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试验设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翻转课堂融合研究型教学法探索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掀起了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浪潮,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革命提供了新的思路[1],将成为未来教学模式变革的主旋律。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概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构建了一种有效的学习行为[2]。2017年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课程教学与应用服务有机结合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资源库”“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3]。探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模式已成为促进课堂革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抓手。研究型教学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能促进“教”与“研”相长,在教学内容前沿性、探索性和教学方法互动性的作用下,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辅助作用,让学生通过参与研究来自觉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素养,提高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科研能力,非常适合研究型人才培养。其主要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及基于问题的教学[4]。国内一些高校利用研究型教学分别对生物材料导论[5]、电路原理[6]、大学数学[7]、无机固体材料化学[8]、分子生物学实验[9]及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10]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型教学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为理念,体现了“教研结合”“寓教于研”的核心思想,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全面创新,培养了研究生阶段所需要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理论思维能力。翻转课堂与研究性教学的有机结合必定能促进研究生教学的改革,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实现互动式教学,实现教师不是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习,并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这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及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与软件应用”课程是我院食品工程专硕的学位课,是培养食工专硕从事食品科学研究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分析工具,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技巧,能够独立地根据食品生产及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合理的设计和实施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能进行正确的统计及分析处理,得到可靠可信的结果及科学结论。课程对于新工科背景下高素质食品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多数学生学完该课程后仍不能灵活运用本课程的方法去开展科学研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传统授课模式单调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学生学习为主,教师传授、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机会少,师生互动少,学习积极性差,不能做到自主学习。“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与软件应用”课程理论难度大、教学内容抽象、公式推导多,学生更是感到索然无味而失去兴趣,学习动机明显不足、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也不强,造成学习效果差,达不到培养学生解决食品生产与科研中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已不能达到这门课的教学要求,翻转课堂则是针对学生个性化差异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思想是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
1.2课程教学重点不突出
“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与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内容较多,主要包括统计学的相关基本原理、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食品试验设计的原理和主要方法、SPSS及DesignExpert等软件的应用。教学侧重于理论、公式和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掌握的内容较多,理解较困难,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对食品类学生来说,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要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食品科学试验方案的拟定及试验数据的分析,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知识的灵活应用上。
计算机专业期刊介绍
一、计算机科学期刊介绍
计算机科学的publication最大特点在于:极度重视会议,而期刊则通常只用来做re-publication。大部分期刊文章都是会议论文的扩展版,首发就在期刊上的相对较少。也正因为如此,计算机期刊的影响因子都低到惊人的程度,顶级刊物往往也只有1到2左右----被引的通常都是会议版论文,而不是很久以后才出版的期刊版。因此,要讨论计算机科学的publication,首先必须强调的一点是totally forget about IF(IF指影响因子)。另外一点要强调的是,计算机科学的绝大多数期刊和大部分的“好”会议都规模非常有限。很多好的期刊一期只登十来篇甚至三四篇论文,有的还是季刊或双月刊。很多好的会议每年只录用三四十篇甚至二十篇左右的论文。所以,当你发现计算机的每个领域都有好几种顶级刊物和好几个顶级会议,不必惊讶。整个计算机科学中最好的期刊为Journal of the ACM(JACM)。此刊物为ACM的官方学刊,受到最广泛的尊敬。但由于该刊宣称它只刊登那些对计算机科学有长远影响的论文,因此其不可避免地具有理论歧视(theorybias)。事实上确实如此:尽管JACM征稿范围包括了计算机的绝大部分领域,然而其刊登的论文大部分都是算法、复杂度、图论、组合数学等纯粹理论的东西,其它领域的论文要想进入则难如登天。另外一份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重大影响的刊物为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CACM)。从某种意义上来说,CACM比JACM要像Nature/Science很多。JACM上登的全是长篇大论,满纸的定义、定理和证明,别说一般读者没法看,就连很相近的领域的专家都未必能看懂。而CACM则是magazine,既登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综述,也登各种科普性质的文章和新闻。即便是论文,CACM也要求文章必须通俗易懂,不追求数学上的严格证明,而追求易于理解的直觉描述。在十几二十年前,CACM的文章几乎都是经典。但最近几年,由于CACM进一步通俗化,其学术质量稍有下降。IEEETransactiononComputers为IEEE在计算机方面最好的刊物。但由于IEEE的特点,其更注重computerengineering而非computerscience。换句话说,IEEET ransaction on Computers主要登载systems,architecture,hardware等领域的东西,尽管它的范围已经比大部分刊物要广泛。就刊物的质量而言,ACMTransactions系列总体来讲都高于IEEETransactions系列,不过也不可一概而论。大部分ACMTransactions都是本领域最好的刊物或最好的刊物之一。大部分IEEETransactions都是本领域很好的刊物,但也有最好的或者一般的。非ACM/IEEE的刊物中,也有好的甚至最好的。例如,SIAM Journal on Computing被认为是理论方面最好的期刊之一。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会议论文事实上起着比刊物论文更大的作用。大部分会议都是每年一次,偶尔也有隔年一次的。正规的会议论文需要经过2-4个甚至更多个审稿人的双向或单向匿名评审,并且所有被接收的论文会被结集正式出版。大部分ACM的会议都是本领域顶级的或很好的会议。大部分IEEE的会议都是本领域很好的会议,但也有顶级的或者一般的。会议的档次通常可以通过论文录用率表现出来。顶级会议通常在20%左右或更低,有时能达到10%左右。我所知道的最低的录用率为7%。很好的会议通常在30%左右。达到40%以上时,会议的名声就很一般了。60%以上的会议通常很难受到尊敬。但也有例外。大名鼎鼎的STOC(ACM Symposium on Theory of Computing)录用率就达到30%以上,但它毫无疑问是理论方面最好的会议。造成这样的情形,主要是因为理论方面的工作者不多,而大部分人对STOC又有一种又敬又怕的心理。
二、如何在SCI检索杂志上
1、引言
SCI–ScienceCitationIndex科学索引指数是美国Thompson公司推出的一种为科学工作者论文检索服务的论文引用指标。在我国它成为ThompsonISI论文检索数据库的代名词。ThompsonISI论文检索数据库挑选世界上一批有影响的科学刊物,将其论文题目和作者及作者单位、文摘和引用论文进行检索,建立数据库,并向世界各地科研单位定期发行他们的检索数据库,为科学工作者提供便捷的论文检索和引用统计服务。Thompson公司从事这项服务已经有45年。从按月出版收录数据发展到现在主要通过其ISIWebofKnowledge网页提供服务。国际上大学图书馆、科研机构是其主要用户。到2005年5月,收录的刊物(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已经达到13700多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实际上科学索引文献服务机构和产品很多,ThompsonISI仅是其中一种,但是由于其及时采用先进技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美国及英语地区的科研机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科研人员使用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收录在SCI中的杂志论文比较容易被科研人员检索查阅。在我国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科研人员希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被ThompsonISI检索的刊物上,从而使发表的论文成为SCI论文。其实发表SCI论文和发表其它国际论文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被ThompsonISI收录的论文绝大多数是英文刊物,所以撰写论文一般要用英语完成。由于我国科研工作者总体英文水平还不够高,因此不免存在一些由语言引起的困难。有些科研人员经常问发表SCI论文有什么诀窍或捷径。本文分四个部分介绍在国际刊物上的基本内容、一般撰写和投稿过程和应注意事项。为希望发表SCI论文的年轻科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由于作者是从事地理学研究的,所以内容可能不一定完全适合其它学科。不妥之处,请读者见谅。
2、发表SCI论文的捷径
首先要有值得在SCI检索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并且能够把它清楚地撰写成论文。什么样的研究成果是值得在“科学索引指数”SCI检索杂志上发表呢?答案是基于原始研究而未被发表的成果,即有原创性的成果。成果的量也可以参照同领域他人发表的量来衡量。一般应该比较充分,即对所研究的问题有较全面、系统的试验结果。若要较快地,可以争取投送到合适的特刊。一般刊物都会不定期地围绕特定专题出版专刊,专刊有专门编辑负责,一般有时限性。所以会比作为普通论文快些。但是切忌将与主题无关的论文投往特刊。若能够将论文写成短文,则可以投往有通讯栏目的刊物。会被评审得快些。
食品加工实验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分析食品加工实验设计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创新和综合素质培养3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结合教学实践,梳理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改善教学效果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改革;食品加工实验设计;问题;措施;实践
食品加工实验设计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其以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学、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是指导生产实践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理论工具。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食品加工实验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涵盖内容丰富,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来研究食品领域中科研和加工生产中的数量变异规律,具体说来属于应用数学的范畴,并且含有大量抽象的理论、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复杂的计算,而且实践性要求较高,使得该课程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学效果往往不甚理想。
1.1教学内容复杂
食品加工实验设计课程中讲述的概念较多、原理抽象、计算公式也冗长复杂,所以对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相对要求较高,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但由于专业的限制,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数理逻辑方面的水平较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该课程无法真正地理解与掌握。另外,各个章节前后相关性比较强,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课程前部分基础章节的内容没有理解,后面的章节也就无法掌握,如此往复,恶性循环,无形之中加大了该课程讲授的难度。
创新能力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改革
摘要:为切实有效开展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创新教学,结合具体实例从师生合作共建课程资源、基于创新能力培养开展课堂教学、从解决问题出发培养实践能力、突出过程性改革课程考核形式等4个方面阐述了具体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大学专业课程的创新性教学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创新能力;课程改革;实践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诉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求。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论领域中一个分支学科,该课程以概率论、数理统计和专业领域的科学实验为基础,使学生掌握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引导学生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是一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当代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方法[1]。我校大部分理工科类专业如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等均开设了该课程,但是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师生普遍反映课程理论抽象、晦涩难懂、枯燥乏味,造成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不良局面,背离了开设该课程的初衷。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强化“师生合作”思维,在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实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构建了和谐高效的创新课堂生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
一、师生合作共建课程资源
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和植物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均在第5学期开设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32学时,其中上机实践8学时。所选用的教材为化学工业出版社李云雁等编著的《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三版)[2]。该教材前4章介绍了试验数据的误差、图表、方差和回归分析处理方法,第5~9章介绍了优选法、正交设计、均匀设计、回归正交设计和配方试验设计方法,注重试验设计和计算机软件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层次清晰,难度适中,同时新版本配有数字多媒体资源,以二维码链接,适合读者拓展性学习,方便读者,增加阅读性,总体来说是一本质量不错的本科生教学用书。但是,书中列举的多数是与化工、材料等专业有关的案例和习题,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本专业的实际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理论脱离实践。基于“师生合作”理论,引导师生合作、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焙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3]。在互联网+共享时代,我们营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环境,开发本课程的专业案例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师生合作共建基于专业的课程资源库,具体做法如下:(1)对教材现有资源进行活化和创造性的利用。如教材中主要是应用Excel软件分析处理数据,我们在要求学生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Excel各项数据化管理功能,引导学生使用Origin、SPSS、SAS等软件对同一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鼓励学生扩展性学习;(2)对已有资源如教师公开或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的专业案例加以甄别、选择、挖掘,形成本专业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鲜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3)根据学生实际,自主开发利用身边新的资源和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如很多学生参加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在科技项目实施和参赛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出现实验设计优化和数据处理的问题,如异常数据的取舍计算、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计算以及正交实验结果分析、图表的制作、批量数据的有效管理等,聚合师生力量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课程的价值,也享受了学习的乐趣。今后我们课程资源开发团队将利用学校的网络课程共享平台,将师生共同/学生独立完成的案例或资源开放共享,这些资源成为师生合作创新的知识产物,在课程教学周期中实现学习资源、学习共同体和资源开发路径的迭代共生。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开展课堂教学
当前大学生的创新教育主要集中在专业教育之外的创新思维课程和创新技能训练上,以公共选修课或通识课程的形式游离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导致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平行推进,创新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各自为政、缺乏互动[4,5]。我们在开展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创新教学的实践中,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注重学生真实参与,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探索者,进而成为自我能力的主动建构者。例如,在第一次教学课程导入的时候,学生最开始接触这门课发现课程课时少、内容多、公式复杂时往往容易出现“不重要、学不好、枯燥无味”等消极心理,如何让学生提振信心,感受到课程有趣有用是当务之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关心身边的热点问题如社会实践调查、毕业论文、虚假广告数据等导入,阐述课程实用性;通过试验设计发展史的案例体现实验设计的价值;引入“数据分析师”这一高大上职业让学生产生职业远景,拓展性学习提升竞争力。又如学习第二章试验数据的表图表示时,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柱形图、折线图、散点图等基础图表,而用数据透视表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制作高大上的图表让数据会说话这类专业性、技巧性较强的知识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学生通过这种创新性扩展性学习,过程具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助于启发思维和加速个人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自内心地学习、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内心幸福与宁静的人,这是大学创新教学理论的根本追求[6]。教师自身的局限与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是大学创新教学所面临的直接难题,大学创新教学对教师、学生以及师生关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化观念,跳出传统的教师权威意识,构建活泼生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和创新性思维,把握学科的前沿动态,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跟踪科技发展的能力。学生的思维也应该从固守成规向独创性和开拓性思维转变,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在课本之外超越课本,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校外生产实习模式
虽然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有着与医药类院校中药学专业的共性,但更主要的是体现了自己的特色,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以“中医药理论”为主线的课程和以“药用植物生产”为主线的课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既具有中医药思维,又具有科学思维。根据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亲自参加中药材的育种、栽培、采收、加工、质量分析等生产环节,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中,圆满完成生产实习任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项中药材的专题研究。为突出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色,提高学生的试验实践技能,河南农业大学以金银花、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基地为校外实习单位,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一、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选择
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是学生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以及了解社会的窗口,因此,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做好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根据河南农业大学教学工作安排及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科生生产实习作为学习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和动手操作技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实习基地的选择上,要采取实地考察和资格备案制度,由主管教学的老师组成考察小组,每发展一个实习基地,要先期到企业中药材种植基地考察中药材种植规模、经济效益和人员管理,尤其是注重学生的生活和住宿条件,如果有不符合的地方,向企业提出建议,待企业符合实习的要求后,学院会与企业签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合作协议,进行授牌仪式,并在学院备案。这样既增加了对企业的了解,也引起企业对实习工作的重视。
二、全员导师制为实习作铺垫
近几年,河南农业大学实施本科生全员导师制,每名导师每一级带4~6名本科生,导师在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理论学习、综合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全员导师制于第三学期开始实施,导师不仅要协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指导学业,提供专业引导,提高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专业能力,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在生活、品行与心理等方面指导学生,引导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同时,以河南省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农业大学中药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两个科研平台为依托,以河南地产大宗道地药材为载体,鼓励本科生参与导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项目等科研项目,通过学科前沿科研项目的参与,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促进科研基础知识的积累,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生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三、实习前的准备
生产实习内容确定后,在进入校外单位实习之前,指导教师还要召开实习小组会议。首先,强调纪律,包括实习时间、试验等;其次,是怎样去学习企业的管理模式等。此外,还要就责任管理、个人时间管理、个人压力管理、个人金钱管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了解、价值观、爱情观等方面再次进行生活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个人管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爱情等方面的观念,并且作出明智的选择,使学生有信心进行有意义的实习之旅。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试验设计方法》《科技论文写作》《中药材规范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与药用植物生产相关的课程,并且经历过实践教学及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锻炼,但在进入实习以前,还要再一次进行试验设计方法、调查方法的培训,最后还要在学校科教园区进行田间实战练习。另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以实习相关内容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并向学生提供一些文献检索的途径。比如在学校图书馆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搜索等,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所查的文献,进一步讲解如何从文献中获取需要的信息。通过此过程,逐步提高他们查阅文献的能力,并对下一步的生产实习做到心中有底。通过实习前的这些准备工作,让学生熟悉中药材田间试验设计中的问题和方法,并对学生的思路和想法进行积极引导和适时鼓励,以便下一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自己的试验。
医学期刊青年编辑自我提升途径
一完善知识框架,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
1.编辑学知识
在日常工作中,促使自身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编辑出版专业的相关知识,并积极参加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考试,充分掌握编辑出版工作的工作流程、标准规范等,比如《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等;参加出版专业编辑人员的培训班,系统学习编辑出版专业的法律知识、理论知识等,并将所学知识或技能合理应用到实际工作,以提高整体工作能力,树立信心。
2.医学知识
积极阅读国内外医学期刊、医学论文,不断学习和了解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治疗技术,以培养自身判断稿件创新性与实用性的能力,包括病例的典型性、治疗方法的先进性等,确保在有效时间内挑选出高质、专业的稿件,在提升自身工作效率的同时,为保证医学期刊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二促进编辑能力提升,培养复合型人才
1.加工语言的能力
开展实验室诊断试验研究问题探讨
在临床研究实践中,针对同一个临床问题往往会开展多个不同的临床试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循证医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开展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SR),以科学的统计学方法整合多个临床研究的结论,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最佳的证据。同时,SR还可以发现源自于不同临床研究的结论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为后续开展类似的研究提供参考。在进行SR的过程中,对已有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结论更加可靠,因而在SR中占有更高的权重。在此背景下,QUADAS标准应运而生。QUADAS标准一共包含了14项条目,供系统评价员从14项试验设计的细节去评估诊断性试验的研究质量。对于QUADAS标准中的每项条目,专家都在说明中给出了详细的评分原则:若研究符合该标准中提及的设计要点,可以得1分,否则,得1分;若根据论文的内容无法判断,就记为0分。QUADAS得分总和越高,表明该诊断性试验的研究质量越高,结论的说服力也越强。
START报告规范是STARD小组(一个以统计学家和实验室医学家为主的研究小组)制订一份旨在规范诊断性试验研究论文撰写的清单。这份清单共包含了25条记录,详细列举了诊断性试验论文的每个部分应当阐述的内容,其目的旨在帮助读者分析研究可能存在的偏倚(内部有效性)和结论的适用范围(外部有效性)。STARD报告规范至2003年制订以来,迅速得到了学术期刊编辑部和临床研究学者的认可。比如,ClinicalBiochemistry在其稿约中就明确规定:凡是向该杂志递交诊断性研究的论文,都必须严格按照STARD报告规范内容进行撰写。关于QUADAS标准和STARD报告规范的所有条目,在相应的中英文文献中均有介绍,限于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赘述。
从QUADAS标准和STARD报告规范谈开展诊断性研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数据收集的时序性问题
从数据收集的时序上讲,诊断性试验可以分为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二者的区别在于:前瞻性研究是先有试验计划,然后根据试验计划开展诊断性试验(同时对患者进行“金标准”和“待评价测试”的检查);而回顾性研究并无预先设计好的试验计划,仅仅是研究人员回顾性地收集了一些病例进行研究。前瞻性研究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控制病例募集,结果解释过程中潜在的混杂因素,因此,通常具有较高的论证强度;而回顾性研究无法控制各种混杂因素,因此,论证强度较弱。目前国际上开展的高质量的诊断性试验研究几乎都是前瞻性的研究。
在STARD报告规范的第六条中,就明确规定了研究人员在在撰写诊断性试验论文时,需要在“材料与方法”部分说明开展的研究属于前瞻性还是回顾性的研究。然而,遗憾的是,国内的部分诊断性试验研究论文,在“材料与方法”一栏中并未对研究的性质进行说明,而只是简单交待了研究受试对象的样本量,疾病诊断状况和一些基本的临床特征。这种不规范的报告方式往往让读者无法判断研究质量的高低以及论证力度的强弱,同时也削弱了研究成果在本领域的穿透力。此外,开展SR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分析各个研究结论之间的差异是否与试验设计特点有关,为同行继续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如果在研究论文中不阐述研究的时序问题,往往不利于系统评价员分析各个研究之间异质性的来源,也就削弱了研究在本领域的影响力。
2.研究对象的选择
案例教学课程应用(5篇)
第一篇:园艺类案例教学试验设计课程应用
[摘要]
试验设计与分析课程是园艺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学好这门课程,可以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通过阐述案例教学在试验设计与分析课程上应用的重要性和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体会,为农业院校园艺类专业试验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
案例教学;园艺;试验设计与分析
试验设计与分析课程是园艺类专业的基础课,是研究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相关性、农药、肥料使用效果、作物新品种比较、生产新技术效果等众多农业基本生产技术试验设计及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课程,其现实生产的应用性很强。通过试验设计与分析的教学,学生能掌握农业科学的试验设计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课程能为学生从事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在试验设计与分析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吃力、理解困难的问题。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学生普遍对数理统计理论知识缺少兴趣,感觉知识比较抽象,难学难懂,传统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沉闷。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掌握试验设计与分析的应用方式和分析方法,笔者在试验设计与分析中积极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具体园艺生产试验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这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在试验研究与分析课程中应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