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案例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思政课案例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思政课案例教学

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论文

一、多媒体条件下思政课案例教学内容遴选策略

遴选教学案例是开展思政课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精当的案例使教学事半功倍。

(一)紧扣教材,体现思想性、政治性、时代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要紧密结合重新修订的教材新观点、新内容精心选取。首先,教学案例要有思想性。教学案例要围绕章节内容体现的思想主线、思想观点、思想倾向、基本精神来遴选。教学案例要具有政治性,要向学生传递政治文明的正能量。教学案例要有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显示出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教学案例要体现时代性。教学案例要展现时代风采,催人奋进。

(二)案例要体现典型性、集成性、鼓动性

典型性是指教学案例要反映客观现实,其所呈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例如,华西村是中国新农村的代表。通过多媒体呈现华西村的发展壮大历程,将很好地诠释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一个好的案例不仅仅是文字、图片的呈现,还应有视频片段、虚拟动画、音频等融入,展现给“90后”的大学生的是立体综合集成现代信息技术的思政课案例,这样的案例才能吸引眼球。思政课选取的案例要符合政治宣传的需要,要有感召力、鼓动力、推动力,成为“90后”们自觉行动的有力推手,增强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绽放青春的华彩。

(三)案例要体现趣味性、生动性、情境性

阅读全文

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实践探析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基于学科背景的红色案例教学非常有必要。红色案例内容与学生的学科背景有关联,易于学生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案例教学本身所具有的互动性、启发性等特点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学科背景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思政课“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案例式教学就是思政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案例式教学生动具体,易于学习和理解,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教学相长,能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宽泛的案例式教学既无法照顾到学生的学科背景,又稍微缺乏教学的针对性。在思政课中开展基于学科背景的红色案例教学,则能很好解决上述问题,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增强大学生获得感。

一、基于学科背景的红色案例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案例是对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富有意义的陈述。红色案例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各个历史时期所涌现出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叙事性追述。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案例是培育学生们民族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的最好教材。基于学科背景的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首先是一种以红色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与其他学科运用案例教学的情况相比较,基于学科背景的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体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

1.政治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政治性是思政课的首要特征。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很好地遵循了这一原则。在案例内容的选取上体现出鲜明的政治性。红色案例主要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政治教育功能。在案例分析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统一起来。北京印刷学院作为出版传媒行业特色型高校,学校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对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要求更高。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能很好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2.学科性。为了提升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红色案例的选取须与学生的学科背景有关联,由此赋予红色案例以学科性的特点。北京印刷学院是围绕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办学的出版传媒大学,“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播、设计与艺术”领域中的印刷、出版、设计等学科特色鲜明。学生的专业大都与这三大学科相关联。因此,红色案例的内容主要是体现学科特色的红色印刷、红色出版和红色设计。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基于学科背景的红色案例教学非常有必要。红色案例内容与学生的学科背景有关联,易于学生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案例教学本身所具有的互动性、启发性等特点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育人目标。关键词: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学科背景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案例是有区别的。印刷学科背景的学生主要使用的是红色印刷案例;出版学科背景的学生主要使用的是红色出版案例;设计学科背景的学生主要使用的是红色设计案例。

阅读全文

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模式问题分析2篇

第一篇

一、思政课案例教学模式的内涵

案例教学模式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教授于1870年前后创立,最初运用于法律教育教学领域,后被拓展运用于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逐渐在我国获得运用和推广,近年来在思政课教学中被广泛运用。该模式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通过提供、设计特定情境的方式,使学生对案例获得身临其境的感知和体验,并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其特点在于:以案论理,活化教学内容;讨论为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分析,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探究,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相关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参与式、启发式教学。就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施而言,一般由设置教学情境、案例介绍、互动讨论、总结归纳、反馈巩固等基本环节组成,教学活动不再是仅仅由教师控制的、单向的施教过程,而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维良性互动过程。通过互动与交流,师生之间不再是以往“我教你学”的关系,而成为教学活动中共同的主体,都在建构或影响各自的认知结构,特别是教师通过参与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动态,有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案例教学模式具有贴近实际、与当前大学生思维特征相适应、满足思政课功能与价值目标实现的优点,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课时多,学分多,教师投入多,但学生对思政课的评价和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活跃,崇尚独立思考,张扬个性,“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已不能满足其需求,他们希望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得出结论。案例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则能解决上述问题。教师通过介绍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又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既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能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知行合一奠定基础。

二、选取教学案例的基本原则

围绕教学内容,选取与之相关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模式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案例选取的基本要求应当是既与教学内容相契合,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应体现代表性、启发性和典型性等基本原则。在当前教学实践中,案例选取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简单化、浅显化等倾向,案例教学被简化为举例说明,一些教师甚至将案例教学等同于“原理+事例或故事”的固定程式,类似的案例设置不能揭示出所选案例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更有甚者,为达到吸引眼球、引起关注的效果,一些缺乏思想、理论意蕴的日常生活事件成为案例的来源,案例教学在实践中被泛化为事件、故事赏析。案例本应成为教学模式的媒介,应当起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作用,但实际上故事情节喧宾夺主,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目标反而被忽略了。如果只考虑趣味性,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忽视教学内容和目标,肯定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启发性,通过对代表性较强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达到触类旁通,提高认识、分析类似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又不能过于简单,结论的得出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应体现启发性和疑难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投入,提升其思考问题的深度。很多教师倾向于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研讨,这些案例与教学内容确实有着明显的关联性,能够服务于教学目标。但典型案例往往又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度,学生可能在中学阶段学习中有所涉及,这就导致他们对部分案例有一定了解,但了解又不够深入。反复使用这些案例可能使学生产生重复感,感觉过于老套,难以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对典型案例进行多视角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挖掘出新的时代价值、意蕴,找到新的着力点,从而使典型案例能够“发新芽”。当然,除了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加工”外,立足社会生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不断充实和丰富案例素材是更为重要的途径,思政课教师不能停留在一些常用的、人们熟知的典型案例上,而是要多观察生活,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细节及各种值得记录下来的故事,搜索网上最新的案例资源,及时记录更新案例教学资源库并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三、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在运用案例教学模式时,如何处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尤为关键,这需要我们从理论上明确界定案例的功能,实现案例教学与理论传授的辩证统一。案例教学模式归根到底是一种教学途径,是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媒介,是将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知识体系、信仰体系的渠道之一,对案例的剖析不能影响或冲淡理论知识的传授,也不能替代必要的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的最终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开展不是越多越好,案例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脱离教学内容的、频繁地使用案例反而在实践中不能起到促进理论教学的作用。所以,案例教学必须紧密围绕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展开,而不能泛化为简单的“举例教学”“,为案例而教学”。同时,应明确,案例教学模式不是万能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以弥补该模式的局限。案例往往存在个案的特殊性和情景的局限性等问题,即使学生有相当的学习能力,也难以保证可以从中准确、系统地发现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甚至可能诱导学生做出“过度化概括”。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教师要能够驾驭、掌控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高度关注学生的分析思路、思想动态,并能有效引导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的思考过程能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保证不发生方向上的偏离。另一方面,教师的总结和点评至关重要,在案例讨论的环节结束后,教师需立足整个教学过程,总结讨论中出现的思想倾向和问题,从宏观上对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准确的讲授,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使他们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系统的观点和认识,实现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

阅读全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与案例教学结合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政治性。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以及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微课教学的优势,将微课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有高效、方便的特征,已经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必然选择。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案例教学;结合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的形式、空间、时间等存在的局限性影响了思政课案例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实现了案例的展现,却无法真正实现对案例的分析,无法实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案例教学资源不足

目前所有的思政课教材均为统编教材,在教材中主要是理论知识,对于案例的设置并不多。而教师参考书中虽然设计了较多的案例,但案例内容往往比较陈旧,不能贴合新时代的发展实际与学生的现实要求,没有很好地找到学生的关注点,导致案例缺乏吸引力。思政课案例的选择则需要真实性、情感性和政治性并存。这些都给思政课教师在案例选择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应用不当

阅读全文

健康评估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践思考

摘要:介绍某高职院校在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与成效。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蓝本,整合思政元素,采用案例融合、角色扮演、信息化教学和第二课堂等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思政,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职;课程思政;健康评估

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程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就要求教师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学生初步接触护理专业课程时,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及医德医风。本文以健康评估课程为例,探索健康评估课程思政的方法,在护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

1研究对象

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共96人,均为女生。

2健康评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1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阅读全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模式

[摘要]产生于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通过多年的推广与完善,逐渐成为世界上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照搬哈佛模式,而要在借鉴哈佛案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重点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特点,在课前案例的甄选与编写、课堂学生“剧作者”角色的把握、课后教学的总结和反思环节加以创新和改造,从而探索出应我之需、为我所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一般模式。

[关键词]哈佛;案例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

当前,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给予空前的重视。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如何“在改进中加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实现其育人目标,关键是改革并创新教学方法。源自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作为诸多教学法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一改传统说教式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素质及开拓思维和视野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与探索哈佛案例教学模式,借鉴其先进的理念和具体的实施方略,能够使我国高校思政课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哈佛案例教学模式及其国际发展

通常认为,案例教学法源自美国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哈佛法学院兰德尔院长的倡导,并在1920年前后在美国法学教育中取得了较为彻底的胜利,至今仍是美国法学教育的核心教学方式。[1]之后,哈佛医学院也成功引进案例教学方法,将其运用于临床医学当中,既通过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通过专业研讨增强了临床治疗的科学性,极大地改善了美国的医学教育环境。案例教学法在哈佛法学院和医学院的成功实践激励了哈佛商学院,其于1921年开始正式推行案例教学,并通过多年的推广和完善,建立起系统的教学模式,成为哈佛案例教学的标杆与典范,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此,各国相继效仿,纷纷采用这一方法,并结合本土实际加以改造和发展,使得案例教学法成为国际上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将案例研究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以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前需要尽可能充分地占有和掌握案例的相关数据和翔实资料,通过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给出解决方案,并通过课堂讨论优化方案,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案例法同样也是德国的主要教育方法。例如,德国的职业教育遵循“行动导向”理念,力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而这种关键能力的获得有赖于案例教学法。面对一个案例,学生首先需要完成信息收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行动目标;之后展开计划,确定小组行动方案,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优化方案,完成最终的决策;方案实施后,还要进行评估和反思,总结经验,跟进认识。加拿大将案例法应用于高校公民教育课程之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其应用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环节,即案例的选编与准备、案例的分析、案例的小组讨论与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依托案例进行,真正体现了“以例激趣,以例分析,以例说理,以例导行”。[2]这些国家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和发展虽有所不同,但都基本遵循了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教学形式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个人授课特点灵活设定,因而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教师和学生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上课前,教师需要预先选定教学案例,并据此制订教学计划,同时,需要将案例卷宗提前下发给学生;学生则要熟悉和掌握案例信息,找到问题症结,确定解决方案,并进行小组讨论。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阐发观点,集体讨论,教师负责引导整个教学流程,进行关键性的点拨。课后,师生要及时总结反思,交流反馈,获得提升。通常,学生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巩固课堂成果,而教师则要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师生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反思。经过多年的实践、创新和积淀,案例教学已成为哈佛大学的鲜明品牌,哈佛大学已成为发展与研究案例教学的制高点,哈佛案例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以其先进的理念和系统完善的实施方略为国际上案例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基于此,我国高校思政课引入案例教学法应积极借鉴哈佛大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基本遵循其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一般模式,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要全面审视我国高校思政课开展案例教学的条件与环境,做到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实现在比较中创新,从而探索出应我之需、为我所用的案例教学模式。

二、甄选与编写优质的教学案例

案例的选取是案例教学课前阶段最为重要的环节,关乎案例教学的成败,要把案例教学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必须将甄选优质的教学案例置于首位。哈佛大学历来重视案例建设,编写和建立庞大的案例库成为其案例教学成功之关键。显然,案例教学离不开大量丰富而生动的案例。据调查,在哈佛大学两年MBA的学习中,学生们要分析八百多个案例,这样庞大的数量如果仅仅依靠教师每次课前自行准备是完全无法实现的。为此,哈佛大学组织专业人员从事案例开发工作,进行案例的搜集和编写,并创建“校际案例交流所”,为案例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方便而丰富的供应源。如果我们对哈佛大学案例库中选取的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不难发现以下特点。第一,从范围上看,哈佛大学在选取案例时体现了国际化特征,其教学案例涉及全球各个地方的问题,而不局限于美国本土。由此,学生可以从案例中感受全球化进程的脉搏,获得一种更加宏观广阔的视野。第二,从目的上看,哈佛大学希望通过案例教学为政府和企业培养卓越的领导人,因而选取的案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一方面,所有的案例都来源于生活实践,例如,法学院的案例均为发生的法律案件;医学院的案例均为真实的临床病例;商学院的案例则来源于企业管理人员的亲身实践,是对商业中真实情景的描述;另一方面,案例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即通过案例研究与讨论,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分析、综合及决策能力,哈佛“总经理式的人才”便是在这一过程的淬炼中产生的。第三,从内容上看,哈佛案例强调各类现象的发生过程,注重各种数据资料的提供和背景材料的阐述,既不在编写上闭门造车、主观臆造,也不在叙述上一味点缀渲染而使内容失了“真”,总之,是对各领域典型事件及其细节的真实还原。我国高校思政课开展案例教学同样重视案例的选编工作,但与哈佛大学呈现出明显的区别。首先,案例选取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服务于学科教学。我国高校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课,更是特殊的育人课,不仅传递着科学知识,更强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鉴于课程的特殊性质,思政课案例的选取往往不以哈佛大学所关注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主,而是更加倾向于价值观导向的正确性。一个好的思政课案例,不仅能够阐明科学理论,更具有思想教育作用和政治导向作用,能够实现正能量的说理和引导。其次,案例的选取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案例选取与哈佛大学存在着一个显著的共性特点,即源于历史上和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真实性是一个优质教学案例的重要构成要素。但是,哈佛大学将法律、医学、商业等领域中的真实事件应用于教学,使学生在“模拟参与”中锻炼“实际参与”的能力,体现为此实践到彼实践的经验迁移过程。而我国思政课选取的教学案例强调在真实性基础上产生思想的启迪,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活事件,更要获得事件背后蕴藏的理论真知,并能够在案例内含的深刻问题中产生内心的触动,实现思想品质的升华。最后,案例的编写尽可能形式丰富、内容生动。思政课开展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进而接受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因此,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是编写教学案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所以,为了增强案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编写思政课教学案例在形式上应尽可能丰富,必要时可借助新媒体等手段,在内容上尽可能采用一种生动活泼的叙述方式,切忌平铺直叙,适当的修饰和渲染往往能使案例更具吸引力。总之,案例的甄选与编写是整个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环,是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尽管哈佛大学的案例选编方法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是我国高校思政课不同于哈佛案例教学所针对的实用性课程,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在这一环节有更多的投入,下更大的功夫,努力探索出符合我国高校思政课特性的优质教学案例。

阅读全文

土木工程课程多元化教学探究

摘要:以“土力学”课程为切入点,提出了专业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金课建设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加速金课建设的进程,为教学实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金课建设,土木工程,教育实践。

0引言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金课建设应当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形成每门功课、每个老师都讲思政、思政贯穿整个教书育人过程的新局面。而为实现课程思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升教师水平、优化教材编写、丰富课程结构、增设相关课程、改进教学方式等,而从教师层面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提升教学质量,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1-15]。所谓高阶性是指让学生掌握面对和解决具有复杂性、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的应对能力和高阶逻辑思维;创新性是指授课内容紧扣时代主题和发展前沿,授课方式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授课过程具有启发性和多元性;挑战度是指课程对老师准备教案和学生听课理解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需要踮起脚尖才能触碰得到。高校本身是一个育人教人,成人成才的重要场所,所开设的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面对新时代,如何在课程中强化意识,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大力提升课程质量,更好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是当前课程的主要任务。而新时代也对大学金课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例如:在授课内容上需要将课本上专业知识与思政德育元素进行有机的融合,在授课形式上需要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方式将核心价值观灌输给青年学生,在灌输课本知识的同时,引导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品德和才能兼备、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新时代人才。对此,在新时代和课程思政背景下,金课的建设是高校教改的核心内容。

1独立学院金课建设的案例分析

(1)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联系尚浅。独立学院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广大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觉悟[16]。当前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多停留在对思政主题进行生硬的讲解,思政部分和专业课仍然泾渭分明,导致在专业课讲述过程中突然切换到思政教育,反而让学生反感,降低对课程的兴趣,思政元素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2)课程内容与工程结合不够紧密。土力学课程偏于讲解理论基础和方法,传统的照本宣科让学生感到乏味,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知识,也不能反映课程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即使是结合工程实际也是采用一些比较老套的案例,甚至是在多门课程中都讲解过的案例,虽然课程内容结合了工程实际,但由于缺少新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

阅读全文

三全育人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摘要:该文总结了“三全育人”视域下某医学院校本科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和应用成效。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专业课内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改革教学方法、思政案例库建设等方式构建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职业责任感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1],强调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高校思政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和时代发展要求等。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本研究以外科护理学课程为例,充分挖掘该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对护理学本科学生实施临床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力求使临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

1研究对象选取

某医学院校2019级200名护理学本科大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8名,女生142名,年龄19~22岁。外科护理学共计134学时,其中理论96学时,实践38学时。

2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2.1课程思政实践方案的制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