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碳排放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碳排放论文

财务视角下碳排放战略管理论文

一、企业内部进行碳管理现状

明晰现在和将来的环境政策是很重要的,有关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变化的法规和政策正在逐年增加。相关律法规的增多表明了我国对企业报告温室气体和减排的愿望。企业在进行长期经营计划和资本投资时,面临着各种问题的分析、实际操作的挑战和许多的不确定性。然而,一般企业都会忽视与碳排放有关的风险和机遇。因此,企业必须自上而下地重视碳排放这个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发行碳影响报告书约束决策者,同时在进行资本预算时考虑到碳排放的因素。发行碳影响报告书对于企业决策者、业务经理和生产部门人员产生了很好的约束作用,使得企业自上而下地重视起碳排放引起的成本问题。同时通过碳影响报告书,企业的股东、投资者、利益相关者、客户与监管机构能够很好的了解企业的碳足迹,从而监督约束企业的行为。

(一)企业实行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的环境政策是影响碳密集企业资产和负债的重要因素。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只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11.4%。该约束性指标更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发展新能源的决心。为了推进企业实行低碳,淘汰落后产能,国务院颁布了《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加大对小炼铁、小火电关停力度,由此可见碳排放的治理显示出它重要的位置。同时,我国碳市场的法律法规有了较大进步。2012年11月9日《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已出台并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规范碳排放权交易的地方法规,使困扰我国碳排放交易有关主体、配额、交易方式、处罚等诸多问题得到了明确。同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企业实行低碳,包括奖励和惩罚措施。“十一五”以后,我国在节能减排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专项拨款资金。如今,国家低碳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最高可获2000万元扶持同时我国对再生资源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风力发电、垃圾发电和燃料乙醇等实行增值税、消费税的优惠政策。在处罚力度上,显得略为单薄。例如在深圳,违反低碳生态精神,违背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罚款为20万元。

(二)碳战略管理现状

(1)我国缺乏碳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

碳信息披露项目(CDP)是英国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旨在推动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2011年CDP对全球企业进行的碳披露项目中,54%的被调查中国企业(100家样本企业)不愿意披露自己的碳信息。500强报告中的10个“未回复大企业”中,光中国企业就有3家。事实上,负责CDP项目的人员与企业沟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上市企业不明白什么是碳信息披露以及为何要进行碳披露。不仅如此,企业部门缺少碳战略智能部门,导致无人填写问卷。目前为止,我国并未出台系统的有关碳披露的法律法规,导致与国外碳信息披露标准的脱轨。然而,随着我国碳市场的兴起,有关碳信息披露的政策必将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特别是一些碳密集型企业。

阅读全文

企业碳排放中会计核算论文

一、碳排放会计研究工作中的相关概念

在当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尚未完全成熟的现状下,研究我国的碳排放会计分为两方面的内容,即怎样将各大企业碳成本实施内部化计量与碳排放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涉及碳排放权交易对会计要素影响计量、确认。碳排放权具有以下特征:①可分割性。碳排放权在数量上可以进行不同额度的分割,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购买一定额度的碳排放权;②排他性。政府所颁发的碳排放权仅仅只确保了主体可以享受到对特定碳排放额度的处分、收益、使用和占有的权力,而其他个体将不在享受的权力之内;③可交易性,从经济学上讲,资源的交换价值主要体现在资源的稀缺性上,然而碳排放权是一种独立的产权,他的可交易性在碳交易市场上很容易得到体现;④稀缺性。由于大自然环境的容量是有限的,从而导致了碳排放权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环境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一种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众消费品。然而部分企业和个人为了剥夺剩余价值,毫无节制的将二氧化碳等诸多温室气体排放到人类的共同家园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治理环境的成本却有全体社会成员一起承担,造成了外部不经济性。在低碳经济的推动下,碳排放权市场得到了逐步完善,使得碳排放权成为了可以进行交易的特殊商品。

二、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确认、计量与记录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是用货币作为一种手段从而有效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连续的反映,根据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财务状况从而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碳排放权会计是在全人类倡导低碳经济的条件下而诞生的,它与传统会计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作为一种商品,碳排放权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和流通,影响着企业的资产等诸多会计因素,当前尚未准确定义碳排放权会计。一直以来会计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就是传统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和有决策有用观是当前会计的主要目标。与传统的会计相比,碳会计的诞生具有与众不同的时代意义,从我国当前的碳排放交易会计的环境来看,二氧化碳等诸多温室气体的排放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是不可避免的。站在宏观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所承担的环境责任就要求对国内温室气体的排放予以有效的控制,该过程中会产生碳排放权的管理,企业碳排放核算会计能够通过行政手段,对市场上的碳权交易进行引导,以便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分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碳排放权会计信息对于外部使用者及企业管理者的投资与管理提供有用信息;另一方面,站在碳排放权交易会计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对于碳排放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的影响予以监督、核算,并能够将碳排放权交易的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经营状况等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对于其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参照作用。会计假设是会计环境中客观存在的,通过诸多分析、观察抽象出来的制约条件和基本前提,是对企业会计核算所处的手段、时间、空间等的合理假设,是会计报告、记录、计量和确认的基础。作为会计理论的一部分,碳排放权会计不仅应该具备会计的基本假设,在新型的会计领域内,还应该具备特殊性。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主要前提就是会计主体假设,碳排放权会计只核算本企业主体内部的碳排放事项以及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碳排放事项,同时还要注重不同代际之间享有公平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三、碳排放成本的计量与确认

碳排放成本核算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有:①对碳排放成本予以确认,一旦企业中的经济业务涉及到碳排放,需要依据一定的流程将费用确认为碳排放成本;②依据企业碳排放流程予以分析,对碳排放成本的原因与相关环节予以分析;③对碳排放成本的计量方法予以确定;④对碳排放成本的相关数据予以计量,并在报表中进行披露。在碳排放成本的确认过程中,需要能够满足下列的几个条件:①相关交易与企业的碳排放有关;②相关事项涉及碳排放的交易是否会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③相关事项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能够可靠的计量,同时需要考虑是否能够对该项支出予以资本化。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温室气体协议书》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共同制定的,这是目前上国际公认的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计量标准,在该协议中,对碳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与计量标准予以了明确规定,如果能够对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予以准确的计量,就能够对企业所要承担的碳排放成本予以换算。气压碳排放成本核算步骤为:①组织边界及运营边界的设定;②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③碳排放量的计算。在碳排放成本的计量过程中,常用的两种计量方法为:作业成本法与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成本法。

四、碳会计信息披露

阅读全文

农村低碳经济路径研究

摘要:

本文从农村经济的研究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以期对解决农村经济和生态问题提供理论的探讨,也试图通过在低碳路径的框架下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稳态发展。

关键词:

农村低碳经济碳排放系数外部性

一、引言

当下,全球面临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雾霾问题严重等诸多危机,“低碳经济”这一全新议题被提上议程。作为减缓和稳定温室气体浓度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农村地区,随着其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产生了对农村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化肥的大量使用、森林的无节制砍伐和草原的沙化等现象,结果是这个区域的总碳排放量甚为庞大,导致了区域气候变化乃至全球气候的逐渐变化。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议题,那就是气候变化、经济大发展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向来被认为是经济落后的地区,而根据低碳经济的原理,经济较好的地区才有可能成为排放量基数和增长率较高的地区。因此,由于农村地区碳排放量很低与农民的收入很低,故应该大力发展经济,这也是目前的现实状况。但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个以经济为中心的新古典主义的思路应该进行革新,生态、环境应该被加入到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径思路当中,因为农村也出现了很大生态、环境以及影响全球变暖的重大问题。本文所采用的“农村低碳经济路径”是指通过低碳经济方式来使农村区域经济达到可持续发展、环境质量可接受的一种模式。

二、农村低碳经济低径的探索

阅读全文

低碳经济话语体系的构建

一、低碳经济话语体系的形成:英国原创与中国来料加工研究

(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与国内学者的来料加工研究

2008年,张坤民教授等人主编出版了论文集《低碳经济论》,并请国家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为该书作序。序言写到:“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这段文字给出了低碳经济的简明定义。国内其他论述低碳经济的文献定义与此大同小异,或者直接引用这一定义。庄贵阳博士认为,低碳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鲍健强教授根据碳利用方式差异把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农业社会是基于碳水化合物利用基础之上的低碳经济,工业社会是基于碳氢化合物使用基础上的高碳经济,未来社会是基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基础之上的低碳经济。这些论著对低碳经济的定位很高,说它是一种新经济形态,是一种新经济发展方式,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等等。截至2012年底,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标题含“低碳经济”一词的文章有7148篇;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书名含“低碳经济”一词的著作和博士硕士论文有502部。这个概念在中国的流传广度恐怕远远超过了英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话语体系。

(二)对新经济形态的来料加工式研究浪潮

如果把近代到20世纪中期的世界经济视为一种形态,那么此后的世界经济的确呈现一种新的形态。国内外学者从多种视角分析描述新经济形态,并用不同的概念加以表达和标识。诸如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生物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概念,先后在国外提出,一度都被说成是新经济形态。这些概念提出后不久就被引进国内,展开来料加工式研究:首先对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出现的新概念进行介绍、解读和诠释,然后根据国内需要进行加工改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但是往往缺乏原创性的话语体系。图1反映了1996—2012年国内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文献数量变化(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期刊中标题分别含三个概念的文章数量制作)。三种文献数量变化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知识经济文章1996年为1篇,1999年达到5731篇,以后逐步减少;循环经济文章2000年为6篇,2006年达到2664篇,以后逐步减少;低碳经济文章2007年为10篇,2010年达到2888篇,2012年已经减少为1361篇。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生态经济等文献数量变化也有这种周期性。上述概念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现代和未来经济的某些特征,把各个概念所揭示的特征综合起来,可以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但是随着国内外出现的新经济形态名词增多,它们表达的新意呈递减倾向。本文不研究知识经济、循环经济概念,仅就低碳经济话语体系而言,它究竟是否能够反映一种新经济形态?未来经济是否具有低碳特征?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来应对气候变化是否可行?这些问题看来还需要深入研究。

二、地球系统碳循环平衡机制中源与汇的逆向变化

判断一个概念和学术话语体系是否科学,不是看它有多少论著,是否被官方文件采纳;关键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是否科学揭示了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和未来趋势。为了说明低碳经济的话语纠结和行动偏向,需要分析地球系统碳循环机制的变化。

阅读全文

碳中和下碳税政策促进产业结构探讨

【摘 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安徽省已全面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但是在目前的产业结构背景下,能耗高、污染大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亟需升级。论文在分析安徽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碳税政策促进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最后提出了碳税政策促进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关键词 】碳税政策;产业结构;升级路径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在取得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同时,碳排放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不断增强,气候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且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人类意识到不仅要实现经济的发展,也要注意环境的保护。2020 年 9 月 22 日,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为深入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安徽省委、省政府进行了决策部署,全面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会造成能耗高、污染大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要通过产业的升级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增长。20 世纪,日本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控,成功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的增长,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和引入。因此,碳中和目标下安徽省如何利用税收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20 世纪初,经济学家庇古最早研究了环境与税收的理论问题,并且通过环境污染案例进行了分析。Wallace E. Oates(1995)提出国家在制定污染税收政策时,必须在优化原有税收制度的基础上,控制环境的污染量,最后提议将企业污染税纳入国家的公共收入。进入 21 世纪,国外学者对环境税收、绿色税收、碳税等方面进行了研究。James Randall Kahn等(2006)认为低碳税收政策的完善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带来问题,是制约 碳 排 放 的 重 要 措 施 。 Herman R.J.Vollebergh(2008)以荷兰税收改革为例进行研究,将与能源相关的税种确定为绿色税收,具体分析直接税与间接税政策对碳减排的效应。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方面的税收政策,明确了节能减排的相关税收规定。安体富(2011)认为税收政策对实现产业协同、促进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张国兴等(2014)、梁俊(2014)、胥加存(2014)等为了减少污染排放量,提出了要制定环境税收措施,规范排污权和环境补贴。公兵等(2014)通过实施钢铁企业优惠信贷政策,促使企业积极减排降污。左丹(2015)选取我国 29 个省区的税收和减排相关数据,利用“库兹涅茨”曲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以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就税收政策对于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以及对于降低碳排放量等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理论依据。将这些理论运用于中国时还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尤其要考虑到我国现在仍是发展中国家,各省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2 碳中和下安徽产业结构的发展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以东,江苏以东,毗邻浙江、江西,西邻湖北、河南,北部位于华东腹地,是南北地域之间的过渡地带。经过几十年的经济改革,安徽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1990 年之前,以第一产业为主。因为身处“不东不西”的过渡地段,导致安徽省前期只能通过第一产业即农业实现缓慢发展,虽然在 1978 年改革开放的影响下,安徽省的产业结构经过市场化的调整,第一产业占比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因为工业化的发展而逐步上升,与前两者相比,第三产业几乎处于停滞阶段。②1991-1997 年,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沉淀,安徽省第二产业的占比不断增长,在最顶峰甚至高达 48%,这是前所未有的比例。同时,第三产业逐渐得到发展,主要是以传统的服务业为代表,而第一产业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务农人员外出打工等问题发生锐减。最终于 1997 年完成了“一二三”到“二三一”的转变。③1998-2004 年,第三产业异军突起。随着现代化政策的不断完善与落实,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飞速,逐步缩小与第二产业之间的差距,甚至一度反超第二产业,而第一产业的占比仍在逐年下降,这使得安徽省产业变化为“三二一”结构。④2004 年至今,回调至“二三一”结构。受各方利益驱动,导致安徽省的第二产业生产总值近几年不断飙升,工业投入的占比不断上升,令安徽省的工业产业来到了另一个顶峰,现已超过第三产业,占比接近 50%,此格局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虽然“创新”的热潮来临,第三产业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新兴产业,但还是以人口密集型的产业为主体,同时,第一产业依旧呈下降趋势,使得安徽省的总体产业结构又变回了“二三一”的模式。由上述产业结构的变化可知,安徽省的产业结构由最初的“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发展至“三二一”,又回调至“二三一”,且最后稳定在“二三一”这种产业结构上,短时间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在现如今碳中和背景下是欠妥的,这就使得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安徽省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变,防止过大的经济波动影响本省的预期发展。

3 碳中和下安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影响和对策

摘要:随着气候条件变得越来越恶劣,世界各国都倡导低碳经济,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规则。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的一种流行趋势,很多区域性贸易协定在制定时都会考虑到低碳经济这个条件,甚至形成了全球低碳贸易规则。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需要摸清低碳规则竞争市场,及时关注区域及双边贸易协定中低碳规则的发展趋势,争取多多参加低碳领域国际标准及非官方标准的制定,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贸易规则

低碳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各个国家经济决策的制定。作为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倡导者,欧盟将低碳经济作为自身21世纪主要竞争优势之一;美国将生物燃料等新能源作为增长经济的重要途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低碳经济实现弯道超车,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国际规则的竞争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国际规则的内容直接决定各国家的经济效益,而国际规则由谁主导就决定谁在经济竞争中获得最大优势。环保、低碳已然成为各种国际经济大会的重要主题,可持续发展思想也获得国际社会一致认可。我国需要及早重视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规则中的重要性,积极实现从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参与者、规则制定者的转变,以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提升。

一、WTO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态度

全球气候大会的争论、观点都影响着WTO对低碳经济的态度。自由贸易无形中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影响,反之,气候的变化也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甚至有可能直接改变一些国家的贸易地位,改变世界贸易格局。因此,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互相影响,WTO也表示气候变化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而国际贸易领域要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合理措施,在实现环境保护的同时发展世界经济贸易。贸易的开放合作使得世界资源能得到有效配置,可以帮助国际社会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各个国家分别应对气候变化采取新的措施就会影响国际贸易,WTO需要对各个国家变化的规则进行检验,监督成员国在WTO规则下的权利和义务。WTO针对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提出了一些规则:禁止成员国征收高于WTO规定的关税;非歧视原则;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相关的规则等。

二、低碳经济对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的影响

低碳经济对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的影响不容小觑。多哈回合谈判后,有些WTO成员国由贸易自由化转向双边和区域性贸易协定,还将WTO没有涉及的一些新的经济问题纳入进来。例如韩国和东盟在2005年签订的自贸协定中提出“在双方同意的条件上,寻求环境技术和政策的合作”;2004年,墨西哥与日本在签署的加强经济伙伴关系的协议中提到“促进能力建设和机构建设来繁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的《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这些都是在贸易协定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具体例子。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欧盟的核心利益,是国际经济社会中的主题。欧盟还在TTIP谈判中将环境问题作为底线问题,也就是说环境问题是欧盟各部门及非政府组织的看重点。但是美国对于环境变化的问题参与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欧盟对此很有看法。欧美之间关于低碳经济的协定签署对国际贸易有着重大影响。

阅读全文

“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为了深化学术型硕士教育体系改革,将多媒体技术和翻转课堂,有机地融入到了《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课程的教学现状为基础,以多媒体技术和翻转课堂的特点为手段,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新设计。从学生课堂表现和教学效果可以看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多媒体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满足环境治理和环境修复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需要不断提高环境专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也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1-2]。《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课程是工业催化方向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课程以环境和催化的关系为起点,以环境修复和环境保护为目的,紧密联系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新应用和新发展,详细地阐述了环境催化的原理、特点和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让研究生掌握环境催化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为今后从事环境修复和治理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应用基础。本文分析了《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多媒体技术和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翻转课堂的部分观点,以及研究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并应用于《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的课程教学。强调了理论知识培养与实际应用训练在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1《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现状

1.1经典的教材内容与快速的学科发展之间的矛盾

课程使用的《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教材出版于2008年,教材中的内容非常全面而且系统地反映了当时的学科发展。然而,随着科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环境催化的技术、原理以及应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环境治理过程的环境污染物控制的热点不断转换,新概念、新政策不断出现,教材更新迟滞不利于研究生掌握了解最新的理论及应用技术。如:“双碳”的概念,指的就是碳达峰(peakcarbondioxideemissions)与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碳达峰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是指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碳中和是指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即要求集体或个人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又如,2020年9月,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时,2021年3月国务院制定了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进而要求汽车尾气处理技术的更新换代。目前控制汽车尾气排量的主要技术措施有机前处理、机内处理和机后处理。机前处理可以通过添加剂减少杂质成分提高燃油品质,机内技术可以是改良发动机、提高燃烧效率,但是在国VI标准面前,这二步措施难以满足要求,需要尾气的后催化处理来达到要求。无论是机前、机内和机后处理工艺都在不断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科学探索均在快速发展,这些发展需要在课堂上加以体现。

1.2重复教学内容取舍与学生知识结构基础之间的矛盾

阅读全文

绿色金融助推服装产业发展路径

【摘要】在我国走向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金融体系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研究绿色金融与服装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提出绿色金融助推服装产业发展的3种路径,特别是提出绿色金融+服装产业数字化。同时在绿色金融推动服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性建议。从服装产业出发,金融助推服装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最终有助于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关键词】绿色金融;服装产业;数字化;绿色经济

0引言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报告要求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工作。同时指出要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我国经济要实现绿色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服装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绿色转型不足、数字化程度低、中小企业过多、政策救助难度大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由于企业的核心技术落后,环境竞争力不足等因素,服装产业的污染问题很难彻底解决。资金短缺是制约服装产业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的关键原因,而绿色金融能够有效地为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引导社会资金流入服装产业,提升服装产业竞争力,解决服装产业核心技术落后问题,最终通过绿色金融推动服装产业发展。

1绿色金融

1.1绿色金融内涵

绿色金融通过信贷、保险、股票发行、产业基金等金融活动,将社会资金引入绿色产业和生态化转型的传统产业。绿色金融一方面将绿色引入金融,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实现金融创新。另一方面通过金融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为绿色发展的产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生态化转型[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