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数控实训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数控实训项目教学法应用
摘要:
在数控实训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引进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在传统的数控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对数控理论方面的学习,数控实训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难调动起来,从而导致数控实训教学的教学效率比较低下。本文主要针对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控实训兴趣,活跃数控实训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数控实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数控实训;应用
项目教学法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优势,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在数控专业发展过程中,数控专业是比较重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单一的纯理论性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数控教学的效率低下。因此,在实际的数控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知识实践运用能力,锻炼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述
项目教学法最早产生于十八世纪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工读教育,随着十九世纪美国合作教育进一步的发展,直到二十世纪中后期,才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随着现代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快速发展,项目教学法开始被广泛的运用于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成为一种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理论。所谓的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将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并把所教授的课程,按照相关的划分标准进行分化,分化成几个独立的实践操作技能单元,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独立的实践操作技能单元分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的收集资料,并设计出每个操作技能单元的实施方案,在每一个实践操作技能单元中,都设置相应的单元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熟练把握每一个技能的实际操作细节,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数控专业实训教学的过程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每个学习单元的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每个学习单元中适当的添加一些实际性内容,增强数控专业的实用性,提高数控实训教学的效率。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项目教学法比较注重对学生能力和技能方面的培养,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数控专业教学的始终,体现出了现代化教育的价值。
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教学中运用
[摘要]如何提高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效果是数控加工专业教学的重点。为了保证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项目教学法,并对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数控加工;实训教学
机械制造专业最为基础的教学课程就是数控加工。随着近些年我国对数控加工专业要求的不断提高,需借助于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社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进行大力培养。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会针对学生设置数控加工实训周期,并不断创新和调整教学方法,进而有效利用目前的实训课程以及实验设备,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入项目教学法,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职业素养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保证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促使其在毕业之后能够和工作岗位要求尽快适应。
一、项目教学法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实际上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促使学生独立完成设置的项目任务,具体涉及信息收集、方案收集、目标实施和评价等。学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可以学会对所有环节的掌握,并获取相应的知识经验。在运用项目教学法时需要将项目作为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方式的优点就是目标指向具有多重性,虽然其培训周期相对较短,但是获取的实践效果非常明显,且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能够保证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相结合。教师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协助学生一起开展项目任务。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到数控加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数控加工有关知识,引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使学生的工作经验逐渐丰富。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能够体现教、学、做等各要素,这和数控加工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所以需要教师意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保证项目教学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计教学目标与学习情境。教学目标具体涉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职业素养目标、成果目标等。其中,知识目标主要是为了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包括数控车床操作知识、数控编程知识等;能力目标主要是为了学生对基础技能的全面掌握,包括编程能力、数控车床操作能力、工艺分析能力等;职业素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包括数控编程员、工艺员以及中级数控车床操作工;成果目标则是为了达成最终的结果,包括程序单、加工工艺卡、合格零件等。在设计学习情境时,目的是针对工作任务制定实施计划,要求教师结合项目目标创设具体的工作情境,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操作能力,改善传统数控教学重视理论、实训教法单一的现状,还能加强学生知识的理实一体化交互,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大幅度提升数控实训教学的质量水平。这不仅使得数控教学事半功倍,也促进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从而为将来上岗就业的零距离奠基坚实的基础。文章对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数控实训教学;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近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大幅度加强学生实操技能的锻炼,进而推动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尤其是数控专业的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征,单一的侧重理论教学则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就业需要,单一的重视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则无法有力发展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适应低水平、重复性的数控技术工作。在我国社会经济腾飞和市场制造技术不断更迭时代中,需要的是综合性技术人才、高精尖职业技术人才,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且无法满足社会发展中对职业人才的综合需要,这也必然迫使职业学校、教师在思想上、教法上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只有如此,才能为国家、为市场经济培养出一流的技术人才,同时也保证了学生未来职业道路的健康发展。
1项目教学法对于数控实训教学的现实意义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并把所教授的课程,按照相关的划分标准进行分化,分化成几个独立的实践操作技能单元,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独立的实践操作技能单元分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收集资料,并设计出每个操作技能单元的实施方案,在每一个实践操作技能单元中,都设置相应的单元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实操技能和技巧,熟练掌握每一个技能的实际操作细节,从而达到提高教与学效率的目的。因此,在数控专业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是能推动学生实操能力快速向职业化转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推动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有益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都起到非常大促进作用。此外,项目教学法是真正基于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是贯彻新课程提倡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这不仅符合现代化教育的核心述求,也更好地保证学生未来职业化的健康发展,所以项目教学法应用在传统数控实训教学中,不仅迫切,而且必要。
2数控实训教师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标准
为了避免形式化项目教学法应用,职校数控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翔实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1)教师不仅是改变传统单方面知识教授,更是重视学生外部学习环境的建构,应该为学生构建一个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活跃实训课堂的学习氛围,也提升了实训教学效率。2)在实施项目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应该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指导者身份出现,要不间断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学生遇到棘手问题时,要及时指导,这是为了避免学生在一个问题上纠结过多,防止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参与性。3)项目选择与设计,这个应该基于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出发,根据学生学习的实时情况、认知水平、学习喜好的综合学情下,选择最为合理的项目教学法,这不仅使得教学具有自己的特色,更加重要的是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4)在应用项目教学法时,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使用上,应该注意以“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分配原则,这样不仅利于学生之间实现优带差、差学优,也更好地活跃课堂的积极学习氛围,从而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数控实训故障诊断技术教学改革
【摘要】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是数控技术、数控设备维修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数控机床维修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针对本课程自身特点,分析教学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专业的就业需求现状,依托FANUC0imateTD数控实训平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现象、故障产生原因及故障诊断和排除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改革;数控实训平台
数控机床维修工是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6年的新职业,主要从事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一名合格的数控机床维修工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还要具备检查、分析、确定故障原因和快速准确的维修好机床的能力。为满足社会需求,大多数职业院校在数控技术专业或数控设备维修等专业都开设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并把它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数控机床维修人员。然而高职院校数控机床维修课程在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教学脱离的现象,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企业的用工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导致了企业招聘的数控维修工不能达到用工要求,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以对口的矛盾。因此,对于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出学校、学生和企业都能共同参与、共同获益的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主要面临的问题
(1)课程教学中涉及的知识面广,包括了数控系统、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在前置课程中进行了独立设置。但是在前期教学中,学生基本只是孤立的接受知识,而本课程则是将这些知识融合到一起,并且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感到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很大,对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时无从下手。(2)课程教学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数控设备通常会处于被保护状态,不能进行拆装,这就使得用于维修教学的设备不足,学生仅仅只是接收一些认知实验,或者老师设定一些简单的故障让学生进行排除,实习时间得不到足够保障,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难以提高。(3)数控系统的品牌、型号众多,更新也快,其结构、参数设置以及故障诊断方法等在不同的品牌和型号中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是以一种数控系统为载体来进行教学设计与安排,最多再把学校拥有的其它数控系统作为辅助介绍,缺乏了对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能力的培养,因此,难以培养出走出校门就能满足企业基本要求的数控维修人员。(4)考核方式不合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总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已不再适应“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也不适合于本门课程的成绩评定,为此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需要进行改革。考核方式不合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总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已不再适应“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也不适合于本门课程的成绩评定,为此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需要进行改革。
基于工学结合的CAM课程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机电产品设计向高速化、高效化、精密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促使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我国制造业发达地区急需大量的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对从事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和数控设备维修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这就需要培养大量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型人才。CAM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核心,能极大提高企业制造、管理的能力,在机械行业中已经广泛采用。我院于2007年增加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同时在我系各专业中开设了“CAM技术”课程。“CAM技术”课程作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4个机械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综合应用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后续课程衔接紧密,是数控加工自动编程建模的基础,也是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必需依托的课程,更是学生就业后岗位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近几年来,中职、技校和高校数控专业的招生人数在扩大,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局面,培养和增强高职生的竞争力也就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往高职生竞争力定位是:理论水平比中职强,实践能力比本科强。 但事实却表明高职生在求职中陷进了“理论不如本科生,动手能力不如中职生”的尴尬场面。为此从2007年开始,我校以教育部十六号文精神为导向,把高职人才“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作为培养目标,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占市场,以规模求效益,以改革促发展,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路,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质量立校的方针,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探索,对实验(实训)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在此背景下,我们对“CAM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等进行全面改革,经过这些年的探索与实践,在边改革、边实践、边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 一、“CAM技术”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职业岗位要求,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搭建了“零件数控加工CAM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体系:将理论课程(“CAM软件”)和实训课程(“CAM高级编程员强化实训”“数控加工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的内容以MasterCAM、UGCAM软件应用为主线连结起来。在教学体系中,各个阶段侧重点不同,“CAM软件”的重点是熟悉软件命令,以熟练为目标,难点在于软件操作技巧;“CAM高级编程员强化实训”的重点在于掌握工艺参数与刀具路径的关联,难点是融入“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如何解决刀具路径的难题,用考证的方式来评价实训效果;“数控加工综合实训”的重点在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机械制造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构建实训课题,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从加工工艺编制、CAM编程与仿真加工、加工设备的调试到加工出实际产品的全过程工作。即采用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提出问题→学生利用现有的实训资源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进行方案实施→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师引导,共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及时补充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学生进一步实践,直到彻底解决问题→学生总结实践知识,完成实训报告。难点在于质量控制,用考证的方式来评价实训效果;“毕业设计”的重点在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以任务的形式完成产品的设计、建模、编程和加工并解决加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刀具、夹具等工艺问题,难点在于设计、加工思路以及参数选择要和企业要求吻合,通过以企业真实产品或以与企业合作开发毕业设计内容解决这个问题。 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必须、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教学,加大技能训练力度,强调学生现在所学的就是企业以后所用的,努力缩短学生“在学校学”与“在企业做”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学生由学习的客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本课程拥有实训设备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机床和注塑成型机,一个CAD/CAM实验室和一个CAD/CAM实训基地,CAD/CAM正版软件等。另外教材建设、电子课件、视频资料、师资队伍及实验实训条件为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打下基础。 本课程自开设以来,受到学生的欢迎,培养的毕业生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满足省内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能人才需求基础上,面向深圳、广州、上海、温州、宁波、杭州等沿海经济特区,一次性就业率逐年提高。富士康公司、长江电力公司、中广核集团、TCL公司、东方电气集团等每年从我校招收毕业生从事产品设计、开发、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等工作。 二、工学结合的改革措施 “CAM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主要措施是: 1.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优化课程内容,典型案例驱动 课程组织以工作岗位应知应会要求和课程目标为出发点,按照能力为主线,所需知识为辅助,素质为保障的原则,同时参照国家制造业信息化数控工艺员、数控机床操作工等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模块,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熟悉的一级齿轮减速器、单缸内燃机、齿轮泵为典型案例,结合实物模型,采用上机讲练的教学形式完成各零部件的实体造型、零部件装配及运动仿真、生成工程图、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和仿真加工各模块的教学,将分散的知识模块串接起来,使学生掌握产品造型设计及仿真加工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p#分页标题#e# 2.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改革教学模式,体现工学结合特色 将教学过程分解为“理论→实践→创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各个模块以典型零件为载体的有机衔接,教学组织过程依次展开,课堂理论教学、上机实际操作、典型零件方案设计讨论、企业项目设计、作业展览与评价都全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灵活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真题实做等,形成一个“学校→企业→社会”贯通的现代教学链,加强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互交互融和开放性教学,体现了工学结合特色。 3.以职业鉴定为参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通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了解企业实际生产环境,认识机械的基本构造、原理,了解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并进行“车、铣、刨、焊、钳”的机械加工技能操作。在综合实训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以企业真实的产品作为实训课题,让学生进行创新造型设计,将设计出来的模型进行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完成从设计到加工出实际产品的全过程。顶岗实战就是让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中学习,真枪实战,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零距离培养。这种循序渐进的能力训练过程,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大为提高,进而为参加省级职业技能鉴定的考证打下坚实基础,每年“数控工艺员”认证考证,通过率均达到95%以上。 4.精选课程练习,考核综合能力 根据本专业对应岗位应知应会及考核准则,归纳和总结教材的要点,精心组织、严格筛选习题,建立了习题库和自测题,各工种岗位应知应会题库、数控加工案例库。学生们通过调查、查阅资料,设计出了多种具有实际价值的作品,如汽车用千斤顶、单一螺旋千斤顶、手动剥壳器、脚踏式拖把拧干器、灭火拖把等。通过各种方案的设计比较,学生不仅掌握了传动方案的设计方法,开阔了眼界,同时熟练掌握了软件应用,培养了创新设计的能力。课程结业时,最后提交的作业是小组集体创作的完整的方案设计书或作品,由教师进行评比和打分。评选方式与国家组织的机械创新大赛和省级数控操作技能大赛相同,要求有:书面的设计计划书,内容涵盖作品的创新点、设计计算说明书、产品市场定位、开发产品的市场前景等;电脑制作的产品仿真动画图;CAD制作装配图;CAM仿真加工;三分钟视频讲解;小组答辩,接受教师和专家的提问等等。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再给出课程学分。不对学生进行传统的书面考试,而是采取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交一份“作业”,内容是学生自主设计或制作一件作品,既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又启发和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结合网络技术的应用,设置在线解题指导、在线答疑、自我检测等环节,使学生及时掌握各知识点,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以赛促学,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 职业技能大赛是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改革所取得成果的检阅平台。通过设置这样一扇改革的窗口,可以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和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制度化建设,从而促进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进一步落实,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既然职业教育是一种不同类型的教育,那么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就与学术型人才培养有所不同,而有着自己的独特体系和评价标准。职业技能大赛是选拔技能型人才并使之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展示不同风采与才艺的舞台,同时也能帮助那些因社会偏见、制度缺陷一度陷于自卑的年轻人找到自信和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已经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拥有一技之长,转为设计操作兼备、手脑并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鉴于此述,将“CAM技术”课程以“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将“知识点、能力点、素质点”三点连成一线。把大赛作为对日常培训、教学工作和实践水平的检阅,把培训和应用作为大赛的前期准备和根本目标,工作重点落在人才培训、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实践应用上,以大赛牵引人才培训、培养工作和技术创新实践不断提升。从课程知识的概念、思路、技术、技巧等方面拓展学生的机械专业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技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以此能力为核心,积极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引领职业院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这样培养的“高端人才”,更能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当然也会获得更高的收入。因此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培养、选拔技能型人才并使之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 三、工学结合的实际效果 湖北省数控技能大赛是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总工会、省机械机车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一项重大赛事,目的是为了积极实施“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围绕“技能创新、人才强省”的主题,引导企业加强职工培训,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改革。该项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参赛选手来自全省各地企业、院校。2010年10月,我系派出六名学生代表我校参加湖北省第四届“华中数控杯”数控技能大赛竞赛,我院参赛队伍克服人员紧张、时间短任务重、软件版本和设备型号不匹配等困难,完成了紧张的赛前集训。通过比赛软件上机考试、理论笔试和机床加工实操三轮竞技,在有28所高职院校179名选手参赛中,获数控铣工第四名、五名、七名、数控车工第七名和第八名好成绩。实现了我院在该项赛事上学生参赛成绩的突破,同时也体现出学院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效果。 2010年6月由我系学生组成的三个参赛队代表我校参加“博亚杯”2010湖北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参赛院校共44所,参赛作品有266项之多。在此次大赛中,我院学生精诚团结,配合默契,能学以致用大胆设计,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其参赛项目的设计创新点和作品制作特色、选手演示作品时默契的配合均给评委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取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的并获组织奖好成绩。#p#分页标题#e# 综上所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根据岗位的职业能力及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内容,对学生产品造型设计、分析、装配、生成工程图以及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同时结合企业产品实例,采用“多媒体演示→上机讲练→实际操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工学结合特色,促进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证和职业技能大赛相结合,以赛促学,为学生就业上岗创造良好的条件,拓宽了就业渠道。
数控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办法浅谈
摘要:针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当前毕业设计环节中出现选题单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难以监控、毕业设计质量不高、论文答辩言不达意等现状,笔者根据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近几年的毕业设计情况,提出了采用提前做好安排、提供规范的毕业设计论文模板等多种解决办法,以解决相关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解决办法
1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知识、技能及其运用能力的综合性检验;是一次全面考核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综合专业知识、设计能力、加工能力和个人专业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1]。同时,也是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对本专业在优化教学计划和教学改革方面具有指导性意义[2]。
2“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
2.1学生技能单一。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综合了理论知识、软件运用能力和加工技能。通过近两年该院“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情况来看,选题难度不好把控,学生专业技能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扎实的学生在软件绘图和加工技术方面不一定强,加工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理论基础又较薄弱,在基础理论、软件运用和加工技能都很全面的学生很少。所以在选题方面给指导教师带来很大困惑,能写设计说明书的学生加工不出零件,能加工零件的学生写不出设计说明书;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毕业设计形式高五花八门。由于人才应用市场要求“数控技术”专业学生需具有操作机床、编制加工工艺、编写加工程序和造型设计等综合能力,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满足现代岗位对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偏离了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2.2选题单一问题该院“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主要由指导教师提供,也有极少数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水平创新设计课题。这种主要由教师提供课题的方式,一方面对学生不一定合适,学生不一定感兴趣,甚至实用性不强;另一方面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写不出有价值的毕业设计论文。
谈中职校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组成,在对企业进行实地走访中发现,企业对目前中职毕业生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并不认同,这就需要将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与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文章探索目前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思考有效改革方法,旨在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途径
“实践教学”中的“实践”在《辞海》中的定义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实践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组成。要培养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离不开职业教育,要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将教育、人才、产业、创新相衔接,完善评价制度。中职校发展创新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需要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而提升职业能力和素养需要依托教学模式,通过职场体验如深入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参与工作过程才能实现。
1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首先,积极开展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教改研究,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首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行技术工人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培养模式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作为中职校来说,在国家大力推行该教育模式的情况下,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学校和企业一起承担起培养技术工人的使命,学生的实践能力定能有所提高,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这在机械加工类专业培养中能体现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次,扬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世界各国为了提高综合国力,都离不开发展经济,而发展先进的机械加工业已经成为了重要途径之一。“十二五”以来,我国制造业稳步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之位。但也应看到,我国制造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20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努力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光建议,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针对现状,提出充分用好企业资源,依托企业了解市场用人需求,从而具备优质培养资源的优势,促进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最后,促进“学以致用”。笔者教的是机械加工专业课程,任教十多年来,通过所带班级毕业生了解到他们就业岗位集中在机床操作方面。比如机械加工类中的数控专业,需求量最大的一般是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数控车床操作工占77.78%,数控铣工55.56%,加工中心操作工66.67%(以上为多项选择),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人员和编程人员只占总需求的5.56%左右,机床装调维修工5%,另外,约5%是数控技术管理人才。由此可见,中职校毕业生为了能适应一线操作,在校实践期间应当完成过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努力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可现状往往是根据设备、班级等安排实习,将教学与实习分离,这样是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的。
2目前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素质教育、职业能力欠缺
项目教学法应用论文(10篇)
第一篇:英语翻译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应用
一、引言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对外交流越来越多,翻译作为一种对外交流的唯一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样的背景就决定了以国际商贸为特色的我校的英语翻译教学将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虽然我校在这方面的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英语翻译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将基于我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水平,对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以及项目教学法对我校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二、项目教学法概述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1.项目教学法的起源
项目教学法是建立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范围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将受教育者进行社会化的再操作。其根本就是将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教学联系起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实用型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与社会的工业化发展和信息化进步所适应的一种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