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经济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数字农业经济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数字农业经济

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研究

摘要:促进乡村振兴、打造现代农业,要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农村战略,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为此需科学把握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与若干特征,还要从扩大农村基础信息设施建设覆盖、推动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农业全产业链两大机制上保障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技术引领;农村数字经济;农业经济;融合路径

强调要加速打造数字中国,践行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字经济。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各类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以信息化为本质的数字经济发展可谓风生水起,在一二三产业场域正持续推广开来。《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表明,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体量达到了31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GDP总量1/3以上,新形势下要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遥感科技、区块链等多种先进技术,利用这些新变量促进农业经济增效提质。积极引领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与可持续发展,在推送双方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经济概念与特征概述

(一)概念厘定。本文借鉴2016年G20杭州峰会《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界定的权威定义:“数字经济指的是把数字化信息与知识当作主要生产要素、把信息网络当作关键载体、把有效运用信息通信科技当作经济结构优化与效率提升的关键推动力的诸多经济活动。”信息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信息技术被大规模地用来提升与改造服务业、工业与农业等传统产业。如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AI、AR/VR等多种先进技术正在逐步深入发展。应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优化的扩散效应、知识和信息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以数字化、信息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数字经济和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鼓励以数字化改造农业生产、强化农业物联网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等当代信息科技和农村生活生产深度全面融合,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创新。

(二)特征概括。1.持续迭代性。数字经济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变化而持续迭代。信息技术具有高渗透性、快捷性、自我膨胀性、外部经济性和边际效益递增性。在此基础上,推动数字资源的融合化、互联化,扩大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结构、产品服务结构的优化。经济活动的改进和经济环境的优化,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的持续迭代来完成。2.可持续创新性。数字经济能够立足于实体经济进行持续性创新。通过信息技术创新、经济业态创新、运作模式创新、服务手段创新、运作模式创新等,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促进基础设施形态的改变,让数字基础设施变成新型生产要素。3.互联互通性增强。数字经济借助更多技术手段让数据这种核心生产要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推动产业实现高度融合。通过先进科技使需求侧和供给侧有机衔接起来,为相关企业或行业适应数字化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必要前提。

二、技术引领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有效融合的价值功能

阅读全文

数字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可行性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信息无法满足不同受众的多种需要。

不同的农业信息产品的使用者,他们对农业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质量要求都不一样,因此农业信息产品的提供者也必须根据受众不同的需要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产品,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以及不同水平的信息接受者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农业信息网站能够提供的农业信息大多是一些新闻时政和农业科技类信息,以及转载其它网站的信息,市场前瞻性和综合分析能力不强,关于地方农业经济的信息较少,不能体现区域经济特色,无法为大部分信息接受者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

2.农业信息基础工作水平低。

由于我国农业信息化是近几年才受到关注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工作,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我国农业系统的信息基础工作水平低,缺乏专门的信息技术人才来提供技术服务,特别是既深入了解农业知识又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调查显示,现服务于我国县、市两级基层单位中,从事农业农村信息工作的人员,大部分都不具有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本专科学历,很多都是从农业类专业毕业后通过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相关培训而转到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岗位上的。由于缺乏具有专门的计算机知识的技术性人才,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人员只能从事一些初级的信息资源采集和工作,对一些农业信息还不能进行深度开发,使大量信息资源得不到利用,严重影响了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步伐。

3.农民的农业信息化能力不强。

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再加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使得农民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弱,农业信息意识和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较差。此外,很多农民在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没有接受专业的信息化培训,计算机水平较低,无法有效依靠网络获取和农业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阻碍了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对我国信息化在农村经济管理的应用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阅读全文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研究

【摘要】相较于传统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可以打破很多界限,能够参与数字红利分享的经济主体越来越多。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对于生态环境建设认识不够深入,所以导致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滞后,不过基于数字经济视角下,为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还需要相关部门对数字经济形态加强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数字经济视角;改进;农村生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那就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影响范围很广,所以渗透性较强。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不仅可以给发达地区带来良好发展机遇,对于身处劣势地区的经济主体来说,同样可以享受到数字红利。

1数字经济内涵及其特征分析

1.1内涵。数字经济也可以被称作信息经济,这种经济形态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所以互联网与通信技术就成为数字经济主要依赖的发展媒介。

1.2特征。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有着其自身的发展特点。首先是数字化,数字化对于数字经济来说是最突出的特征,因为所谓数字经济,指的就是整个经济领域进行数字化发展,所以数字化信息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先进技术都在数字化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需通过在网络上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源,便能够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效用,促进构建新的商业生态环境。其次是融合性,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信息网络作为媒介,研究数字经济的融合性需要从三点进行,一是加快产业融合与升级进程,现在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之间已经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既可以带动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又不断有新的产品、产业等出现,比如对于农业这一传统行业来说,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可以充分挖掘农业中的发展潜能,从而可以促进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二是推动产销融合效率,在数字经济环境下,消费者已经习惯于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消费活动,面对海量产品,消费者会详细进行比较,然后挑选性价比高的产品,而生产者与商家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搜集消费者的消费数据信息,从而能够让产品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三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融合,通过网络技术,政府能够实现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也可以运用互联网平台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稳定提高。最后是普惠性,数字经济视角下,有越来越多的经济主体开始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比如对于贫困地区的人来说,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就业,像有很多农户尝试在网络上销售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也取得了不错效果,未来还会有更多人可以享受到数字红利[1]。

2农村生态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关联性和发展现状

阅读全文

农业机械管理创新与发展浅析

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已经开始得到大规模应用,但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发现机械化操作水平不高、机械设备利用率低下。面对新时期农业经济建设需求,我们需要强化农业机械管理,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农业经济建设提供助力。农业机械化建设推动了我国农业发展,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探究新时期农业机械管理思路的创新和发展方向。本文尝试分析农业机械管理的创新与发展路径,供同行参考。

(1)农业机械化结构不合理。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提升,我国在农业机械设备上投入越来越多,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操作目标,但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我们发现机械化结构不合理,农业机械设备多数都是小型号,且设备质量不高,建设与发展规模也比较小,不能全面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需求。另外,我国在大机组农业机械化设备设计与研发上自主能力不足,缺乏创新力,无法构建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

(2)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完善。跨区域作业在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属普遍现象,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更大空间,而农业生产的各个周期需要进行统一化的机械设备管理,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弱化,产业链条未形成,市场化规模不足,无法完全适应这种发展模式。另外,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机械化水平也不同,给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带来阻碍。

2农机管理发展建议

(1)强化政策扶持,进行设备调整。农业扶持政策出台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各区域要密切关注国家对机械农业生产提出的相关补贴政策,农业生产活动中需要的大型设备、新型设备,尤其是具备复式作业功能的农机设备都应该纳入到补贴范围中去,不断提高农业补贴标准,提高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设备的积极性,优化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结构。农业机械设备应该合理推广与调配,春秋两季作为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组织的重要时期,各地区农业生产中对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的频率最高,各地农业管理服务中心应该基于区域农业生产情况、农机数量,合理调配和统筹,保证农业机械设备得到高效利用,为农业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想要提高农业生产设备利用效率,建立机械化服务体系是基础。想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机制、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应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农业机械管理,建设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试验示范区,优化农业机械设备推广效果,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使农机经营者和农业生产者实现互利共赢。想要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我们应该以产业化发展目标为导向,整合多种农业机械服务形式,不断规范服务模式,体现创新服务理念,在售后、维护保养等环节体现主动服务意识,同时也要建立与之配套的社会化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机制,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使服务方式更加多元、更加先进,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活动的组织水平。

阅读全文

审计制度约束农村金融和农业经济增长

[摘要]科学、合理的审计制度约束有助于农村金融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更好发挥农村金融在推动农业经济良性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面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金融诉求,要注重发挥审计制度的“治未病”、监督约束等优势,通过维护农村经济秩序、有序配置农村金融资源,推动农村金融向价值投资、服务农业经济增长发展。通过以审计制度约束为研究背景,解读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审计;制度约束;农村金融;农业经济;产业化

一、审计制度约束背景下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先决要素,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前提。从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看,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是阻碍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满足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应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优势,进而在农村金融风险防范、金融服务和资源配置等领域发挥应有功能。从农业经济发展环境看,由于农业产业风险较大,还贷能力较弱,信用意识相对淡薄,加上借款人信用评估及约束难度加大,增加了农村金融发展风险。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金融市场对国家政策的依赖度较高,存在正规金融与民间借贷并存的二元金融结构,影响了服务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效能。

(二)审计制度约束下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面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时代诉求,由银监会批准成立的村镇银行、农商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力量为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第一,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通过整合审计资源,重点关注农业经济重点领域、高风险领域中相关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状况,为相关组织发展提供专业的审计建议与科学咨询,构建符合“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真正实现金融重点向乡村倾斜的发展目标。第二,综合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征与内在规律,在充分利农村金融资源,建立稳健、良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时,不能完全依赖市场,需要充分发挥政策、财政、信贷及金融担保等功能,适当介入农村金融环境,通过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合理、必要干预,构建符合农业经济增长的农村金融体系。第三,通过发挥审计制度优势,从经济性和效果性等视角对乡村振兴的资金支出状况进行重点审计,并从行业、区域等维度做好乡村振兴资金绩效总体情况的审计评价工作。通过以审计监督功能为基础,加大涉农资金使用状况的审计力度,重点关注农业保险、农业信贷、担保等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实际状况与扶持力度,有效防范涉农领域金融风险。

阅读全文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下农业经济探析

摘要:随着时展,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通过数字化方式记录网络信息资源并进行管理,以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分析农业经济,开发及利用农业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来说具有积极作用。论述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运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分析农业经济的方法,提出了应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农业经济;经济分析;策略建议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并迅速普及的背景下,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应运而生。这是一种信息化的分析及管理理论。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视角进行农业经济分析,并据此制订有关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能够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1对网络信息资源实施规划性管理。规划性管理是通过全面掌握网络信息资源,从而采取有关的规划性决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必须充分考虑信息资源应用的基本需求,保证网络信息资源规划的目的性和统筹性,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效率以及把控力度等,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网络信息建设工作需要建立有效的标准体系,确保网络信息资源具有统一的表现形式,从而为信息使用人员在信息解读与应用方面提供便利。除此之外,还要从提高网络信息资源应用价值和利用率的角度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保证其专业化水平。

1.2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化管理。系统化管理是指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针对划分类别后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统筹管理、修复、完善,以信息资源管理的具体要求为主,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分类、整合、处理,确保网络信息资源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实用价值等。网络信息资源的时效性会受资源形成时间的影响,形成时间越早,则时效性越强,因此要想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时效性,需要定期补充信息。

1.3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远程管理。远程管理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通过信息资源网络及平台能够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在通常情况下,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较多,而资源的真实性以及时效性等都需要补充与完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很少能做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及可靠性进行综合把控,难免会产生网络信息资源错误等现象。远程管理是指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人员通过开放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窗口等方法,确保网络信息资源的实用价值与可靠性。使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让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者能够参与资源建设以及资源管理,通过多方协作与配合,建立和谐且稳定的网络信息资源环境,让网络信息资源更具生命力,更加高效地实现信息资源的补充、完善、调整,建立完整的网络信息资源库[1]。

阅读全文

区块链技术在农业经济领域运用思考

[提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所发挥的作用具备一定不可替代性。在数字经济时代为获得更加长久的发展,也面对着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本文介绍数字经济时代区块链的内涵与运用机理,并针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提出区块链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运用方式,期望推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农业经济;物联网;优化路径

随着我国优化政策的颁布实施,推动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化、智能化领域发展。在这期间,区块链技术、云计算、云平台等新科技的合理运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困惑,为其更好更快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一、区块链技术内涵及运用机理

(一)内涵。在2008年,区块链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其作为一项链式数据结构,在运用过程中能够实现数据存储、运输、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模式,其不能被伪造也不能被篡改。

(二)运用机理。区块链技术在农业经济中之所以能够保证农业产业数据安全性、可回溯性以及实时共享,主要借助于区块链技术所独有的开放性、不可篡改或伪造以及去中心化等特征表现。在保障数据安全时主要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加密理论,农业产业数据被存入区块链技术的链式储存中,能够实现长久存储并且不能伪造也不能随意改动。因此,区块链技术能有效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在保证数据可溯回方面,因为存储数据时是依据时间先后顺序开展,进行链式存储就会赋予该项数据信息一个特有的时间标记,从而实现在追溯农产品源头时能够保证高效、快速且准确。区块链技术的开放性促使着在共享数据信息时其更加具有优势,所有人都能够随意查看区块链系统中的公开数据,能够保证农业产业交易更加透明。

二、当前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

阅读全文

经济发展下数据市探析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生产要素是不断演变的历史范畴,土地和劳动力是农业经济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工业革命后,资本成为工业经济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衍生出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据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党的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首次将数据列为与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并列的生产要素。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加快培育数字要素市场,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为此,需要在了解生产要素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认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意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数据生产要素市场的有效发展。

1.生产要素是不断演变的历史范畴

从历史演变的规律看,生产要素的具体形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变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要素处在不断再生、分化的过程中,每种生产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在生产过程中占据重要作用的生产要素,在此后的生产过程中作用逐渐降低,而另一些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起依附作用的生产要素,逐渐上升为具有决定地位的生产要素。在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决定性生产要素是劳动和土地,传统农业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劳动和土地这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虽然在传统农业经济中也有农耕工具等物质资本,但它们主要是由农民自己生产,因此在传统农耕时代,资本并非重要的生产要素。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拉开了人类社会工业化的序幕,使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第一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机械化”是其基本特征。在工业经济时代,机器生产取代了人力。因此机器设备这一物质资本要素取代了土地和劳动,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资本”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19世纪下半叶,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爆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是其基本特征。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企业家开始从普通工人中脱颖而出,“管理”和企业家才能对企业的盈亏起着日益重要的决定作用,“管理”在资本之外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对生产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涌现出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一大批新技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科技成果从资本要素中独立出来并能有偿转让,“技术”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20世纪末期,数字革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悄然兴起。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字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与数据相关的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崛起,它们为传统经济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加速推动国民经济越来越“数字化”,“数据”成为日益重要的生产要素。

2.数据要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最核心的资源,具有可共享、可复制、可无限供给等特点,这些特点打破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有限供给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制约。与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数据要素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倍增效应。

2.1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数字要素市场可以通过降低搜寻成本、复制成本、交通运输成本等降低经济活动成本。数字要素市场有助于消费者更容易购买到符合自身偏好的商品,可以降低消费者搜寻成本。虽然数据生产的固定成本很高,但数字复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大大降低复制成本。数字经济大幅度拉近商品供需双方的距离,重塑本来受距离约束的经济活动,大大节约了交通运输成本。

2.2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数字经济可以依托数字技术,从国民经济运行到自然资源利用,从宏观经济运行到微观企业管理,一切信息皆通过数字化技术,以数据形式实时传输与处理,从而大大提升经济运行效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