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数控技术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职数控技术情境教学法论文
1情境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何谓情境教学法?何川(2010)在《浅谈情境教学法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中提出:“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实际情形,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陈亚峰(2012)在《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认为:“情境教学法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教学过程,通过创建典型的场景,根据教学目的,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学生喜闻乐见并能准确表达教学内容的语言娓娓道来,从而实现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所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上述概念界定,笔者更赞同陈亚峰的看法。
2情境教学法在中职数控技术应用课堂中的具体践行策略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数控技术应用课堂中的践行策略有很多。笔者总结其中的几种策略,论述如下:
2.1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与我们的中职数控技术应用教学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多媒体俨然已经成为我们中职数控技术应用教学必不可少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在数控技术应用课堂中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执教制图设计中的装配图以及剖视图相关内容的时候,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用图片进行展示的话,那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中职生来说则是很难接受和掌握相关知识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决定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事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通过这个多媒体课件把切割以及装配的过程用动画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同学们。通过这个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创设,同学们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中职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对于我们的中职数控技术应用教学来说仅仅只是一种常用手段,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下功夫,只有制作出精美的、符合教学实际的课件才能真正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结合师生讨论创设情境
数控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办法浅谈
摘要:针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当前毕业设计环节中出现选题单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难以监控、毕业设计质量不高、论文答辩言不达意等现状,笔者根据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近几年的毕业设计情况,提出了采用提前做好安排、提供规范的毕业设计论文模板等多种解决办法,以解决相关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解决办法
1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知识、技能及其运用能力的综合性检验;是一次全面考核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综合专业知识、设计能力、加工能力和个人专业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1]。同时,也是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对本专业在优化教学计划和教学改革方面具有指导性意义[2]。
2“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
2.1学生技能单一。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综合了理论知识、软件运用能力和加工技能。通过近两年该院“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情况来看,选题难度不好把控,学生专业技能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扎实的学生在软件绘图和加工技术方面不一定强,加工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理论基础又较薄弱,在基础理论、软件运用和加工技能都很全面的学生很少。所以在选题方面给指导教师带来很大困惑,能写设计说明书的学生加工不出零件,能加工零件的学生写不出设计说明书;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毕业设计形式高五花八门。由于人才应用市场要求“数控技术”专业学生需具有操作机床、编制加工工艺、编写加工程序和造型设计等综合能力,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满足现代岗位对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偏离了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2.2选题单一问题该院“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主要由指导教师提供,也有极少数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水平创新设计课题。这种主要由教师提供课题的方式,一方面对学生不一定合适,学生不一定感兴趣,甚至实用性不强;另一方面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写不出有价值的毕业设计论文。
机械设计专业改革途径探索
【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1+X证书制度。论文以职业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探讨了1+X证书落实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团队能力提升和实训中心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途径,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1+X证书实施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1+X;机械设计与制造;职业院校;改革
0引言
“工业4.0”时代,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制造业发展迅速,我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制造业迎来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这势必会引发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机械制造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持,使命就落在了职业教育的肩上,同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需求。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创造性地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通过考核的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能取得毕业证书,还能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一举措提升了就业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数控车铣加工”“多轴数控加工”等成为第三批的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职业等级证书。每种证书按照不同的难度,合理设置了初、中、高三个等级,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提供了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职业院校鼓励学生考取不同等级不同种类的证书,考核内容也与企业的要求相符,解决了目前制造业需求与职业教育脱节的问题。
1落实1+X证书制度遇到的问题
1+X证书作为一项创造性的制度设计,它的出现必然会对学生、教师、职业院校以及企业带来巨大变化。以“数控车铣加工”证书为例,高职院校中的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都可以考取。主要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汽车制造业等职业岗位。目前在1+X证书制度落实上,职业院校在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制度建设方面。1+X证书制度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是一个新的体系,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制度进行保障才能更好地实施。一旦申报成为试点院校和考核站点,从学生报名、考试费收取、考务工作,到安全保卫、设备管理、水电供应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第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所院校培养目标和规格具体化的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的依据,其重要性毋庸赘言。现有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数控车铣加工”“多轴数控加工”等证书要求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学生按照现有的课程学习后未必能通过等级证书的考评,易出现教与考脱节的情形。第三,教学团队建设方面。与本科院校不同,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1+X证书制度更是紧密地把实践能力同企业需求联系在一起。学生要想通过证书的考评,首先教学团队必须要对考核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操作,并且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部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较为传统,现代制造业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传统的内容固然基础且重要,但从企业用人角度来看,有些已经相对滞后了。这样与证书设立的初衷相违背,社会认可度也大大降低。2013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削减了70%以上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数目,说明国家层面上也在淡化职业资格要求[1]。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部分硕士博士毕业生加入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中。部分青年教师不熟悉机床的操作、数控编程等情况。这样的情形对于“X”证书的教学与实训是非常不利的,需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水平。第四,实训设施方面。职业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安排了大量的实训课程,对于机械制造与制造专业而言就更是如此:制图实训、普车普铣实训、数车数铣实训、加工中心和多轴实训、钳工电加工实训等等。但部分实训室设备陈旧损坏,实训内容也数年不变。加上近些年职业院校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设备台数少,操作时间变短,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2落实1+X证书制度的改革途径
职业教育德育管理思索
本文作者:黄松民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一职高中
1建立学校德育工作三级管理体制
第一层次是决策层:强调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协调。第二层次是执行层:主要职责是贯彻学校德育工作意见,落实德育工作要求。第三层次是操作层:主要职责是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这种体制的建设保证了德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有利于考核管理,便于形成德育合力。德育管理德育工作三级管理体制的关键是建设一支过硬的班主任工作队伍。首先,我们严抓班主任理论学习和提高。如制定班主任工作例会、学习制度,每学期要求班主任撰写一篇德育论文。其次抓科学管理。我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条例》,详细规定了班主任聘任和解聘、工作职责、周月学期工作规范、考核、津贴、奖惩等一系列内容,使班主任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达到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再次,为班主任创造成功机会。以人为本的思想一直贯穿在我校整个班主任队伍建设之中。
2实施学生德育积分制度
我校依据学生学期德育积分、学生自评、班级德育工作小组评价确定学生操行成绩。这种评价符合定性与定量,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有其一定的科学性。我们围绕国家所规定的德育培养目标要求,根据有关学生规范守则,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卫生、遵纪守法等方面表现分成减分和加分指标,每个指标根据其性质和重要程度确定增分或减分分值。每学期学生积分设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同时还规定德育积分60分以下(不及格)者的处理办法。通过实施学生德育积分条例,在时间、空间上对学生行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调控,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使全员育人,全员参与落到实处。总之,实施操行成绩量化考核,使我校德育工作有的放矢,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3建设文明健康的文化环境,寓德育教育与活动之中
我校的校风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学风是“博学、多能、勤思、求真”;教风是务实、奉献、敬业、严谨;舍风是“整洁、卫生、文明、守纪”。楼壁的校风、教风、学风、舍风等口号象无声的话语在鞭策和激励着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能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乐观向上,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了应对挫折的能力。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加强德育教育的”管理模式。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取得收获。在“活动德育”的构建和实施中,我们有效地转变了三个观念:即变灌输为渗透,变单方面为全方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我校注意随时捕捉身边点滴的教育契机,创设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先后开展了“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好习惯”养成教育、“文明标兵”、“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以及评选“手抄报奖”、“文明学生”、“文明班级”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强、自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高职教学改革研究(9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数控人才教学改革探讨
一、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访谈,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职能
数控专业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需求,我院积极加强与区域企业沟通,学院主管院长亲自带领数控教学团队,通过与企业专家、人事主管、技术人员座谈,对数控专业职业岗位、岗位人员结构、数控人才招聘渠道、企业对数控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制定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缩小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从了解数控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来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现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根据调研情况,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数控专业人才调研报告和毕业生访谈情况,及日益变化的经济形势,和贵州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数控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当前经济转型带来的数控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等,结合我院数控人才的高等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等,我院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数控教学团队,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地制定了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和应用性,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
三、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课程标准是在一定层面上制订的对课程具有规范、指导、评价和组织的一种指导性文件,是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优化课程内容落到实处的保障。我院对着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认证组织修订了数控专业课程标准,每门专业课程标准的确立依据就是学生、职业的需求,它的确立核心就是要达成职业需求为中心与学生发展要求的统一。“职业需求”信息是与企业密切接触和充分交流而获得的。因为“,职业”真正需求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的最终发言权是属于企业。我们还通过与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这样更加有针对性的去教学,工作任务更加体现,充分让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有机融合。不同的职业岗位都有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四种级别的考核标准,在现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技能标准制订出新的课程标准,并据此标准开展教学,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在学业和职业技能上均达到数控专业教学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毕业时只要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取得对应课程的学分,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统一。
高职课程改革实践(7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公路桥梁课程改革实践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6年甘肃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役桥梁技术状况评定训练”(项目编号:201613519003)。
【摘要】
结合多年《公路桥梁与隧道养护》教学工作,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优化授课内容、夯实实习实训环节、集中实训、考核创新等方面阐述了在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从而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和实训效果。
【关键词】
桥梁;隧道;养护;课程改革;探索;实践
毕业设计指导研究
摘要:本文就如何指导毕业设计以及当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能力训练;毕业答辩
毕业设计是大学工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学生从学习走向工作的重要过渡,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实战演习"。因此,怎样才能使毕业设计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毕业设计应采取什么模式、达到什么教学要求、怎样选题和用什么方式进行等等,都是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1对毕业设计的基本认识
几年来,我从以下三点基本认识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对毕业设计进行了探索。
1.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首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面向经济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因而学生所学的知识和他以后所从事的设计、研究、生产等各方面的工作,从促进经济发展来看,可以认为主要是为了创造产品,并使之转化成商品。因此,工科教育(包括毕业设计在内)应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考虑、安排和实践。
混合式教学在注塑模具设计课程的应用
摘要: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研究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中心,以混合式教学为手段,针对《注塑模具设计》理论教学及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注塑模具设计》课程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解读和重构,根据课程内容,对教师及学生在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各种工作进行了安排,并且对各个阶段进行一定程度的检测,来验证教学效果,根据一学期的教学,对学生的各种参与活动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注塑模具;设计;混合式教学;教学方法
引言
《注塑模具设计》是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核心技术课。主要研究塑料成型工艺以及塑料成型模具结构的知识。模具是工业的倍增器,广泛应用于装备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较熟练地掌握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注塑模具设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本课程教和学的难点在于讲授有关基础知识时,如成型工艺参数时,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且与流体力学知识联系紧密;讲授模具种类、工作原理、结构、注塑过程又和生产实践联系密切等特点。所以,选择本门课程进行混合教学的改革有助于研究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前提,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重构课程,正确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从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两个方面,对《注塑模具设计》这门课程采取混合式教学的改革方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混合式教学
国外学者Graham等[1]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传统面对面教学和基于技术媒介教学的结合。我国学者何克抗[2]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学习方式的结合。混合式教学,既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拓展,让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就可以联网学习。具体操作上就是在《注塑模具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计划,教师课前网上预习的内容,然后根据网上预习内容进行测试,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及不足,在课堂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研讨、测验等活动,来检测本次教学的效果,课后,再一些适当的网络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再次的学习和测验,根据不同的测试结果,教师设置网上的讨论,让学生对难点知识进行再次的重复性学习,每次学习都设置起止时间,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性和计划性,采用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混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模具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现在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