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思想理论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素质教育思想理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素质教育思想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新时代的呼唤和改革开放的要求。基于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亟需改变的现状,需要从教学观念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提出对策,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性与实效性,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新时代的呼唤和改革开放的要求,需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契合点,发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独特作用,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促使其全面发展。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亟需改变。此前,笔者在广西地区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当前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主要表现:一是对人文素质的认知水平较低。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对人文素质的内涵不够了解、自身人文素质水平评价低、自我培养重视程度不足、吸取人文知识缺乏主动性等,这势必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公德意识与诚信品质培养。二是高职学生信仰缺乏,理想信念弱化。部分高职学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与信任,缺乏崇高理想信念的指引和激励,在对未来职业规划时则心态浮躁,学习动力不足。三是价值判断趋向功利化、实用化。高职学生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大部分高职学生选择实用化、功利化,极少数高职学生追求崇美尚真。从这一问题折射出当代高职学生也偏重于个人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利益追求,缺少奉献精神和仁义精神。因此,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作用,融入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育人任务亟需转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要求,推进高职院校树立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德能技力”等层面素质,培养多样化人才,能够传承技术技能的人才目标。[1]然而,调查显示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办学指导思想比较固守传统,重视专业建设、轻视人文素质培养。这种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使学生的认知也出现偏差,在问卷中关于“高职学生对人文社科类课程的看法”仍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其不实用、无所谓,导致最终培养了有才无德的“危险品”。需要转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系统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有德有才的“合格品”。另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存在吸引力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实选择等都需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教育更好的融合与相通,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增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涵养。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与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确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并行的教育理念。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德育课程的必修课,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紧密关系长期被轻视。需要明确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思想政治教育亦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反之,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2]。鉴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一致性,内容交叉融合性等,需要变革传统观念,确立融合并行的教育教学新理念,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贯彻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指引他们提高人文素质和提升人文精神。当然,教学观念与理念的转变与更新,离不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养的提高,这是高职思政理论课与人文素质教育更好地相融提升的必要条件。2.重视基础人文知识教育,发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教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必修基础课,要充分发挥其在锤炼学生品格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首先,针对高职学生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对传统文化知识、历史常识、政治理论等人文知识不能扎实掌握较少,需将人文知识融进政治理论教学中讲解,以丰厚的历史底蕴激发学生自我提升人文素质的主动性。以高职思想政治课中的“概论课”为例,它是一门理论为主,史论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3],单纯讲理论会造成课程枯燥、课堂无趣,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融入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提起学生的探究欲,实现预期教学效果;“基础课”以提升学生德育素质与法律素养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人文思想角度思考问题,在课程中贯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形象生动,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濡染中,弘扬中国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针对高职学生接触马克思主义原理较少,缺乏哲学方法论的指引,看问题易片面性、极端化,可以发挥“概论课”中蕴含的哲学与人文方法,培养学生客观理性且不失人文情怀的思维去分析和处理问题,发扬人文精神。3.创新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教育效果。由于高职学生生源构成较复杂,以我院为例,以高考生为主,以对口单招及五年一贯制大专生为辅,为了达到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目标,需依学情实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中综合运用“互动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及“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4],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转化理论知识为自身良好行为习惯,提升高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4.拓展教学实践途径,挖掘实践教学活动的人文意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在调查高职学生“最推崇的人文活动”得出是社会实践即实践教学更受学生的青睐。首先,开展课堂内实践教学。依托“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在课堂教学的前五分钟让学生讲历史上的今天和自选今天的新闻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自主吸收历史底蕴散发出来的人文精神,增强自身人文素养。其次,开展校园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结合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举办全院性的高职学生主题知识竞赛与演讲比赛、文化艺术节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实践活动,普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理念。另外,通过奖励机制,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有计划地分专业分层次,选择代表性强的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到文化底蕴丰富的博物馆、古迹遗址等地方现场教学或访谈教学,直观展现人文情怀。总而言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需要重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地位和独特作用,重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需要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开展的始终,发掘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的人文底蕴、人文情怀、人文精神。

阅读全文

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作用

【内容摘要】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对其思想政治综合素质的培养,值得整个社会关注。艺术教育是具有情感性、愉悦性、形象性、渗透性和典型性等特点的教育活动,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艺术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模式的创新、渠道的拓宽、内涵的丰富等方面。艺术教育可以发挥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育人作用,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强大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是其得以实施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教育;综合素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其中的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包含了较大的学科容量。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等特征,其课程的合理进行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师生的爱国意识及政治觉悟。各种教育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都会产生影响,其中,艺术教育对于建立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具有重要影响,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

一、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也是贯彻党的高等教育方针、适应时展要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包含道德修养、心理生理、文化修养、人文情怀、专业素养、技艺技能等方面。其中,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认识能力和道德行为技能,在每个人的成才过程中都起着引导和推动的作用。大学生拥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奉献、回报社会能力的前提,是要具备较好的道德修养素质。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教育阵地,综合素质教育更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引起高校及教师的充分重视。

阅读全文

素质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点,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和教学改革的需要。面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应该在教师态度、课堂教学和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最终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素质教育目标。

一、推进全程化课程教学改革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并尝试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成长发育的方方面面,使其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不同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积极构建全程化和全方位化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指导,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理想化的条件。首先,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安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教育,并有意识的对大学生实施积极的引导,使他们能在参与课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其能形成服务社会的良好精神品质,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能在未来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其次,要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育与高校政治教学、心理课程教学以及道德教育的融合,从不同的角度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思想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有效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校大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做出正确的思想指引。例如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规划的过程中,按照《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改革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意见》的要求,学校可以尝试开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并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教学加以调整,从“当代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角度分别开设课程,确保能从不同的层面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中素质教育效果,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课程改革条件。

二、创新多样化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改革需要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支持。新时期在素质教育视阈下,高校在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为了能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就要尝试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现实需求对教学活动加以调整,突出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综合分析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和确定,增强教育整体质量。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既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精神思想,也要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和道德水平提高等方面的现实要求,要转变传统讲授型的教学方法,按照课程教学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专题讲座法、微课教学法、社会实践法的应用,确保能彰显全新教学方法的作用,促进素质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如在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由于这部分课程知识的抽象性相对较强,在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存在局限性。所以教师可以加强对案例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应用,通过案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具体的解析,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指导,并且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加深对这部分课程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感染和熏陶,促进他们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搭建信息化课程平台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探索教学活动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可以从搭建信息化课程平台入手进行分析,在信息化课程平台上,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向学生的生活延伸,使其能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突破时空限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深化思想认识,能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在优化利用课内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综合素养得到培养,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整体成效。总之,在对马克思理论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从素质教育视域入手对教学活动加以调整,挖掘马克思理论课程中的素质教育元素,对学生实施积极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做出科学的理论教育指导。

阅读全文

专科院校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现状

【摘要】专科院校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学生素养提升和专业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专科院校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下一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践提供借鉴,为现阶段我国专科院校教育制度注入新能量。

【关键词】专科院校;思想素质教育;对策

党的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在系列讲话中深刻阐释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新形势下在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目标,同时也为教育者提出了新要求。高等专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半壁江山”,是教育界和社会舆论一致关注的焦点,随着思想素质教育要求的提高和专科院校生源的扩招,在校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培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专科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现状

思想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视并且是学生的必修科目,它的开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辅助专业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些专科院校,思想素质教育的效果寥寥,前景令人堪忧。

(一)思想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低。很多专科院校,不重视思想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或将其变成选修课,或“因人设教”,比如有一些党史教育和党课,只安排给要入党的学生学习。在学校不重视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自然不会重视,他们甚至认为,在专科院校里面,学得一技之长才是本分,思想素质教育的开设可有可无。

(二)思想素质教育手段和内容呆板单一。在开设思想素质教育课程的学校,大部分的课堂仅仅是流于形式,只是对于学生所要学习的德育教科书进行知识点和概念的泛泛介绍,对与现实社会中涉及的有关道德领域方面的问题,以及学生可能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没有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连续性的思想素质教育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仅仅是一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根本没有顾及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从而让课程变得毫无趣味和实用可言。

阅读全文

思想政治课的地位研讨

本文作者:王旭东 单位:河北省清苑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在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任务是以思想政治课为主担当的。因此,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

一、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在素质教育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放在首位,而思想政治课则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可见,它的地位不一般。要造就“四有”新人,其中“有理想、有道德”,甚至“有文化、有纪律”的思想教育、知识熏陶,也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通过思想政治课,特别是政治活动课程的实践活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论、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化建设等知识的教育,也是思想政治课责无旁贷的任务。可以说,素质教育的每一大类的项目中无不渗透着思想政治课的影响。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思想政治课则是素质教育这个灵魂的载体。

二、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决定作用

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它起着决定素质教育性质和方向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形形色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并存,不同体制学校的办学思想也各不一样,这些都会对青少年一代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都要让思想政治课在教育中占有突出位置;中考、高考中,思想政治考试也必须占据相当的比例。而一旦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削弱或取消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否认它的作用,就很容易出现道德败坏的“危险品”。目前,我国不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亟待提高,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21世纪的思想政治课,只有做到陶冶教育、创新教育、智能教育的有机统一,才能执行素质教育中的德育任务;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教师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培养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教育学生守纪律;只有用科学的世界观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这些任务是无法落实的。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着思想政治课的改革

阅读全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素质分析

摘要: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职业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从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出发,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路径,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真正形成,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素质;必要性

大学生职业素质“是指大学生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方面表现出的兴趣、能力、个性等方面基本品质。”[1]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在贯彻落实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业素质教育主渠道作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扎实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真正提升。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面认识它的必要性。

1.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需要

就教学目标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培养大学生良好职业道德、提升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为主要目的,主要集中体现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教学目标上,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内容之后具备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阅读全文

现实教育中的困惑解析

作者:栾宏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0引言

素质教育从本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到1993年将素质教育写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到当前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已近20多年。在这期间从理论到实践可以说亦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令人感到尴尬的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踏踏实实”的现实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观。

1扫描:现实教育中的两难

1.1理念上的“纠偏”与现实中的“惟升学率是从”素质教育的提出的初衷是针对当时我国教育中那种脱离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片面追求升学率,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提出的,即为“纠偏”而提出的素质教育这一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其根本宗旨。体现在教学活动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的发展、生动活泼的自主的发展;在教育内容上,着眼于人的素质的全面的提高,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组织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方法与习惯,在学习中培养能力;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合理、科学地评价教学质量。其初衷是纠“应试教育”中只重“升学率”的片面教育,但现实的教育中,并没有因素质教育的理念的提出和实施而达到了“纠偏”的目的,相反,现实中的教育却存在“愈纠愈偏”的现象,有的地区甚至到了全面追求升学率的地步。

1.2理念上的“减负”与实际上的“负担的增加”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素质教育的实施,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乃至全面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中央历来重视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问题,教育部为此专门文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几次重大的中小学的课程教材的改革及招生的改革。但从实施的实际效果来看,收效甚微,并且有的地区出现了越减越重的现象。首先,表现在学生的睡眠的时间越来越少。据调查表明,初中生晚上9:30休息,次日早晨6点起床;高中生晚上10:00-11:00休息,次日早晨5:30起床。从调查结果看,如按青少年正常的休息时间计算,现在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现象,以至于一些学生晚上精神萎靡,白天昏昏欲睡。其次,表现在教辅资料越来越多。就调查发现,包括装订成册及未装订成册的教辅资料,平均每个学科小学高年级4种,初中二年级5种,初中三年级8种,高中二年级8种,个别的学科超过10种。大部分的学生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每天不得不埋头于大量的题海。再次,表现在合法的双休日被剥夺。从毕业班学生在校的时间看,大部分学校为了提前结束课程,赢得更多的复习时间,不得不牺牲学生双休日时间。

1.3理念上的“全面评价”与实践中的“惟量是从”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有觉悟、有道德、有知识、身体健康的创造型人才。其教学评价的特点体现在全面、全体、个性的发展上。“全面发展”意味着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智能素质哪方面都不可偏废。“全体发展”,意味着不丢弃后进生,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都得到提高。“个性发展”是学生个性潜能得到发挥,个性专长得到鼓励。教学评价目标应定位在这三个发展上,同时应突出其评价的发展性、过程性及生成性。但现实中的教学评价,虽然提倡由过去的惟“量评”,转向“质评”与“量评”相互结合的方式,但在现实的操作上,绝大多数学校仍然以操作简便的“量评”为主要的评价方法。学校对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其升学率与优秀率,并且社会上更愿意按升学率对学校进行点评。这种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方式,必然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所以,当今教育界所提倡的什么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等,在现实中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惟量是从”在现实中仍然是评价教师和学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理念上的评价模式在现实的操作中只是流于形式而已。

阅读全文

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探索

[摘要]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是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和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不是一项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高校及教育主管机关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也需要提高广大在校大学生的积极性,更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拓展工程的实施,做好素质教育拓展证书的认证工作,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方式的创新,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求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使广大青年学生成长为社会有用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学界与各高校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黑龙江省各高校依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教育部重大课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在认真研究、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基本素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后,提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旨在寻求一种创新的方法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的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的要求量也随之提高,但目前高校的培养质量和教育状况还不能完全满足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就目前大学生的素质状况而言,可以肯定的是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思想积极要求上进,关键时刻能够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而且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但是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大学生身上存在着许多令人忧虑的倾向:一是思想道德观念的错位。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重实惠、求实用,淡化社会责任感;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一味地强调索取,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1]。其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准。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2];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很多大学生对道德文明和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视程度较低,徇私舞弊、随意破坏公物、不注重环境卫生、排队加塞等现象经常出现。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在生活方面,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精神[3]。二是人文素质的缺失。其一、人文知识匮乏。一些大学生对历史、哲学、地理方面的书籍很少问津。对艺术缺乏基本的鉴赏能力和欣赏习惯,忽略、甚至抛弃很多民族的东西。其二、人文思想淡薄。当前很多的大学学生普遍认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和美德精神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而对一些国外的节日和生活习惯及方式却盲目追捧。其三、人文精神疏离。很多学生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表现出了一种疏离,甚至是无知。这些精神上的疏离主要表现散见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变、责任感的缺失以及日常的言行举止不当,同时也表现在对国家和民族命运关注的淡漠,消极的学习态度,缺乏诚信道德意识等。三是健康素质脆弱。一些学生身心状况欠佳,无法为紧张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身体素质支撑,在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无法正确认识,不能进行自我调适,出现很多的心理障碍。四是实践能力不强。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盲目追求学习成绩,忽视实验、实践等环节,导致其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欠缺。就目前高校的素质教育状况而言,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素质教育理念产生以来,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各高校都在积极努力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时我们也看到,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显著成效也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实践性不强。如何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是一个意义深远时代性课题,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素质教育要想取得实效,更多的要强调其实践性,如果实践性不强,素质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距我们的期望渐行渐远。现在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可谓非常显著,有关素质教育的意义、概念、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等方面的文章屡屡见诸报端。但是这些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理论层面,鲜见有关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载体、新方法等方面的实践性研究成果,因此显得指导性不够。作为培养未来国家栋梁的高校,应该对如何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很多学校通过增设人文类课程、开办选修课、增加实验学时、开展社会实践等方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这些作法基本上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打碎敲,修修补补,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但还没有一个相对系统的、操作性强的素质教育整体推进构架,对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二是创新性不强。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去要观念更新外,教育的模式、机制和方法都应该适时地进行调整,但是目前各高校的作法依然都是传统的,那些以说教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更谈不上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当然并不是说所有传统的方式方法都要摒弃,一些好的传统优势教育手段还是要保留的,关键是怎样能够依据社会的发展,赋予他们新的时代内涵,而且要对其功能重新进行挖掘和整合,使这些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效,这也意味着创新。所以,从大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这些突出问题和高校的教育现状这两方面来看,的确对我们如何增强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严峻挑战,促使我们必须认真思索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因此我们要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的基本内涵

近年来大学生的道德缺失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德育的强烈反思,深刻地思考德育的出路在哪里,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现代德育的困境在于与生活疏离。走出困境的出路是向生活回归。由此提出回归生活的德育途径,从德育走向生活和从生活走向德育。”其意义在于可以让学生把从书本上学到的冰冷的理论、概念等间接经验与在社会活动中获得的直接经验紧密结合,加深其对前人通过生活感悟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的体验和理解,增强社会活动对德性的启迪作用。德育回归生活理论为我们开展德育工作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也对我们如何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有所启发。因此,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就是要依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根据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结合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实际与发展需要,把各种学生教育活动作为基本的组织形式和主要载体加以整合,实行量化考核,探寻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模式,以便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功能,为他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搭建一个平台,虚功实做,把大学生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体验和感悟人生的真谛,并对活动的效果加以正确评价,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由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所以素质教育应该首先是基础性的教育,从基础抓起目的是为大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把大学生素质教育首先定位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标准上(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据此我们得认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素质教育全部内涵的核心部分。根据这样的理论判断,为保证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顺利开展,省教育厅研发了《大学生素质教育量化工程实施规划》,规划书中把学生综合素质设定为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4]。规划书主要设计了量化能力(活动)菜单、能力说明、活动支撑和评估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让学生参与已经量化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比如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公益活动、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形式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