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数控编程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职业教育的数控加工系统建构
0引言 数控技术作为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的核心技术,正在以较快的速度逐步取代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2]。现代职业教育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能掌握机械制造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应用技术,又能够同时胜任数控加工编程及加工工艺规划、数控机床操作和维修任务的复合型人才[3]。在数控设备已经成为国家制造业和经济社会建设基础装备[1]的时期,制造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社会对于数控加工专业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数控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数控教学体系。 1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数控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只有与现代制造加工企业实现良好对接,才能够培养出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工程应用人才。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数控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职业教育数控培训资源不足 数控实训设备条件差,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同时具备相应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尤其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专业教师[3]。教学培训体系不完备,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 2)培训体系不完备 很多院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机电设计与联调技术、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3)信息化不足现有数控技术教育专业教材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适合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和数控实训等课程的教材非常有限,严重脱离生产实际。 2面向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加工系统的特征要求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应当是能够实现与加工制造企业的完美对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数控加工工程应用人才。其基本特征要求为: 1)数控加工培训体系的完备性 现代职业教育在数控方面的培训已经不能把所有的重点都放在机床的简单操作上,对于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CAD/CAE,CAD/CAM,机械加工工艺及CAPP,数控编程与数控仿真等,培养出适合实际工程应用的人才。 2)提高数控加工体系的信息化 职业教育在设备资源及智力资源方面的缺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提高职业教育在数控加工体系方面的信息化程度,实现网络上分布式资源的共享与集中利用[4],解决职业教育的资源短缺问题。3面向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加工系统的总体架构 3.1面向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加工网络化体系 面向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加工体系的可利用资源一般有高校的分布式资源、企业的分布式资源、网络上的其他分布式资源等。要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就必须建立他们之间的数据通讯,通过网络平台将他们连接起来。图1所示为连接体系结构。为了实现数据的共享,建立一个用于数控加工培训信息共享的平台网络体系,图2所示为面向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加工网络化数据共享体系架构。面向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加工网络化体系主要有职业学校、高等院校、数控加工制造企业以及网络上的其他资源机构组成。在数据中心的连接端,各个加盟成员将数控加工共享的资料通过转换协议(TCP/IP协议)转换成可网络化传输的格式,并发送到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在数据中心的共享数据,各个联盟机构均可以通过网络对其进行访问,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及数据。每一个加盟该网络化体系的成员要实现数据的共享服务,必须通过接口服务器进行连接。加盟成员传输的数据通过接口服务器进行加密、解析等处理后再上传至共享数据中心。加盟的成员接口服务器必须经过认证中心的合格认证才能进入该平台体系。这样,既能够保证各成员内部信息的安全性,又不影响信息的与共享。 3.2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数控加工培训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出适合时展的数控加工工程应用人才,还需要建立完备的数控加工培训体系。图3所示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加工体系结构,它包括CAD/CAE模块、工艺分析制订及CAPP模块、数控编程模块、数控仿真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机床加工模块。完备的数控加工培训体系可以使得职业教育的学习者能够更好的了解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及流程等。 3.3培训体系的具体实施 用户端通过WEB的方式对数据中心进行访问,获取相应的参考信息,进行实训练习。同时,将前一阶段的上实训数据上传至内部网络数据服务器中,供后续数控设备控制加工使用。图4所示为建立的内部网络培训体系,具体的实现流程图如图5所示。 4结论 文中分析了职业教育在数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面向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体系的特征要求,提出了面向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加工体系。该体系通过网络利用各种分布式资源的集中,提高分布式资源的利用率,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在数控教学方面资源匮乏的问题,使得现代职业教育尽可能与加工制造企业实现良好的对接,满足社会对于数控加工工程应用人才的需要。
高校数控实训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所以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金工实习》这门课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在对学生的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这门课中的数控实训项目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针对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金工实习;改革措施;数控实训
0引言
金工实习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机电学院各专业学生的一门比较重要的实践课程。主要包含了铸造、锻造、钳工、车工、焊工、铣工等传统的加工方法,还有比较先进的制造技术数控加工。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而数控技术更是重中之重。
1数控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校机电工程学院有足够的实习场所和实习设备,除了传统的车床、铣床、刨床、电焊机、钳工操作台等,近几年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了不少数控机床,其中数控车床30台,三轴、四轴、五轴加工中心共六台,还有数控线切割等。机床总数虽然不少,但是也有很多的问题。
1.1课程安排不够合理,课时较少。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金工实共80个课时,分四个项目,包括数控实训、焊工实训、钳工实训和车工实训,每个项目只有20个课时。这么短的时间也只能学习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基本没时间学习数控加工中心的知识。而且数控编程与操作这门课是在金工实习之后才开设的,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起来,显然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技校数控技术教育教学探索
【摘要】数控技术是我国的主要应用技术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技术操作方法和能力,为现代生产服务。同时,数控技术本身是一门崭新的教育学科,因为这一学科的教育经验相对较少,因此需要教师积极尝试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才能实现高素质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数控技术;实践;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制造业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与数控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已经形成。它具有机械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机械制造业。数控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基础,被列为世界中的关键技术。它已成为现代科技的国际竞争的关键点,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
1数控技能教学的现状分析
1)虽然近年来中国技工学校数控专业的课程设置有所改善,但教学内容还比较陈旧。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要求之间仍存在差距。例如,数控机床和编程的教学仍然比较薄弱。由于有些学校受实习条件限制,主要依靠理论教学。企业迫切需要的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和维护培训效果不够系统地适应社会需求。2)在实际技能培训方面,要加强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工具选择,切削量设置等),模具设计,CAD/CAM和CNC自动编程等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3)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现状,编写适合数控编程,数控界面技术培训,机床参数设置和系统故障诊断培训,数控仿真软件操作的教材。例如,校本教材的编写可以很好地解决理论超出实践的现状。4)对中等技工学校专业教师的要求是他们有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特别熟悉,可承接数控教学中“双专业(教师、工程师)型”专业教师[2]。5)数控训练设备条件差,数量严重不足,不完整。学校设备不能适应大众化的教学实验,限制了教学和培训的实际操作,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普及化的培养。真正意义上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培训也很差。
2数控技能培养方法
数控技能的学习一般基于特殊技能训练,以操作技能的提高为主线,主要是数控知识点的专项学习和机械设备的实际操作。在明确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计划后,教师引导学生传授理论知识。
数控编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1实施理实一体化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职业学校的生源都是那些上不了高中或是上不了普通高校的学生,他们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这些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较差,但他们擅长于进行形象思维。而我们的教育是偏重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我们并没有扬其长,而只在补其短,因而学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我们的职业教育由于实习场所、设备及实习教师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实习效果很不理想;又由于课程设置、人才观和激励机制的原因,将职业教育“普教化”,有意无意地将学生引向逻辑思维的培养上,这种与实践严重脱节的职业教育,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职业教育不能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来套用,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普通教育根本不适合职业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目前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数控专业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数控编程与加工,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数控加工工艺分析能力、工艺路线拟定的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数控编程能力和熟练的数控加工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就显得很有必要,我们要模糊理论与实践的人为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比较集中,通常由多位教师共同协作组织教学,教师和学生都融入某一具体的课题任务当中,教师及时为学生解惑,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作热情。
2理实一体化精品课程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纵观德国的职业教育,我们发现,他们的教材形象具体,图文并茂,学生看了一目了然,非常适合自学;他们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具体行动上,而不是抽象的公式推导,繁琐的理论验证;而我们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已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因此理实一体化教材的设计和编写任务已经摆在教师面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将知识点融入具体的任务当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各个具体任务,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用专业理论知识加以解释,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原有的课程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专业的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凡申报的精品课程均是重点建设专业的核心课程或校级精品课程。本着“以评促建”的宗旨,进行严格筛选,从而确保了参选省级精品课程质量。经省专家评审组采取审核材料、反复权衡、分项赋分、集体研究等方式严格评审,我校已有6门精品课程获得省级建设立项,课程涵盖“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及自动化”和“基础课”等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不仅要具备较深的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不仅具有任劳任怨、开拓创新的精神,还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只有这样具备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才能顺利推行拟定好的教学方案,才能顺利地推进理实一体化课堂的教学进程,才能做到对学生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我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可谓是花了大力气,按照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每年都要从各个专业部抽调若干名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学校要求各专业教师每两学年必须参加下企业实践活动,为期不少于两个月。教师深入企业锻炼,熟悉了企业的运作模式,了解了企业各岗位对工作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为职业学校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重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构职业教育新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校企结合或合作的发展道路,积极引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很大程度上充实了我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理实一体化教学设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时间与空间的高度统一,要求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与专业课程相匹配的硬件设备和教学场所,设备和场所的合理布局在很大程度上会给组织教学提供方便,使得理实一体化教学更加高效。近几年来,我校多次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结合我校办学特点及专业设置情况,已经建成各个专业的实训室45个,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有数控机床电气维修实训室、数控编程实训机房、数控车实训室和现代制造实训室等。数控车实训室现有设备22台套,主要用于数控车编程与加工、机械基础、数控加工工艺学、数控车CAM编程、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现代制造实训室用于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及控制、数控铣削技术、数控特种加工技术等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这些实训室的大力建设,旨在大力推进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进程,各种数控机床的合理布置,实训室内设置集中讲解室,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极大地方便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作者:卫东节 单位:安徽理工学校
项目教学法数控机床编程教学中应用
摘要: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育方法的思路不同,它不仅充分归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论述项目教学法的内涵与特色,以及《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应用
0引言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是中职学校数控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专业实践性强。其难点是基本概念多、抽象性强,大多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单纯地灌输和讲解理论知识很难有效实现教学目标,造成学生学不会、老师教不好的两难处境。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把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实现理实一体化,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就如何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阐述、分析。
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特色
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3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任务为中心。项目教学法的特色主要有5个:①以项目为中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碰到问题要及时进行学习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②以目标为鞭策,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为了达到目标,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最终才能完成任务;③以交叉的知识为内容,教学的内容包含不同的知识或技能,通过综合学习才能完成任务;④以开展活动为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做边学中进行各种活动;⑤以小组合作为组织方式,在项目的执行中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人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2《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工学结合的CAM课程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机电产品设计向高速化、高效化、精密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促使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我国制造业发达地区急需大量的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对从事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和数控设备维修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这就需要培养大量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型人才。CAM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核心,能极大提高企业制造、管理的能力,在机械行业中已经广泛采用。我院于2007年增加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同时在我系各专业中开设了“CAM技术”课程。“CAM技术”课程作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4个机械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综合应用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后续课程衔接紧密,是数控加工自动编程建模的基础,也是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必需依托的课程,更是学生就业后岗位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近几年来,中职、技校和高校数控专业的招生人数在扩大,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局面,培养和增强高职生的竞争力也就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往高职生竞争力定位是:理论水平比中职强,实践能力比本科强。 但事实却表明高职生在求职中陷进了“理论不如本科生,动手能力不如中职生”的尴尬场面。为此从2007年开始,我校以教育部十六号文精神为导向,把高职人才“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作为培养目标,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占市场,以规模求效益,以改革促发展,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路,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质量立校的方针,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探索,对实验(实训)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在此背景下,我们对“CAM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等进行全面改革,经过这些年的探索与实践,在边改革、边实践、边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 一、“CAM技术”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职业岗位要求,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搭建了“零件数控加工CAM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体系:将理论课程(“CAM软件”)和实训课程(“CAM高级编程员强化实训”“数控加工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的内容以MasterCAM、UGCAM软件应用为主线连结起来。在教学体系中,各个阶段侧重点不同,“CAM软件”的重点是熟悉软件命令,以熟练为目标,难点在于软件操作技巧;“CAM高级编程员强化实训”的重点在于掌握工艺参数与刀具路径的关联,难点是融入“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如何解决刀具路径的难题,用考证的方式来评价实训效果;“数控加工综合实训”的重点在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机械制造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构建实训课题,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从加工工艺编制、CAM编程与仿真加工、加工设备的调试到加工出实际产品的全过程工作。即采用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提出问题→学生利用现有的实训资源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进行方案实施→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师引导,共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及时补充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学生进一步实践,直到彻底解决问题→学生总结实践知识,完成实训报告。难点在于质量控制,用考证的方式来评价实训效果;“毕业设计”的重点在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以任务的形式完成产品的设计、建模、编程和加工并解决加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刀具、夹具等工艺问题,难点在于设计、加工思路以及参数选择要和企业要求吻合,通过以企业真实产品或以与企业合作开发毕业设计内容解决这个问题。 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必须、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教学,加大技能训练力度,强调学生现在所学的就是企业以后所用的,努力缩短学生“在学校学”与“在企业做”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学生由学习的客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本课程拥有实训设备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机床和注塑成型机,一个CAD/CAM实验室和一个CAD/CAM实训基地,CAD/CAM正版软件等。另外教材建设、电子课件、视频资料、师资队伍及实验实训条件为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打下基础。 本课程自开设以来,受到学生的欢迎,培养的毕业生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满足省内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能人才需求基础上,面向深圳、广州、上海、温州、宁波、杭州等沿海经济特区,一次性就业率逐年提高。富士康公司、长江电力公司、中广核集团、TCL公司、东方电气集团等每年从我校招收毕业生从事产品设计、开发、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等工作。 二、工学结合的改革措施 “CAM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主要措施是: 1.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优化课程内容,典型案例驱动 课程组织以工作岗位应知应会要求和课程目标为出发点,按照能力为主线,所需知识为辅助,素质为保障的原则,同时参照国家制造业信息化数控工艺员、数控机床操作工等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模块,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熟悉的一级齿轮减速器、单缸内燃机、齿轮泵为典型案例,结合实物模型,采用上机讲练的教学形式完成各零部件的实体造型、零部件装配及运动仿真、生成工程图、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和仿真加工各模块的教学,将分散的知识模块串接起来,使学生掌握产品造型设计及仿真加工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p#分页标题#e# 2.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改革教学模式,体现工学结合特色 将教学过程分解为“理论→实践→创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各个模块以典型零件为载体的有机衔接,教学组织过程依次展开,课堂理论教学、上机实际操作、典型零件方案设计讨论、企业项目设计、作业展览与评价都全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灵活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真题实做等,形成一个“学校→企业→社会”贯通的现代教学链,加强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互交互融和开放性教学,体现了工学结合特色。 3.以职业鉴定为参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通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了解企业实际生产环境,认识机械的基本构造、原理,了解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并进行“车、铣、刨、焊、钳”的机械加工技能操作。在综合实训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以企业真实的产品作为实训课题,让学生进行创新造型设计,将设计出来的模型进行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完成从设计到加工出实际产品的全过程。顶岗实战就是让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中学习,真枪实战,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零距离培养。这种循序渐进的能力训练过程,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大为提高,进而为参加省级职业技能鉴定的考证打下坚实基础,每年“数控工艺员”认证考证,通过率均达到95%以上。 4.精选课程练习,考核综合能力 根据本专业对应岗位应知应会及考核准则,归纳和总结教材的要点,精心组织、严格筛选习题,建立了习题库和自测题,各工种岗位应知应会题库、数控加工案例库。学生们通过调查、查阅资料,设计出了多种具有实际价值的作品,如汽车用千斤顶、单一螺旋千斤顶、手动剥壳器、脚踏式拖把拧干器、灭火拖把等。通过各种方案的设计比较,学生不仅掌握了传动方案的设计方法,开阔了眼界,同时熟练掌握了软件应用,培养了创新设计的能力。课程结业时,最后提交的作业是小组集体创作的完整的方案设计书或作品,由教师进行评比和打分。评选方式与国家组织的机械创新大赛和省级数控操作技能大赛相同,要求有:书面的设计计划书,内容涵盖作品的创新点、设计计算说明书、产品市场定位、开发产品的市场前景等;电脑制作的产品仿真动画图;CAD制作装配图;CAM仿真加工;三分钟视频讲解;小组答辩,接受教师和专家的提问等等。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再给出课程学分。不对学生进行传统的书面考试,而是采取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交一份“作业”,内容是学生自主设计或制作一件作品,既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又启发和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结合网络技术的应用,设置在线解题指导、在线答疑、自我检测等环节,使学生及时掌握各知识点,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以赛促学,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 职业技能大赛是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改革所取得成果的检阅平台。通过设置这样一扇改革的窗口,可以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和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制度化建设,从而促进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进一步落实,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既然职业教育是一种不同类型的教育,那么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就与学术型人才培养有所不同,而有着自己的独特体系和评价标准。职业技能大赛是选拔技能型人才并使之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展示不同风采与才艺的舞台,同时也能帮助那些因社会偏见、制度缺陷一度陷于自卑的年轻人找到自信和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已经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拥有一技之长,转为设计操作兼备、手脑并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鉴于此述,将“CAM技术”课程以“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将“知识点、能力点、素质点”三点连成一线。把大赛作为对日常培训、教学工作和实践水平的检阅,把培训和应用作为大赛的前期准备和根本目标,工作重点落在人才培训、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实践应用上,以大赛牵引人才培训、培养工作和技术创新实践不断提升。从课程知识的概念、思路、技术、技巧等方面拓展学生的机械专业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技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以此能力为核心,积极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引领职业院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这样培养的“高端人才”,更能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当然也会获得更高的收入。因此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培养、选拔技能型人才并使之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 三、工学结合的实际效果 湖北省数控技能大赛是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总工会、省机械机车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一项重大赛事,目的是为了积极实施“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围绕“技能创新、人才强省”的主题,引导企业加强职工培训,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改革。该项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参赛选手来自全省各地企业、院校。2010年10月,我系派出六名学生代表我校参加湖北省第四届“华中数控杯”数控技能大赛竞赛,我院参赛队伍克服人员紧张、时间短任务重、软件版本和设备型号不匹配等困难,完成了紧张的赛前集训。通过比赛软件上机考试、理论笔试和机床加工实操三轮竞技,在有28所高职院校179名选手参赛中,获数控铣工第四名、五名、七名、数控车工第七名和第八名好成绩。实现了我院在该项赛事上学生参赛成绩的突破,同时也体现出学院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效果。 2010年6月由我系学生组成的三个参赛队代表我校参加“博亚杯”2010湖北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参赛院校共44所,参赛作品有266项之多。在此次大赛中,我院学生精诚团结,配合默契,能学以致用大胆设计,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其参赛项目的设计创新点和作品制作特色、选手演示作品时默契的配合均给评委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取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的并获组织奖好成绩。#p#分页标题#e# 综上所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根据岗位的职业能力及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内容,对学生产品造型设计、分析、装配、生成工程图以及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同时结合企业产品实例,采用“多媒体演示→上机讲练→实际操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工学结合特色,促进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证和职业技能大赛相结合,以赛促学,为学生就业上岗创造良好的条件,拓宽了就业渠道。
数控加工标准化管理研究
一、引言
数控加工对于提高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意义重大,并且能够保障质量稳定,加工的产品有较高的精度。但很多因素都会对数控加工效率产生影响,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与“5S”标准化管理结合,分析出“5S”标准化管理对数控加工效率的影响,进而为提高制造业数控加工的效率作出贡献。
二、“5S”的含义
5S起源于日本,主要是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机器、人员、材料、方法等要素进行管理,主要是日本企业一种独特的管理方法。5S管理的思路比较简单,可以促进企业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主要含义有以下几点。
(一)整理。
主要是清除工作场地内不需要的东西,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区分开,这样可以给生产带来更大的空间,减少生产工具错误使用次数。
(二)整顿。保证工作场地内的所有东西保持一个有序的状态,对物品进行标记,禁止出现物品乱放的情况以及物品难以找到的现象,减少由于寻找物品的时间。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培育形式的革新
一、“三联动,三融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设计
学科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学校、企业和行业专家合作对机械岗位群工作任务和相关职业标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确定机械岗位群行业通用职业能力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设置课程。即根据行业通用职业能力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群内各专业共享课程建设成果,根据专业方向职业能力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课程。职业能力项目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主体,再加上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即构成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结构。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和实践专家的成长规律,安排课程设置先后顺序,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完善,如表1所示。
二、项目化课程的开发
根据企业职业能力要求,以机械设计与制造能力为主线,确定“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CAD/CAM”、“机械制造工艺”和“数控加工技术”5门课程进行校级重点建设,与徐州机械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适合学校条件的项目课程。目前5门课程标准、教学方案、课件、校本教材及网络课程成果已通过专家组验收,并付诸实施。以“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开发思路为例。首先,应进行课程调研。召开三方人员组成的实践专家座谈会,研究数控中高级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数控加工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其次,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基于人的认知规律和专家的成长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新手到行家,选择或设计项目载体,且载体要体现综合性、实践性,项目的数目不宜多。基上述理念,该课程设计了台阶轴的编程与加工、成型螺纹轴的编程与加工、轮廓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和型腔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四个项目。第三,进行项目的教学详细设计。该课程在数控加工实训车间实施教学。每个项目教学分为工艺规划、程序编制、零件实际加工、质量检测与评价4个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学做合一。
课程考核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课程结束后,学生经后续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实训强化,数控工艺设计与编程能力可达高级工水平。此外,技能训练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主战场,目前均实施项目教学。确定测绘与计算机绘图实训(绘图员)、机械加工实训(车工中级)、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实训(数控高级)、机械CAD/CAM(机械CAD应用师)为课证融合课程,课程结束时学生技能水平达到有关职业标准要求,可考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校内技能训练课程项目教学由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校外就业实习学生已是企业的准员工,培养准员工是企业的内在要求,联合培养学生变为现实。
三、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