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数控技术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数控技术专业双证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控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加工手段。本文针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课程进行改革研究和探讨,通过对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教材开发、师资队伍的建设及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具体改革措施,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能达到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的水平,能获得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毕业并提高通过率。
【关键词】数控技术应用;“双证”课程
1前言
职业学校推行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双证书”制度,是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自2008年以来,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各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如何开展“双证”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些想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根据对广东、梧州与本专业相关企业企业调研,岗位有做绘图员、程序员、调机员、操作工等等,大部分岗位都是操作工,所以本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是中级车工(数控车工)、铣工(数控铣工),针对本专业岗位需求对学校原有的课程进行调整和进一步修订,突出岗位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课程改革中,优化课程体系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把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考核要求纳入到教学环节中去。为了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学生实训基地建设。以下就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进行论述。
2“双证”课程体系构建
2.1构建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依托近年来本专业申报并建设的“2014年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6年自治区数控技术应用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2016年广西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针对课程改革项目与基地项目建设的“双管齐下”,利用几个基地对专业设备设施等“硬条件”和课程资源、师资培训等“软条件”进行建设和提升,结合“双证”改革专项研究课题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开发出适合本专业的“双证”课程体系及考核内容,遵循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努力提高本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编程、操作技能及中级工技能鉴定的通过率。通过调研、走访及教学实践等途径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后,我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新修订了中级层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即适合于本专业的“职业岗位模块化”并融入德育传统文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工作素养及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毕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学一体化相结合、校企合作相结合的职业岗位模块化进行培养。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课程体系结构的具体设计如下:2.1.1中级层次数控专业以数控车削与数控铣削岗位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2.1.2“基础认知—核心技能锻炼—综合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2形成教材开发模式,开发相应教材。针对本专业“双证”课程改革要求,结合“职业岗位模块化”并融入德育传统文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调整课程方案,形成了“基础认知——核心技能锻炼——综合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与深度合作企业及骨干教师“双向协作—共同评价”的教材开发模式;已经开发了《零件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数控铣床加工》等教材及指导书;更接近企业职业岗位的技能能力专项要求,同时也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本专业在教材开发过程中,以“职业岗位模块化”并融入德育传统文化特色为核心,“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并根据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需求,开发职业素质显性课程,并结合校园践行传统文化并发扬工匠精神、学生社团活动、各类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等隐性课程,着力提升学生作为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索
[摘要]通过对涉及中高职衔接的相关文件、概念、文献进行梳理,重点对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通过统筹制订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构建规范科学的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编制与时俱进的中高职教材,避免课程内容重复等具体问题,最终破除中高职之间的壁垒,实现中高职之间的有机衔接。
[关键词]统筹;中高职;课程衔接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已经成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在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中,明确由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建设“建立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联动开发机制”。[1]由此可见,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作为落脚点和切入口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概念界定
课程,是教育思想、观念集中体现的载体,是最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的依据,是实现最终教学培养目标的“蓝图”。中国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提出:“如果实现不了课程的衔接,那么中高职衔接就会流于形式,中高职衔接的根本就是课程的衔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中高职衔接,本质上就是研究课程的衔接,中高职衔接的落脚点就是中高职教育在课程上实现有效衔接,这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有效实现课程的衔接,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统筹,就是通盘筹划的意思,有着极广泛的应用面,它强调事物之间内在的关联性、整体性,是一种高效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数控专业是制造业的核心产业,数控技术专业作为数控产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数控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中高职数控专业学生作为数控专业人才的后备军,其质量与我国制造业的良性发展息息相关。为此,本文把中高职数控专业课程衔接作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中高职在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最后设计出一个衔接良好的课程方案,以期能够为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以便充分利用职教资源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
三、文献综述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策略
摘要: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该专业的培养特点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布局优良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数控技术人才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职教育;数控技术;实施策略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控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面对机械制造类行业企业,能从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高档数控机床操作、装调维修与管理等生产一线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分析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该专业是培养动手能力强、掌握数控关键技能的技能技术型人才,而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施:一是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即通过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模拟数控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二是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即组织数控技术学生到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企业里去,通过企业实践教学活动,在真实数控技术岗位上工学交替,学习和掌握数控技术技能。
2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实施策略
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起着将学生引入数控技术专业领域里的作用,是学生掌握后面更高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主要通过“点”型实践教学和“线”型实践教学两方面来实施。
社会实践培养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模式
[摘要]在我国,职业院校和普通院校最大的区别在于中职院校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以此来满足社会发展中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数控专业在我国国内的中职院校中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因为这个专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求极大。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于数控专业人才的要求和需求一样,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之下,在职业院校数控专业的课堂之上,面对着生涩、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以及那些基础不好的职业院校学生,传统模式下的数控教学已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所以,作为职业院校数控专业的老师,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更好地掌握能,更好地就业。本文就基于社会实践培养的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展开较为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社会实践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近几年来,国家也开始对职业院校中数控专业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即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在实际的数控专业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如果想要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我国国内职业院校中的老师往往会给学生设置数控加工的实训周,这种方式还是不能彻底达到目的。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尽快对其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进行有效创新,使现在具有的实验设备和实训课时都可以得到高效利用,从而给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制造一个优良的环境。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个目标,老师要把社会实践实地应用到我国职业院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活动之中去,从而进一步增强对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职业素质以及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大力培养。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也顺利地达到了老师的教学目的,并且帮助学生有效提升了自身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学生今后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铺平了道路。
1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数控专业教学情况
在实际的职业院校数控专业教学内容中,通常包括机械制图、数控机床、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等等。这些内容有着共同特征,那就是这些内容普遍都比较枯燥、生涩甚至抽象,所以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并且处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掌握又明显不足,所以这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在我国传统的数控专业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们很难具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对于这门生涩难懂、枯燥难学、抽象难理解的专业课程出现逃避甚至排斥心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们在加工实训的学习上面,效果非常差。不仅如此,对于数控专业而言,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非常高,因为在实际中,这门课是注重实践的,但是就目前我国中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实践结果来看,还是不尽人意的,就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数控加工实教学实践的过程来看,仍旧存在着诸多不足的地方,就比如实训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缺少学习兴趣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等等。
2社会实践培养与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结合
2.1教学内容设置要贴近实际
高职基础英语与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衔接
摘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把专业英语引入高职基础英语教学之中,这是当前高职英语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着重描写了高职英语教学团队在高职基础英语与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衔接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基础英语;数控专业英语;措施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人才国际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专业数控技术人员仅仅会操作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需要越来越高的英语水平。能够看懂数控机床的英文手册,能够看懂英语数控机床的故障维修手册,是一些大公司选择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多数院校的基础英语以夯实学生的基础为主,与专业英语没有衔接。专业英语课程开设学期短,学时少,学生面对大量需要掌握的专业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往往产生畏难情绪,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国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号召[1],很多高职院校纷纷行动起来,打破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的壁垒,充分利用学时在校的有限学时,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渗透和融入专业英语,为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一、基础英语与数控专业英语的衔接
我院在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融合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以数控专业为例,在制订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时,明确基础英语的课程目标:结合数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需求,通过基础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融入相关的数控专业单词、句型和英语阅读资料,使数控专业学生能够阅读并翻译一般难度的专业资料,使数控专业的学生借助词典能够阅读本专业领域中等难度的英语文章,为数控专业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英语打好基础,进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使用数控技术专业英语,利用数控专业英语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2]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英语教师通过与数控英语专业教师充分沟通,建立数控专业基础词汇,基本句型和专业英文资料的资料库。第一学期由专业词汇入手,第二学期逐步增加简单的专业句型和数控专业英文资料。按照学生的英语基础,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有制造业自动化和集成化生产的基础,相对生动丰富。任课教师在授课中,积累有用的前缀,加强词汇学习策略训练,及时总结单词构成的内部规律,用这种方式记忆单词,能快速地帮助学生积累大量本专业术语,在词汇积累的辛苦过程中,事半功倍,化繁为简,充满乐趣。很多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找到了适合自己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学生们逐步掌握了生产中常用的机械零部件的英文拼写,数控设备的类型,掌握了一些数控编程有关术语。当学生普遍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后,就可以指导他们阅读和翻译简单的数控专业英语资料了。教学为资料的阅读和理解,教师教给学生阅读资料的方法,并按照预习、复习、巩固、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的“五步法”,训练学生快速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的能力,常用语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甚至背诵下来,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英语自学能力、口语交流能力、专业阅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第二,组织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师以项目为载体,进行项目布置,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以“APDCA”工作流程加以展开,即Analysis(分析)、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djustment(调整总结),每一个项目实施均需要调整并不断改善五个阶段。以“数控机床的认知”这个项目为例:把班级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选举一名leader(组长)带领组员分析教学要求:能够用英语说明数控机床各部分结构及刀具系统的名称,并了解它们的应用。第二步,制订学习计划,组员分配任务。第三步,组员到实训工厂现场拍照,正确识读数控机床控制面板;认识数控机床及刀具系统;了解几种典型加工的编程方法。第四步,核查知识点,搜索中英文对照,并制定汇报PPT。第五步,咨询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调整汇报内容。学生们在踏实严谨的学习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心,增加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同时,任课教师在课前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手机App,数控专业英语相关资源信息,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中,通过问题的讨论、抢答加分、当堂测验等形式,密切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课后,教师把巩固练习题在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加深理解。教师们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动性。
二、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的应用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培养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想,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堂教学上下功夫,以便能更好的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工作岗位的需要。数控技术专业是机械电子、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延伸学科,与这几个专业高度融合,是中国制造2025能否实现的技术保证。各职校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必须除了对专业知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要对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数控设备的更新换代、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都要有较为全面的掌握。以此为前提再持续更新教育理念,对专业、教材、人才培养的目标,找到一种能充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是我们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高端制造业提供素质高、技能硬、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新型高技能人才。
一、职业学校数控专业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数控机床作为装备制造业一项必不可少的核心设备,数控设备的操作人员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对各职校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了非常迫切的需求。如何培养出企业所需求的人才,这就需要学校在课堂教学上想办法、下功夫。通过对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和各兄弟学校的做法进行分析发现,基本上是延续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适当降低一些专业课的理论难度,然后增加一些实训课时。各学校受限于实训条件和耗材量较大的影响,专业课教学大部分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实习实训也是按照教材中的样题,以设备的使用与操作为主,不能很好的体现岗位需求和实际需要。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大部分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雷同,教学效果不理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专业课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动手能力不足
许多学校因为实验设备的限制,实验开出率严重不足,这直接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不能及时的应用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滞后于教学计划的安排,甚至可能达不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有些学校仅仅是为了实验而实验,实验课的安排与理论学习不能很好的衔接。作为动手能力培养的实验实训课的安排应该与相应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应有其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且实训课时的安排应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课时需求安排开足开全。同时,在不少学校,期末考试主要考核理论课,而实验实习课缺乏考核办法和操作标准。这也是专业课老师不重视实践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理论课教学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严重脱节
随着新工艺、新方法的出现,数控技术的发展也异常迅猛。作为课程中使用的教材却很难跟上其发展速度,导致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新技术的出现。学生实训的内容往往还是以前的老内容,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也有些学校的设备过于陈旧,与教材中使用的设备不一致,这也导致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无所适从,甚至有些学校实训与理论课教学是分开进行的。首先时间上间距较大,学生容易忘记,甚至是不同老师进行教学的,这也是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重要原因。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摘要:开展和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是国务院和教育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文章以数控技术试点专业与企业共同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为例,介绍了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经验,以期为其他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提供有效的实施范例。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数控;产教融合
0引言
国务院和教育部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1]和《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2]两份重要政策文件,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推广阶段。2015年、2017年、2018年遴选确定了首批、二批、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500余家。这项试点工作由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门具体负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布局,旨在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和国家劳动用工制度的紧密结合,实现更高形式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1现代学徒制内涵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二战后它成为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并形成了配套的国家制度、教育制度模型,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教育制度的成功实施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认可和借鉴。在不同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和形式不同,但是学徒制教育正在不断推广和创新中。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深化产教融合的新型职业教育制度,是企业岗位职业培训与学校学历教育的紧密结合、是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紧密结合,其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是校企双元育人(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学徒具有双重身份(学生和学徒两个身份),培养形式是“工学交替,岗位成才”[5]。
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实训教学方法分析
摘要:加强实训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实用性人才,提升中职院校的就业率,还有利于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本文分析了中职数控技术实训教学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提升中职数控技术实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相关举措,以便为我国培养更多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数控技术;应用;实训教学方法
中职教育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出实用性人才,在数控技术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提出了高要求。目前,中职数控技术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亟需加以解决。
1中职数控技术实训教学现状和问题
在国家对中职教育高度关注的背景下,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创新,进而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合格的数控人才。然而不少中职院校在数控人才培养上存在如下问题。1)学习目标不明确。中职教育注重专业性实践性,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然而部分中职院校在数控技术教学中培养模式不合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缺乏专业能力。部分中职院校还存在师资力量不足问题,这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1]。2)实训教学设备不足。很多中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而扩招,然而自身的办学质量显然没有提升,甚至由于资金短缺、设备不足等问题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水平明显不足,数控技术实训教质量不能得到保证。3)教学方法有待改进。部分教师在实训中一味讲解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实训机会较少,同时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这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十分不利[2]。
2提升中职数控技术实训教学水平举措
1)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实训热情。数控技术关键在于对机械设备的操作,通过实训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在该过程中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让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有更好的职业发展之路。因此,提升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更加重视实训教学的作用,让学生的实训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实训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到任务中,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综合素养。在实训教学中,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大胆操作,而教师要发挥出引导作用,注重兴趣的培养,进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中职生的学习能力普遍不足,在教学环节,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然后结合实训开展分层教学,让学生都能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3]。2)利用多媒体,创设实训情境。数控技术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教师如果只是采用“理论+实训”的模式学生难免会逐渐失去学生的动力,因此,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可以从兴趣出发去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去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这对于提高数控技术实训教学质量很有帮助。以《套类零件的数控车削编程和加工》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利用编程操作设备的过程,同时学生会一目了然的看到零件的制作过程,这样结合教师详细讲解和注意事项就会强化理论知识,之后通过实训活动提供亲自操作和组装零件的机会,不仅可以提升数控技术教学的科学性,还可以提升学习的趣味性。3)开展实训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在数控技术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一味强调理论知识,学生实训教学机会较少,长此以往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会不足。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实训活动,实现学生的数控技术提升,进而更好的就业。以《工种的定位与夹紧》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详细讲解常用夹具的使用方法、卡盘的种类等理论知识,之后带领学生实训,让学生使用卡盘和夹具,提升实践能力,进而加深对理论知识掌握[4]。4)加强合作学习,提高专业能力。数控技术实训需要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作为教学保障,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数控技术实训教学情况选择教学方法,进而以满足教学需求。目前校企合作是中职数控技术应用教学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在真实的环境下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尽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也保障了数控技术实训教学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