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数学课堂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数学课堂论文

高中数学课堂论文(6篇)

第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转型浅析

一、引言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教学程序,它既是教学理论的运用,又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同时又是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的体现,对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得不到有效地激发,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传统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低、实效性差,无法适应现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因此,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尤为重要,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善数学教学状况以及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结合课外书上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讲课时完全按照备课内容来讲,没有任何创新可言.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而非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培养的是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而非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只能过于僵硬化的思考问题,不能将问题进行有效的转化,并不能达到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转型的要求

为了有效地实现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型.教学模式的转型有一定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阅读全文

数学课堂人文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借助课堂进行练习,渗透人文教育

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知识水平上,还体现在兴趣、能力、爱好、性格、方法、态度等各个方面。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这一因素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因材施教,尽最大的努力使得每位学生得到平等教育的机会,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性格以及人格更加趋于完美。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与之层次相对应的练习题,这样不仅照顾到了学生们的知识能力水平,也能每一位学生拥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很大程度上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够得到提高和收获,令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做到尽其所能,各获所需。

二、通过融入德育教育,陶冶学生们的情操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加强德育教育的工作以及对德语教育进行改进是学校教育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因而,作为一名数学工作者,必须要时时刻刻认识到初中数学教学是融入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工作也将会对数学教学成果起到促进的作用。

三、对数学的语言美进行揭示,引导学生在审美中求知

美学教育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健康的美学趣味以及正确的美学观点,提高学生的美感和欣赏能力,同时也对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次,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进行适当的审美施教,不断对数学中蕴含的美学进行发掘,创造和谐富有美感的课堂氛围,实现轻松愉快学习的目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开发学生智力,使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另一方面,数学语言具有准确、严谨、精炼的特点,是一种经过科学构造的语言,必须严密且符合逻辑。这些隐含与数学语言中的美,没有特别明显的感性形象,更需要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去进行体会,引导学生去体会这种语言美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数学语言还具有生动、形象的美感,课堂氛围营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有助于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生动形象地语言表达,灵活有趣地教学内容,相应地逼真描述,再加上语言、语速、语势的把握,都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阅读全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9篇

第一篇

一、巧妙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结合学生好奇心和求胜心较强的心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兴趣。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经验,巧妙设置悬念,营造良好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了“三角形面积”的知识后,提问学生:如果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与底不相等,那么,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一结论还能成立吗?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不同等底和等高的情况下不存在一半或两倍的关系。但如果两者之间的面积与高或者底一定,那么三角形的底或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或高的几倍。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

二、提供“说数学”的机会,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大胆去做、去说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表征数学的重要途径。面对抽象的数学逻辑知识,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深、更准确的掌握数学理论与数学概念这是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说数学”就是在“做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强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说数学”比“做数学”更加重要,因为“说数学”是让学生超越生活经验和直观经验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说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这节课的时候,首先给学生刘举出一些数,并且告诉学生像5、7、11这样的数就叫做质数,而像4、9、12、24这些数就叫做合数,然后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大胆的讲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有些学生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因数个数是2个的就是质数。”也有的学生说:“因数包括1和它本身的数就是质数。”还有的学生说:“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叫做质数。”

阅读全文

小学数学课堂论文(9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有效策略分析

一、健全数学课堂评价体系流程

(一)选择数学课堂评价方法

20世纪40年代在教育界兴起的表现性评价受到了一致的好评。表现性评价任务本身应该是具体的、实际的,而非抽象的、理想的。它强调学生对研究主题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评价中,应该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二)采集与分析数学课堂评价信息

可靠的评价信息是评价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评价目的,抓住时机,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学生数学课堂评价的信息源包括学生作业、试卷等终结性信息源;包括上课听讲、理解、应用、分析等形成性信息源;也包括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精神状态等输入性信息源;还包括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学习态度、动机等背景性信息源。

(三)反馈与利用课堂评价结果

阅读全文

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一、利用视频展台优化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形成的初期,要想让学生理解那些抽象的知识,教师就应该科学使用教学方法,变抽象的数字、符号、公式为直观的生活信息,使数学知识更加简单形象、直观易懂,激发学生认知的主动性,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时,教师设计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利用剪刀、纸等材料和工具进行剪和拼的操作,从中发现规律,进而得出结论。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传统的方式是让学生边说边演示,但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很多学生观察得不全面,很难彻底理解这一道理。为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让学生在视频展台上进行剪、拼的操作,通过大屏幕将学生的剪、拼方法展示给大家,过程清晰明了,图形直观形象,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轻松解决教学难点,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进行作业、试卷的讲评时,很多时候需要对比教学,如同一题目的不同做法的对比,卷面书写工整程度的对比等,都可以利用实物展台进行教学评价,学生看得清楚,对比明显,可以有效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增加“炫我两分钟”栏目,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落实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数学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感知数学概念、规律和原理,提高学习效率。”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自我展示的平台。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进行的“炫我两分钟”教学环节,效果显著。很多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升,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在进行“24时计时法”课堂小结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走向讲台,展示自己如何进行计时的。很多学生拿来了自己家中的表,通过用表的演示详细讲解了24时计时法;还有的学生利用纸板、小木棍等材料制作表盘,利用表盘进行现场操作讲解不同时间的读法,同时将结果书写在黑板上,科学准确地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知识。

三、巧用生活中的数学课程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对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技能,解决教学疑难大有益处,同时能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利用生活资源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播,提醒学生资源的获取要方便,说明的道理科学准确,操作安全便捷,实用性强等。同时,提醒学生可以自己结成探究小组,共同研究学习任务,以便在课上进行全面客观的汇报,从而获得新知。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意识,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进行“面积的认识及其大小比较”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不同形状的纸板、积木等物品,课上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比较面积的大小。很多学生利用积木进行探究式学习,将不同大小的积木放在事先画好的方格纸上,通过对比积木所占的方格数判断面积的大小。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积木占的方格有的不是完整的,怎么办呢?经学生讨论做出了科学合理的处理,将占方格面积占整个方格面积一半及以上的认为是一个方格,不够一半的可以舍去。

四、结语

阅读全文

初中数学课堂管理论文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所实施的教学目标必须要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基础心理、年龄特征以及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充分体现其全面性和发展性。

第二,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适宜的学习资源,并借助先进的教学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构建自主学习型的数学课堂。

第三,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在课堂上创设与该堂课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适时的点拨和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隐形思维。

第四,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有关数学学习的活动,以便扩充自己的数学知识。在探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深度,以便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目标。

2教师要维持和谐的课堂教学秩序

教育初中学生需要教师倾注真情,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师生关系,在下课之后成为好朋友;时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他们进行照顾,让他们在学校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学习上,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和耐心,对优生不能过分的表扬,对差生要耐心的扶持,避免教师出现偏重优生忽视差生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投入情感,会让学生禁不住感叹:“这位老师这么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他(她)。”情感化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到温馨,还能让学生认真的学习。同时,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饱满的精神,就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要制定一个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学习常规管理准则。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学生的手中不应该有任何的物品,这样能保证学生足够的专心听讲。于此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目不转睛的看着黑板,才能促使学生掌握知识。不仅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预防学生在课堂上违纪。在制定该准则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考这不仅是要维护学生的学习利益,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在执行的时候是否会出现任何的困难,例如在制定的时候采用民主表决的方式由师生之间共同来制定,这样才体现出公平。

阅读全文

数学课堂教学核心论文

摘要:在教育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文章对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核心素养;态度;课堂教学;实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1版在2018年1月发行,“数学核心素养”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始终。然而,以数学核心素养为统领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并没有引起部分数学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由此,加紧对教师进行新一轮的新课程标准培训,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工作刻不容缓。

一、教师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问题

1.少数教师无知

少数教师无课改意识,不关注教育发展的新变化、新动态,对目前教育界流行的热词“核心素养”漠不关心,对数学核心素养更是充耳不闻,他们的教学“信条”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做题、会做题。这类教师的教学研究仅停留在“解题术”上,不注重自身专业成长的规划是“无知”的根源。

2.个别教师冷眼

阅读全文

小学数学课堂论文(5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一、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的教学语言十分重要,“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就能说明这一点。教学实践也证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一改课堂教学中的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氛围,使整个课堂充满欢乐、笑声,使学生的情绪一直处于一种饱满的状态,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教师的语言风格和语言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又能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与融洽。如我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就用了含有比喻的谜语:“姐妹三人赛跑,个子有矮有高,小个要走一格,中个要走一圈,中个要走一格,大个要走五圈。”当学生猜对后,再拿出钟面模型,指给学生谁是大个?谁是中个?谁是小个?我们用这样形象生动的谜语进行教学,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课堂上,让他们产生极大的愉悦感,使其大脑保持连续和持久的亢奋,减弱或抵消一部分的紧张和疲劳,变“苦学”为“乐学”。这比起直接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讲钟表知识更加有趣,也更具感染力。又如,我在教学“真、假分数”时,就引导学生多多地留意“真、假”二字。告诉学生在如今的商品经济大潮中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买东西时,一定要注意辨别东西的真、假,才不会上当。而我们在学习分数时,也要掌握识别“真、假”的技巧,才避免受骗。在进行“假分数的化简”时,可以这样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打假”,要“扒去”假分数的外衣,让其现出原形。我们知道,“打假”是当今社会的一热门儿话题,我们在教学时,将它巧妙地“移植”在数学课堂中,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就能大大增强教学的风趣与幽默,调节课堂气氛。再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我利用小黑板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0.75÷0.12,商是6,余数应该是()。A.3B.0.03学生立刻拿出纸和笔开始列竖式计算,只是片刻,有的学生就举起了小手。我逐一问去,所有举手的学生的答案均是A。于是我就说:“你们中计啦!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话语刚落,学生就又开始检查自己的算式,但都没有发现错误,脸上一片茫然。我说:“你们只要验算一下:用被除数-商×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余数。”学生验算后,便恍然大悟。这时我告诉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不要被“敌人”的表象所迷惑,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此幽默的语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了理解与记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这句话说明当师生情绪对立或者关系不融洽时,学生就会本能地拒绝教师的一切要求,这样便导致本可以避免的负面效应又出现了。而幽默和风趣,可以称得上是让师生关系和谐的上佳润滑剂,它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敬、可亲,让师生心的距离得到最有效的、最大限度的缩短,从而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幽默的作用如此之大,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幽默时必须注意遵守下面两个原则:一是协调原则,即将声语、态语、目语密切配合,不矫揉造作,让学生感到自然和谐;二是适度原则,即在课堂上不可一味幽默,应亦庄亦谐,适可而止。

二、挖掘学生中的趣味因子,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精彩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双边互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蕴藏着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教师能够留心发现、细心寻找,学生自身的趣味因子就一定能被发掘出来。比如,某特级教师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一节知识时,采用的就是让学生编口诀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亲历口诀是由加法而来。探规律——得数的十位数总比几9得几少1;得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和都是9;得数都是一对一对的,如18和81、27和72、36和63、54和45;几个9就是比几十少几,如六九就是比60少6,三九就是比30少3……记口诀——可以边读边记,可以对口令记,可以看得数记,可以从大到小记,可以从小到大记……而最形象的就是将手指当作教学资源,运用学生的双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感到虽然9的口诀多了、数字大了,但是记忆起来却没有半点困难。这比让学生利用原本较为抽象的方法记忆效果更好。又如,教学“数的整除”这一单元,这一单元在小学阶段颇为有“名”,因为这个单元中概念多、较抽象、易混淆。所以,在教学时应当力求“旧课”上出“新意”。(1)纲举目张。将零乱的知识有序地“串”起来。本单元的概念很多,但“纲”就是“整除”。在教学时,要抓住“整除”这个概念,以它为知识的核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这些零乱的知识点(概念)间的联系,并将它们由点及片、由片及面地“串”起来,画出知识网络图。这样,就能使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建构,让学生在学会梳理方法的同时,培养自己分析、判断的能力,培养小组协作交流、合作学习的品质。(2)旧题新装。将整除、质数、合数、约数、倍数,及能被3、5、2整除的特征,再加上偶数、奇数等相关知识重新包装,让学生耳目一新。教师可将生活中的门牌号、电话号码、出生年、月、日等,编成有趣的密码,让学生猜,并选出保密程度最强的一级全班交流。在下课时,也可以做这样的游戏:能被2和5整除的离开教室、能被3和9整除的离开教室。具体做法:在一上课,班长喊了起立、师生互相问好后,教师先不让全体学生同时坐下,而是宣布:“学号是质数的同学坐下!学号是合数的同学坐下!”最后只剩下一人还在站着,我便问他:“你怎么不坐?”他尴尬地笑了笑回答:“我没办法坐啊!”我问原因,他说:“因为我是1,我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我不能坐!”我又问:“那你是什么数呢?”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叫整数、自然数,也叫奇数。”这样就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生成的教学活动中,使他们的内在动机被充分激发,发散思维被充分调动,既让学生体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开放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既让学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又使学生体验了数学的精彩。

三、总结

总之,只要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得法,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精彩,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