发展对策上的探索仍有待提高。因此,面对融合教育对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带来的挑战与困境,为改善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现状,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文章主要从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方面,进行探讨了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策略,帮助特殊儿童更早、更快的融入普通儿童的社交环境。

一、融合教育给学前特殊教育带来的考验

融合教育是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1994年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首先重申了《世界人权宣言》提出的“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进而通过的《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中规定:“作为全纳性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而不考虑其身体、智力、社会、情感、语言及其他状况。”[3]由此可见,融合教育为特殊儿童提供了可接受教育的机会。1990和1994年国家分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中以法律和法规形式对随班就读予以规定。此后,随班就读成为我国推行融合教育的主要方式。[4]但是融合教育并不仅仅是为特殊儿童提供入学的机会,而且要求保证所提供教育的质量水平。因此,在这种融合教育的背景下,对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园融合环境的创设

在融合教育的主流背景下,幼儿园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否自觉接纳特殊儿童。这里自觉接纳特殊儿童不只是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也包括让他们享受和普通幼儿同样的教育,形成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和教育活动,这里的儿童是包括特殊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第二,是否创设适合特殊儿童的融合环境。幼儿园的建筑安全性和楼层的高度,占地面积的使用和户外活动区域的规划,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否满足特殊幼儿的需要。第三,管理方式是否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在特殊儿童的安置方式上,根据特殊儿童的障碍类型和障碍程度,是否需要资源教室辅助教学。家长的参与是保障特殊儿童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与家长合作教育?如何让家长参与到特殊儿童个别教育计划?这些都是幼儿园融合教育所要面临的挑战。

阅读全文

特殊儿童性教育需求现状与性教育干预

【摘要】目的完善贵州地区特殊儿童性教育内容与方法,建立特殊儿童性教育干预体系。方法对贵州地区2所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一线特殊教育教师、家长进行“特殊儿童存在的性相关问题、性教育知识技能需求、性教育干预中存在的困惑”三方面调查、访谈。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同时根据性教育的主旨内涵和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中对于性教育概念内容的界定来建立特殊儿童性教育干预体系。结果贵州地区2所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存在有性冲动管理困难、暴露身体隐私部位、不知道自己被性侵等性问题,以及教师与家长有对特殊儿童性教育效果差、不知道怎样开口性教育、专业性知识缺乏等问题。结论贵州地区2所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由于存在身心不足、个人识别理解力差、交流能力弱、抵抗能力不足等身心特殊原因,更应该尽早家校结合应用特殊儿童性教育干预体系对其进行性教育,并且要反复强调重点性知识、隐私与防性侵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特殊儿童;隐私教育;预防性侵;家校共育;性教育

干预体系特殊儿童的机体异常一般是由生殖系统以外的异常所致,所以绝大多数特殊儿童的性生理发育与正常儿童没有任何差异,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需要接受性教育[1⁃5]。社会适应方面,特殊儿童由于身心不足、个人识别理解力差、交流能力弱、抵抗能力不足等身心特殊原因,更加容易出现受到他人性侵害或在公共场所自己暴露隐私部位等两性安全方面的社会问题[6]。特殊儿童性教育必不可少,而且更应该早期进行、持续反复教育,并且要反复强调重点性知识、如何保护隐私与防性侵等[7⁃9]。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九条和第四十条规定,学校应当帮助身心异常学生建立预防性侵害与性骚扰的工作制度,同时学校应当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就意味着从法律层面上要求学校必须对特殊儿童进行性教育,体现了性教育对特殊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10]。但目前我国对特殊儿童的性教育相对缺乏,更缺乏系统规范的性教育体系。基于此,现对贵州省2所特殊学校性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建立特殊儿童性教育干预体系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贵州地区2所特殊教育学校中重度智障、唐氏综合征、脑瘫、智力发育迟缓及多重障碍等各种病症特殊学生的一线特殊教育教师27名、直系亲属家长31名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

1.2研究方法

阅读全文

绘画艺术疗法在特殊儿童干预中运用

特殊儿童由于在生理方面有着一定的缺陷,因而,在学习、人际交流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也容易因此产生较多的心理问题,阻碍个人健康成长。而通过绘画的方式,学生首先能够对物体进行一定的观察与感受,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其次,可以通过与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交流,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能够在绘画技能的不断进步中培养出乐观的心态,消除不良的情绪。因此,教师要重视绘画艺术,在特殊儿童干预中的应用,借助绘画艺术促进特殊儿童全面成长。在本文中将会重点针对绘画艺术疗法,在特殊儿童干预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究,同时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近年来,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普遍都认识到了绘画艺术在特殊儿童干预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的尝试将绘画艺术与特殊儿童干预进行有机的融合。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还普遍缺乏成熟的模式,不能够有效发挥绘画艺术对特殊儿童各方面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绘画艺术的特性,深入考察特殊儿童在学习人际交流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绘画艺术与特殊儿童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结合,促进特殊儿童获得健康成长。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绘画艺术疗法在特殊儿童干预中的应用策略。

1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

特殊儿童由于在视力、听力、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因而不能够正常的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学习能力普遍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但是他们也有着旺盛的学习需求,需要获得教师的指导以及同学们的帮助,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教师可以引导特殊儿童对绘画材料与绘画方法进行具体的认识与学习,对客观事物进行具体的感受,以此帮助特殊儿童树立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认识到个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特殊儿童存在的不同问题展开多种形式的绘画教学活动。比如,对于存在听力障碍的特殊儿童,教师可以引导其对不同的颜色进行认识。比如,可以分发给学生不同的蜡笔,让学生描摹一定的物体,从而对冷色调和暖色调的不同类型的颜色进行具体的认识;又比如,对于精神狂躁的特殊儿童,教师可以引导其对客观事物展开全面的观察,提高学生心理的专注力。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我们今天来学习描绘春天的景色怎么样?”对此,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现春天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景象,让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哪些事物?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由此能够沉浸在春天的美好景象中,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并有意识的对春天的景象展开多角度的观察。比如,可以发现柳树的枝条是随风摆动的;燕子是在高空中盘旋飞翔的;溪水是十分清澈的。从而有效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出一些相似的事物,让学生进一步展开较为深度的学习活动。比如,可以同时在多媒体上呈现出春天和夏天情景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幅图片中有哪些共同的事物?有哪些不同的事物呢?”学生可以展开充分的观察活动,突然发现两幅图片中都有柳树,花朵和小鸟这些事物。但在春天景象的图片中,柳树的枝条更为嫩绿,而夏天景象的图片中,柳树的枝条略微有所枯黄。学生可以将观察到的这些结果描绘的图画中,进一步提高创作的特色。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学生能够对各种事物展开具体的观察,从而具备强烈的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

特殊儿童由于在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而普遍缺乏与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交流活动,让学生针对绘画表现出自己的观点,并对善于表达的学生进行鼓励与称赞,以此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让学生树立团结集体的意思,更好地融入社会与生活。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一定的重组,使其形成相应的交流与互动小组,以小组为单元来运用绘画艺术疗法来开展相关的实践探究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讨论和互动,从而提高人际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绘画任务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对本地区的风景以及人物进行描绘,尽可能全面的展现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是不是需要相互合作呢?”学生由此能够产生相互配合的意识。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建成绘画小组,展开具体的绘画活动。比如,在小组中,一些学生可以负责对本地区的生活场景进行观察,搜集与居民楼、饭店、健身馆等有关场所的绘画资料;一些学生可以负责对本地区的自然场景进行观察,收集与花园、树林,有关的绘画资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换绘画资料,并商讨具体的绘画方法。又比如,教师可以让绘画技术相对不足的学生与绘画技术较为优秀的学生展开交流,学习绘画经验。比如,一名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在画面的结构设置上存在着困难,另一名学生可以辅导其根据事物的具体特点来进行画面结构的设置。在绘画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共同回顾绘画的过程,对各自绘画中出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评定。对此,学生能够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对他人表述的内容进行接纳,对自己的绘画方式进行进一步调整。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进行友好的交流,从而提高人际交流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以绘画为话题,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从而有效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对于相应的绘画活动,教师要加强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发现更多的绘画问题和实践问题,运用所讲解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解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要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提高互动交流能力,养成互动交流习惯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特殊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而在内心中容易存在着自卑、消极、暴躁的状态,容易形成不健康的人格,阻碍自身的发展。因此,教师还要注重通过绘画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深度的认可,对他人进行深度的接纳,帮助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山水画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绘画工具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比如,可以让学生自主运用毛笔进行绘画练习,并与学生交流练习的感悟。学生能够发现毛笔的运用具有高度的技巧性,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的掌握。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毛笔的各种运笔方法进行了解,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到毛笔这一种绘画工具对于个人专注力的高度要求,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专心致志的态度,有效消除学生在存在的急躁、暴躁状态。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展览。之后,可以有意识的发掘学生在绘画中表现的优秀之处,对学生进行称赞,以此让学生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在内心获得成就感,消除自卑心理,提高学生的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绘画合作活动,让特殊儿童在合作的过程中进行个人情绪的有效管理。比如在进行山水画的创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和自己分别承担相应的创作内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给予完成创作的任务,因而产生出一些浮躁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放慢创作的节奏,尽力追求将山水事物描绘出生动形象的感觉,从而让学生产生向自己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绘画活动,让学生有意识的发现自身在心里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相应的活动特点来消除学生存在的各项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阅读全文

特殊教育律动教师职业素质建设

[摘要]

文章从特殊教育及律动教学的概念入手,阐述了特殊教育律动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内涵,分析了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律动教师的职业素质现状,从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校本培训与自身发展并重的角度提出了提升律动教师职业素质及内涵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

特殊教育;律动教育;教师职业素养

在新时代下,尤其是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律动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提升律动教师的职业素质,加强内涵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律动教学的效果,而且能够帮助特殊儿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对特殊儿童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一、特殊教育及律动教学的概念

特殊教育是指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设备等多方面做出针对特殊儿童的修改、设计与编排,以适应特殊儿童的学习习惯、目的与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取技能,完善人格,最终适应社会,成长为有用之才。特殊教育在我国起步时间较短,在实践方面取得的成果不多。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内涵建设,对提升我国特殊教育水平有着重大意义,将有更多的儿童从中获益。律动教学是指系统地、有计划地组织特殊儿童开展律动教学活动,以矫正或补偿特殊儿童的身体或心理的缺陷,促进特殊儿童身体和心理各方面实现健康的、全面的发展。律动教学的主要教学活动有舞蹈、基本体操、音乐和游戏等,能够让特殊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体验情感,培养素质。教师作为律动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和引导者,其职业素质决定了律动教学的效果。高素质的律动教师是特殊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推动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阅读全文

生活化特殊教育数学教学创新分析

【摘 要】特殊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特殊教育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感受到生活和知识的关系, 教师需要将生活中的内容和知识学习结合在一起, 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在特殊教育中开展数学教学,教师不但需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必须将生活融入进去,重视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生活化视角;特殊教育;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实践和理论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所以,教师不但需要重视特殊教育中特殊儿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还需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的知识。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活化视角下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策略,以期给特殊儿童将来更好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

一、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生活化教学是由杜威及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不断演变而来的。 具体来说,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效融入真实的生活场景,充分激发特殊儿童的参与积极性,让其在生活中快乐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感受生活,真正掌握有效学习的规律,让儿童掌握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从根本上提高特殊儿童的能力,使其体会生活所具有的多元化特点。数学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生活化理论引领下, 从特殊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思维方式出发,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贴近特殊儿童生活的以及易于被他们接受的教学情境,并借助科学化的教学评价,充分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热情,了解数学所具有的生活价值,对生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做到快乐生活。

二、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就生理角度而言,特殊儿童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特殊儿童的视觉感受能力相对较弱,往往难以正确辨识物体大小及其具体形状,对于颜色的感知水平也较低;第二,听觉相对迟钝,听觉分辨能力与正常儿童有较大的差别;第三,触觉、痛觉及温度觉都不够敏感,难以清楚分辨物体软硬及粗细质地;第四,知觉速度比较缓慢,容量也相对较小。 在知觉分化方面远远不足,区分能力较弱,而且存在感统失调的问题。上述生理特征会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其整体发展比较迟缓。通常情况下,特殊儿童的发展迟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意力差。 大部分特殊儿童都存在注意力难集中的问题,且注意范围比较狭窄。 其次,记忆力差。 几乎所有的特殊儿童都存在记忆力差的问题,认知事物的过程中, 记忆持续的时间明显短于正常儿童。 最后,语言表达能力差。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大约75%以上的特殊儿童都出现了语言表达能力缺陷,还会随着智力落后程度的不断加深而不断加重。 此外,特殊儿童人群中的思维缺陷是常见问题。针对形象事物,特殊儿童在接受的过程中明显能力不足,对于那些抽象事物的认知能力则更低,最终会使其思维能力发展水平较低。总之,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普遍具有认识基础弱、认知水平低以及学习迟缓的特点,这就使其数学理解能力以及数学学习方式等都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 所以说,积极探索科学化的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方式是非常关键的。特殊教育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综合考虑数学学习的多种影响因素,从接受特殊教育儿童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特征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对特殊儿童的注意力特点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特殊儿童的注意力特点有分配能力差、稳定性差、转移灵活度不够以及注意广度狭窄等。 在数学学习中,特殊儿童因注意力缺陷容易导致无法持续注意所学习的数学内容。

阅读全文

探讨推进特殊教育评价改革

摘要:特殊儿童个体差异显著,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传统试卷测评不能全面反映特殊儿童真实的发展水平和进步程度。推进特殊教育评价改革,采用动手操作、师生问答、家长参与的形式进行期末测评,提高期末测评工作有效性,旨在充分发挥测评对特殊儿童发展的激励强化作用,促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特殊教育;评价改革;期末测评;有效性

2016年,教育部实施的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推进特殊教育评价改革,尊重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元、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更多关注过程、着眼发展,发挥好评价在改进教育教学、促进残疾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期末测评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往期末测评主要以试卷答题为主,但这种形式不能反映出特殊儿童真实的发展水平和进步情况。如何通过期末测评客观公正地反映出特殊儿童一学期以来的成长轨迹,使他们得到肯定和鼓励,是特殊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学校现以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兼顾部分脑瘫、言语障碍、自闭症、肢体残疾、学习困难、多重障碍儿童。他们有的肌张力不足、握笔困难,有的行为不受控制且具有攻击性,言不由衷,还有的情绪不稳定,易受环境刺激。基于以上情况,学校在期末测评工作中要求教师以特殊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因人而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测评目标、测评内容、测评标准与测评方法,面向全体,照顾差异,尽可能使本班所有特殊儿童都能通过测评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除此之外,每学期末,学校都会提前召开专题会议对期末测评工作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要求所有科任教师都要高度重视期末测评工作,认真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练习,并根据特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测评内容。要求同一科目的测评方案必须覆盖班里所有学生,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实施分层测评。如生活语文A类学生自己读题,B类学生完成读词语,C类学生对图片进行指认,做到图文结合。通过分层测评,每个特殊儿童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参与到期末测评中,实现了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目标。

二、坚持生活导向

特殊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是服务特殊儿童的生存与发展,帮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期末测评工作就是要关注特殊儿童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知识技能的运用,倡导在生活情景和活动过程中突出以解决生活问题为重点的测评。

阅读全文

学前特殊教育质量提升

【摘要】厦门市心欣幼儿园是全国首所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公办特殊幼儿园,以“医教结合、融合发展”为特色,组建跨领域专业团队、实施精准康复,并开展“家庭康复支持计划”,全面提升学前特殊教育质量。

【关键词】学前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家校合作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是全国首所医疗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公办特殊幼儿园,于2011年批复成立,主要招收具有厦门户籍,3—7岁持有残疾人证的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及脑瘫等类型特殊儿童。幼儿园以“医教结合、融合发展”为特色,建立教师为主,康复治疗师为辅的专业团队,实施精准康复,为特殊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普通教育、特殊教育和康复治疗等。截至目前,幼儿园已有96名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占比超65%。

一、积极探索三大融合实践模式

幼儿园积极探索开创了三大融合实践模式,从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实际需求出发,组建医教融合队伍,实施混龄、混类教学,在残健融合中开展全人教育,同时通过融合教育培训和教科研,不断提升幼儿园专业化水平。一是医教融合模式。由康复医生对每一个儿童进行诊断评估,为其开展个性化康复治疗;教师则根据康复医生的专项评估结果和治疗方案,为每个特殊儿童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教育和训练计划,医学部参与全园幼儿的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如参与脑瘫儿童集体课、个训及治疗课,课程涉及PT、OT、ST及理疗;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辅具日常检测、助听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指导家长进行调机或亲自调机,为康复教师提出康复教学建议。通过康复、医学和教学力量的协调配合,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康复,实现诊断、评估、康复、教育和转衔一体化。与此同时,幼儿园与厦门市仙岳医院、康复医院签订合作协议,规范康复医生培养。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每周派出医生和护士对幼儿园的医学康复工作进行指导,已经持续了4年。由此,幼儿园初步建立了全面的“医教结合”服务体系。二是同学融合模式。幼儿园开设实验班,实行混龄、混类教学,在一个班级内,根据每一个儿童的优势和潜能,组织听障、智障、孤独症等不同残疾类型的特殊儿童共同学习,开展园内融合教育。三是残健融合模式。幼儿园采取多种形式与新景幼儿园、金福缘幼儿园、秀德幼儿园等普通幼儿园签订融合教育结伴协议,还与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厦门国际学校和禾缘社区等单位一起多次携手走进社区,共同参与社区融合活动,通过“残健孩子结伴、残健家庭结对”的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特殊儿童语言、社交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培养了普通儿童的耐心和专注力等。幼儿园抓住学科建设核心要素,整合课程,将普通幼儿园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课程和特殊儿童的语言与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以及情绪与行为等各领域课程进行整合,开发适合学前特殊儿童的特色课程,正式出版《言语康复》《日常生活技能》《运动康复》《艺术康复》《学前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等书籍。

二、完善康教流程,有效落实科学评估和“一人一案”

一是科学评估每一个特殊儿童。幼儿园建立了特殊儿童评估系统,形成了符合特殊儿童发展特点的评估理念、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以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建立特殊儿童个人成长档案,对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发展过程进行全面、主动的监控,使评估更科学、快捷、直观,使特殊儿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康复教育,从而强化了个别化康复教育的科学性和集体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是做好每一个特殊儿童入学时的个体发展情况评估,如:完成每位自闭症幼儿的社会适应性评估、学业能力评估、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其次是做好每一位特殊儿童的阶段性康复教育情况评估,如:完成在园的每位自闭症幼儿的心理与教育评估(PEP-3),全面详细地了解每一位儿童康复教育的起点,根据每位儿童的评估结果制订为期3个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并严格按照个别化教育的要求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再次是与每一位特殊儿童的家长探讨幼儿评估的结果,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康复教育情况的同时,一起总结康复教育的方法和经验,并制订下一个阶段的康复教育目标。评估过程中,教师和医师各司其职、协同合作。教师对儿童进行语言能力、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评估,康复治疗师进行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发育等方面的评估。二是扎实推进“一人一案”。幼儿园康复教育团队(包括班主任、特教教师、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及家长)在完成评估后及时召开幼儿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制订讨论会,为每一个特殊儿童量身定制适合的康复方案。康复团队首先交流儿童目前的情况及评估结果,并结合家长目前对幼儿主要的康复需求,制订一个统一的目标,根据目标制订长、短期康复训练计划及家庭康复计划。在下一个学期开始的时候,再次对幼儿进行评估,召开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讨论会,总结上一阶段康复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之前制订的目标进行调整。康复教育团队每周召开一次讨论会,研讨幼儿目前的康复情况及下一个阶段的康复要点。康复训练时康复教师和训练人员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康复,推进落实“一人一案”工作要求,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阅读全文

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的关爱教育

摘要:残疾儿童同普通儿童相比,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更需要得到关爱与尊重。因此,关爱教育应成为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与特点。这样,才能为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主要探讨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关爱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关爱教育

关爱教育能够给予内心极度脆弱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以更多的关注与尊重,能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从心理、思想以及生理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因此,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对关爱教育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并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实施关爱教育,为实现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一、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关爱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同普通儿童相比,特殊儿童在生理上存在先天缺陷,因此心灵也更加脆弱,由于能力缺陷,无法顺利独立完成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部分特殊儿童甚至无法独立生活[1]。因此,针对这部分学生展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关爱教育能够从特殊儿童身心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通过基于学生充分关爱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传递,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更有助于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关爱教育有助于解决特殊儿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每一个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看待自我,这是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完成的首要目标。只有正确认识自我,学生才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并拉近自身与其他人之间的距离。特殊儿童存在自卑、自闭等心理,只有通过关爱教育,促使特殊儿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才能够逐渐释放自我,并在高度信任教师的背景下,学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看待自我。关爱教育弥补了特殊儿童心理敏感以及脆弱的缺陷,可以减少其日常生活中出现情绪失落等现象的概率,对于逐渐树立较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具有促进作用。

二、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关爱教育实施途径

(一)注重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