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学校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私立学校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私立学校教育

农村恢复建设公办幼儿园的必要性

摘要:农村学校的拆并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的衰落,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必然会产生的现象。现如今经过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同步小康等一系列农村政策推行后,农村的的确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交通便利、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的乡村吸引了更多企业和个人的大量投资。农村全方位复兴已指日可待,恢复修建学校的呼声日渐高涨。本文从农村集体经济建设、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等视角切入,论述了新形势下农村恢复建设公办幼儿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笔者曾经驻村调研,经历了三年多向教育有关部门建议,最终于2018年政府投资500万元在本村选址新修建了一所公办幼儿园,计划2019年9月完工投入使用。

关键词:农村;恢复建设;公办幼儿园;必要性;可行性

在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再加上农村“三变”、“五改”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如今的农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阔平直的水泥公路已经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50米一盏太阳能路灯,广播音响已安装进小组,三网通宽带牵进了家家户户,电商快递进入村寨,就连城市兴起的广场舞也进了村文化广场。农村集体经济在逐渐壮大,合作社公司项目产业化发展遍布乡村,农民工返乡回家创业更是春潮涌动,农村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繁荣景象。在农村欣欣向荣的发展过程中却在不断地裂变出大量的新生矛盾,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村孩子的上学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昔日的农村民办小学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两基验收的历史使命后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拆的拆并的并,曾经的学校如今已是破败不堪,一片荒凉。由于农村孩子上学难、上学远的问题尤为突出,老百姓要求恢复建设学校的呼声日益高涨,政府相关部门已在不断关注事态发展,部分农村已开始修建幼儿园。因此,在农村恢复修建公办幼儿园也是势在必行了。

1农村恢复修建公办幼儿园的必要性

1.1能够缓解农村儿童上学难、上学远的问题。有人会说:只听说城里孩子上学难,农村孩子上学也难?实际上,这里说的农村孩子上学难,与城里孩子上学难不是一个概念,城里孩子上学难是因为城市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紧张,外加昂贵的借读费、赞助费,致使大量孩子找不到满意的学校而表现出来的上学难。农村孩子的上学难则是不一样的,由于农村孩子上学本身就路途遥远,再加山路崎岖不平,导致他们上学很不容易。在农村学校大量消失以后(目前一个乡镇除了中心完小以外很多村寨几乎都没有学校,有的学校也是只办到三年级),一般农村孩子上学少则10公里,远的都达到20公里以上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条件的就直接带孩子到乡镇中心完小借读,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并专人陪读,代价可以比肩在城里上学。还有家庭条件差的,就只能接送了,据调查为了接送孩子上下学每天最少要走4个小时的路程,遇到刮风下雨天就更是艰难和危险。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对于幼儿园的选择就更加重视,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幼儿园,再远都要去。实际上农村本身一直以来也没有真正建设好幼儿园,在贵州很多乡镇直到2012年后才陆续将幼儿园和完小分开建设和管理,所以在农村只能叫学前班,不管大小只有一个班,并附属在村小学上,聘请退休老师来带孩子。普九验收后,这些附属品自然随着农村学校的消失而消失了。在一些人口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的农村,个别村民在自家的小楼房里开办起了所谓的幼儿园,办学很不规范,首先教学场地和设施基本不合格,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再加上教学管理小学化等等,最关键的是为了省事方便,幼儿园接送孩子的7座面包车通常都能塞满20个孩子,而且车速很快,山路崎岖,稍有不慎就会酿出大错,所以农村恢复建设一所公办幼儿园是很有必要的。1.2能够带动乡村的振兴与发展。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农村现在很多地方都是产业化发展,像笔者驻扎的山村以前是以发展烤烟为支柱的单一经济收入,现如今已划分为三大经济区域的发展模式(大棚蔬菜、金果林、养殖场),而且都是公司化和合作社化发展,与之匹配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粮草先行”,宽阔平直的水泥路在村里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路灯、喇叭、网络一应俱全。由行政办公楼、医疗卫生楼、治安管理楼等组成的村综合楼也俨然成为村里的标志性建筑群,然而教育教学场所和设施却有所缺失。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看到家乡的巨变,都想返乡置业创业,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既能照顾老人又能陪伴孩子。他们在返乡的同时,也把技术资金带回来了,甚至把在城市立足的根本———孩子也带回来了,如果村里没有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他们就会为了孩子的未来咬紧牙关也要留在城市里,这样农村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应该缺失,所以有必要从恢复建设公办幼儿园开始,以后还要逐渐恢复小学教育,甚至村民职业教育等等。1.3生育政策的调整导致城市教育资源紧张,形成农民工孩子回家读书的局势。虽然目前来看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是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一定改观。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贵州农村开放二孩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几乎没有,原因是贵州农村一直以来就是实行二胎政策。但是谁都不能预测生育政策将来作何调整,从双独二胎到单独二胎再到全面放开二胎,时间间隔都不到2年,如今要求放开三胎甚至全面放开生育的呼声此起彼伏。城市施行二胎政策后,很多地方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要数房子了,随着需求的增加,房价却越来越高,这让一心想在城里安家的农民工望房兴叹。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更加困难,没有城市户口,受教育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公立学校早早就没有学位了,只有进私立学校,但私立学校昂贵的学费让农民工望而却步。所以,他们只能回来,但是农村学校没了,乡镇完小名额也是爆满,一个班级上百人的大班又在戏剧性的重演,与现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笔者认为农村恢复建设学校也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由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实施已经3年了,第一批孩子即将上幼儿园,而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孩子,因此,农村恢复修建公办幼儿园不光是简单地缓解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教育拥挤问题,更是早点为本来就上学困难的农村孩子们找到归宿。

2农村恢复修建公办幼儿园的可行性

其实从农村恢复修建公办幼儿园的必要性分析中就蕴含了实施的可行性。既然有其必要性,那就有修建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坚定决心,排除一切不可行的因素,从而达到可行。2.1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是农村产业持续发展的政策后盾,对农村教育的提高起到了有力的保障。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政策效果是显著的,农村的发展建设更是离不开党中央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扶持。集体经济建设发展可能也是一个大趋势,如今村里土地确权已完成,公司化项目已在逐渐落成,村里多个合作社陆续成立,这些都是即将带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利器,而且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笔者所驻村的江田蔬菜种植项目,现在已开工建设,投入资金5000万,流转土地500亩,年产值将达到1亿元,解决就业300~500人,签订的合同是20年,这么大的规模和这么长的时间就会有效地保证村学校建设的稳定性。目前笔者所驻村1500亩的金果林正成规模结果上市,养殖合作社发展的两大养殖场已见经济效益,还在不断扩大。本村更多的发展项目和公司投资人还在不断地涌进来。村民们的收入将会大幅增长,这些都将是农村修建学校的经济保障。放眼其他村寨也是你追我赶地高速发展着,所以农村恢复建设公办幼儿园是可行的。2.2对教育已有相当认知的返乡村民对农村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开始到发达地区寻求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些农民工及其后代在城里奋斗多年,早已见多识广,在返乡后,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政策是很乐意配合和接受的。例如现在农村的“五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就是按照城市的要求,在农户家里修建独立的厨房、卫生间、洗澡间等,让村民享受城市人的生活模式,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同样的道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就会要求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因为他们对农村办学质量的好坏已有一定的鉴赏力和评判力,这将会无形的敦促农村教育向高质量高水平的办学方向发展。所以说农村学校的办学不会办不成,反而会越办越好。如果农村幼儿园一开始就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办出自己的特色,相信就会吸引更多的村民和企业家返乡来村投资建设,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2.3生育政策的调整带来的农村人口福利将会是农村教育稳定的保证。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是不定期的,如果将来实行三胎甚或放开生育政策,这都是农村学校建设资源保证。如今的二胎政策促成了农村人口回弹的态势,我们应该对农村将来人口稳定和增长充满信心。

阅读全文

民办非学历教育与教师培训发展研究

21世纪初,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急速发展变化,要想顺应世界潮流,取得立足新世纪的竞争优势,就需要重视教育。过去的30多年里,我国的教育在改革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教育发展应该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相一致。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民办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在我国当代的教育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学校的兴起和发展,使我国教育事业规模得以扩大,并冲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困局,有效降低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为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构建和谐的教育格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教育改革的内容逐步深化,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的数量虽然剧增,但教育教学质量却堪忧。究其原因,除了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发展受我国宏观教育政策对民办教育发展的限制之外,还存在无力与公办教育优质资源竞争的因素,以及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学校在师资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相对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并影响着我国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的长足发展。本文通过对关键概念的界定及对中西方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发展状况、教师培训情况的阐述,对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的教师培训方法进行探究,旨在为提高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参考依据。

一、概念简述

除国家机构以外,由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之外的资金,面向全社会开办的不能颁发学历证书的民办学校,我们将其称为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在当代教育事业中,民办非学历教育占据着关键地位。民办非学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但能满足人求知的需要,还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同时,发展民办非学历教育事业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进行,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培训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项继续教育活动,教师培训属于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现阶段,职前培训(师范教育)与在职培训(继续教育)是教师培训的两个主要形式,本文主要对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进行研究,即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在教育机构的组织下安排学校教师参加的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而进行的在职培训。

二、国外民办教育发展概况

(一)国外民办教育事业的研究状况

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培训事业发展历史悠久,当前已经步入成熟发展阶段。西方教育一般分为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西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入机器化大生产时期,人们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民办教育培训也变得非常普遍。同时,西方在经贸、金融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有效推动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西方较早就开始对民办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美国对民办教育的研究及立法较为完善。早在1998年,美国《劳动力投资法》中就提出了“一站式服务中心”的职业培训制度,旨在实现培训、教育与就业的统一,并在“TheBookofKnowledge:InvestingintheGrowingEducationTrainingIndustry”这本书中对这一项制度进行了深入论述。《美国教育培训产业的现状和展望》中阐明,美国培训业涉及幼教、中小学课外辅导、IT技能培训及企业培训、教育产品及服务等。德国早在1940年以前就开始重视民办教育培训的研究与发展,于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2003年7月,英国颁发了《2003—2010年促进民办教育培训策略的白皮书》,完善了“现代学徒培训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与“英国教育与培训协会”的联系更加紧密。日本政府一直很重视民办教育培训、企业内训培训、教育信息咨询、外语培训等,于1999年并实施了《民办教育培训促进法》,并在2001年3月将培训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内容纳入《终身学习法》中,这也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国外民办学校教师培训情况

阅读全文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探究(4篇)

第一篇: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及建议

农村教育目前究竟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对此,我有以下的观点:

一、管理团队工作热情不够

我们清楚,很多教师不愿意在农村工作。这表面上看起来是奉献精神缺失的表现,但一定还有一些其他方面显而易见的原因,比如工作条件的过分艰苦的确影响了他们的个人生活,的确造成了他们学习、工作方面的诸多困难,的确使得他们面对这些自己无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而有可能不断丧失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更令一些农村教师不能心情舒畅地工作、学习的原因就是对于解决起来难度不大、甚至是轻而易举的问题,有些学校的管理层却往往视而不见,缺乏对师生应有的关注与关心,这也无形中增添了教师工作中不应有的困难与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当一些农村教师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却又难有时间、精力为自己做一些简单饭菜时,当他们住在学校面临缺水的情况、连洗衣服也有困难时,当他们周末紧紧张张地回家又紧紧张张地返校,回一趟家光在路上就能耗上近五、六个小时时,当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精神文化生活快要接近于零的时候。我们能只对他们提工作的要求而无视他们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吗?为什么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呢?显然是因为学校管理层缺乏一颗热心,他们的心不热,一些农村教师的心就会感到寒,农村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就可能只是空谈。

二、没有合理用好教育投入

这些年,农村教育投入增幅明显,但我们仍然听到一些农村小学管理层把本应该办而办不了、不去办、不想办的事一概归因为:没钱。应当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也是事实,但尚不至于此。细究起来,其实是管理层把有限的教育投入没有用到迫切而又重要的事情上,即好钢没有用到刀刃上。这就导致即便农村教育投入在将来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没钱”仍然有可能是农村小学管理层消极处理现实问题的“理由”,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怎样科学合理地使用教育经费应当是农村小学管理层必须上的一节非常重要的课。

三、安全管理漏洞较多

阅读全文

教育关系应属社会行政关系

作者:刘兴树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在处理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过程中,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问题一直困绕着中国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正确界定学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是了解学校在学生伤害责任事故中权利与义务的前提条件。因为不同的法律关系产生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引起不同的法律责任。若将学校与学生间的法律关系认定为行政法律关系,学生伤害事故就应遵循行政法规处理,按行政诉讼程序进行国家赔偿请求;若认定为民事法律关系,则双方当事人处于平等地位,事故双方应按违约或侵权纠纷进行处理,在程序上依民事诉讼法进行。故准确界定学校与学生间法律关系的性质,对于学生伤害事故法律的制定、司法判决的统一、明确学校对伤害后果承担何种责任和承担多大责任等有着重要意义。而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在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应把这种关系单独列为一类法律关系,即教育法律关系。

一、学校教育、管理和保护学生是法律上的强制性义务

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学校对学生负有安全教育,通过约束、指导进行管理,保障其安全健康成长的职责。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教育、管理和保护的关系。如果学校因为过错违反该义务导致学生伤害事故,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这得到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7条规定:“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教育法》第29条第3项规定:“学校应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第44条规定:“教育、体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完善体育、卫生保健设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16条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第17条也对学校的管理、保护职责作出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0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者在精神病医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教育部制定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5条也规定:“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可见,学校对学生所负的教育、管理、保护义务是法律上的强制性义务,其产生无需学校与家长之间存在身份关系,也无需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进行约定。学校不得推卸责任。但对于成年学生来说,因其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学校对他们的管理、保护义务较未成年学生要轻。学校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不同于监护人的监护责任:第一,学校的教育管理保护责任来自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监护职责是一种源自身份权的职责,是亲权的延伸补充。第二,在履行义务的时间、空间上,学校只对学生在校期间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而监护人应随时随地履行自己的监护职责,时间上不能中断。第三,义务不同。学校的教育、管理职责主要包括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和人身权利;而监护职责却涉及被监护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生活,代管被监护人的财产,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以及被监护人进行诉讼,等等。第四,归责原则不同。学校因过错导致学生受伤害,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监护责任是无过错归责原则,只要损害发生,监护人就要承担责任。

二、学校对学生的具体职责

(一)教育职责教育义务是学校对学生应尽的最主要的义务,也是学校存在的价值所在。《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将其立于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核心位置。受教育权是每个学生享有的基本权利,任何人不得剥夺。学校有义务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国家和上级行政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要求自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等。

(二)管理职责学校的管理分为学籍管理和日常教学管理。学籍管理主要包括学生的报到、注册、招生、录取、升降级、转学、休学、退学、颁发毕业证、授予学位等;日常教学管理是指教学期间学校为了维持教学秩序而对学生进行的日常行为管理,如早操、早自习、学校评优活动、日常纪律管理、纪律处分(不包括开除学籍,勒令退学)及奖励。对学生进行管理是学校的权利也是学校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一项重要义务。学校的管理带有浓厚的命令服从色彩,如何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是法学界关心的问题。学校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行政机关,但就其内部管理行为而言,却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值得深入研究。

阅读全文

小学教育论文(共7篇)

(一)

一、小学教育管理的改革

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而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无疑要紧紧围绕这三个要素进行开展,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它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知识基础;人际交往关系;教学组织能力等。作为一名教师,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关注自身的学习和提高,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美国,小学教师的工作量较大,他们的周课时要高于中国小学教师,教师每天放学后还要自主学习一个小时。学校把他们从各类琐事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研中去。反观中国小学教师,学校经常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一些活动,如行政教育以及接受许多部门的督导、检查、评估等,每天忙得晕头转向,没有多少时间学习。美国小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己做主人,他们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在听完新课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其他活动,而中国小学课堂是整齐划一,上课不能做任何小动作,不能随便讲话,要完全听老师的话,老师不能关注每个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教学环境的优美和舒适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他在学生身心发展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做好校园的安全保障工作,让学生能够安心的在安静平稳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这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我们还可以利用教师的墙壁,悬挂和张贴教学挂图或者教师制作的教学解释图片,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随时进行更换,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小学师资队伍的改革

在关于教育的诸多问题中,师资队伍的建构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作为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力量,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未来变化和需要,才能适应教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因此,只有在完善人格特质、教学策略层面上不断改善科研意识,充分发挥其先导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益、总结经验,走向研究型教师,才能适应教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我国中小学教师主要分职称高低,如小教一级、二级、中级或高级教师等等,美国没有。而教师资格存在着差异,中国取得教师资格证后,有永久性。但在美国则不一样,它分为临时教师资格(一般有效期为5年)正式教师资格(一般有效期为5年)和永久教师资格。只有获得永久教师资格的教师才能获得薪酬丰厚的退休金。在这一方面中美小学教师的差别主要是:美国小学教师选择这份工作是非常喜爱这种工作,当他不喜欢这项工作时,他会随时退出,这也导致了优秀教师的流失。2012年2月l5日,美国联邦教育部启动了一项旨在提升教师地位的“尊师工程”(RESPECTProject“)尊师工程”对于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1)拓宽教师培养渠道。(2)强化教师实践能力。(3)大幅提高教师收入。(4)改革教师职后培训。(5)补偿落后地区教师。这样,我国中小学教师才能更加喜爱,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根据教学要求,对学生已学学科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过程,旨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了解与掌握,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认识、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国的小学教学,大多采用“目标导学——主体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的模式,教师能够很好地驾驭课堂,但学生缺乏主体性,中国教师可以向美国教师学习,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目前,我国中小学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有很多课程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育,学生死记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方法单一、陈旧。为此,改革此种教学模式,已成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这一点,也是中美教育态度的最大区别。由此,我国中小学学生需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要提倡多动手、动脑这个能动过程。其次,以全面发展学生的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充知识面,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最后,可以推动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

阅读全文

以乐化人思想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首师大音乐教育系研究生在郑莉教授的带领下,赴潍坊市高新双语小学开展调研活动。笔者主要运用资料收集法、实地访谈法,分别从高新双语小学基本情况介绍、学校办学优劣分析及高新双语小学艺术特色课程创建的启示三方面来阐述,以进一步掌握本所学校艺术特色教育情况。

关键词:潍坊高新双语学校;艺术特色教育;乐化教育;民族音乐文化

一、高新双语小学基本情况介绍

(一)学校概况

高新双语学校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校园规模占地22亩,是高新区首家股份制民办私立学校。在办学十余年的探索中,本着“实施英才教育,培养家国情怀、大家风范”的育人目标,高新双语极力打造成为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高认可的精品学校。本校通过建设涵盖有“琴棋书画诗茶”六项艺术门类课程体系,积极营造校园学乐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了具有校本艺术特色的“乐化教育”理念,为培养会学、乐学、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开拓出普惠性与创新性的教育领域。学校先后取得的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艺术教育示范校及德育先进单位等50余项荣誉,也印证着高新双语小学基础教育实施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智慧性。

(二)校园环境建设

1.文化建设

阅读全文

高等教育男女科学教育对比研究

摘要:

科学之所以纳入学校课程中,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学生可以有机会了解身体情况和所处生态环境;其次,各阶段的科学都为更复杂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学习,部分学生会从事科学或科技的研究工作。学生在学科选择方面的明显不平衡,这是一个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改善的问题,存在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科学教育对学生的高等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性别方面,也有着很长的一段历史。本文通过对社会、政治和智力等因素的分析,对中澳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在性别上的不同进行比较。介于比较的重点是性别,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男女同校。

关键词:

性别;高等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政治;智力

一、澳大利亚的科学教育

高等教育在澳大利亚是一个相对新颖的概念,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等继续教育取代少数人或特定学生群体的经验,成为受教育的标准,1964年马丁报告(MartinReport)之后,高等教育作为扩展教育进行重组。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经历一段充满争议的阶段。这其中,社会和政治因素对教育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性别方面。20世纪70年代早期,与男孩相比,大多数的女孩不会完成学业,因此她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学校教育习惯性地忽视女孩,教师很少注意她们,学校也不可能分给她们非学术类的课程。同样,在12年级,与男孩相比,女孩也没有机会学习所有的可以获得升学机会的学科,因为当时的校方认为,为女性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没有必要,声称“女孩并不会从高等教育中受益”。所以从本质上来讲,女孩的学校教育决定她们所处的社会阶层和身份。因此,关于高等教育中性别平等的政策在1973年出台,联邦学校委员会组建一个临时委员会,以调查学校教育是否影响女性学生的高辍学率。最终,联邦学校委员会在女性学生中间做了一个关于对于学校教育要求的问卷调查,这在澳大利史无前例。这份名为《女孩、学校和社会》(Girls,SchoolsandSociety)的调查报告指出,学校加强了性别模式化教学:采用具有性别歧视的课程材料,不使用可显示出女性重要社会角色的材料,不重视非模式化家庭;低估人际交往能力,不指任女性担任学校校长或加入学校执行委员会。这项政策影响了学校课程的设计和改良。自各种政策施行之后,公众开始广泛关注女性教育,本文称之为“向女性教育的倾斜”。在这种条件下,女孩的学术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她们在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选择方面就有了更广泛的选择。种种有利条件吸引女性乐于学习很多科学相关科目。澳大利亚国家数据统计显示,女性开始学习与生物相关的课程,且在全国范围内,女性在各个科目报名学习的比例分别为:科学35%,医药40%,牙科30%,但只有7.5%的女性选择工程类。与此同时,国家天主教会委员会报道,天主教会学校正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他们改善女学生在学习科学、技术和体育的设施,以保证资源的平均分配。国家私立学校委员会也分配给女学生更多的教育资源。尽管在当时,女学生逐渐开始进行科学科目学习,但报名上课的很大一部分仍然是男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群体仍然是男学生。研究表明,当不同年级的学生被要求画出一位想象中的科学家时,95%的学生画的是男性科学家。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观念中,科学家通常是男性。事实上,性别在学校中被重新情境化了,“对男女恰当的行为方式的理念转化为了使之接受恰当的学科教育”。一旦一门科目对参加学习的学生有了性别要求,比如男性报名时,男学生就会得到鼓励,而女学生的积极性则会被削弱。反之亦然,一些如语言和打字之类的学科,则会吸引更多的女学生。就读于中学和大学的学生比例己证实未来科学的前景属于男性。在某种程度上,澳大利亚和西方及北美国家所处的情况相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教育的“歧视”现象就己被提出。美国国家评估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学及高等科学教育中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学生成绩下滑和兴趣丧失,是因为很多高中和大学毕业生发现,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很难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个人来讲,科学课的内容设计己超出实用范围,这导致更少的女学生参与这些科目学习。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学校性别平等政策中对女学生的关注开始向男学生转移。自由国家联盟政府己投入大量资金到教育项目中,例如“男学生的成功”,在当时己不再有针对女学生而采取的投资干预措施。作为澳大利亚政府的门户之一,澳大利亚科学教育部(DEST)网站在2004年11月出现“学校”的图标可供学生进行选择,然而只有“男性教育”却没有相应的“女性教育”,显然说明针对女性的教育己不再得到重视。对政策的接受或妥协,只会让教育各个部门达成一致,但同时“女权保障”办公室(由联邦女性权益办公室资助)对女性教育提出一些建议,如“对女性在校教育的需求”进行评估,这看起来己不再有“性别差异”,特别是评估那些可能没有完成学业,或由于经济等原因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对学校教育的需求。纵观公众或政府对性别教育所做出的努力,这是一个曲折且充满未知的过程。在近几十年中,和男性比起来,更多的女性在中学及大学学习科学课程,这一现象被大量报道。但对一些高收入的领域,如物理和化学,女学生并没有很高热情。因此,通过对性别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政策和社会影响可以促进男性教育,而这一结果并不是有意而为之。因为,对女性教育的关注,意味着要指出教育的困难或障碍,如哪里出了错或哪里需要改进,以便向教师提供更好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这不可避免地会使男学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不可以只提问男学生,而是要对不积极的男学生和女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也不可以只使用策略提问女学生,而忽视成绩好的男学生,他们同样需要得到教师的注意。所以,实施一种更好的针对女学生的课程,而不使男学生从中受益,是不可能的。除却这些优势,男学生可以意识到他们的女同学在智商、能力和野心方面与他们是相同的。在世界范围内,女性在工作中己经获得很大成就,而且这一趋势会一直持续。因此,更多的女性选择接受大专等高等教育,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过短暂的“向男性教育的倾斜”,但这是否意味着未来教育趋势会转向男性?这一项目的成功很可能取决于教师、辅导主任及教育部门的管理人员。

二、中澳科学教育比较

阅读全文

家庭教育不足的改良

作者:赵红梅 单位:城关区嘉峪关路小学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出生到入学这段时间,孩子的模仿能力最强,父母的言行和家庭关系决定着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孩子的价值观。所以,当孩子一旦出了问题,最先反思的应该是家长。只有“问题家长”少了,“问题学生”才会减少。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1.“家庭教育”的空白。大多流动子女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是教师的责任,跟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一个学期和教师见不上一面,通不了一次电话,甚至没有意识去关心孩子的习惯和学习。他们误以为给孩子吃、喝,供孩子上学就行了。比如我班学生蒋同学的家长,父母常年在外地包工程,对孩子就是放纵,每次回来就是带着孩子在外面胡吃海喝一顿,对其学习几乎不管,或者就是一句“最近学习怎样?”我们也多次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可效果都不大。有一次听他的妈妈这样说:“我们也辅导不上,老托给亲戚帮忙照顾,孩子在中间钻空子,我们也没有办法。我们老不在家,也觉得挺亏欠孩子的,所以每次回来都是在吃或玩的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有这种想法的在流动家庭中不是少数。我们也知道许多流动儿童的父母整天起早贪黑,忙做生意,他们难得和孩子长时间相聚,更谈不上带孩子逛公园、看展览。许多家长早晨上工时孩子还在睡梦中,晚上收工时孩子已经睡着了,没有时间和孩子谈心,更谈不上教育了,由此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空白。

2.“家长示范”的空白。有些父母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不良情绪宣泄给孩子,有的家长还把社会上不良思想、不良习气灌输给孩子。尽管家长的不规范行为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但长期受这些不良情绪的侵害,孩子怎么可能有积极的心态去学习、生活?比如:我班的孙同学,他四年级时从私立学校转来。刚来的时候习惯特别的差,作业经常不写,晚上不按时回家。有好多次他的爸爸10点多了打电话说他的孩子还没有回家,除此之外偶尔还纠集班上另外两位同学逃课。后来我请他的家长到学校来谈谈他的情况,他的爸爸还挺不讲理,认为教师是故意找事,还说我们教师是法西斯。这个罪名可不小,刚开始我也挺生气,占了我这么多的时间谈你孩子的问题,好心帮助你的孩子改正缺点,现在我们倒成了法西斯。干我们这一行的凭良心吃饭,谁又忍心这个孩子就这样混下去呢?怎么办?自己抓。后来有一次,孙同学又干了坏事,我请他的家长到学校来,谈话中我让孩子拿出他前一天在家写的作文《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爸爸,昨天晚上你和几个叔叔在家唱卡拉ok,我说都11点了,别人家都睡觉了,你们大声唱歌都干扰别人休息了。可你却骂了我一顿,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说错了?还有一次,你带我去超市,你把泡泡糖吐在了地上,我说爸爸,不能把泡泡糖吐在地上,结果你又骂了我一顿。我真的不知道我是不是做错了。”我把这篇文章交给了孩子的爸爸,目的是想让家长能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因为对孩子的教育不止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更为重要。谁知他爸爸看完以后,居然说:“小兔崽子,我养你,你还管起你爹了。还把我写在你的作文中,你成心给我难看,你小心回去我收拾你。”在一边的孩子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后来我和这位家长平心静气谈了一次,我告诉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足足说了一节多课,直到家长心服口服的离开。后来经过了一个学期,孩子终于有了较大的转变,在学习成绩不断进步的同时,他改掉了学习上的不自觉、不讲文明礼貌的坏毛病,懂得尊重师长、关心他人了。

二、对家庭教育缺失的补充

1.意识上的补充。班级根据学校的要求成立了家委会,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和联系,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功能。进行大课堂与小课堂的有机结合,不但延伸和拓展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职能,还及时回答部分家长提出的问题。开展家长接待日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体验孩子的学习生活,熟悉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规律,使家长和教师在沟通的同时了解教师的教育方法和学校的管理情况。开办家长论坛,给家长们开辟互相交流教育子女经验的渠道,班级也从家长们的论坛中征得了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班级工作。最大的收益是家长们通过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开始关注孩子的习惯培养和学习指导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