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四年级语文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四年级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初探

【提要】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能够运用其丰富的美学因素,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懂得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使课堂气氛活泼有趣,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育教育;情景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美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品格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外在表现。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品格,形成健康的个性,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意识地渗透美育教育,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美育教学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素养,还能启迪心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将文本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鲜活生动的形象,精炼优美的词句,浓厚质朴的感情等等都是开展美育的丰富素材。学生沉浸在美的体验和享受中,语文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学习效率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提高。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感受语言之美,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了语文素养。

阅读全文

小学语文教学随文练笔分析

“随文练笔”鼓励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其作文写作水平[1]。实践证明,写作与阅读只有彼此作用、有机结合才能取得“得心应手”的效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是读写渗透、读写结合的载体,其打破语文教学中呆板沉闷、按部就班的传统局面,为学生听说读写、手脑并用提供了条件。“随文练笔”要选择适当的切入点,采取科学的方式,设立良好的情境,借助典型语段、独特表达方法来练笔,引导学生将文本资料迁移、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不但训练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也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选取经典,仿写文本

小学语文课本是特别宝贵的写作素材库,很多课文都是名家作品,其文学底蕴深、取材范围广,写作方法与技巧是学生作文的最好范例。因此,语文教师既要教会学生识字、理解字意,又要让学生了解语言特点,进行学习与模仿。仿写是学生从阅读向写作过渡的途径,也是他们练笔的重要方式,在仿写过程中使用课文的词汇语法,模仿其写作技巧,为提高学生语言水平与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1.句式仿写

学习小学语文材料的经典句式,既能积累写作经验,又能帮助学生对语言学习进行规范,以增强他们运用文字的能力。虽然此方式较为简单,但这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环节和必经环节。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要求学生对感叹句、反问句、拟人句、比喻句等进行仿写,其中排比句是小学阶段学习难度较大的句式。例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太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较为简单的排比句:“没有水,就没有()、没有()、没有()……”句子练习的难度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加大,例如学习《记金华双龙洞》一文时,学生读到“溪流时而窄、时而宽、时而急、时而缓”的排比句子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造句。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开展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

2.段落仿写

对段落进行仿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句子间的联系,因此要支持学生对段落进行仿写,了解段落与句子间的结构,增强习作质量[2]。段落构成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总述—分述、总述—分述—总述等形式。例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一文在对铜锣湾、海洋公园、浅水湾进行描写时,三部分是并列结构,每个段落是总—分的段式,是学习仿写的优秀范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采取总—分—总模式,描写彩塑与壁画。同时,在段落与段落间,通过“不仅有彩塑,还有壁画”的句式,将两部分连接起来。学生也可以练习这种写作方式,这种练习和老师反复说明其承上启下的功能相比较,效果更佳。

阅读全文

状物类文本实现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状物类文本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出现,表现出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的特点。状物类文本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帮助他们提升语言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比照、辨别和分析的手段,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掌握状物类文本的表达能力技巧。

关键词:小学语文;状物类文本;教学策略

状物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独特的风景线。这类文本要么描写山川,要么表达地域风光,要么叙述具体事物,要么追寻或借物来描写人,这些文章通常因其诗意的语言特征、鲜明的对象特征和自然、坦诚的情感表达来吸引学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得到有效提升,人文视野得到拓展,个性品质得到培育。在各种文体中,状物类文本最能体现语言和写作的魅力,最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研究,探讨其有效教学策略。

一、重视比照、辨别和分析,欣赏语言形象

状物类文本从语言的角度描述事物的特征,提出了对作者语言使用的准确性、直观性的更高要求。文章语言优美,易于阅读和背诵,学生可以反复阅读,静静地思考其中的深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对文本语言的感知与鉴赏,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其形象特征,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四年级上册《泉城》这篇课文时,状物描述性范畴很明显。其特点是在描写中能够抓住景物特点,用准确、生动的文字,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中所用文字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教师可以采用比照、辨别和分析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在文本中,有五处文字叙述泉水往上涌,五处文字中都用了一个不同的关键词,尝试找出来。在学生发现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词语分析的要求,让他们比较这几个词的异同,并深入挖掘作者使用这些不同词语表现意思相同内容的驾驭语言的方法,这样学生对文本中语言表达的特别之处才能深刻感受和准确领会,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二、强化观察能力,升华中心思想

状物类文本是以事物为中心,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时,通过写姥姥的剪纸来表达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动态展示简单的剪纸,还可以提前剪一些简单的剪纸让学生欣赏,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剪纸,感受剪纸的难度和魅力。它不仅能使学生对剪纸有初步的了解,而且还能让学生欣赏剪纸,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极为有利。其次,这篇课文主要对剪纸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剪纸的代表性意义,使学生能够放飞思考。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剪纸其实是姥姥的象征,体现了姥姥的智慧和美德。对姥姥的描写实际上是作者借物抒情,表达对姥姥的思念,分析剪纸背后的深层含义。最后,课文总结、分析了作者对姥姥的深厚感情和对姥姥的思念与祝愿,期盼姥姥的结局非常完美,升华课文的中心思想。

阅读全文

诊断式评价在语文教学中价值和实践

【摘要】察觉和发现问题是诊断式评价的核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抓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具备的技能、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做出评价,从而更好地保证教与学的成功。因此,本文从诊断式评价的价值及其实践运用进行探讨,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加强学情研究,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诊断式评价;价值;实践运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语文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要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诊断式评价。而诊断式评价一般是指教师在进行某项教学活动之前,预测自己所任班级的学生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判断这些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达成学习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自己的有效教学铺垫扎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把握学情,从而更高效地实施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便与同仁们商洽。

一、诊断式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了解学生起点水平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就是对双方的情况都能透彻了解,才能有效地采取对应措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就需要清楚地知道学生的起点水平,并针对他们的现有水平设计出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并在学生完成相应教学任务后给予精准的诊断式评价,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二)掌握学生发展差异

阅读全文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把思维形式作为一种良好的方法加以自觉训练,有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文章创新作文教学模式,将作文训练与思维培养相结合,提出留心观察、积累素材、引发想象、读写结合、标新立异的有效策略,以锻炼学生的作文思维。

关键词:作文教学;思维训练;有效策略

原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在《儿童的世界》的序言中曾说:谁要发展爱憎分明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单独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写作思维需要训练。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写作思路狭窄,缺少真情实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创新作文教学模式,把写作训练与培养多向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一、留心观察,拓宽思维

小学阶段,不少学生都害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缺少写作素材,使写作思维受阻。教师要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去感知生活。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不足,观察事物时容易泛化、片面,主次不分。为了避免观察过程中抓不到重点,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方法。例如,观察人物时,重点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揣摸人物的心理,突出人物的特点;观察事物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抓住特点加以想象,描述事物的独特之处。在平时的作文指导中,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观察作业,在实践中掌握观察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积累素材,培养思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阅读全文

互联网上的教育思考

 

一、课皿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已经进人了一个信息时代,人们学习交流的媒介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网络已经走进学生的生活,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如何让学生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学会在网络上交流,如何让学生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这些问题已引起我们的关注。   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语文教学不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作家、演讲家,而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能与他人交流的人。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1998年起,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实验,将汉字编码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识字和阅读教学,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我们发现,学生操作计算机比较熟练,却在互联网搜集资料和阅读新闻等时有困难。我们分析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材,发现现行教材尽管在与生活的联系上有所体现,但与网络等现代技术发展联系不够。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教材的不足,立足教学大纲和教材,面向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教学真正体现大语文观的思想。   二、课压的理论假说及依据   我们提出实验课题的理论假设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基于互联网的语文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等能力。   我们这个实验假设的主要依据是:   1.系统论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要素,根据一定的结构形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适应性。系统必须适应环境,一方面要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实行自我调节,另一方面,还要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有利于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系统具有整体性。“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是系统的最基本特征。系统中整体与各要素的关系应服从于整体的需要,以取得整体的最优效果,同时,系统整体的发展也要有利于系统内各要素的发展。   系统论给我们的启示是:语文教学、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系统,它们必须是开放的,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语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它们之中的各个子系统、要素,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应该服从整体发展的需要,通过某种手段、途径有机结合,取得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最优效果。   2.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l)学生的理解文字能力、认识生活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决定语文能力的三个最重要的要素。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越强、视野越开阔、实践经验越多、知识越丰富,他们的语文能力就越强。   (2)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一个整体,是文字、知识、思维三者有机融成的整体。理解文字的能力是形成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重要条件和前提,思维能力是形成发展语文能力的核心和动力。但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知识贫乏,即使识得文章的词句也无法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也无从联想与想像。3.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乌申斯基说:“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赖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多尝试、多练习能使知识基础不断地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越多、越牢固,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兴趣也就越来越浓。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语文知识、形成和发展语文能力,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又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那是多么有意思的事。学生学习语文也就不会再感到枯燥乏味了。   三、课题的实施   1.课题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题的假设和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在于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课外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种语文学习活动,以此来弥补教材的不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地说就是:   (l)通过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让学生掌握超文本超媒体阅读的一般方法,掌握在互联网上查询资料的方法。   (2)通过电脑美术日记的创作,让学生知道如何用电脑写作文、养成用日记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   (3)通过网络交际活动,使学生掌握现代的交流工具,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2.超文本超媒体阅读   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篇一篇课文进行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认读、理解、概括、质疑和鉴赏能力,即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也在改变。不但是形式的改变—由纸质的书变为电子书,更重要的是阅读方式、思维的转变—线性阅读向超文本超媒体阅读的转变。这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在课外组织学生阅读一些超文本超媒体阅读材料。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我们主要安排超媒体阅读材料。这类材料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内容需要配有相应的图片、声音、影像或动画等非文本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建立更加准确、完整的概念和表象等。这类材料主要是一些电子书籍,如《中国少儿百科全书》、《世界少年奇才》、《中华少年奇才》等。这类材料需要购买,在学校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成立了班级电子图书馆,每个学生自备一二种,然后和班里的小朋友一起共享。我们要求学生一周读两篇超媒体阅读材料,在下周的阅读课上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哪些方面有疑点、阅读时在技术上有什么困难等〕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我们主要安排简单的超文本阅读材料。超文本材料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内容的联系和相关程度组织材料,通过各方面资料的汇总,帮助读者对阅读对象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的印象。这类材料主要是指有超文本结构的电子百科全书、电子新闻等。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以电子百科全书一类的电子出版物为阅读材料,对电子新闻不做要求。要求学生阅读一组相关的超文本阅读材料,并在阅读课上介绍自己所学到的新知识及阅读技巧。针对这类阅读材料,我们还开展了专题性的研究性阅读。例如《海底世界》的研究性阅读,学生在课外查找各种资料,获得有关海底世界、海洋等相关的知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研究性学习,许多学生得到了让我们吃惊的研究成果:有的小组发现美丽的海底世界正在被破坏,人类必须马上保护这个宝库;还有的小组提出了开发海底资源的奇思妙想。#p#分页标题#e#   对五年级学生,我们提高了超文本阅读的要求,着眼于培养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主要安排学生阅读电子新闻,让他们到互联网上了解国内外的新闻,针对一些热点新闻或某个主题的新闻事件展开查询、讨论、交流。   3.电脑美术日字己   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丰富作文的内容。我们从学校以前的美术日记实验中吸收经验,借鉴美术日记的形式,让学生用电脑“记”图文并茂的美术日记,从而使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思维更活跃,也更有利于交流、合作。   三年级电脑美术日记主要侧重于叙事。让学生将自己经历或看到的认为比较重要的事,用电脑绘画的形式描绘下来,然后配上一定的文字说明。   四年级电脑美术日记主要侧重于状物、写景。让学生用电脑再现身边自己感兴趣的景物,然后根据再现的景物进行作文。   五年级电脑美术日记主要侧重于写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在电脑绘画时将人物的外貌特征或人物的动作、行为尽可能地表现出来。在写作时围绕人物的外貌、动作等进行描述。   4.网络交际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能与他人进行初步的交流。   合作精神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在群体的交流与合作中,学生个体的语文学习才能‘羊体活背神才忆们在文本超媒体阅读和电脑美术日记中都体现了这种教学思想。在超媒体阅读时成立电子图书馆,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电子书籍;在五年级进行超文本阅读时,我们安排查阅一些时事新闻或专题新闻,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去搜集、分析信息,形成小组的“研究成果”。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我们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鉴赏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即交流能力。   在现代社会,网络交际成为时尚。电子邮件、BBS、网上聊天成为许多人与他人交流的工具。不容否认,当前社会上不少人上网聊天的内容非常无聊甚至是黄色的,因而聊天室被认为是藏污纳垢的地方。但只要我们用辨证的眼光看待网上聊天,利用好这个交流的工具,那它将是一个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好地方。   我们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申请电子邮箱、olcQ帐号。学生如果自己有作品,比如图画、作文等要交流,就可以用邮件或olCQ的形式传送。   为了能让学生有一个好的聊天环境,避免接触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我们建立了学校的网站,在网站上开设了BBS、快乐聊天室。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们定期整理一些由学生提出的话题供学生讨论。为了净化学校网站上的聊天室和BBS,计算机教师每天对BBS里的留言进行审查,删除不健康的言论,并将学生的有关情况通知班主任,以对那些违规的学生能及时进行教育。   四、研究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年的研究,实验班的学生在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记电脑美术日记、网络交际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1.超文本超媒体阅读的成效   通过有目的的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超文本超媒体阅读的方法,阅读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为了检测实验的成果,我们在各个年级分别取一实验班与一对照班进行超文本超媒体阅读比较。三年级的阅读内容是(少年聂耳》,四年级的阅读内容是《航天飞机》,五年级的阅读内容是《中国人世》。我们提供一些必须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以及上网的环境,要求学生在30分钟时间里完成资料的搜集,得出自己的一些结论与观点。   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生在查找相关资料和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方面都比对照班的学生能力强;实验班学生之间查找相关资料以及总结和提出个人观点方面的能力差异均明显小于对照班;对照班因为平时没有进行超文本阅读等方面的训练,所以查找资料主要利用纸质资料,而对音像和互联网却不能灵活利用。而实验班学生利用得最多、最好的恰恰是来源于这两种渠道的资料。   2.写电脑美术日记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们明显感觉到实验班的学生的协作欲望增强了,观察、想像、说话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与同年级的对照班比较,学生的想像力更丰富,思路更开阔,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在作文时,实验班检索材料速度快、准确,成文也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交流与合作方便。而对照班的学生因为平时收集的材料是纸质的,交流、资料的整理不方便,所以在作文的草稿阶段速度较慢。可以说,在当今无纸化办公的时代,电脑美术日记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以后从学习到工作的无缝衔接。   3.交流与合作的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实验班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课堂上经常有学生提出让老师惊讶的问题和观点。在课内分组讨论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资料与观点明显比对照班学生的更具参考价值。这里除了资料来源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实验班学生平时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较频繁,想间题也就越来越全面。因此,他们在完成一个专项任务时,合作效率高,提出的建议和观点的质量也较高。   五、课趣研究的结论   经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训练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能力,并能发展学俘二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2.电脑美术日记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3.网络交际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p#分页标题#e#   4.信息化、生活化的语文课外活动能促使语文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向教育的信息化转变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因为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没有对研究对象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所以本研究的经验仅供参考。另外,本研究对学校和学生的硬件条件要求比较高,在实施过程中要协调好学校和家庭、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语文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我们以后将借鉴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能力测量的方法;   2.信息化、生活化的语文课外活动中怎样进行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   3.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研究;   4.研究性语文课外活动的研究

阅读全文

利用微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研究了利用微课教学模式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分析了微课这一创新型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意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微课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原则。根据教学经验,给出了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过程中的具体化策略,目的是促进微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全面普及和应用高效。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策略;教学原则

一、微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微课是一种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通过建立系统化的平台来实现对学生互联网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方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集研发、管理与展示为一体的综合化教学平台,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将教学内容以视频、图片、声音和文字动画的方式进行系统化和形象化展示。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教学优势和教学意义:第一,微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根据学生所能展现的相应信息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态与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给予学生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第二,微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展现教学中细节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能够了解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中易错易漏的内容,学生反复观察,反复感知,逐步由感性认知变为理性知识,并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第三,利用微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模拟与展示一些抽象的内容,使得抽象知识具体化,更好给予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与指导。第四,利用微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还可以将文字描述的景观具体化,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对于美的事物的深刻认知,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

二、使用微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原则

微课辅助教学为传统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增添了更多的解决教学问题方法。但是,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也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微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也就是说,使用微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包括:第一,微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即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出发选取适当的课程来进行微课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水平。第二,使用微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服务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确定恰当地使用微课,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地开展,避免进行笼统化教学,应当充分意识到微课仅仅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的。第三,使用微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从实际出发,即结合小学语文这一所具有的学科特点,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认识水平等多方面的内容,寻找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佳契合点,合理选用微课来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第四,使用微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充分的考虑多媒体技术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即微课展示内容灵活多样,能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但是对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或者教学内容是已经在生活经验中获得的相关知识点时,就不需要微课来辅助小学语文教学。

三、使用微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具体策略

阅读全文

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教学方式变革

[摘要]核心素养目前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素养,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目标导向,关注学生语言的学习与积累,强化语言的迁移与运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教学方式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与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核心,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举措,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那么,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引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应如何实施呢?

一、关注语言的学习与运用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为语文教学目标确立了一个基本的定位,揭示了学习语文的本质是语言的建构,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又要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一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主要以生动形象的笔墨描写了黄山松树的各种姿态,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文章语言优美,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除了让学生欣赏黄山松树的美以外,教师还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文本的表达方式上。围绕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这样展开教学:(1)自由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说说课文讲了黄山松树的哪些特点。(2)品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是采取哪种方法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3)学习文中的表达方式,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想象一下黄山其他松树的样子,并写一写。如此教学,读写结合,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使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让学生学习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语言的建构,达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构段方式等,也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才能逐渐形成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素养。如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一文,作为一篇神话故事,教师可以把阅读教学目标之一的“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改为“学习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发展顺序概括课文内容”,并把概括故事类文本的方法教给学生。基于这个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这样引领学生展开学习:(1)自读课文,理解“铁链,触犯,小心翼翼,惩罚,大发雷霆”等词语的意思。(2)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取火种?普罗米修斯在盗取火种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他经历了什么?最后的结果呢?边阅读边思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回答上述问题。(3)带着问题阅读文本,试着把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过程讲具体。(4)总结经验,掌握规律。这样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由此可见,在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指导的教学,要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渗透,以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