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数字经济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数字经济教育

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摘要:从共享经济的角度分析,发现了当前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存在管理理念陈旧、共享模式落后、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亟需与时俱进,深入探索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文章提出要发挥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的最大效益,应不断完善组织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机制和沟通机制,创新实践契约模式、经纪模式和联盟模式,强化区域性资源的共建共享,并介绍了湖南省的实践举措。

关键词:共享经济;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实施“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搭建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推进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然而,资源共享和参与者的态度和意愿密切相关,影响因素多并且复杂。鉴于此,本文从共享经济学的视角,分析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和模式,以此剖析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行为,为建立开放互动环境,促进资源交流、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共享经济的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审视

(一)共享经济学理论探讨

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资源逐步紧张、消费观念转变等因素影响下,共享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逐渐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理论支撑,共享经济理论也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然而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罗宾•蔡斯认为共享经济是个人向群体出让物品使用权或提供劳务,从而获得一定的佣金或酬金,其单价往往远低于一对一交易,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本文根据上述共享经济的定义,提出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定义,资源共享是多人(多对象)参与,依托网络平台,免费或收费方式数字资源供平台用户使用。从共享经济学的角度看,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具有供求双方,发生了免费或收费的交易或交换;二是交易对象是数字教学资源,通过共享能够提高利用率,创造社会价值;三是具有共享平台的交易媒介,供方和需方都可以通过注册来享用平台上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快速流程和配置优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二)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现状

阅读全文

“互联网+”经济下思政教育改革路径

[摘要] 在“互联网 +”经济构成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以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来改变数字经济下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念,帮助青年大学生抵制源自“互联网 +”经济的不良意识形态与文化精神,成为思政教育变革的重点。“互联网 +”经济的发展,为思政教育带来了理念变革、工具支撑以及内容更新,有助于助推思政教育朝着数字化、精准化、生活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经济;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互联网 +”

由总理在 2015 年提出,“互联网+”是指互联网技术与其他行业有机融合,从而以崭新的互联网技术手段作为支撑,使行业的发展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1]。“互联网 +”经济是一种数字技术与社会资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存在形式,其促使科学技术成为推进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活形态发展的关键力量,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机遇与风险并存。因此,应当结合“互联网 +”经济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防范化解源自“互联网 +”经济的意识形态重大风险。

一、“互联网 +”经济:高校思政教育变革的重要因子

(一)促进思政教育内容变革

在资本利益、受众需求等因子的驱动下,“互联网 +”经济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异化现象,诸如大数据杀熟、饭圈文化、泛娱乐主义、移动端游戏文化等现象,形成了享乐主义、消费主义、躺平主义、反马主义等消极社会思潮,不断触碰法律法规与社会舆论底线,导致原有的社会文化伦理与经济伦理发生重要变化。显然,“互联网 +”经济可能会导致政治、新闻、商业、文化等因素成为资本的附庸,使资本文化不合时宜地侵入严肃的思政教育领域,并在不动声色间弱化青年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消解他们的政治认同、模糊他们的美学偏好。这就倒逼思政教育内容调整原有教育资源内容的“材料”和“配方”,打造与新时期社会文化与经济业态对话的教育内容。

(二)拓展思政教育技术路径

阅读全文

数字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迅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与转型。从实际情况来看,数字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转型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有必要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成都为例,从数字经济的概念出发,就数字经济促进成都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难点与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字经济;成都;经济发展;转型;难点;对策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使得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互联网、大数据等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转型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成都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1]。

1数字经济的概念

在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应运而生。数字经济是经济形态变迁的新阶段,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是两大形态。数字经济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数据逐渐成为生产要素。一方面,数字经济下的数字信号与传统模拟信息相比有着更多优势,在信息产生、传输、使用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社会经济主体广泛参与,经济成果逐渐数字化,如商品、货币等,使整个经济社会都朝着数字经济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经济活动良好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数据,数据智能化能够突破以往要素的供给约束条件,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

1.2数字经济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一方面,数字产品与服务建立在新技术的应用基础上,使经济社会中出现了很多新产品、新服务,催生了新需求,吸引了很多新企业与研发机构持续加入,从而使数字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事数字经济的企业越来越多,采用的技术水平迅速提升。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产业部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的提升。当前数字经济产业迅速增长,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创新点。

阅读全文

中国发展数字贸易经济效益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经济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贸易也随数字经济发展而出现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新型贸易形式,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数字经济全球化作为研究背景,深入研究了中国数字贸易的发展现状,并从生产、消费、外贸及国内经济等角度分析了中国数字贸易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得知数字贸易是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其将在中国对外经贸发展中发挥战略性作用。

[关键词]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也使得全球生产力发展方式和全球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数字经济国际化最直观和最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数字贸易,它是数字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数字贸易也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因素之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具有深远意义。

一、数字贸易的概念及特征

数字贸易是随着数字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型贸易形式,其对于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目前为止,还未有具有公信力的国际组织明确地对数字贸易的概念及内涵进行定义。因此大部分国家采用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来规范数字贸易市场秩序(数字贸易产品归类于商品时适用GATT,数字贸易产品归类于服务时适用GATS)。2013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首次提出数字贸易的定义,即数字贸易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传输产品和服务的国内商务和国际贸易活动。具体又分为以下四类,一是数字化内容,如电子书籍、网络游戏、音乐视频等;二是社会媒介,如社交网站、购物网站等;三是搜索引擎;四是其他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如软件服务、通过云计算提供的数据服务。中国目前对数字贸易的概念还尚未进行过官方定义,但在2016年举办的G20峰会中明确了数字经济的概念,即“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1]数字贸易虽然没有明确的权威定义,但是它是一种依托互联网产生的,通过数字交换进行的贸易方式。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相比,数字贸易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特征:一是贸易方式数字化。电子信息的高速发展减少了贸易中间环节,使数字贸易成本低于传统贸易,极大地提高了贸易效率;二是贸易产品数字化。数字贸易交易的产品多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数字产品和服务,具有高新科技、高创新、高专利化的特点。

二、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进程使数字贸易发展蓬勃兴起,数字贸易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日趋加重,国际市场上数字化产品和数字服务种类更加多元化。2020年7月中国信通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指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占GDP比重由14.2%提升至36.2%,2019年占比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数字贸易是数字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经济国际化的最直观和最主要表现形式”。[2]虽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差距,但是中国拥有前景广阔的数字市场,数字贸易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2020年举办的第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报告显示,“至2019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3.19亿人,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规模的32.17%;网络支付交易额高达249.88万亿元。这些互联网用户为我国未来数字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

阅读全文

学分制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经济环境下学分制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点,在科学把握学分制内涵、确保前期调研工作到位、体现学生独特属性的前提下,分别从架构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应用型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平台等维度,提出了学分制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优化路径。以期能够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形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数字经济;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学分制是高等院校将学分作为基本单位来测量广大学生课业完成情况,体现目标监管特性,将修满学分制规定的最低分作为测量标准,集选修课程体制、学分绩点制以及导师制等于一体的综合教育监管机制。而应用型高校则指的是基于本科教育,培养高素养且具有优秀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非公立院校,该类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专业人才培育、传统文化继承、技术创新和国际交流协作等众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人才培养方案是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是人才培养类别及其规定的详细规定。在当前数字经济环境下,应用型高校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加快学分制创新进度,激发办学活力,深入探索并积极实践更有助于推动师生双向互动的教育监管制度,建立产学结合、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全面优化与完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1]。

一、数字经济环境下学分制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

按照国内外高等院校提倡的学分制实践探索和教育领域的有关学术探究,实施学分制的院校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选择,让他们依据个人兴趣、喜好、经济情况、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等各种要素,自主选择、安排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成长目标。以往的学年制教育管理体系容易把控,具有显著的统一性以及刚性等特征,而学分制则相对来说要更加灵活,包容性较强。学分制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与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被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的,它打破了以往专业以及年级等诸多限制,支持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课程,可适当延长或是缩短学制,真正尊重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喜好等多元化成长需求。正确把控学分制的基本内涵,弥补了过去学年体制下育人方案的不足,革新设计出既遵从应用型高校教学规律,又满足广大学生个性成长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2]。

二、数字经济环境下学分制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注意事项

(一)确保前期调研工作到位

阅读全文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数字平台探讨

摘要: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是数字乡村,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贵州省农业农村建设,需抢抓政策机遇,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区域数字乡村顶层架构规划设计,加快农村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乡村感知平台、数字乡村大脑和数字乡村智能应用体系,推动乡村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提升乡村综合治理水平和智能治理水平,发展农业农村特色产业和新型农村电商营销推广模式,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帮助农民就业增收,实现近期形成新时代的农业农村新貌、新风和新气象,中期实现农业现代化,远期实现农业兴、农村美和农民富等目标。该文就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的积极影响进行研究,数字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更是一种致富手段,对乡村振兴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意义深远。

关键词:数字技术;数字乡村大脑;乡村数字治理;数字素养;乡村振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22〕1号)、《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文件要求,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乡村试点,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有利于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的创新驱动作用[1]。推动数字经济与农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推进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2]。多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发展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量持续输出进城务工,导致全国部分农村曾一度出现“孤寡老少”、土地荒废和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等现象。该问题逐步引起了国家、省、市、县和乡各级党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通过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采用如植树造林、修路致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选派优秀大学生任驻村干部或第一书记、大数据精准扶贫、引才回乡创业、乡规民约和积分制等手段,从乡镇、村委和村民等上下联动,主抓农村党建、农业农村生产方式转变、农民致富思路和技术手段转变、数字防疫、安全应急及生态环境治理思想转变等方式,并利用新基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和元宇宙等数字技术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当前已取得一定成效[3]。

1数字乡村顶层发展规划与设计

本文重点讨论如何构建包括数字乡村感知平台、乡村数据传输、数字乡村大脑、数字乡村应用体系(含乡村党建、乡村政务、乡村教育、乡村医疗、乡村劳务就业、农村电商与乡村旅游等)和乡村数字治理(含公共信息服务、舆情分析、疫情防控、乡村安全及森林防火、防水及地质灾害、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决策分析)等,形成区域数字乡村顶层发展规划。

1.1数字乡村感知平台的规划与设计

建设数字乡村感知平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布设多渠道信息感知点,对农村环境各类静态、动态的监测数据(如天、地、人、物和时空)进行综合采集,根据不同场景采用不同的传输网络,将数据汇集到后端数字乡村大脑和数字应用中心,汇聚形成乡村政务数据、产业数据、生态数据、监管数据、旅游数据、农业数据和信息数据等丰富数据资源池[1]。因此,数据乡村感知平台是重要的前端数字基础设施。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资源共享的调研

一、调查的基本结果

(一)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及获取手段调查结果显示,有35.8%的幼儿教师表示所使用的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网页,16.5%和13.6%的幼儿教师选择了光盘和电子图书,此外,传统纸质图书被幼儿教师选择的比率为23.5%(如图1)。可见,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已成为幼儿教师的主要资源来源。在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获取手段方面(可多选),搜索引擎和登录学前教育网站是幼儿教师获取资源的两种常用手段,被选比例分别为51.0%和57.1%。另外,49.0%的幼儿教师表示会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一比例与上述两种手段的比例相差不大,这表明,对于有利用价值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够接受通过付费方式获取的。除此之外,选择通过同事之间互传获得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比例为36.7%,由这一比例可以看出,部分幼儿教师愿意将自己或者本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与他人共享,这也是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机制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条件(如图2)。

(二)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及需求目前,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网络课程资源、学科资源(如教学课件、案例等)、多媒体素材资源(图片、视音频、动画等)、软件资源以及教学管理信息资源。调查显示(如图3),68.1%的幼儿教师认为本园的学科资源丰富(32.70%)和较多(35.4%),半数以上的幼儿教师认为本园的多媒体素材资源丰富(27.90%)和较多(23.1%),这两类资源是幼儿教师可以直接使用于日常教学的常用资源,在需求调查中(如图4),也是需求最高的两类资源,其中,选择需要和很需要的幼儿教师比例之和接近100%。对于其他几类资源,也有九成以上幼儿教师表示很需要和需要。从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幼儿教师对于不同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建设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学科资源和多媒体素材资源是直接使用于幼儿教学、面向幼儿的资源,在建设时应数量与质量兼顾,重点建设。而网络课程资源、软件资源及教学管理信息资源大部分是幼儿教师进行自我能力提升及幼儿管理的主要资源,应做到精而新。当问及本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否在量上或质上满足自身需求时,八成以上的幼儿教师表示本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能基本满足自己的需要,但仍分别有14.3%和12.2%的幼儿教师认为在资源的量和质上不能满足。对于阻碍他们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原因,有42.9%的幼儿教师认为是自身技术条件的限制。其次,是收费问题和设备条件,分别占25.5%和24.5%,而网络条件有限、外部资源不丰富等也是阻碍幼儿教师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原因。

(三)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现状在对幼儿园之间是否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有效共享的问题调查中(仅园长卷),只有14.3%的园长认为自己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园之间实现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当问及是否有和其他幼儿园或幼儿教育机构联合开发、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经验时,仅有8.2%的园长表示有过,另外,仅16.3%的园长表示有上述计划。

在目前学前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健全的状况下,大部分幼儿园对外开放的资源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比较多的是挂在幼儿园网站上“家园交流信息”,多数内容是与家长交流的育儿心得,而一些丰富的学科资源、多媒体资源以及幼儿园的特色课程等都是只供幼儿园内教师使用,不对外开放。还有一部分参加评比的优秀示范课作品,评比过后就被束之高阁,本园教师尚难获得,他园教师就更不用说了,这就大大增加了资源重复建设的可能性,同时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另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每一个幼儿教师都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数字资源,但是,目前这部分资源并没有被很好地共享,一般都仅局限于同事之间的相互共享,而无法提供给更广泛的幼儿教师群体使用。当问及是否愿意将自己拥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给其他人使用时(幼儿教师卷),100%的幼儿教师愿意将自己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以免费或收取费用的方式提供给本园的其他教师(如图5),49%的幼儿教师愿意免费提供给非本园的其他教师,还有25.5%愿意收取一定费用将资源提供给非本园的教师(如图6)。当问及是否愿意将本园数字化教育资源提供给他园使用时(园长卷),73.5%的园长表示愿意免费提供给他园共享,22.4%表示愿意提供,但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如图7)。在共享他人及他园数字化教育资源方面,65.3%的幼儿教师和91.8%的园长表示愿意付费共享他人或者他园的数字资源。由此可见,绝大部分的用户都具有共享的意识,不仅希望能从他人那里获取资源,同时也愿意将自己的资源供他人共享,只是目前仍然缺乏一个有效完善的共享平台及机制去实现这样的意愿。因此,目前幼儿园之间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状况并不乐观。调查中(园长卷),有85.7%的园长认为,幼儿园间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并未实现有效共享,究其原因,有10.2%的园长认为是技术问题,2.0%的园长认为是管理,而认为两者皆有的占67.3%。除此之外,参与调查的园长还反映出诸多其他影响幼儿园间数字化资源共享的问题,主要包括:①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外部资源不丰富。②缺乏共享的平台及专门的资源共享管理机构。③缺少教育技术专业人员。④缺乏资源共享理念。⑤缺乏政策支持。⑥幼儿园间存在竞争,资源自我保护现象严重。⑦收费问题。⑧信息不对称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以上的调研结果反映出我省学前教育在数字化资源共享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各种制约因素与障碍严重阻碍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

阅读全文

数字经济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摘要:近几年,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会计是数字经济应用的密切相关行业,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和技能提出了新要求。职业院校作为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必须顺势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教学模式,将数字化理念融入会计专业教学之中,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本文将结合数字经济发展形式及现状,分析我国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在适应数字经济大潮中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经济;会计专业;高职院校;课程体系

一、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

科技的持续发展被视为21世纪最为显著的成就之一。于2016年召开的G20杭州峰会上,“数字经济”被首次列为中国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在2017年再次提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工业经济之后更高级的经济阶段。近年来,数字经济在各个领域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数字经济时代已悄悄到来。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统计,数字化程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随之增长0.5%至0.62%。数字经济技术更是我国振兴经济的重要杠杆。据中国信通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报告显示,2005年至2019年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从2.6万亿元扩张到35.8万亿元。短短14年间,数字经济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提升了22%。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容忽视。过去五年,数字经济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50%以上,其中2019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60%。刚过去的一年,受到疫情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而中国在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仍然能迎难而上,取得傲人的成绩。这一切都离不开数字技术支撑下的各个新型产业及新型商业模式。数字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持久的动力,持续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的新主题。未来,随着新时代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必将改变我国各大传统行业的发展态势,从而影响人才资源配置模式。

二、数字经济下会计行业现状

会计是数字经济应用的关键性行业之一。会计专业以培养具备会计学、经济、管理和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科研方面工作的财务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近年数字经济下衍生的高新技术,如在线审计、电子档案、电子发票、数字签名、电子税务局、数据挖掘等智能化应用给会计行业带来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一方面大大提高数据处理准确率及工作效率的,使会计核算处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要求会计人才转型。根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会计信息调查中心联合学院企业管理培训部发起的“企业会计人的未来”专题调查显示,目前会计行业人员实际需求与拥有的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缺口,大量会计人员拥有的能力与当前企业的实际需求不符。传统财会人员比较擅长的“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传统职能需求越来越小,数字化社会对会计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IT技术应用”、“风险管理”、“公司战略”、“公司治理”等领域。因此,我国当前会计人才能力供给和实际的社会需求之间严重失衡。

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