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数字通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数字通信论文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研讨式教学实践

摘  要:研讨式教学方法能够从文献检索、PPT制作、学术交流讨论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独立科研能力。我们在研究生课程《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中对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本文主要从教师讲授、研讨内容确立、专题研讨、成绩评定等方面对我们的课堂实践进行介绍,总结实践过程中的体会与不足。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科研能力;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从事后续毕业论文工作的基础,是研究生实现从本科学习到研究生学习的重要转折阶段。研究生尤其是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生,主要体现在: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创新精神并掌握创新方法;通晓本学科的常识与规范;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论文和技术报告的撰写能力,具有合作交流能力;具有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1】。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揭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与传统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教学方法不同的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主体包括老师、学生等所有具有认识和判断能力的课程参与者,他们就某一主题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共同讨论与交流【2-4】。我们就近年来在研究生课程《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中进行研讨式教学方法实践,在学生文献检索、文献综述、专业知识学习、学术报告与科技论文写作等独立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粗浅体会与同行交流,期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研讨式教学方法实施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在研究生第二学期开设,每年有较多的学生研修该课程。在课程学习后学生将进入毕业论文工作,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已开始毕业论文工作。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了解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并培养学生科研工作的一些能力与规范。我们将从教师讲授、专题研讨、成绩评估三个方面介绍我们在《现代数字通信》课程课堂教学上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践。

    1.教师讲授

阅读全文

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初探

1建立科技与人文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1)立足素质教育需要,注重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针对非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现代通信技术与社会”课程以展现现代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为目标,综合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按照先通信基本概念后通信系统的方法,从全程、全网的角度介绍通信的基本理论、典型的通信系统以及应用。在课程内容定位上突出学浅用深,从通信技术的发展史、现代通信的关键技术、科技改变生活等方面详细阐述通信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基础性与前沿性、技术性和探索性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与兴趣。例如,通过“击鼓传声”“飞鸽传书”和“烽火狼烟”等例子,介绍了我国从殷商时期就开始的古老的信息传输方法;从“苏武牧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故事中了解了古代的通信方式;通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了解S.O.S.莫尔斯电码的应用;分析了泰坦尼克号海难发生初期,其他船只和救助组织没有及时组织施救的原因:船上发报员开始发出的是过时的求救信号,直到整个船只都快没入大海时才发出了S.O.S.求救信号。这些都使学生认识到:自19世纪莫尔斯发明电报之日起,通信技术便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代通信技术使得神话故事中描述的“千里眼”“顺风耳”成为现实,并加快了社会前进的步伐。

(2)以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以展现现代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为目标

综合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通信发展历程、通信基本知识、电话交换网、数据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互联网通信等。课程采用以介绍通信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思路,注重系统性的介绍和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并紧贴生活应用,详细分析各种通信业务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在讲授模拟信号的调制技术时,将模拟信号的基带传输比喻成一个人步行从市中心去位于城郊的火车站,而调制传输就如同乘出租车去火车站,可见后者的可靠性与效率显然高于前者。在定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时,形象地介绍单工就像单行道,半双工就好比独木桥,全双工就是来回可对行的双车道。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数字复用技术,通过多个车队轮流使用道路的例子加以说明。

(3)以通信技术的发展史为主线,以重大事件、关键人物、核心技术、生活应用、发展趋势为切入点

介绍现代通信技术对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教学过程中,介绍了电报发明人莫尔斯的生平、电报的发明过程以及科学成就;介绍了电话发明人贝尔的生平、电话的发明过程以及科学成就;介绍了经典电磁学的创始人麦克斯韦的生平以及科学成就:没有电磁学就没有现代电工学,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以中国探月工程、美国火星登陆计划为背景,阐述了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功能;通过对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的分析,介绍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及其卫星通信的工作过程,分析了失联航班可能坠落区域的判断依据;举例说明了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作用。现代通信技术方便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也带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思念的特殊体验,现在的人们再也感受不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心境,也难以写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样优美感人的诗句。现代通信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正是在这种互相影响和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进步的。

阅读全文

计算机网络中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意义重大,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论文为今后数字电子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会有越来越高的应用价值,主要结合了数字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分析了数字电子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的两个优势,一是为网络交流提供了便利,二是为形成网络集成电路提供了便利。最后,论文从实现网络信息的信息高速公路化、简化网络信号数字化的复杂处理过程及对网络展开信号处理三个方面探讨了数字电子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实践应用。

引言:

时代的进步推动了信息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计算机网络的进步也带动了数字电子技术的创新研究,并为我国数字电子技术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现阶段,数字电子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正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必然也应用到数字电子技术,在两者合理结合下必然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的进程,也在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供充足的动力。因此,论文研究计算机网络中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实践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一)数字电子技术的特点

数字电子技术由各种集成器件、集成芯片及逻辑门电路三部分构成。数字电子技术在运用先进手段处理信息时,有一定的原理,也即是数字电路有提前设定好的比例,最后就能把模拟信号转变为所需要的数字信号。当然,一旦信号全部转化后,就会传送到数字电路中。一旦都传送到数字电路以后,原本设定的程序就会转变为实际需要的模拟信号,最终输出信号。一般来说,数字电子技术的特点有三点:一是抗干扰能力极强。数字电子技术实际应用,不仅可以阻断外界噪音和电子器件带来的干扰,也能阻断通信道路中的电磁波带给系统的干扰,数据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即完成了远距离传输,也实现了数据共享。二是数字信号设备具有集成化特点。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就系统功能运行过程而言,只要有标准化的逻辑部件,就可以实现对各种各样数码系统的构造。当然,这种规模性集成电路功率显著降低,设备占用空间也可减少(万志华,计算机网络中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实践:数码世界,2017,07(10):211)。三是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简单又安全。要想对数字信号加密,仅需要通过通信电路处理就可完成,并且以高低电平这两种波形出现,用户输入正确密码后,才能浏览相关数字信息,网络信息的安全得以保障。

(二)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阅读全文

学术期刊全媒体转型升级探析

摘要:在全媒体得到快速发展的当下,学术期刊的发展道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遇到了很多困境,发展也因此变得缓慢起来。近年来,全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产品日新月异,学术期刊社也在全媒体转型升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很多学术期刊社都意识到了全媒体升级的必要性,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术期刊媒介整合的发展进程缓慢。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学术期刊全媒体转型升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转型优化策略,希望能为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发展思路。

关键词:学术期刊;全媒体;转型升级;媒体融合

1.全媒体及媒介融合概论

媒介融合是各种媒介相互融合,最终实现全媒体的过程。媒介融合是一种手段、一个发展过程和一个过渡概念。全媒体是媒介融合的最终目标和最终形式。媒介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媒体工作者从思想、技术、产品、形式、机制、用户等方面进行全面推进。新时代的互联网,一切都是媒介,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化,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变得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媒介融合已成为全球传媒改革的战略。

2.学术期刊全媒体转型升级的可行性

2.1国家政策促进学术期刊全媒体转型升级。2015年,国家出台学术期刊全媒体转型升级相关政策,加快了传统学术期刊的转型升级。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在信息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受此影响,传统学术期刊的内容生产效率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传统学术期刊以纸质报刊为主要载体,但文章排版、写作、编辑已经实现了全线上处理,编辑与写作者共同协作、交流沟通也变得更加顺畅。随着网络及媒体飞速发展,电脑和手机正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报纸在人们信息获取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全媒体时代,观众不仅内容的观看者,也是内容的传播者甚至是生产者,这也体现了全媒体时代用户的主动性,改变学术期刊和信息传播的传统商业模式。[1]传统学术期刊与全媒体各有优势。尽管数字化新闻、图片、视频发展迅速,但传统学术期刊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学术期刊的内容管理不必变化,只需要将其数字化,通过全媒体途径和渠道向用户推广高质量的内容和产品。

2.2传统学术期刊出版企业整合意识增强。2.2.1学术期刊全媒体转型升级发展有利于文化传承。文化和智慧需要继承和发展,更需要在社会上传播。学术期刊历来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事实上,中国古代典籍的保护在历代都是非常重视的。保护、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数字技术的出现,可以更快捷、方便地通过数字学术期刊将经典作品传达给读者,有利于文化传承和经典保护。2.2.2传统学术期刊整合优势明显。传统学术期刊经过多年积累,已经形成了完备且清晰的上下游产业链。传统学术期刊的专业性、公信力等优势比较明显。然而,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和便捷,人们的阅读量也因此得到了提高。数字阅读与纸质图书阅读有着很大的不同,翻页、跳转、查找固定内容、记笔记等都更加方便和便捷,但这种现代阅读体验并不比纸质书籍更好。[2]电子书数字化阅读色彩更加鲜艳,这既是好处,但同时也会对眼睛造成了更大的疲劳。除此之外,电子产品会出现故障,一旦存贮设备出现故障,资源很难找回。与数字化期刊相比纸质期刊的阅读节奏明显更慢,可以给予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传统学术期刊仍有数字化期刊不可代替的作用,整合统一明显可以发挥出学术期刊更大的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

阅读全文

新工科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摘要】为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构建进行阐述。通过课程体系、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改革,模式重构后的人才培养效果证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能力;电子信息

1前言

2016年,我国教育部门正式提出“新工科”这一概念,此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应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促进服务创新的驱动发展[1-3]。新工科建设于2018年4月2日正式推进[4],建设目标为立德树人[5-11],建设理念为在应对变化的基础上塑造未来,主要途径包括三方面:一是继承与创新,二是交叉与融合,三是协调与共享,主要特征为创新性与开放性。据统计,到2020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会达到750万人[12]。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因此,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是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关键步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

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确立了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提出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是电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信号与信息的处理及程序编写的能力。立足本校特色,制定了符合市场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通过“知识与能力、教师与学生、学校与企业、硬件与软件、专业与岗位”5个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学用结合”的“金字塔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利用课内实验、各种学科竞赛、实习实践训练、导师科研项目、公司实习等多途径培养学生的硬件设计开发、程序编写和工程应用能力。

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阅读全文

公路机电工程质量控制关键问题

【摘要】为了提升公路工程的发展,论文结合实际,对公路机电工程质量控制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当前公路机电工程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在阐述公路机电工程组成内容的基础上,详细论述公路机电工程质量控制要点。旨在给此类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机电工程;质量控制;关键问题

1引言

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之间日益频繁的交流,增加了中国公路的累积里程。在公路工程中,机电工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机电工程施工质量才可以确保公路机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公路的正常运行。

2公路机电工程内容

对于公路机电工程来说,整体机电工程投资比是非常大的。作为公路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对机电设备进行控制意义重大,因此,在机电工程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机电设备的安装原则进行施工。同时,还需要研究机电工程安装过程中的质量,对安装完成后的机电设备,要及时进行调试,从而保证机电工程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另外,道路机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期相对紧张,相关专业人员的核心技能要求也很高,这是机电工程项目的最大特点。机电工程的建设只能在公路土建施工工程项目完成后才能进行。在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机电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据分析,公路机电工程要紧跟嵌入式管线、土建建设等加工程序。由于每个场地的施工程序之间的差异性,机电工程施工存在交叉作业难点[1]。所以,在公路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做好施工控制,以提升机电工程的运行能力。

3公路机电工程组成分析

阅读全文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共3篇)

第一篇:通信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内蒙古师范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使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通信工程专业英语》作为教材,该教材与专业课联系紧密,分为数据通信、通信协议、光纤通信、无线通信、数据通信网络五大部分。外语教师可根据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先后顺序,选择相应的课文进行讲解。这些课文中不仅有学生在专业课上学过的知识,还有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比较前沿的新技术,所以课文讲解起来既能让学生有对已经熟悉的知识的认同感,也有对更深入、更前沿的技术的新鲜感。对于一些在教材上没有而时下又很流行的内容,外语教师需要编写补充教材补充进教学中,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笔者在本专业外语教学过程中在基本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英文应用文写作、外文资料检索、专业期刊论文讲读、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专业词汇,也掌握了专业英语写作的技巧,提高了文献检索的能力,同时对本学科的研究背景及发展趋势,甚至对本学科的杰出学者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启发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改进以往以教师课堂翻译课文为主的教法。例如,笔者在近两年的专业外语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专业英语阅读课与技能培养课相结合的方法。专业英语的阅读课采用精读和泛读配合的授课方法。教师选择每个单元中最有技术代表性的文章作为精读课文,在精读课上由教师为学生解释专业词汇,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句型,对文献做出专业、精准的翻译,带领学生处理课后习题。教师在处理课文的同时注意专业特点,加入对相关的专业技术问题的解释,加深学生对英文内容的理解。泛读课与精读课配合进行,每次精读课后,教师选择与精读课内容相关的文献作为泛读内容,限定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阅读,然后由教师用英语提出与课文相关的5-7个问题,学生用英语回答。这种课程的安排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之前在精读课上所学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和英语听、说能力。

专业英语技能培养课为学生们设计了关于专业英语的词汇特点、句型和文章结构特点、翻译标准及学习方法等的介绍内容,关于长句、被动句、否定句等特殊句式翻译方法的讲解内容,以及关于英文科技文章、广告、说明书、信函、通知、合同与协议等应用文体的阅读和写作内容。技能培养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如在讲述英文应用文写作时,可以让学生随堂写一则简单的通知或一封短信,并互相传阅,指出写作中的不足。这样的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课堂教学可以与网络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专业外语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无疑是提高专业外语教育水平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多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心理相对放松,而且由于没有上课时间的限制,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也远多于课堂教学。除了必修的内容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学习。在网络课堂上有课堂教学资源以及一些英文短片和学习视频,可吸引学生在课外时间学习专业外语。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阅读全文

信息控制与计算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分析了“新工科”建设对“信息、控制与计算”课程的实践教学的要求及目前“信息、控制与计算”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新工科”的基于物联网的实践教学方法。该实践教学方法包括链路级仿真验证、系统级半实物验证、平台级实际验证和实践报告总结4个实践环节,充分结合“信息、控制与计算”课程特点,以物联网为典型应用场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实践结果表明,该实践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信息、控制与计算”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信息;控制与计算;实践教学;新工科

0引言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教育部及时启动了“新工科”建设,助力高等教育现代化[1-3]。“新工科”建设目的是利用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核心理念是产业需求导向、多学科跨界交叉融合。

1“信息、控制与计算”课程目标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需求,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率先在国内开设了“信息、控制与计算”信息类交叉课程,打破了传统信息学科间的壁垒,加快新信息学科的建设,培养面向5G、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产业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以信息为中心、以信息系统为对象,以信息过程为主线,在介绍信息内涵、度量和表示的基础上,从“信息传输与容量理论”“信息计算与复杂性理论”和“信息控制与稳定性理论”3个方面逐步深入展开阐述,最后通过物联网将信息的产生、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等过程有机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有完整的理解和掌握[4]。

2“信息、控制与计算”课程实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