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专业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数控专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数控专业论文

中高职数控专业课程改革论文

一、课程设置思路

(一)高职阶段培养模式的“误区”

对高职学校来说不管是普高生还是中职生,其培养的目的都是将其培养成具有高职业素质、掌握熟练专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如果这种“高技能人才”不能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不能使用电脑完成相应的专业工作;不能通过良好的语言能力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甚至不能在职称评定中考过职称英语。试问这种“高技能人才”能有多高?高职阶段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基础课程学习,等于斩断了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在传统课程下培养出具有高技能的人才,只是一厢情愿。

(二)积极引导,因材施教

让学生了解开设的基础课程对自己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作用,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学校可以采取新生与毕业生或企业管理者进行交流座谈,让新生知道基础文化课程在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使他们产生学习好基础文化课程的动力。鉴于普高生专业知识空白和中职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的思路应该以人为本,不搞一刀切。普高生可以参考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循序渐进进行学习,中职生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进行一定调整。适当降低《高等数学》、《英语》的难度。《高等数学》课程可以从教材中抽取与高中数学内容相近的章节进行学习,主要巩固中职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大学英语》课程可以选用入门的机械专业英语教材,中职生熟悉教材中的专业内容,间接降低了学习英语的难度,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抵触学习英语的情绪。提高《机械制图》、《机械CAD》、《机械制造基础》等专业课程的难度,在课程中多选用企业实际加工图纸和工艺方案进行工作过程教学,以课程的内容拉开高职与中职的专业水平层次。

二、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一)基础课程设置

阅读全文

数控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办法浅谈

摘要:针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当前毕业设计环节中出现选题单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难以监控、毕业设计质量不高、论文答辩言不达意等现状,笔者根据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近几年的毕业设计情况,提出了采用提前做好安排、提供规范的毕业设计论文模板等多种解决办法,以解决相关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解决办法

1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知识、技能及其运用能力的综合性检验;是一次全面考核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综合专业知识、设计能力、加工能力和个人专业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1]。同时,也是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对本专业在优化教学计划和教学改革方面具有指导性意义[2]。

2“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

2.1学生技能单一。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综合了理论知识、软件运用能力和加工技能。通过近两年该院“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情况来看,选题难度不好把控,学生专业技能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扎实的学生在软件绘图和加工技术方面不一定强,加工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理论基础又较薄弱,在基础理论、软件运用和加工技能都很全面的学生很少。所以在选题方面给指导教师带来很大困惑,能写设计说明书的学生加工不出零件,能加工零件的学生写不出设计说明书;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毕业设计形式高五花八门。由于人才应用市场要求“数控技术”专业学生需具有操作机床、编制加工工艺、编写加工程序和造型设计等综合能力,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满足现代岗位对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偏离了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2.2选题单一问题该院“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主要由指导教师提供,也有极少数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水平创新设计课题。这种主要由教师提供课题的方式,一方面对学生不一定合适,学生不一定感兴趣,甚至实用性不强;另一方面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写不出有价值的毕业设计论文。

阅读全文

数控技能高效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职业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优势和特色的体现,将有利于促进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对职业教育具有明显导向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将数控技能竞赛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加技能竞赛的广度,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数控技能水平。最近几年,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同时得到了教育厅、各高职院校以及企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举行技能竞赛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可以促进职业教育进一步坚定办学方向,充分体现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培养的特色,避免职业教育优势的弱化。二是可以促进职业学校加强技能训练,并把技能要求贯穿到整个职业教育阶段。三是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水平的提高。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在举行职业技能竞赛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何通过技能竞赛提高所有学生的技能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设想,能否将技能竞赛引入课堂?将竞赛引入课堂,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职业要求,职业规范,履行职业工作任务,逐步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职业品质和习惯。在此假设基础上我们对数控编程与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进行了数控技能竞赛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与实践:

一、组建技能竞赛平台,将技能竞赛融入到模块化教学中

1.技能竞赛平台的组建方式

数控技能竞赛对深化职教改革,推进素质提高,对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在组织教学计划时,依照数控技能竞赛的标准和要求,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组建四个技能竞赛平台,构建了一个“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四个技能竞赛平台分别是:数控车床技能竞赛平台,数控铣床技能竞赛平台,CAD/CAM技能竞赛平台,数控综合技能竞赛平台。这四个竞赛平台与该课程的四个教学模块形成一一对应关系。

2.创建竞赛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组织数控技能竞赛的一般组织方式是课程结束之后,由学校竞赛组委会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选拔。如何将竞赛融入到每堂课中,组织教学是非常关键的。首要的是在授课班级内组建互相竞争的对手,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授课,各小组成员就是学习的合作伙伴,各小组之间就是竞赛的对手,这样可以在班内创建争相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采用竞赛式的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组织数控车床技能竞赛时,第一次上课就可以将技能竞赛的样题、操作规范、评分标准等与竞赛有关的内容都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目标就很明确了,就是要竞赛,掌握一种技能,靠这种激励措施,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自然想方设法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

二、学生参与组织整个竞赛组织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阅读全文

课堂教学设计反思(5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新课程改革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课堂设计对课堂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发现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经过大量实践结果表明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普遍存在一些不足。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阅读全文

机械设计专业改革途径探索

【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1+X证书制度。论文以职业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探讨了1+X证书落实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团队能力提升和实训中心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途径,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1+X证书实施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1+X;机械设计与制造;职业院校;改革

0引言

“工业4.0”时代,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制造业发展迅速,我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制造业迎来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这势必会引发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机械制造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持,使命就落在了职业教育的肩上,同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需求。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创造性地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通过考核的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能取得毕业证书,还能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一举措提升了就业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数控车铣加工”“多轴数控加工”等成为第三批的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职业等级证书。每种证书按照不同的难度,合理设置了初、中、高三个等级,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提供了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职业院校鼓励学生考取不同等级不同种类的证书,考核内容也与企业的要求相符,解决了目前制造业需求与职业教育脱节的问题。

1落实1+X证书制度遇到的问题

1+X证书作为一项创造性的制度设计,它的出现必然会对学生、教师、职业院校以及企业带来巨大变化。以“数控车铣加工”证书为例,高职院校中的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都可以考取。主要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汽车制造业等职业岗位。目前在1+X证书制度落实上,职业院校在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制度建设方面。1+X证书制度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是一个新的体系,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制度进行保障才能更好地实施。一旦申报成为试点院校和考核站点,从学生报名、考试费收取、考务工作,到安全保卫、设备管理、水电供应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第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所院校培养目标和规格具体化的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的依据,其重要性毋庸赘言。现有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数控车铣加工”“多轴数控加工”等证书要求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学生按照现有的课程学习后未必能通过等级证书的考评,易出现教与考脱节的情形。第三,教学团队建设方面。与本科院校不同,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1+X证书制度更是紧密地把实践能力同企业需求联系在一起。学生要想通过证书的考评,首先教学团队必须要对考核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操作,并且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部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较为传统,现代制造业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传统的内容固然基础且重要,但从企业用人角度来看,有些已经相对滞后了。这样与证书设立的初衷相违背,社会认可度也大大降低。2013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削减了70%以上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数目,说明国家层面上也在淡化职业资格要求[1]。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部分硕士博士毕业生加入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中。部分青年教师不熟悉机床的操作、数控编程等情况。这样的情形对于“X”证书的教学与实训是非常不利的,需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水平。第四,实训设施方面。职业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安排了大量的实训课程,对于机械制造与制造专业而言就更是如此:制图实训、普车普铣实训、数车数铣实训、加工中心和多轴实训、钳工电加工实训等等。但部分实训室设备陈旧损坏,实训内容也数年不变。加上近些年职业院校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设备台数少,操作时间变短,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2落实1+X证书制度的改革途径

阅读全文

高校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学的革新

一、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学现状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专业。注重学生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培养。在全国及省部级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国际工业设计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重大赛事中屡屡取得优异成绩。三十多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合格的有用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普遍欢迎。学院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当然我校在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方面需要针对技术发展、社会需求做出相应调整,实践内容相互联系与协调。因此,积极开展机械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改革与研究十分必要,如何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真正提高机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分析与研究

新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口径更宽的专业,要求学生既能搞设计也能搞实际操作,因此,要求设计综合性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其实,国内高校不同专业的许多教师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传统实践教学的实践多为验证性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紧密结合我校实际,根据我们的机械工程学院院级教学研究项目的实践情况经认真分析、充分讨论,提出先组合、后融合,循序渐进的改革思路,综合实践内容的规划方案体现出发展的动态特点。最终提出该发展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基础综合实践提供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近期和远景规划。具体的实践方案是针对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重组实践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实践档次,加强基础动手训练、学科强化训练以及综合调试设备训练的能力。本项目根据拟订实施方案重组实践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总目标分解为基础训练、学科训练、综合训练三个层次。

①基础训练包括工程认知、计算机制图与测绘等。通过实践教学能掌握到基本的实践操作方法,能够正确地使用仪器设备,准确地采集实践数据;认真观察实践现象,进行分析判断、逻辑处理、做出结论的能力。

②学科训练包括电工电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材料成形技术等。该层次实践主要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电工电子技术等。

③综合训练:该层次实践主要结合工业生产过程、模具CAO/cAM基础、CAE技术与应用、应用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仿真技术与应用等焙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所提供的实践设备覆盖面宽、专业性强河适应机电类类多门课程实践。其中将AD/数据采集引入气动拼装综合实践台,数控设备网络远程程序上传下载实践装置和伺服运动控制台等设备填补了国内在实践设备上的空白。

阅读全文

项目教学法应用论文(10篇)

第一篇:英语翻译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应用

一、引言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对外交流越来越多,翻译作为一种对外交流的唯一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样的背景就决定了以国际商贸为特色的我校的英语翻译教学将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虽然我校在这方面的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英语翻译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将基于我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水平,对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以及项目教学法对我校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二、项目教学法概述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1.项目教学法的起源

项目教学法是建立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范围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将受教育者进行社会化的再操作。其根本就是将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教学联系起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实用型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与社会的工业化发展和信息化进步所适应的一种教育模式。

阅读全文

工程教育下工科生毕业课题选择浅议

摘要:毕业课题是检验本科生培养目标达成度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而科学选题是培养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本文依照工程教育认证中对本科生毕业要求的12项指标点,探讨了以应用性、专业性、可行性、重复率、双向性为主体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选择的5项原则。落实12项指标点要求,不仅有利于毕业设计(论文)高效、高质量完成,更有利于筑实培养目标,促进就业。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目标达成度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明确而具体。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和现代信息应用技能,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专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研究型人才。而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检验本科生培养目标达成度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执行好这一环节,就是落实培养方案,筑实本科生培养目标[1]。而选题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前景。因此,科学的选题具有实践价值。工程教育认证指出: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有企业或行业专家的参与[2],这些也是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通过在武汉高教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高教研究所等单位调研,查看部分高校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发现了如下问题:①选题偏向于理论研究,与实践工程问题脱钩严重;②部分选题专业性不强甚至专业跨度比较大,内容空洞,看不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痕迹;③教师缺乏工程背景,不能及时体现企业需求,与当下需求脱钩;④学生缺乏动力,为了完成任务而存在大量的抄袭,重复率过高;⑤选题过程没有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毕业答辩小组基本看不到工程师的影子,而唯教师职称组建答辩小组成员。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在源头控制住问题,本文依据工程教育认证中对本科生毕业要求的12项指标点和我校本科生培养目标,结合企、事业单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建议和本团队的教学经历,分析并探讨了工学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选择原则。

1应用性原则

工程认证要求,本科生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知识、专业知识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并能够设计/开发解决方案[2]。强调的重点就是应用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体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因此,应用性原则就是选择本科生毕业课题的首要原则。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不可能像研究生那样,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目的,课题内容也不可能以揭示物质世界及其运行规律,或者进行新技术开发,发明创造。本科生的课题更多的是运用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筑牢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基础,从而使得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一定的职业和专业成就。因此,如果选题以应用性原则为导向,必将有力推动学生在课题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来锻炼分析工程问题,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例如,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福特汽车某车型左A柱内板拉延模具设计》这一应用性课题,来源于企业项目《福特汽车内板模具开发》中的一个子项,该生通过该课题的完成,既夯实了专业基础,加深了基本理论的理解,又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工程能力。笔者一直跟踪该生的职业历程,证实该生目前已经成为企业技术中坚力量。受制于工科知识体系的复杂性,我国工科教学领域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3]。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强调,使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成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唯一办法,就是研究实际问题[4]。来源于实践,反作用于实践,应用性课题如果能够来源于工程实践,即围绕工程问题特别是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将工程问题渗透到本科生设计(论文)之中,将使得课题具备应用价值,这样的选题必具备实践价值,也就与工程认证要求的指标点十分契合。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这样的课题不仅不会被学校、社会所认可,而且永远也不能获得成功[5]。

2科学性与专业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的是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具有理论依据或者工程依据(事实依据)。无中生有的事实、现象,毫无理论体系支撑的课题,或者毫无工程实例依据的课题是盲目的,或者有些课题根本就是违反基本的科学理论,这样的课题,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4]。例如,《基于颗粒固融的球墨铸铁的制备》,试图在铁水中融入石墨颗粒,并将石墨颗粒保留于冷却后的基体中,这种方法没有遵循固溶强化理论,也与第二相强化理论相左,难以获得成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还应该依托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体系,符合培养目标。课题对象应该具有限定的领域,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课题不具有专业性或者专业跨度太大,课题研究的内容必然比较空洞、泛泛而谈。虽然现在强调学科的融合性,但是不建议毕业生的课题跨专业或者跨学科,这样无益于培养本专业领域具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综合素质技术人才,更不谈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对于网络上盛传的,学生做研究最不缺乏的就是基础,作者并不认可这样的观点,术业有专攻,这里的“专”,限定的是研究领域。例如,让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新形势下我国家用轿车的销售困境及对策》、《模具标准件采购成本控制以及风险管控》,这样的课题,涉及到市场、营销、成本核算等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知识,论文必定是泛泛而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