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数字教育行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新时期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新时期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广告行业的面貌,也对广告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时期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路,提出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校企合作以及竞赛等几个方面,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打破学科界限,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增强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效。
关键词: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
广告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是连接产销双方供需关系的重要环节,其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密切相关。据市场监管总局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广告市场总体规模达到8674.28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0.88%,保持近五年来第二高位增长。近十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加速发展,广告行业的内在秩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数字化转型和业务整合成为广告设计行业乃至文化创意产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广告的传播形态和运作模式上的变化在丰富广告市场的同时,对从业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也是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应对的问题。
1新时期广告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
1.1广告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明显。十年前,国内广告行业多采用以企业为主导的单向媒体投放广告范式,以报纸书刊、电视广播等媒体为主要投放渠道,个人手机多以语音通话和短讯息收发业务为主。如今,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极大地丰富了广告信息传播载体,从以往相对静态的信息传播载体,转变为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的动态信息传播载体,数字化的图像、文字、动画及声音等被全方位、精准化、个性化地提供到消费者面前[1],互联网技术下的移动终端成为新时期广告投放的主阵地。相关数据显示,至2019年,广告主在互联网投放的广告所占比重已超过50%。广告的数字化转型还体现在其多渠道、全方位的数字化营销方式上,广告不再是王婆卖瓜式的单向传输,而是通过娱乐化、生活化和社交化的形式渗透于各种网络平台中,广告形式多种多样,如微信朋友圈广告、公众号软文广告,关键词搜索推广广告、APP游戏植入广告、开屏广告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广告形式,还极大地提升了广告的投放效率,可以通过信息和人群的匹配,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与之相应的广告信息。例如大数据算法可以分析线上用户的浏览时间、消费习惯以及消费数据,形成精准的用户画像,根据用户需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提高广告转化率。目前此类技术广泛应用于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跳动、微博等大流量应用产品平台的广告投放。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下,我国传统广告行业已经开始从产品为中心、客户为主导,进入以消费者用户为中心、消费数据为主导的数字媒体广告时代,数字化转型趋势明显。
1.2传统广告行业边界模糊。在广告行业,以大数据、云计算以及AI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挥着显著作用,不仅降低了广告投放门槛,还打破了传统广告行业的边界。相关数据显示,从规模和收入来看,当前占据全球十大广告营销公司绝大多数席位的公司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4A级广告公司,而是埃森哲、高知特、德勤、普华永道数字服务等咨询公司和科技公司。例如埃森哲旗下的埃森哲互动为宝马、玛莎拉蒂以及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丽笙酒店集团提供数字营销服务,其中就包含传统广告服务范围所涉及的品牌策略、内容营销以及消费者体验等内容。同时,许多曾经的广告主巨头也纷纷设立品牌内部创意营销团队,来制作广告和完成社会化营销,如百事、联合利华、高盛等知名企业。
1.3广告设计行业人才需求发生变化。转型中的广告行业由于其服务的多元性,以及广告主对广告公司自身服务的综合性要求增强,使其对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也呈现多元复合的特点,突出表现为从对创意型人才的需求到复合型广告人才的需求变化。单纯的创意表现、设计制作以及文案策划已不能满足当前广告行业的工作需要,从业者在具备以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对媒介技术、数据分析、营销策略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有所掌握。通过对比广告行业的网上招聘信息可以看出,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呈现为设计对象的设计人员需求明显增多,在岗位需求中,有关动态视频设计和界面交互设计能力的字眼在岗位描述中也出现得更加频繁。
社区教育课程超市的构建
[摘要]据研究资料表明,现有全部科学知识中有四分之三是20世纪50年代后发现的。21世纪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科学知识陈旧率最高,科学知识发展速度最快的年代。为适应时展,人们已经不能通过一次性教育满足终身职业的需求。各地在开展社区教育的同时纷纷引入“课程超市”的概念并积极探索“课程超市”的构建方法。“课程超市”的构建应体现其突显数字化教育、多级教育基点及订单课程服务的特点。
[关键词]课程超市;数字化教育服务;订单课程;社区教育
市场竞争机制引起的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分化和重组,导致劳动力跨岗位、跨职业、甚至跨产业的大规模转移。固定专业设置的学历教育在受教育者进入工作岗位短短几年已面临知识过期的尴尬境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任务。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的课程超市,设置包括社区大学、社区学校、社区教育点的三级教育基点,其建构特点包括数字营销方式、数字教育资源在内的数字化教育服务及为受教育对象提供项目订单服务。
一、课程超市的特点
课程超市的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理论为指导,把需求调查和目标导向与市场经济和区域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课程的及时“上架”“下架”体现市场导向,满足市场需求。
(一)课程超市的由来。从课程超市的概念来说,其提法来自超级市场。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美国东部地区的超级市场,因其满足顾客日常生活各种需要、价格低廉、效率高,早以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为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的课程超市应运而生。
(二)课程超市的宗旨。课程超市的构建综合考虑受教育者、用人单位、社会三方面的需求,彻底改变过去体制先导、理念先导、经验先导、模式先导的传统做法实现职业标准、社会需求、个人导向相结合。避免课程成为过期的滞销品,培育出营养不良的受教育者。设立课程开发部来保证课程的“上架”与“下架”与受教育者的需求同步。1.课程“上架”引入课程目标分析、课程形式设计、课程内容编制、课程方法实施四个步骤相结合的课程设计系统设置课程、决定课程“上架”。其中课程目标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个人需求、职业分析及政府文件对社会需求来实现。整合社区学校和本地教育资源完成课程形式设计、课程内容编制,选择合适方式实施课程教学。2.课程“下架”引入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概念和设置发展动态的课程评价系统,评估决定课程“下架”。课程评价系统采取三评结合,即受教育者+社会(用人单位+行业证书考试机构+政府部门)+社区大学教学委员会=课程综合评价。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课程形式可行性、课程内容科学性和课程方法实用性进行综合考评。
物联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与物联网的结合,以学校物联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为对象展开了研究。同时,提出“实训+创新+互动”原则,搭建虚拟仿真工作场景,打造虚实结合的沉浸式、体验式实训环境,建立“看得见、进得去、学得牢”的实践教学模式,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提升优化基础实训设施。
关键词:数字孪生;物联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已应用广泛,当前数字孪生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中,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向智慧农业方向快速发展。数字孪生[1]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数字孪生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概念,是一项用数字技术创建真实对象的数字等效物的技术,可以被视为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彼此依赖的装备系统的数字映射系统。物联网与数字孪生的结合将进一步增强孪生数据和应用结果的可信性。
1项目的提出
1.1项目的建设背景
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和福建省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为指引,结合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省供销社乡村振兴职责,将学校特色与“乡村振兴”作为行业背景,紧密结合物联网和数字孪生技术产业发展,建设具有鲜明供销特色的专业数字孪生物联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选取乡村振兴典型应用场景作为仿真题材,创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构建“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训学生动手能力,助力学校教学与研究工作,基地具备未来与行业结合将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能力。
1.2项目的建设思路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当今社会新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重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为了符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前提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需求。本文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为出发点,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阐述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索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适用于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与应用,呈现出日渐壮大的发展趋势。在国务院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重要配套文件中,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数字创意产业成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造、绿色低碳产业并列的五大新支柱之一。这意味着对数字创意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政策,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专业,又是多学科交叉性专业,贯穿着人类的生活、文化、传统、科技等社会要素,高职院校就要反复不断地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并完善教学体系,构建综合型评价标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造性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就成了必然要求。其中,如何使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更高也是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新兴的产业,无疑对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就现阶段高职院校本专业教学而言,部分实践性课程依然采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存在课堂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脱节问题。
(一)学生基础与跨学科的课程性质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跨学科的专业课程。本专业所学软件居多、内容具有难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基础软件掌握后要求学生综合性的运用所学软件进行设计,更加注重设计思维、创新思维进行设计作品或解决方案。然而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大多为艺术专业学生,学生在高中时文化理论基础掌握得不够牢固,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运用到数学和英语时就会产生抗拒的心理,导致对学习软件没有兴趣,更没有信心。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缺少自我管理的意识,课下更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不能够坚持完成等特点。
(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滞后与当今时代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处于新媒体的时展下,其中离不开新技术、新方法的支撑。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中提倡通过不同专业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和任务进行综合性的项目化教学,运用形成协同合作的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将教学内容、环节等依据数据的变化进行重新整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在项目过程中进行自主设计、自主分析、学生间的互动讲评,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专业理论基础上还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适应当前社会背景下的专业实践能力。然而,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目前大部分的专业教师缺乏在企业专业岗位的实际参与项目的实践经验。因此,在课堂上只能依附以前的教材内容,无法根据自身经历项目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更好地完成项目实践;教学内容往往脱离社会生活实际,与时代脱轨,没有更新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产生代沟,无法形成共鸣,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产生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困难,学生想要学但没有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无法达到要求。
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关系变革
摘要: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面临的现状比较繁杂,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还应归因到共享过程涉及到的具体要素上。在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中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提供者、共享者以及共享的场所三者形成一个最基本的共享过程,缺一不可。面对媒体融合带来的新型传播结构,共享要素之间已经由单向式发展成了双向式的互动关系、共享观念已经由社会属性转变成了价值观属性、共享管理已经完成了从单一发行到协作运行的结构重组。
关键词:社区教育;媒体融合;数字化资源;共享关系
媒体融合(Mediaconvergence)一词由国外引进而来,包含了两层内容,一是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媒介形态的过程,这种新形态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介质和通道之间无障碍传输;二是呈现为实体过程中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机构等要素的融合,要想完成媒体融合,媒介与其传输过程两者在传递信息中通过技术手段完成配合,不可分离。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社区教育的产物,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是社区教育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进行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研究可以明确未来资源建设的方向,能为社区教育资源的长期发展提供管理依据,能够拓展资源的传播空间,提高优质资源的利用率,为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实践奠定基础。媒体融合在新闻行业的成功发展为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参考路径,在提高共享意识、缩小地域时空限制、打通学习媒体多样化的通道上有独特的研究切入点。
一影响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过程的要素
影响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因素有很多,如资源本体、资源提供者、资源共享者、资源共享场所等,在共享的过程中数字化资源的提供者、共享者和平乡平台是最基本的要素,缺一不可。
(一)资源提供者
资源的提供者指在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共享过程中拥有优质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个体或群体。资源本身一定是服务于社区教育目的的信息组合,资源的拥有者或制造者只有把资源提供出来才能进入共享的环节,才能实现它的教育意义。由于社区教育自身教育属性相较于学历教育来说更偏重于生活,课程性质在能完成完整教育目的的基础上约束条件比较宽泛,所以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提供者呈现多元化。可以是具有开发能力的学习者或学习团体,也可以是来自专业领域的行业专家或专门机构,也可以是为社区教育服务的来自高等院校或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课程,也可以是图书馆类的信息资源提供方等。总之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提供者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资源可数字化,即可通过数字渠道传播和呈现,三是有共享的意愿。不同的提供者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众人拾柴火焰高,和众多的资源提供者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完善更全面的资源储备。对学习者和学习团体来说,所提供的资源既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是作为中介身份对他人的收藏;对行业专家或专门机构来说,提供资源一般需要一定的报酬,这也是社会叫交换理论的体现,这一途径一般会获得质量较高的数字化资源;对高等或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来说,它的优势是有一定的科学体系,大多是一门课程,学习者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时间;图书馆类的信息资源提供方,资源储备量大,和社区机构一般是合作关系,是大范围内稳定的资源提供者。
数字媒体艺术在基础教育课程中探究
摘要:为迎合时代特征,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倡导下进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分析和开展研究。审视了时代特征的教学设计环境,保证其大中小学人才培育模式一体化,防止阶段教育的脱节;注重防止“逃离学习发生,培养学习兴趣;适应工作研究性转向,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并结合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现存问题提出在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开展研究建议,使项目式学习成为帮手;改善学习环境以提高教学质量;专业教师素养培养和聘用。
关键词:工匠精神;数字媒体艺术;基础教育课程;兴趣培养;大中小学一体化
一、工匠精神所具有的时代特征
1.至尚性
孔子提倡“文质兼备”、韩非子认为“先质后文”、老子提出“无为而治”,这些都被工匠们作为其手艺的最理想状态,当对所处职位的最理想状态定义以后就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达到自身与劳动对象相融合的状态。劳动者以最大主观能动性从事到劳动活动中,使用自身的技巧,运用审美,将精神与感情完全投入其中,脱离强制和机械劳动所带来的痛苦感。好的产品来自于快乐的劳动,工艺品吸引人也在于它承诺“工作本身是快乐的目标”。劳动者不以功利性为主要目的,而全身心投入其职业所属责任感,这样无论是小器还是大器,都会成为工匠精神下所属的国之重器。在工匠精神下教师更应该重视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投身到其社会使命中。
2.共创性
工匠精神还具有共创性的特征。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职业间的绝缘壁垒已被打破,各个行业之间的限制被消散,新时代的“工匠”绝不再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合作创新就成为时应当下发展的“捷径”。尊重、弘扬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匠人讲究守成守业,但是这种“守”的内核是对于传统工匠精神的守,守的延续就需要打破职业壁垒,营造创新精神,各个行业共生共荣,以开放性的视角审视当下发展情况并为科技时代建树,而不是单打独斗,一家独大。教师们也更应该从各方面和各职业相互借鉴学习,以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素质教育。
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要: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艺术表现载体的变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随之激增,“现代学徒制”模式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就业创业体系互融互通、推动宽口径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数媒艺术设计专业试点班为例,首先,从师资队伍状况、课程设置实证调研及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实证调查及现状梳理。其次提出了明确主体责任关系、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凝练培养目标等重建“现代学徒制”的策略,以此来构建高效、创新的教学体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数字媒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人工智能被多区域广泛应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艺术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更需要大量与之发展相匹配的数字媒体人才作为支撑。高职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化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属于新型的交叉学科,可分别利用学校和企业相对独立的教育资源,一方面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提升人才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实践能力。采取企业设计师带徒弟的培养模式对接企业实际接洽的项目,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所学习的专业性知识,强化正确的审美取向和行业标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选择工作和创新创造的机会。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专业“现代学徒制”建立的必要性
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颁布。2015年起,教育部分三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政府引导、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等共同推动发展起来。2018年《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人设部发〔2018〕66号)又从企业角度对企业新型学徒制施策。2016年开始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近22万亿元,间接带动就业人员2230万,预计我国未来10年大约需要200万名电子界面设计人才,数字媒体设计人才需求已很迫切。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创新型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是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深度有机结合,由院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传授学生理论和技能[1-2]。其能够使企业全过程参与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使人才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是解决高职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实证调查及现状梳理
(一)师资队伍状况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研究(3篇)
第一篇: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实效性研究
一、高校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课的发展必然性
中国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课的教学发展同我国现实国情紧密联系。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要求我们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要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以此满足社会产业结构的总体需求,保证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可以有机协调到城乡所有行业当中,进而完善人才分布状况以及梯队建设解构,保证各行业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升。这种社会发展状况要求高职教育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将理论同实践有机运用到现实劳动过程中,并通过实践教学培训出优秀的生产者和管理者,进而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特别是在当前科学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科技产品和智能仿生系统的广泛运用更是对一线生产者的理念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高职教育的发展更加具有时代使命感。时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了要求,更因为商业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得商业设计成为该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宽广。这就在客观上促使了高职教育发展要积极地同设计专业实行深度结合。客观上来看,高职教育也确实具有着相当的优势开展社会服务和技术输出。第一,高职教育所追求的实践能力以及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都同设计行业的理念吻合。现阶段,很多高职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会拥有许多实践技能证书,这从客观上证明了他们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第二,高职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之外,还很好地注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培养,其目的就是要保证高职学生可以切实地掌握抽象化的理论,以此将其更好地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第三,高职教育还积极地构建对于高职学生在综合素质上的能力培养,比如与人进行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着良好的社会知识。第四,现阶段高职教育维持着较高的就业率也是它能够发展设计专业的重要因素。
二、高职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职教育在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方面具有着优势。但是,实际化的教学过程还是凸显出来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信心弱
高职教育的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就弱,从事艺术设计的学生更是如此。这种认知是长久以来许多家长和老师形成的固有思维。这就使得教师对于这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不重视,进而形成了对于优质生和差等生的区别对待。我们的一些老师“从来不拿优生发火,就是要拿差生出气。总之,差生的人格和尊严给扫尽了。”这种差别在无形中导致了学生对于学习产生抵触和反感,使得本来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是自暴自弃,放弃学习。除此之外,高职文凭在社会就业竞争中所处的劣势地位也使得高职设计专业的学生变得越来越自卑。特别是以等级差异划分才能的传统教育思想的长期存在更是使得高职设计教学下的学生形成自卑心理。所以,文凭同样成为了学生苦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